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破了这一局,不然我的又是全部无法展开。”
灰衣中年却是有苦自知,他不敢硬接的原因他自己明白,除了身体一些本能反应之外,另一方面这里是擂台的最边角的位置,他刚才已经有几次脚跟子蹬空,自己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有危险。
还好他及时稳住,董广也没有出来。准确的说董广这个时候眼睛根本不会去向下。他要死死的把灰衣中年限制在这个活动范围之中,那么自己的眼神就要紧紧的盯着灰衣中年的头。
董广出手不用多想,招式自然而然的就照着灰衣中年的头打去,打中打不中不要紧,重点是这样可以扰乱灰衣中年的视线。他头颅一旦晃动,身体就会不稳。
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出拳已经都没有风声了,没有劲风了。两分钟多的交手,两个人的体力和速度都开始下降起来。
这是体力的消耗,是不可避的,只要功夫没有训练到打破虚空,可以见神的层次。都不可能永远的保持自己在自己最巅峰的状态,出拳收拳之间都会有不必要的消耗。
就像世界运动员百米最快纪录是九秒多,一千米最快纪录却是两分钟十一秒。而且这是由不同的两个人创造的。为什么运动员的千米纪录的时间比百米纪录的时间的十倍还要多,我们都知道,因为他有体力的消耗。
但是这不意味着这场战斗没有危险了,相反危险依然存在,甚至比刚才更加巨大。
董广要死死的限制住对手的活动,那就要保证自己的位置。他的脚刚才已经不由自主的踏空了几次,如果不是之前练习单腿站的功底,现在恐怕已经跌落下台。
这个灰衣中年的功夫严格来说,还没有董广在之前遇到的那个练习八极拳的唐装中年高,但是董广此时跟他的决斗,却特别耗费力量。精神体力紧绷到极限之后,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松弛。
山上的风还不,灰衣中年这个时候体力还好点,董广已经有些头晕目眩,腿脚发软的感觉了。这是体力严重透支的状态。
出拳已经是在靠自己的意识坚持了,直拳,进步直拳。连环拳之中的什么招式现在他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或者根本没有心思用了,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拳,然后身体跟着简单的进步。
眼里已经没有距离,就是眼前的这个中年人,这个灰衣中年的功夫充其量不过是明劲的上层,但是董广打到现在已经特别耗费体力了。
灰衣中年脑子里面也顾不上计算什么了,随着董广出拳就后退,有时候交上几手,两个人摇摇晃晃,在台下一群人的目光之中,又再度分开,且战且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灰衣中年脑海中刚刚闪过这个想法,脑中突然一片空白,怎么回事!撤退的时候,一只脚突然踩空,身体顿时抑制不住,跌了下去。
灰衣中年忘了擂台长宽只有十米,还是被董广借助地势,奋力战胜。
董广眼前目标猛地消失,也是突然一愣,两脚不由自主又上了两步,到了中年刚才掉落的地方,这才反应过来。
“蓄志徒为劳,追踪将焉仿。哈哈,我赢了!”
董广身体一下子瘫倒在擂台上,整个人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冒汗。脸色苍白。他这个时候,还有意识,只不过不想说话,也不想动,也不想去听外面说着什么。
那边的道士也赶紧上台,害怕董广发生什么问题,在场上到董广眼睛还睁着,问了几句话,见董广眼睛一眨一眨,意识还清醒。这才放心下来。
“十一号擂台比武结束,擂主董广,台下各位朋友去其他地方观擂吧,剩下的擂台擂主还都没有诞生。”
随着道士一句话下来,剩下的人才都纷纷散去。道士又用对讲机喊来几个道士,先在这边擂台着董广,自己就赶紧把自己记录的内容,还有记录的视频往祖师宫里面送去。每一个擂台的比武资料都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
过来两三分钟,杨松祎也已经买好水到了董广身前。董广这才在台上直起身子,坐了起来。
“这一比斗真的太累人了,他刚才太托大了,今天这几场比赛,他的收获太大了。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太累了,一会回去,我得好好睡一觉,不行,先把这一次的收获记下来。”董广摇了摇头,制住了内心的挣扎和疲劳。战场的收获是转瞬之事,如果他不能早一点记录下来,恐怕一觉睡醒,就要忘了大半。
