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是明朝一小神 (骑着青牛的猪)


  那幕僚站在一旁没有说话,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问题该如何解决?毒药提前爆发,那他们岂不是要提前出兵?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那你如何看?”齐彦名伸手敲了敲桌子,询问着身边的幕僚。
  “依我看,此时天寒地冻,万万不能出兵,自古以来,冬日出兵都是大忌。再者,我们的棉衣不足,士兵连御寒都成了困难。”幕僚觉得此时出兵绝对不合适,风险太大。
  “朝廷令兵部右侍郎陆完提督军务,率领边军和京营官兵就驻扎在我们的北边。若不是天气严寒,说不定我们已经被包围了。”冬季不宜出兵的道理,齐彦名如何不懂,但现在留给他们的路只有这一条了。
  他们本拟打算在金陵城先下毒,一开春就全力攻打,谁料到事情突变,将他们的计划全盘打乱,若是重新布局,也不怎么来得及了。
  “那我这就命人在全城搜罗棉花和保暖用具,以便大军无后顾之忧。”幕僚很能认清自己的身份,他也知道齐彦名的脾气,既然齐帅已经做出了决议,他只要负责施行就行。
  “好,给你五日的时间,五天之后,大军开拔。”齐彦名很满意幕僚的态度,在吩咐了之后,便挥手让其退了下去。
  叛军的军纪并不如何的好,因为他们招募的,多是一些流民以及土匪山贼,你能指望他们自觉性多高?而上头也不管这些事情,他们的打算就是跨过长江,攻占大明的南方,这北方地界只是他们的过度之所。
  他们对外宣称是为了反对明朝的残暴统治,但实际上,他们手底下的鲜血可丝毫不比那些剥削的官员要少。
  在齐彦名吩咐下去之后,所有的士兵便挨家挨户的搜罗棉花、布匹、粮食以及煤炭,甚至一些草料都没有放过,整个日照县城,一片的愁云惨雾。没了这些东西,百姓过冬将会无比艰难。
  五日之后,浩浩荡荡的士兵从日照县城离开,齐彦名统率的士兵大约在三万人左右,仅凭一个县城,是无法凑齐后勤辎重的。不过,在几天之前,他们也同时在附近的一些城池搜寻物资,总算勉强让大军出发了。
  在齐彦名出兵的时候,赵燧则是率五万人,从河南进发,而刘六从济南府出发,他手底下的人最多,有七万之众。三方约定到兖州府汇合,好一起跨越长江,攻打金陵城。
  这么多人,想要打下金陵城,其实并不如何困难。虽然徐俌的手中握着中军都督府,手底下有大军号称五十万,但这些人其实都分布在南方各地,想要调集过来十分困难。因为徐俌只有统兵权,而没有调兵权。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让你带兵你才能带,若是没有朝廷的命令,你只能干瞪眼看着。明朝的历代皇帝,对于兵权都是十分忌讳的,都是紧紧的抓在手里。所以,哪怕文官和太监斗得再厉害,皇帝依然可以稳稳的掌握着权力。
  说实话,只要你这个皇帝不要脸,你的权力就会很大。这话怎么讲呢?明朝的很多皇帝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声,所以行事就束手束脚的,比如说故去的孝宗皇帝,他就是对大臣极度宽容,对儒生的态度极好,所以,他的名声也很好,不少人都将他在位的这段时间,称之为“弘治中兴”。
  但实际上,这也把那些文人给惯的鼻孔朝天了,一个个就喜欢找皇帝挑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孝宗皇帝的脾气好,别人挑刺他也能接受。但现在的皇帝不同了,正德可不是一个安份的主儿,最受不得人家的约束,有大臣来找麻烦,他就给顶回去,这也导致正德落得个“荒唐嬉游”的名声。
  可你别看人家名声不好,但他可把手底下那些大臣给整的欲仙欲死的。就说前几年吧,他放了个刘瑾出来,逼得内阁的首辅次辅告老还乡,可把文臣给敲打了一番。
  等到刘瑾坐大了,他又反手将其诛杀,不论是宦官还是文官,他想要整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未得朝廷的调令,徐俌是万万不敢调兵的。而金陵城附近的守军,最多不过五万人,再加之城内爆发了病患,更是人心惶惶,总的说起来,叛军还是占据优势的。
  不过,这天气可真是折腾人了,日照所在的青州府和兖州府相邻,但他们愣是走了半个月。好在他们走一路抢一路,不然补给早就出问题了。
  齐彦名他们还算是好的,赵燧和刘六率领的部队人数多,对于辎重的压力更是巨大,走的也更是艰难。待他们走到兖州的时候,逃兵加上死伤的人物,都快近万了,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对于士气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为了鼓舞士气,在到了兖州府之后,他们便放开了限制,放任士兵去烧杀劫掠一番,这才安稳住了军心。
  至于大明的军队,却依然驻守住自己的地盘,并未趁乱袭击。一方面,是没有上头的调令,另一方面,冬天出兵太容易出事,万一出现意外,很容易被言官攻讦。
  感谢卡路里狂飚同学和乌木天羽同学的五百币打赏,摸摸大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安国

  三路大军在兖州府汇合之后,便齐头并进,走淮安府,再经凤阳府的盱眙,最后再到应天府的江浦,便到了长江的边上,跨过了长江,对面就是江宁,和金陵城遥遥在望。? ?
