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骁雄 (神龙摆尾巴)


  说罢,杜重威擂鼓聚将,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通报全军。
  原本军心动荡的二十万大军听闻此事,军心大振。众将纷纷大赞杜重威远见卓识,料事如神,早就伏下这支奇兵,并立誓要重挫契丹军,请战之声络绎不绝。
  刘知远与郭威对望了一眼,各生感叹。
  郭威心道:“李风云恐怕不止是一名福将,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帅才,天下间有几人能在这种危难之际,生出这等急智,只手回天,挽倾厦之将覆,了不起,了不起!
  古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语,我瞧这李风云的本事,恐怕也不在卧龙、凤雏之下。得之可安天下!”
  李风云巧取阳城之后,没有全军驻扎于城中,阳城只有那么大,这么多人簇拥在城中,非但不会给阳城更好的保护,反而会使阳城更加不安全。
  从两万降军中,李风云挑选出四千多敢战之士,扩充到风云营。这样一来,风云营足有将士六千余众,仍然分为六团,不过每团兵力达到千人,足一比得上一个中折冲府了。阳城便暂时交由风云营镇守。
  在阳城南门外设一座营寨,刚刚投降的杨召率领一万六千人就驻扎于南门之外,作为阳城南门的屏护。
  又在阳城北门外又设一座营寨,皇甫遇的六千精骑和四千多原阳城被俘兵卒都安置在这营寨中,作为阳城北门的屏护。
  阳城只有两座城门,有这两座营寨做屏护,与阳城形成相互支应之势,相信即便耶律德光再次派兵来袭,想要轻易袭取阳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刚安排好阳城的防务,忽然有亲卫前来禀报,说南门外来了一拨人马,约有两千人,自称是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阳城镇守将军侯英,率部来接收阳城。杨召不敢与他们动武,只将他们挡在了南门之外。
  “大帅这么快便派人来接收阳城么?没听大帅说起呀!”李风云心中奇怪,又觉得侯英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过,不过一时想不起来。
  正在疑惑之际,一名原阳城县衙机灵的文书上前解释:“李将军,这侯英将军,就是那位被耶律麻答打跑的那位,没想他这么快就听到消息跑了回来。
  原本他没这么窝囊,听说当初这位侯英将军,原本是赵州的指挥使,契丹刚刚南下之时,还与契丹大军狠狠地干过一仗,只可惜力量相差悬殊,被契丹人打败,他也因此在战场丢了一只耳朵。
  他本想以死尽忠,谁料被他的部下强行拦下,救出了战场,一直逃到了开封。
  在开封,圣上听闻他的事情,非常感动,便赐封他为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以做嘉奖。
  这次杜大帅率领二十万大军北征,侯英将军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求战。圣上亲自嘉许他为忠勇之士,将他派到杜大帅的军中。”
  李风云听罢,奇道:“这般说来,这位侯英将军即便本事不济,但也确实是忠勇敢战之士,怎会糊里糊涂丢了阳城逃跑了?”
  “屁!”文书的这番话惹怒了帐中一员猛将,王大山涨红了脸,跨步走了出来大声道:“刚才听见侯英这名字,末将就怀疑是他,没想到真的是他。侯英,哼哼!主公,莫非你忘了当初遇见我时,被你割掉耳朵那名逃将?”
  李风云一愣,随即想起当初和莫轻言、杜如月三人前往镇州途中,路过一个被契丹鞑子肆虐过的无名小村,在那里,他遇见了一名不战而逃的晋军将领,被他割去了一只耳朵,名字好像就叫侯英。
  “原来是他!”李风云一下子想明白过来,哈哈大笑道,“让他来镇守阳城,阳城焉能不失?”
  随即李风云脸色一虎,喝道:“叫侯英那厮单身来见我!两千兵卒,全给我下了兵刃,圈禁起来!”
  一边的皇甫遇十分奇怪,问起侯英之事。
  李风云便将当初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又叹道:“没想到当初我割了他一只耳朵,他反倒以此为战绩前去邀宠,更没想到满朝的文武竟然都被他骗了,居然还给了他一个什么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的嘉奖。
  如果这样的人都会被嘉奖,那置万千奋勇杀敌的将士于何处?
  叫这样的人领兵打仗,难怪败仗会一个接着一个。”
  皇甫遇燥得满脸通红,李风云这句话,骂尽了满朝文武,包括当今皇帝,堂堂大晋,军国大事,居然交给这样的人之手,怎能让他不脸红耳赤?
