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大爷认为,将百越一事隐瞒不报是有战略意义的,佯装南征大军依旧在和越人鏖战,战事焦灼不已无暇抽身,从而引诱各路诸侯趁虚来攻,而后他亲自率领大军借机横渡汉水北上,拦截诸侯大军退路。
到时候诸侯大军进无法破关,退路又被阻断,前后夹击,焉有不输之理?
总之,邓秀边念边感慨,纣王向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闻太师也不愧是沙场宿将,两人没有任何交流,就已经定下了如此恐怖的计策,区区一个百越臣服,被玩出了花儿。
便是静静听着的百越五王,也是暗自惊骇不已,闻太师的能力他们在领兵对阵中,已有了解,确实是当世良将,统军智计均是上层,可未曾想到纣王也是如此,君臣默契到这种程度,恐怕没有这次意外被擒,兵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想到这里,百越五王就更加忠诚了几分,不了解封神大劫,也未参与昆仑城宣战的他们,对大劫一无所知,甚至更加觉得大商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子受只觉得很无奈。
百越归附的消息,公开不是,不公开也不是,怎么弄都有一番道理,根本无解。
思来想去,他还是选择了不公开,按照闻大爷的计策行事。
让闻大爷去做就行了,反正子受自己也清楚,以自己的能耐根本左右不了战局。
何况想都不用想,率先来攻的肯定是西岐大军,对付这样的对手,计策根本不顶用。
原著闻大爷也是拼了老命的西征,结果一场都没赢,真就把老命给赔上了。
让邓秀与百越五王滚蛋之后,子受遣人往北边传令,将擅长打防御战的窦荣调到最西边的汜水关,先想办法把西岐大军给堵上,能苟多久就苟多久。
……
“卖无心菜,卖无心菜咯!”
朝歌西市繁荣依旧,姜子牙在卦摊上留了个法身,便遁往昆仑。
昆仑山中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时闻仙鹤唳,时现玄猿影。
姜子牙过了麒麟崖,至上玉虚宫,正好见着白鹤童子在宫前等候多时。
姜子牙曰:“白鹤童儿,与我通报师尊。”
虽然姜子牙修为比他还差劲,但人家是应劫之人,白鹤童子连忙入宫,至八卦台下,跪而启曰:“姜师叔在外听候玉旨。”
元始天尊颔首:“正要他来。”
童子出宫,道:“师叔,老爷有请。”
姜子牙入了玉虚宫,躬身便拜:“弟子愿老师圣寿无疆!”
元始天尊道:“你今上山正好,你与申公豹皆是应劫之人,封神榜裂,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你现在可传令周天子,令其遣人往岐山造一封神台,挂上那半张封神榜,一切自有安排。”
姜子牙跪而告曰:“弟子知晓,只是商军南征,此时正是趁虚征讨之际,奈何弟子还需留待朝歌应还姬昌,无暇分身,望老师大发慈悲。”
这才是姜子牙的主要目的,他是来求援的,西岐率先出兵征讨大商,无论是胜是败,都有好处,若是胜了,可以乘着兵锋直指朝歌,尽收天下诸侯之心,若是败了,估摸时间姬昌的劫难也差不多了,可将迎姬昌回西岐,自己也可趁机投身西岐,总领军政。
元始天尊道:“你为人间宰相,受享国禄,称为相父,凡间之事,本尊怎管得你的尽,西岐乃有德之人坐守,事到危急之处,自有高人相辅,此事不必问我,你去罢。”
姜子牙不敢再问,只得出宫。
才出宫门,就有白鹤童子追上,道:“师叔,老爷允你敲钟。”
姜子牙听得,心中一喜,急忙回身至麒麟崖上的大钟,轻撞木槌。
一阵仙音响起,云雾翻腾之后,数名阐教弟子临至麒麟与上。
姜子牙站在钟边,面色庄严,道:“钟响六六之数,乃召教中三代弟子,有事分说”。
说到此,他清了清嗓子:“天下九州,周土已得二分,八百诸侯,悦而归周,吾今保周天子,灭纣王,正应上天垂象,岂不知紫气东来,兆应真命之主,今周天子德配尧、舜,仁合天心,况成汤旺气黯然,此一传而尽。”
姜子牙此言落下,下面的阐教三代弟子均是面无表情,心里早已有数。
从他们入教开始,就一直被灌输着封神大劫、商灭周兴、助周伐纣的思想,今日敲钟,不过是将话说在明面上罢了。
“只要我教能助周灭商,助周天子君临天下,气运之盛,自是不必多说,教中门人更能安然渡过大劫,修为亦是大进,甚至肉身封神,从此超脱,长生不死,敢问诸位,可战否?”