  到了江浦之后,刘六等人并未立即出,而是命人四处是收拢船只以及过冬的物资。他们以前一直都在北方打仗,再加之根基未稳,手底下没有多少船只,只能到长江附近搜索船只了。
  只是,这有船的人家,多是小渔船,他们这么多大军,总不能就靠着小渔船过江吧。万一起了一阵大风,那还不得淹死大半啊。
  没办法,刘六只得一边命人先去寻找大船,另一边,则是写了一封书信,递送到了无锡城。
  一连过了好几天,搜罗到的大船没有多少,但是,却有一艘小船顺着长江,从东边而来。
  “禀报大帅,有个人在外面下了拜帖,说是无锡城的故人。”在江浦城的县衙后院,一个亲卫走了进来,对着刘六恭声说道。
  “无锡城故人?快,有请。”刘六的面上露出了一丝喜色,看来他写的那封信终究是起作用了,若是有此人相助,过江简直易如反掌。
  不一会儿,一个披着白色皮毛披风的男子便进入了后院,进来之后,他将头上的皮帽给摘开,露出了一张白皙的面庞。
  此人年纪大约在三十岁左右,面容算不上俊秀,但也还过得去。最令人印象深刻,还是他的那双眼睛,充满了精明的味道,让人第一眼看去,就知道他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安国先生,我可是盼你盼了好久了。”刘六看到了来人,当即哈哈一笑,邀请安国落座。安国微微一笑,也不客气,便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哈哈,我也盼你们许久了。”坐下来之后,安国将皮帽子放在一边,也是一脸的笑意。只不过,他的笑容十分的客套,就像是城中店铺的掌柜的一般。
  “咱们明人也不说暗话了,此次我请先生前来,用意您大概也能猜到的,还望先生助我,若是此事得成,刘某必有厚报。”刘六让人奉上了热茶,冲着安国一拱手,一脸正色的说道。
  他相信,眼前的这个人,绝对有希望解决他目前的困境。别看其年纪才三十岁,但经商的手腕着实惊人。在安国十八岁的时候,他父亲给了分了一些田地,他却不甘心做一个守家犬,将田地卖了,置办了些货物,再凭借着和浙江右布政使邵宝的关系,将生意做大,打通了浙江的商路,号称“将百万”。
  此人手底下的粮船极多,若是他肯提供船只,长江于他们而言,将是一片坦途。
  “我在**之地,有一处粮仓,那里有一千五百艘乌槽船,还有十万石粮食。我想,这几天,那里会起一场大火。”安国端起了茶杯,轻轻的吹了一下茶叶,不动声色的说道。
  “太好了。”刘六一听这话,当即一把起身,面上带着红光,刚刚的颓丧之气一扫而空。“有了先生的帮助,我们定能打下南方,和大明划江而治。”
  “哎,大帅这话就说错了,可不是我在帮助你们,只是我的粮仓失火了而已。”安国并不接刘六的话茬,轻轻的摇了摇头。
  “是是,是我失言了。”刘六一听这话,也是一拍脑袋,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当即告罪着说道。
  安国是一个真正的商人,而一个真正的商人是没有家国的,只有利益才能驱动他们。如今刘六等人势大,他自然懂得奇货可居的道理。所以,他便暗中来帮助刘六等人。但是他更懂得低调做事的道理,若是刘六他们失败,他也好有一条退路。
  “这都到了饭点了,先生留下来用饭吧。”二人在闲谈了一会儿,刘六便要请安国一起吃饭。
  “吃饭就不必了,我还是在无锡等着大帅的好消息吧。”安国却没有答应下来,只是拱拱手,便要起身离开。
  “好,若是我们攻克了金陵,定要给先生记功。”刘六刚刚也只是客气之语,他还想着赶紧到**接收船只呢,哪里还有心思吃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