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理他,将碎茶搂进掌心,投入壶中,目视嫩绿的叶片在水中翻滚。不多时,茶香便在室内荡漾开来。
我是不爱喝茶的人。前世饮品业发达,奶茶、可乐、果汁任君选择,无论哪一样都比苦中带涩的绿茶要好喝。到了三国,茶成了饮料大宗,可是身价不菲,最贵的明前狮峰价比黄金,哪怕普通清茶也非百姓人家可以负担。因此,我对于孔明明明穷的叮当响,可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买茶喝的行为恨之入骨。连饭都吃不饱了,还吃什么茶?
不过,方才看到孔明带来的冰冻羽毛扇,我倒是有点理解所谓名士的龟毛心态了——跟现代人勒紧裤腰带买奢侈品一样。即使挎着lv挤地铁,那也代表了一种积极融入上流社会的精神气。孔明的祖辈们都属于士人阶层,可他却未能庇得祖荫。倘若再不继承点文人雅士的癖好,安心在家务农种田,几年之后,必然会被仕途抛弃。
在三国,但凡有点权势的人,都不屑于同俗不可耐的商贾农夫为伍。孔明若是一个不知茶禅三味的莽夫,纵然再才华横溢,也不会有伯乐将目光投注到他的身上。
他的羽扇与他的茶一样,是一种鲜明的阶级标记。他借此向诸位潜在的雇主发出邀请。
孔明接过茶盏,细品之后放回几上,赞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煮茶技艺精进不少。”
“是我家掌柜的茶好,与茶艺有什么关系。”我于茶艺一道毫无天赋,铺中事忙,更不可能有时间练习。我熄了茶炉,室中突然暗了下来,孔明的脸色随着跳跃的烛光明明灭灭,神色不定。
除夕夜孤男寡女的团聚太暧昧,我不愿再放纵自己心中空渺的希望。
这一回,就由我来下逐客令吧。
第23章 婚帖
次日醒来,天已大亮。睡眼惺忪间,依稀看到一个神似孔明的木偶娃娃侧立床前,映着日光,轮廓分明,岁月安好。
脑中还有些糊涂,昨晚的夜话逐渐浮上心头,不觉有一丝恍惚。孔明说,黄月英已经觅得佳婿,二月后成礼。我与黄家交好,需得备大礼相贺……
大红的喜帖跃入眼帘,后面的话我听不清了,只觉帖上“黄氏恭请”四个大字耀地刺目。
“怎么可能……”我喃喃。室内烛火摇曳,在墙上描出两道狭长的影,一坐一立,光影斑驳,令人生出身临梦境的错觉。
“为什么不可能。”孔明的语气意味深长,“黄小姐特意带话说,同你相识数年,颇为投缘,因此力邀你出席婚宴。”
我恍然,心底有些被窥探到心事的羞恼,又恨孔明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可恶。他如此聪慧,不可能没有察觉我对感情的动摇。可他却在我下定决心要将他推出门外的前一刻公布了这样一个消息,不表态,不说明,仿佛就事论事一般地公事公办,束着手站在岸边任由我一个人在苦海中飘零。
可是心中的窃喜是如此真实。孔明几近而立,但在这世上走得近的女性,两只手指便数地过来。除了我,就是黄月英。
如今黄月英率先定下婚约,是不是意味着……
不。
世上弱水三千,能成为诸葛家妇的女子千千万。倘若他真的有心,就不该放任我单恋挣扎。倘若不是了解他的为人,倘若没有后世史书上“高洁”二字为他的人品作注脚,我几乎要怀疑他是个游戏花丛、玩弄感情的浪荡子,将旁人的痴心视作亵弄的玩具。
口中质问的话语几乎快要脱口,最后还是被我咬牙咽了下去。有意思吗?他已经知道你想要什么,可他假装视而不见,不是已经间接表明了态度?
何必自取其辱。
借酒浇愁,昨夜,我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将自己灌醉,借着酒疯将孔明轰出门去,然后对着门板痛哭流涕:“为什么还要来招惹我,不要再来招惹我,我不想再看到你……”
酒精作用下,印象已经十分模糊,只依稀记得门板后头传来的焦急的敲门声,以及朦朦胧胧的道歉。
梦里似乎有人说心悦我,但肯定是我醉糊涂了,脑子发了神经。
几日后果然传来消息,沔南名士黄承彦将爱女月英许嫁妻弟蔡瑁之子蔡眩,姨表作亲。孔明又来过酒铺几次,但吃过团圆饭,何大诚和阿香就已经回酒铺上工。我躲到房中避而不见,使上全部心力同丝线作斗争,终于赶在婚礼前绣出一块勉强看得过眼的红帕,充作贺礼。
“看看这绣的是什么,山?”掌柜娘子拎起帕子,啼笑皆非:“真新鲜!我见过旁人送鸳鸯的,送童嬉图的,送并蒂莲的,可成亲送山景儿的,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见!”