第494章 道士下山
渡过大劫、修为大进、肉身封神、超脱不死……
这一系列大饼画下来,阐教三代弟子们兴奋地嗷嗷叫。
姜子牙的大饼极有扇动力,修仙的不图这些,还追求什么呢?
便是黄天化、金吒、木吒这些人,也没有任何犹豫,具是面色潮红。
他们甚至没有因为黄飞虎、李靖在大商为官而有半分为难,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立场不一样又怎么了?
而且他们已入仙道,早已不是凡夫俗子。
更何况,这几人都是孩提时拜入仙门,就如黄天化,年仅三岁就被清虚道德真君带走授艺,在山上呆了大半辈子,和黄飞虎能有什么感情?
倒是和自家师傅感情深厚,甚至愿意入劫替师傅消灾。
金吒、木吒更是打着替普贤、慈航报仇的心思,跃跃欲试。
至于韩毒龙、薛恶虎这种师傅不疼掌教不爱的龙套,则是想着大劫将至,虽然是劫数,却也是机缘,顺天应人仙途可期,万一逆袭了呢?至于若是与人结了因果,那就干脆直接打杀了事,大劫嘛,毫无心理负担。
反正这肉身封神、超脱不死,本就是他们的追求,按照正常流程苦修,还不知道得修到什么时候去。
而且大劫一事已经酝酿许久,便是掌教老爷也曾有过授意,再加上他们本就是助周伐商,顺应天命,应合大劫,不可能有什么意外。
除了好处,只剩好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再说了,自家后台硬,身后有师傅,还有圣人老爷,怂什么?
最差的结果也是魂归封神榜,封为天庭正神,虽说没了自由,但也不算太亏。
就算有那么一丁点风险,与这莫大的利益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姜子牙继续高声道:
“商纣无道,天怒人怨,周天子顺天应人,乃天命之人,天定商灭周兴,有大征伐,今已整军待发,众位弟子即刻起准备一二,下山相助伐纣大军,战胜无道昏君!”
说着,姜子牙撩开衣摆,只见其腰带上挂着各色锦囊,他说道:“这些锦囊中有尔等入世时机,尔等领了锦囊之后立刻下山,依据锦囊所授各自离去,不得拖延,另外还有一事……”。
姜子牙看了眼教中三代弟子们,嘴角轻动,道:“下山之时务必要保证行踪隐秘,不得与任何道友相交,还请各位务必记住。”
这句话,是针对的截教。
在朝歌呆了几年,姜子牙深知截教弟子已经遍布朝歌,而且那日姬发称天子陈纣王十罪的时候,通天也曾出过手。
截教偏向大商,这是一定的,只是姜子牙还不知道偏向多少,目前看来,截教弟子只是在朝歌仕官,收取功德,并没有替大商征伐的打算,也未有参军,没什么与周军交战的机会。
但之后就不一定了,所以姜子牙打算先下手为强。
截教出一个三代弟子,这边就两个三代弟子围攻,尽最大可能保证突然性,从而保存自家教中弟子。
固然这些弟子都是送去应劫的,但怎么都是自己人,自然是拿他人充数,让自家人少些上榜更好。
说完之后,姜子牙先来到了散宜生身边,递给他一个锦囊。
散宜生为姬发四友之一,因西岐之计通过招贤馆潜入大商,在伯邑考献宝时趁机里应外合向纣王发难,无奈奸计被识破,营救姬发失败不说,还被太颠裸衣臭骂,更是每逢朝会就得被拖去撞柱子。
好在广成子与赤精子路过朝歌时见他撞柱撞的脑门硕大,算得与南极仙翁有缘,带入教中,不然可能现在还在撞着柱子。
可面对姜子牙的锦囊,散宜生却是摇头道:“弟子学艺尚浅,道行不深,非道德之士,冒然下山,唯恐败坏教中名声。”
他很感激阐教的再造之恩,感念师傅将他引入仙道,但他在大商朝中呆了许久,朝会也一次不落,多多少少清楚了解了纣王。
纣王……确实是个贤明之君,比他的老朋友姬昌都强了不少,而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胸怀宽广,那日他和闳夭一齐发难,却没有被打入牢狱或是问罪。
如果那天不是他以撞柱威胁太过激进,一定还是和闳夭一样,继续留在朝中,和每个大商官员一样,有功则升,有过则降。
纣王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器量,足以让任何人动容,便是散宜生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入了阐教,了解到大劫之事后,他已经彻底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