自从当世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前几年入秦,但最后却不欢而散之后,儒家便算是彻底放弃了秦国。
……秦国用法家啊!法家撕儒家撕的那叫一个凶残!
苏云卿觉得法家和儒家简直天生一对,你看后来成为法家代表人物的韩非虽然也是撕逼大手,且徒手撕百家,但实际上撕的最多撕的最惨烈的……还是儒家_(:зゝ∠)_
因此虽然当时荀子离开秦国的时候对秦国并无怨言,甚至这位值得敬重的长者还非常有胸襟的赞扬了秦国,但实际上儒家和秦国算是彻底掰了没希望了。
如今要请儒家入秦,恐怕要十分艰难。
苏云卿虽然派人去请了,但大部分比较有名气的儒家学者都明确表示不愿意与虎狼之国为伍,然后非常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因此直到咸阳学馆的第一批学子入学,苏云卿也没把儒家请来。
范雎对此倒是无所谓:“儒家那群人,不来就不来,你又何必挂心?依我看,他们不来反倒是好事,来了反而烦人。”
苏云卿摇摇头:“儒家虽然有不好,但也有好的地方啊。”
至少乱世之中用法家强国那是没问题,可统一之后若还是只单单用法家治国的话,恐怕就容易出乱子。
儒家道家倒是好选择。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年代的儒家与后世的儒家,尤其是宋以后的儒有很大的不同,看了这年代的儒家,苏云卿再回想一下当年课本上对明清时期一些儒家思想的介绍……好吧,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苏云卿觉得吧,明清时期的儒就算是孔子复生恐怕也是认不出来那是他的儒家了_(:зゝ∠)_
这年代的儒生们也是个个凶残的不行,文能提笔撕逼,武能拔剑干架的……读书人_(:зゝ∠)_
如果说后世的儒家渐渐把自己装点成了一朵表面好看的白莲花的话,那么这个时代的儒家……彻头彻尾的霸王花啊!哦,运气不好的遇上食人花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无论现代人批评儒家有多少多少弊端,但在苏云卿看来,此时多听听儒家的并不为过。
再说了,也没让儒家一家独大啊。
不是还有个更加凶残的法家在么。
可不管怎么说,范雎不愿意帮忙,苏云卿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最后她干脆一下狠心,把后来韩非写的几篇站在法家角度徒手撕儒家的文章抄录了一遍,然后直接命人给现在儒家公认的第一人,也就是荀子送去了。
……最后她还表达了自己想请荀子入秦宣讲儒家学说的愿望。
【苏云卿你这样真的确定荀子会来吗?】
不会先被你气死?
“……试试看呗。”
反正现在也请不到人,再说了,只看当年荀子入秦的事情,苏云卿觉得荀子的胸襟气度都是很值得敬佩的,他不一定就会因此记仇不来。
而在等待荀子的时间里苏云卿也没闲着,她把大把的工作丢给了吕不韦,还美其名曰这是对吕不韦的锻炼和培养,至于说苏云卿自己?
在忙完了每天那些必须由她处理的事情之后,苏云卿就在咸阳学馆里晃悠,她还记笔记。
【你这是要干啥?】
系统可不相信苏云卿这是突然想要好好学习了。
果然,苏云卿随口答道:“上次子楚不是说等再过几年就把男神交给我教育嘛,我又没教过小孩子,学武还好,学文我是真没什么经验,因此要早做准备啊。”
苏云卿不由的想着,这次没了被丢弃在赵国的几年,嬴政可以说是从小在子楚的身边长大,都说孩子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赵姬就不提,就算是子楚……苏云卿真的不能想象嬴政摆出一副子楚的画风来啊!
所以说,养成男神这种事还得自己上手。
放心吧男神,我一定会把你培养的文武双全,你的未来一片光明!<( ̄︶ ̄)>
【……呵呵。】
第123章 党的光辉照我心
然而不管系统怎么鄙视苏云卿,最后荀子还真的来秦国了。
荀子来了之后第一个见他的人却不是昭襄王,而是范雎和苏云卿,当然,不是昭襄王是范雎也没差,谁不知道范雎是秦国丞相且深得昭襄王的重视和信任呢?