我咬牙:“这不是山绣起来比较简单吗?”我四肢不勤,在三国呆了那么多年,能学着把补丁上的针线码齐整已经算对得起穿越女的身份了,真要强求我像土著民一样心灵手巧,还不如直接杀了我比较爽快。这几座掌柜娘子瞧不上眼的山峰,还是阿香悉心教导了一个月的成果。
“山既不好看也不应景,不伦不类,你怎送地出手?”掌柜娘子把帕子还给我,恨铁不成钢,“挺聪明一个大姑娘,怎在女红一道上这般没有天赋?既晓得手笨,去坊市买些有意思的物件儿不也是个法子?再不济,做只绣鞋裁个小袄什么的,也比帕子像样啊。”
“做帕子已经是极限了,做别的还不得难死我?”再说,我哪有闲钱去买贺礼?年前何大诚娘亲病重,我将余钱全借给了他应急。如今何大娘病情虽然稳定了下来,但要靠何大诚微薄的薪资还钱,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像送礼这样的事,没有钱就底气不足,对比旁人准备的龙凤佩、莲子玉,我的礼物简直称的上寒碜。黄月英知晓我的经济状况,假如她因此心生不满,我也无可奈何。不过,潜意识里我相信她不是这样的人。
如果黄月英嫌贫爱富,她也不会痴等孔明数年,直至蹉跎尽了女人最珍贵的光阴。
掌柜娘子拿我没辙,想到旁人家的闺女自小就有母亲在身边耳提面命,只有我孤身一人就背井离乡,女红做的破破烂烂也情有可原,不由心生怜惜:“你都绣完了,临时改图样也赶不及。但婚事讲究吉利,你既打算别出心裁送座山,总得寻个好的说辞,不然蔡家追问原由,你答不上来就贻笑大方了。”
这个不难。好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应景的贺词我张口就来:“赵娘子可曾听过《上邪》?里头有两句诗做地很好:‘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哎,这个好,还是你们念过书的人会说话。”掌柜娘子拍手赞了一句,又教我用帕子叠成一只白头翁的模样,一下子就提高了礼物的档次。乍看之下,居然很拿的出手了。
阿香红着脸偷偷问我:“南霜,你把那几句什么山的诗写与我看看呗?”前几日她娘亲给她说了一个从大户人家脱籍出来的小厮,家境虽不怎样,强在做过几年书童,识字懂礼。她想着对方是个文雅人,这几天心心念念地求了我认字,想要学做添香的□□。
这是阿香娘寻遍了九里八乡的媒婆后所能攀扯上的最好的婚事了,阿香内心里自然也是极其满意的,即使听闻未来婆婆性情古怪,也不能影响她的好心情:“我娘说,郎君读过书,将来传给子女,说不定咱们家也能教出个士大夫来呢。”
她将未来憧憬地太美好,我实在不忍心告诉她,婚姻幸不幸福,从来与男方识字与否没有多大的关系。黄月英自己饱读诗书,所嫁之人也颇具才名,但他们两人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婚后的举步维艰。
关于山的诗句,除了饶歌中的《上邪》,还有一句更加有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24章 卷轴
蔡家是鼎盛之家,蔡瑁的大姐就是黄月英的母亲,二姐嫁给刘表为继妻,乃是正宗的皇亲国戚。蔡眩本人亦为当代俊杰,相貌堂堂,文采出众,时任中书丞,风头正劲,因此喜事办得十分热闹。
以世人的眼光看来,这是桩门当户对的婚事,比之黄家千金下嫁穷窘诸葛郎要妥帖的多。可惜婚恋之事,自古以来便是冷暖自知。大婚之日我立在黄月英身旁看她叩首全礼,传言中得了如意郎君的新娘脸上殊无喜色。
孔明的席位靠前,身上一如既往地穿着月白布衣,只在襟口纹了些喜庆花纹,在一众穿红戴绿的观礼者中十分扎眼。倘若黄月英有心,即使隔着喜帕也能轻易找到他。但她的目光只在初见时顿了顿,转瞬便移开,仿佛看见的只是个不甚紧要的陌生人。
他们的交集一错不错地映入我的眼中,我也不知自己到底作何感想。这两个青梅竹马相忘于江湖本应是我最期盼的事,可是事到临头,心中竟隐约有些相知不能相守的惋惜。想起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宴终人散时黄月英将我请到内室,从柜中取出个一寸来长的卷轴,当着我的面用红蜡封实,道:“劳烦转交你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