  李风云当初责怪杜重威,说杜重威派了一头猪来镇守阳城要地,皇甫遇还觉得有些过份,现在看来,说侯英是头猪都是抬举他了,猪还有奋勇之举,这家伙根本就是一个只会吹牛说大话的兔崽子。
  一只差点断送二十万大军将士性命的兔崽子。
  这样的人,居然还敢带人来要回阳城,这家伙的信息还真灵通。
  杜重威居然派一只胆小如鼠的兔崽子来镇守阳城,未免也有失察之责。
  皇甫遇却不知,侯英原本赵州的指挥使,属于杜重威的旧部,又受朝廷钦派,他自己又主动跳出来要求镇守阳城,杜重威不派他来,又会派谁来?
  “重瞳(注1)之下,难免有所疏漏,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皇甫遇轻叹一声,说道。但是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像侯英这样的官员,这样的武将,恐怕不止是疏漏,在大晋国大把都是,有岂是一句“疏漏”可以遮掩得过去的?
  注1:相传舜每只眼睛有两个眼珠,也就是重瞳,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所以后世有“重瞳亲照”之语来形容皇帝明察秋毫。
  皇甫遇说这句话是在为小皇帝石重贵和满朝文武解释和遮掩这件丑事,毕竟此人忠于皇帝,忠于大晋,不愿说大晋的坏话。史书中,他后来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点。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怒审侯英
  “将侯英带进来!”李风云猛的一拍惊堂木,宛如是阳城的县令。
  县衙大堂外侯英身子不由自主的一抖,心中暗道:“看来,这个李将军似乎不是那么好说话,我这次来是不是来错了?”
  可是不来又能怎样?
  丢掉了阳城,等若是断送了杜重威二十万大军。
  若是杜重威那二十万大军果然全军覆灭那还好办,怎么说都凭他这一张嘴。无论是回开封勤王救驾,还是干脆投靠契丹人,侯英的选择十分多,反正罪责都可以推到杜重威身上。
  这样的事,侯英不止干过一次两次。最得意的那一次,就属凭着被李风云割掉的一只耳朵,居然骗得了小皇帝的一旨诏书,钦封为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虽然只是虚衔,但是这代表着荣耀和财富。
  朝中真没有人看出其中的猫腻?不见得吧!
  朝中的聪明人多如牛毛,又怎会识别不出他侯英的小小伎俩?只是朝廷需要这么一个典型来鼓舞士气,于是便选中了他。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侯英上下打点的功劳。
  可见这世上的许多事情,怎么做其实不重要,怎么说才重要。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自古以来,假把式远远多于傻把式,越往上越是这样。
  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就是因为他们能把别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功劳,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
  如果杜重威这次真的败了,毫无疑问,侯英又会成为一名浴血归来的忠勇良将,一名杀破契丹人重重包围的骁勇悍将,无过反而有功。
  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来妆点,来鼓舞人心,而侯英正符合这个条件,两度突破重围,浴血南归,这是怎样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最重要一点,侯英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该如何讲述这个故事,他更知道如何去打点那些让他讲故事的人。
  可是,该死的李风云,居然又赶跑了耶律麻答,收复了阳城,杜重威的二十万大军因此而死里逃生,很有可能,这场大战的胜利者不是耶律德光,而是杜重威。
  这将置侯英于何处?
  不用想,侯英也知道,杜重威恐怕恨他已经恨到了极处,恨不能剥他的皮吃他的肉。
  这场大战,如果以杜重威的胜利告终,那么,杜重威将再次成天下瞩目的英雄,他的话没有人会怀疑。杜重威飞上了云端,就意味着他侯英落到了地狱。朝廷必定会发出通缉令捉拿他,那么他这一辈子就只能躲躲藏藏过日子了。
  投靠契丹人?笑话,如果契丹人夺得了中原,投靠契丹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难道跟着契丹人去塞外吃风饮雪,过一辈子苦日子?这还是姑且不论契丹人肯不肯接纳他。
  所以,侯英得到李风云收复阳城的消息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来找李风云。
  镇守阳城的这差事侯英也不想做了,李风云愿意做就让他去做吧,只求李风云能在功劳书上添上他侯英的名字就成了,这样下来,功过相抵,至少杜重威不再好意思再拿他来问罪吧!不看僧面,也要看李风云这尊金光大佛的面子不是?
  当然,这么一来,大出血是必然的。好在这些年,侯英搜刮得也不少,想来也能满足李将军的胃口,再说,他还带来了两千精兵,在这个年代,有谁不想自己的军队又雄又壮,刀把子意味着一切,这便是最好的礼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