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城在经过一番调整下,也开始繁华起来。
宽阔的街道上,沿街店铺节次鳞比,叫卖声接连不断,来往的商人更是不计其数。
港口中,一艘艘商船连成片,无数光着膀子的汉子满头大汗搬运着货物。
繁华盛景充斥在所有人心间。
郑铭站在码头旁边,望着繁闹的盛景。
“这是本王打下的江山!”
他满心的成就感。
来到这个世界,最让他感到满足的就是看着这山海县不断地变得繁华。
让一方水土从贫穷到繁荣富强,其中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山海县能有如此盛景,实乃殿下治世之功。”辛弃疾站在旁边,忍不住感叹道。
他不是自谦,而是真心的赞叹。
“哈哈,辛先生说笑了,本王就是突然间想中二一下,要说这功劳,辛先生与县衙的诸位才是最大的功臣。”
郑铭笑道。
身后的姚海生等人跟着笑起。
“没有殿下,哪里会有我们的功劳。”姚海生说道。
“没错,如今山海县谁不知殿下是治世圣人。”
“殿下之才,我等拍马不及。”
顿时一众文吏开始拍马屁,让郑铭尴尬不已。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什么治世之才,不过是沾了前世的光。
他前世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若说他是治世圣人,那诸位书友老爷岂不是人人都是治世圣人。
郑铭晒然一笑。
“如今山海县已经走上正轨,接下来我们只要维持住局面,未来山海县必然会成为大璃最闪亮的明珠。”
“你们皆是山海县的官吏,要时刻谨记为官之道。”
他对众人勉励道。
“谨遵殿下教诲。”众人齐声道。
山海县该建设的地方都建设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偏远山路,对山海县的总体影响不大。
接下来山海县要做的就是守护住这份盛景。
郑铭沿着海岸漫步,身后一众官吏跟随。
“繁华易催生腐败,辛先生,接下来的官吏反腐不要放松。”
“从严,从重,任何敢于伸手的人,必须严惩。”
他边走边说道。
山海县发展至今已经开两年了,总有些人要钱不要命,做些不利于民的事情。
哪怕郑铭制定了高薪依然无法杜绝贪官污吏。
如今山海县有如此大好局面,郑铭可不想让这些贪官污吏给破坏了。
“下官遵命。”辛弃疾平静的应道。
身后一众官吏顿时心头一紧。
他们知道接下来山海县官场将会迎来一场风暴。
第126章 郑青松之怒
片刻之后,郑铭领着众人来到了县衙。
“县衙新建,不如殿下作幅墨宝,以勉县衙官吏。”辛弃疾提议道。
郑铭扭头看向他,嘴角微微抽动。
在你这个大神面前,让本王作诗词!
“殿下留在文院中的对联可是精妙绝伦,下官佩服。”辛弃疾又说道。
郑铭微愣。
他好像真给文院写过对联。
当时文院初建,陆寿专门找他执笔。
于是他就抄了几首劝学诗,应付了一下。
沉思了一下,他笑道:“那本王就写两句吧。”
众人闻言,立即将笔墨端来。
郑铭笑着提笔,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前世人尽皆知的话语呈现在众人眼前,顿时将众人给惊呆了。
“殿下胸襟何其坦荡,志气何其宏大!我等惭愧!”辛弃疾惊叹道。
“此言可为儒家圣言。”姚海生道。
郑铭看着纸张上的文字笑了笑。
内容就不用说了,书法倒是有些意思,算不上多好,但胜在工整,不至于让人看不过眼去。
而他之所以写这段话,是想给山海县的官吏建设一下思想。
辛弃疾拿着郑铭的墨宝如同珍宝一般,一番回味之后,他立即唤来了工房的文吏,要求将这句话刻在县衙最显眼的地方。
等郑铭回到王府后,整个县衙的官吏都为此震动了。
甚至不到几天的时间,这句话传遍了整个大璃皇朝,而郑铭也因此大火了一把。
特别是读书人,更是对郑铭极其推崇。
郑铭也没有想到一句话会带来如此大的盛赞。
……
“此言甚好,甚妙!”
京都,供奉殿。
王守明坐在软塌上,看着手中的信件,不由得感叹道。
林毅站在旁边,眼中闪烁着怀疑的神色。
“五皇子居然能写出这样的警世之言?”
