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方可治国安国。”
子受若有所思,云中子这一套,似乎是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出发点显然是极好的,毕竟能协助君王统治。
云中子这番话,将君王统领天下的合法性,上升到了一个代天牧民的高度。
甚至还为此前的天子称号,找到了一个最合理的解释,君主的权利是老天赐予的,君权神授嘛!
君权神授一出来,各路诸侯就不管用啦!!
这个商王天子,才是真正的天子,姬发小儿只能当一辈子诸侯!
造反?没用的!这都是老天定的!
换做正常君王,应该会接受,这表明了统治正统。
子受觉得不行。
如果接受了云中子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解释,昏庸值还怎么赚?
这不行啊,这年代人们都信天信神,自己废弃了天子也有这么层考虑在里头,如果碍于这层意义,百姓不敢心生怨言怎么办?
现在云中子来给子受背书,来表明商王的至高统治地位,他可是在朝歌算卦一年,人人深信不疑的仙道修士,说出的话极有权威性。
子受想了想,顺着这个思路来看,会怎么样呢?
百姓会思考,为什么昏庸无道的纣王是君王?
没办法,因为纣王是天选之子,老天让他干的!
纣王这辈子就是来享福,来统治来鱼肉百姓的!
纣王打他们三十个板子,他们会认为是应该的,天子就是权威,他们是欠抽,打不死就行,打死了,也没话说。
纣王压榨他们的血汗钱,他们会认为是应该的,天定下的规矩,他们生来就是为纣王送钱的,能有口饭吃就可以了,吃不饱,也不能怨天尤人。
纣王让他们不停的修长城修路,他们会认为是应尽的义务,生下来就是给纣王干活的,累不死就可以了,累死了,那也是身体太弱。
纣王强行征兵让他们去打仗,他们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生下来就是大商子民,为国死难,报效天子,那是荣耀。
纣王,是天子,权力是神授的,是天下所有人的主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卧槽,这么一想,不行。
代天牧民天经地义,还怎么骂出口?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倒是有些危险,可人民得有最起码的自我意识!
要是让云中子通过这时代人人都深信不疑的鬼神之说,为天子释意,将君王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感不断拉开,让百姓失去念想,放弃抵抗……
本就不好用的系统,还不得直接报废?
云中子叹息道:“如今陛下废天子号,不敬天神,是失德,唯有尽力挽回,自陈过失,方可续成汤之基业,上参尧舜,下配先王。”
他想的很好,没有哪个君王不想稳固统治,没有哪个君王不想让国家更为长久。
这一策天人感应,所带来的诱惑足以让每个君王俯首,哪怕纣王,应该也不例外。
纣王废天子号,不还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权威性吗?
现在天人感应给了一个最容易,最稳妥的办法,将神权与皇权相连,既不会让诸侯有不满的理由,又能确立君王的权威。
而君王所需要付出的,不过是向老天服个软。
这有什么过不去的?
本就是人人都得接受的事情,十二金仙牛逼吧?各个出身不凡,可结果呢?
天帝令十二仙俯首称臣,最后还是不得不整出个封神榜,这是天命啊!
可惜子受根本不是他想的那种君王。
子受勾勾手,对左右道:“叉下去。”
先不说不敬天能刷来大票大票的昏庸值,哪怕没有昏庸值也得给自己争口气。
“命”字拆开,就是“人一叩”。
这一弯腰,一磕头,一服软,就认命了。
他要是认命了,早就抱着妲己吃吃喝喝啥都不顾,等着二十多年后的一把火。
左右当然是叉不住云中子的,云中子宛如云一般,飘忽不定。
“商纣何必冥顽不灵!”
渺渺的声音在摘星楼四周回荡。
“天命不足畏,祖宗身作法。”
子受开口道,好不容易发展成这样了,不能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这么多仙人看着,迟早传遍四方啊!