一方面,董广明白了收拳的一些作用,对出拳收拳有了一定了解。另一方面,在刚才的压力下,他的拳速比之前又快了几分。
“接下来我只要在自己的实战馆多锻炼一下,想必拳速绝对可以有所提升,甚至达到我刚才在战斗时候发挥的水平。”
经此一战,董广也彻底在南阳武术界打出了自己的名声,打出了自己的水平。他拳术上的实战功夫,也彻底的稳固在了明劲初期巅峰。
“不知道,我可以在这些擂主之中,排名如何?算来,在多来几场这样的战斗,不要说身体,就是精神上我也很难承受得住啊。”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第一百章 周天吐纳呼吸法
《脉经》云: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
没错,董广现在修炼的,正是杨松祎传给他的周天吐纳呼吸法。是一种并不复杂的呼吸之法。
“这周天吐纳呼吸法,果然有妙处,和一天的时间相对应,不过这种程度居离我还比较远,我还是先慢慢开始琢磨琢磨。”董广一边着这本呼吸法,一边暗自点头。
用现在的说法来说,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是二十三时五十六分四秒,也就是八万六千一百六十四秒。而古代一昼夜为一万三千五百息,一息的时间就是六秒(一吸一吐为一息)。杨松祎教给董广的周天吐纳呼吸法也和此有关。
脉经之中的说法,一吸脉行三寸,一呼脉行三寸。而周天吐纳呼吸法,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运行的,比董广单纯的练习的闭气术要复杂得多了,吐纳呼吸法之中含有吸气吐气闭气三种运气调息的内容。
“不过我也是,竟然只会闭气,忘了呼吸呼吸,是包括吸气闭气吐气三个内容的。”董广本来认为呼吸法都是很玄奥的,压根没有思考过。只是他到这些内容的一瞬间,才恍然大悟。
而这三项内容,人自生来就会,这是不需要别人教的。否则人就活不到现在。这是人体自打出生之后,就逐渐形成的习惯,也可以被称为后天。
人体内部的动静和外部正好相反,一呼一吸之时体内是比较安静的状态,而闭气止息的时候,用不了太长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感受到体内经脉的跳动和活跃的状态。
所以呼吸之法的动静阴阳,和拳法是有所不同的。
“拳法的运动都是从外到内,此处不分内家拳与外家拳,因为不管内家拳还是外家拳,第一个条件要先是拳法才行,既然是拳法,那么就是要以手足运动引动周身,活动外在。”
董广活动了一下拳脚,随便练了几招。心中暗暗对比着这两项内容。
“而呼吸之法是从内到外,我听老爸说,在华夏古代,功夫是分为两种的,一种叫做养气功夫,另一种叫做皮肉功夫。后来,到了唐宋时期,不管是养气功夫,还是皮肉功夫,就统一以功夫来称呼了。南宋末年,多数练武者只知筋骨运动为拳,而不知呼吸吐纳为功,自此,武与功合,称呼武艺为武功的人也越来越多。怪不得他们的练法不相同呢。”
反而上古时代的练气呼吸法,不为世人所知。被一些深山道士和寺庙和尚隐藏起来。自此之后数年,一些融合了这种吐纳呼吸和肢体运动的拳术诞生,此后就有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说法。
所谓的养气功夫,就是内练一口气,指的就是呼吸吐纳之法。中国自先秦时代,就有练气士为求长生,服气炼丹,延年益寿。这是先秦时代道家和农家的不传之秘。
而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就是这种练气士的传人之一,后来开创全真教,自己一身武艺,以及吐纳呼吸功夫自然都留在了教派之中。
如今杨松祎教给董广的,就是最纯正的养气功夫。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这是原版的,不是拳术运动之中那种附带的赠品呼吸法。
这句话没有侮辱拳法的意思,因为拳术的初学者,确实很难做到把呼吸和拳法自然融合,就算真正融合,也只能融合一些浅显简单的东西,而不可能达到,那种呼吸吐纳,在走动饮水吃饭,这种生活之中进行的状态。
相似小说推荐
-
真仙大道 (秦月道人) 起点VIP2017-05-15 幻想修仙这是一个关于修仙的故事,可能会有各种奇闻异兽,可能会有各种寻幽密胜,可能会有各种...
-
御气封天 (醉橘子) 17KVIP2017-05-07 仙侠武侠离国九年,呼啸回乡却逢国破山河,他暗恋多年的女子被敌掳走,从此踏上几经付出性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