王守明呵呵一笑,深邃的目光透过窗口,看着院中茂盛的草木。
“如此豪言,如此胸襟,如此志气,尽显浩然之势,可为士人宗师。”
“立天、立地、立人、精义存神,只是一句话就道尽了圣贤之意。”
“林毅,你居然还在拘泥于谁所书,难道就没有领悟分毫吗?”
林毅低头沉默。
他只觉得这句话很好很精妙,但是具体有什么意境,他却无法体悟。
境界差距太大。
“弟子愚钝。”他低沉的说道。
王守明道:“你不是愚钝,而是心太杂。”
能够成为他的关门弟子,林毅又怎么可能是愚钝之人。
“正心、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不正岂能妄言其他?”
“去山海县吧,去看看民生、民意,方能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天心、天意。”
王守明平淡的说道。
虽然他一直在这京都之中,但并不代表他不了解山海县的情况。
他可不是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而他之所以让林毅去山海县,也是想让林毅感受一下山海县的不同,山海县的盛景。
只有见到了人世繁华,方能得知红尘之意。
儒家居于庙堂,却不能脱离黎庶。
“弟子遵命。”林毅拜道。
……
和远四十一年,四月初三。
京都之中,蒙蒙细雨如烟如雾,把繁华的京都装饰的如梦如幻。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京都南门,一匹骏马飞驰而至。
只见人影一晃,骏马已经冲进城门,一头扎进了烟雨之中。
养心殿。
郑青松半倚在软塌上,手中拿着奏折,正看得入神。
“陛下!”
一阵急促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尔后,一众阁臣走进殿中。
郑青松抬头看向他们,眉头微蹙,但语气却平淡的问道:“何事?”
“陛下,边关急报,前往大周的使团返回时遭到了围杀,就在云上江对岸。”张灵征凝重的说道。
云上江从大璃西南部的桂云省起源,流经江南省和华南省,由华南省向南,再向东入海。
在华南省南部,有一段云上江正是大璃和大周的边界线。
今年正是大周皇朝的大庆之年,周围各大皇朝都会派遣使团前往祝贺。
大璃皇朝也不例外,早在二月初,使团就已经离京,前往了大周。
如今庆礼已经结束,正是使团返回的时候。
“南王呢?”郑青松问道。
“整个使团所有人都被残杀,没有任何活口。”张灵征低沉的说道。
砰!
郑青松猛地一拍身前的案桌,怒骂道:“混账东西!”
四位阁臣浑身一颤,低头不语。
南王,名为郑青云,乃郑青松的同胞弟弟,是上一代唯一一个活着的亲王。
此次他正是代表大璃皇族前往大周。
“传旨,招六部尚书、都督府各都督入宫。”
“传旨,令百炼宗宗门使入宫。”
“传旨,请供奉殿诸位供奉入宫。”
“传旨~~”
郑青松站起身来,面色铁青的说道。
一连七道圣旨,顿时让整个京都震动起来。
烟雨之中,凝重的气氛充斥着整个京都城。
一只只飞鸽和一道道身影以京都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辐射而去。
……
山海县,临海城。
初夏的晚风将浓郁的花香吹进厅堂之中。
郑铭坐在主位上,眉头紧蹙。
堂下,辛弃疾、雨化田、曹持正等人安静的伫立。
“殿下,都督府已下令,命南山军、青武军、桂宁骑和云上水师等全面备战。”雨化田轻声说道。
大璃与大周的边界足有两千里之长,江南省南部、华南省南部,北山省东部都有边军驻扎,足有三十万之多。
南山军、青武军、桂宁骑都是东部和南部边军中的精锐,一旦他们出动,就代表着战争要来临了。
“使团被灭到底是怎么回事?”郑铭问道。
一直以来,大周都非常畏惧大璃,整个大周朝堂都不想招惹大璃,可是现在大璃的使团居然在大周境内被围杀,就连大璃皇族的南王都没有幸免,这样的事情大周绝对不敢做。
雨化田回道:“具体经过还没有查清,不过使团之中有两位一品供奉,还有三百精锐护卫,除了这些之外,大周当时还派出了一千精锐兵士护送,结果全军覆灭,一个活口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