荀子来之前倒是了解过目前的情况,然后发现秦国这次可能是真的要接纳儒家入秦。
秦国是目前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灭了赵国之后,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秦国相抗了。
因此如果儒家还想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那么能够得到秦国的认同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说服一个秦国完全抵得上说服其他剩下的五国。
因此荀子入秦已成必然。
虽然前些年因为他入秦结果无功而返的事情儒家很多人现在不愿意入秦,但荀子本人倒是不介意,他本就是个心胸宽阔的人,在他看来,不过是在秦国用了法家之后他入秦想要推行儒家主张最后被秦国拒绝了而已,昭襄王一没怠慢他,二没辱骂他,更没有什么人身伤害发生,最后也客客气气的把他送走了,这本就没什么嘛。
再说了,荀子本人也非常赞赏秦国的法家,当然,荀子赞赏的不是秦法的严苛,他赞赏的是秦国实干强国的精神,且秦法虽然严苛,但实际上却很全面,且正因为秦法严苛,所以敢于犯罪的人很少,这不仅仅是说普通人,就是权贵们轻易也不敢触犯秦法,这一点可以说荀子只在秦国看到了。
至少在其他国家,法律总是要给权贵们让道的,所谓法律其实就是权贵们一句话的事情。
总体而言,荀子对秦国的印象不错,因此这次看到了希望他便再次来了。
此时虽然见他的人不是昭襄王而是范雎,但荀子也知道目前范雎才是主事人,那么他见范雎也很合适,再说了范雎为秦国丞相,让范雎接待他也不算失礼啊。
可出乎荀子的预料,范雎只是与他客气的几句便不再说话了,正真主事的人反而是坐在范雎侧面的苏云卿。
看范雎垂眸不语一脸平静的样子,荀子立刻就明白这不是苏云卿不知轻重贸然开口,这件事情上真正只挂名不管事的那个很有可能是范雎而不是苏云卿。
想到这里,荀子对苏云卿的态度立刻就更加郑重了一些。
荀子本就是个非常有心胸的人,他并不觉得苏云卿这样一个后辈来与他谈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对。
他想让儒家思想入秦,而苏云卿是负责这件事情的人,他与苏云卿谈这事有什么问题吗?
荀子也不愿意扯什么名望辈分,真要论起来他的名望资格都在苏云卿之上,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至少就事论事的话,荀子在这件事情上的地位与苏云卿是对等的。
苏云卿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对荀子也十分尊重,至少如果换位一下,她如果是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人,且取得荀子的名望地位,那么是一定会对这种情况有所不满的。
只是,说起来的时候荀子却先问了另一件事情。
“之前送去我那里的几篇文章可是将军写的?”
苏云卿不带兵之后昭襄王又把顾问的头衔丢回来了,因为苏云卿现在不仅仅是给昭襄王做私人参谋,也要参与其他事物,因此这品级就得定下,可并没有人开口问这事,昭襄王自己也没提,毕竟苏云卿不好定官职。
……考虑下以后太子继位,要是这时候给苏云卿定个官职,到时候到底算哪个?多麻烦啊。
但只看昭襄王的授权就知道,在某些事情上苏云卿直接对昭襄王负责,其他人都管不了她,因此大家心里也算有了个底。
只是苏云卿顾问的名头虽然回来了,但因为她自己不乐意被叫顾问,只愿意被叫将军,因此大家便也都继续称呼她为将军。
反正昭襄王都不管这事,他们还管啥?
因此荀子此时对苏云卿的称呼便还是将军,而不是顾问……虽然顾问这职位大家都没听说过_(:зゝ∠)_
但是并不妨碍啊,战国人民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大,只是个没听过的称谓而已,有啥不能接受的?
当然,对于苏云卿来说,荀子的问题就有些尴尬了,但她并没有避而不谈,反正她送出去的时候就知道早有这么一问。
因此她只是摇头:“并不是我写的,而是我从别处抄录来的。”
这倒是让荀子意外了,毕竟这文章写的极为精彩高妙,但他以前却完全没有见过,荀子虽不至于骄傲自夸,但自信还是有的,这么精彩的文章若是前人所作,他怎么会没读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荀子虽然是儒家,但是他也是看别家文章的好吗?
像是知道荀子的疑问,苏云卿说道:“前人著作浩如烟海,偶尔有遗漏也是在所难免。”
于是荀子便不再纠结自己看没看过的问题的,苏云卿说的很对嘛。
明珠尚有蒙尘的时候,从春秋到战国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战乱不断,那么偶尔有几篇文章写的好但却没能被人看见的,也是很正常的。
反倒是系统对此有些意外。
【我还以为你会说那是你写的呢。】
苏云卿嘴角一抽:“我至于那么不要脸吗?拿着别人的文章冒名顶替说是自己写的,畜生都不屑做这种事,我拿了韩非日后的文章来用已经挺对不起人家了,如果还做出冒名顶替的事情来,系统你干脆抹杀我算了,我自己都嫌弃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