……
第207章 商之命大于皇天上帝
“诚如道长所说,往昔人族蒙昧初生,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与山野小兽,实无太大差别。”
“且人族暗弱,无爪牙之利,亦无毛皮以辟寒暑,双脚不足以逃脱豺狼追杀,勇力不足以与虎豹相搏,无一优势。”
“然先祖自蒙昧而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宗鬼神,不拜妖魔。”
“冷了、困了、饿了,就用双手钻燧取火,用兽皮树叶制衣,筑房定居。”
“洪水滔天,不问天神,自己挖河渠疏通。”
“疾病横行,不求神迹,自己尝百草医万民。”
“溺于沧海,那就把海填平。”
“山高万仞,那就把山搬走。”
“十日并出致草枯木朽,那就把太阳射下来。”
“有埋头苦干的君王,有拼命硬干的君王,有为民请命的君王,有昏庸无能的君王,有残暴不仁的君王,有国灭身死的君王……”
“唯独没有求仙拜神的君王。”
“尊天命跪天神,何其荒谬,朕不问鬼神。”
作为经历了九年制反神论教育的穿越者,子受正在说他的心里话。
什么是天命不足畏?
天命,就是天神之命,是天帝之命。
是因为天帝命十二仙俯首称臣,才有了封神榜,才有了封神大劫。
才有了人间兵将举着旗子给上场大仙助威呐喊,最后被余波化为黄土。
才有了十万人马打西岐,人影都没看到,就冰冻岐山连兵带将死了个干净。
才有了重定地水火风,丝毫不顾及凡人半分。
人不可欺,不可操纵,不可低眉俯首,不当应劫工具。
合该遭此量劫?
倒要问一问凭什么。
什么是祖宗身作法?
发大水了怎么办?这是老天带来的灾难,应该快跑,生活不下去了。
但老祖宗说,发大水了,可以治。
饥寒交迫怎么办?去找天神借个火?
老祖宗靠不断与自然抗争,坚忍不拔钻木取火。
求人不管用的,得自己来。
祖先的故事里鲜有对天神的乞求。
不畏神不求神,拜祖先敢于超越祖先。
真实世界里这些故事有几分真假暂且不知,但在神话世界里,人就是这样的。
闻仲……三目含泪。
从纣王射天鞭地时,他就发现了一些东西。
作为三朝老臣,历经文丁、帝乙、以及当今纣王三朝。
再往前一朝,是哪位君王?
正是囊血射天的武乙。
所有人知道,武乙囊血射天后不久,就在东征西讨中去世了,外界传言是因为不敬天神,受到惩罚,被雷劈死。
还有极少数人,例如苏护等人知道,武乙其实是因为不敬天神,得罪诸侯贵族,诸侯贵族将行军路线暴露给蛮夷,武乙受到蛮夷围攻,无人相救而战死。
但这些,仍旧只流于表面。
为什么会传出武乙被雷劈死的传言?因为那时闻仲施展雷法,打了个雷。
他这是在向天帝示弱,表明人不可犯天,犯天必有惩。
闻仲是人族,虽说事出有因,是不想让人族得罪天帝,导致灾害频生,但心里终究过意不去。
所以他下山,不修道了。
要入朝为官,辅佐武乙的儿子文丁,辅佐历代商王。
闻仲是李靖那种仙道难成只能享人间富贵的修士吗?
并不是。
“证修大道,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
闻仲能修得大道,甚至哪怕入了凡间,日后遭劫上榜封神,封的神位也必然极高。
可他在人间呆的越久,心情就越是复杂。
入朝为官,看得多了,人们常常遭逢劫难,或是水患,或是兽灾。
很多人会因此逃奔、互伤、暴乱,但总有人会站出来救灾。
就像以前,总有人站在劫难面前,或三过家门不入,或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到了文丁时期时,封神榜初定,大劫初露。
闻仲相信,一定又有人会站出来。
现在这个人确实站出来了。
闻仲紧了紧手中钢鞭,看向云中子以及阐教众仙。
现在那个人和他的臣属们,都还有些弱小,弱小到即使说出这种逆天之言,天帝也不会放在心上。
申公豹心中同样感慨颇多。
他有着千年道行,没有入阐教之前,就在人间行走,见了许多事。
确实,人族向来都是依照纣王所说,自食其力。
但在这个天神、天帝当真存在的世道,人族对待天神,最好的相处方式,应该是敬而远之。
申公豹理解纣王,知道纣王为什么要如此。
作为应劫之人,对大劫的了解比寻常人更深刻。
如今天神已经凌驾于人族之上,将人族当做应劫工具,生死无论,只为自己的利益而让人族征伐不休,更还想享受人间香火,这是每一个人族君王都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