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是。这两人吵了半天,谁也不肯先挪一步。
终于,过了两天以后,淮西大军突然发现,金兵营中的号角声不响了。
找个敢死队员过去一看,金营中空空荡荡的,除了遍地都插满的军旗之外,营中空无一人,连粮草辎重也都被搬迁一空。
很明显,金兵已经逃去无踪了。
说句实在话,仗打到这个份上,完颜兀术并不想撤,但又不得不撤,原因很简单,他收到探子回报,说岳家军快到了。
完颜兀术当时一听就懵了,不过回头一想,既然已经在濠州城内扳回一仗,脸上也有了一些光彩,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金兵已退,张俊也连夜拔营起兵,返回驻地。
三天之后,等岳家军感到濠州南部的定远县,战场上已经空无一人。
真的太可惜了,这原本是宋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淮西大地上,有张俊十三万淮西野战军在正面形成压迫之势,有韩世忠的水师断其后路而成关门打狗之势,并且在附近还有岳家军这一终极战力随时能够加入战团。这是自宋、金开战以来从所未有的机遇!
只要各方面正常运作,完颜兀术必将全军覆灭。
可最终的结果居然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没有作战,没有流血,没有堵截,没有谁全军覆灭,什么都没有。
韩世忠得到金军设水障的消息后,就令水军撤退。那很快,本是逆流而上,只要顺水漂回去就行。
张俊始终按兵不动。金兀术也没有死磕到底,带着濠州胜利赚回来的面子,顺势回国修养放假去了。
而岳飞呢,始终被隔离在战场之外,等这一切都发生之后,只能拿着这段时间里他收到的来自各方各面的各种文件发呆。
有张俊的命令,有赵构的诏书。里边的内容错乱得让人发疯。
再看一看柘皋大捷之后整个淮西战场的大事列表。
三月五日时。张俊开始的追击,同时命令刘锜回太平州。
三月六日,发现金兵行踪,紧急下令刘锜归队。
三月八日,张俊抵达濠州外围。
三月九日,淮西军团在濠州城内遭遇埋伏。杨沂中部损失严重。
三月十二日,韩世忠水师受阻返航;同一天,岳飞收到高宗皇帝的圣旨,要岳家军到濠州,协助张俊对抗金兵。
三月十六日,也就是接到圣旨的三天之后,当岳家军赶到濠州战场的时候。战场上已经曲终人散了金宋双方各取所需,很有默契地、欢呼雀跃地散场。
偌大的淮西境内,只有岳飞一个人捧着一大摞诏书发呆。
前思后想,对照此前诸此北伐,岳飞越想越怒,他看了看周围的岳家军将领,实在没忍住,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岳飞对天长叹,说道:“国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
第二句,岳飞怒冲冲地对张宪说:“似张家人,张太尉尔将一万人去跎踏了。”
第三句,岳飞指着董先说:“似韩家人,董太尉不消得一万人去跎踏了。
岳飞的后两句话。无非是埋怨张俊和韩世忠两军的不中用;而第一句,冒头竟然直接指向皇帝。岳飞的郁闷和气氛,可想而知。
在这场战役中,感到郁闷的不止岳飞一个。还有淮北宣抚判官刘锜。
原因很简单,刘锜遭受到张俊的强烈排斥。
刘锜是上一人首相张浚的爱将。张浚下台后,刘锜就成了没娘的孩子,凄惨不堪。后来刘锜在顺昌独得大功,引起了淮西方面诸将的极度。
《宋史。刘锜传》中的记载是:“锜以顺昌之捷骤贵,诸将多嫉之。”
而刘锜也猜到了张俊的心思,在撤兵的时候,故意放慢脚步,独领自己一军,踽踽独行。
途中,张俊、王德、杨沂中等诸部合兵一起,热闹非凡。相比较之下,刘锜的八字军就显得分外孤单、冷落。
单单这样是不够的,张俊眼珠一转,竟然想了一个流氓的办法来恶心刘锜,顺带帮自己竖立威风。
这个办法就是,指挥自己的部下去抢掠刘锜的军中物资。
在张俊看来,刘锜是铁定不敢反抗的,毕竟他还要受张俊的节制。
但张俊想错了,刘琦虽然是个官二代,但意志坚定,宁折不弯。
对于张俊的挑衅,刘锜亲自出马,“擒十六人,枭首槊上”
张俊立威不成,勃然大怒,气匆匆地找到刘锜骂道:“我官居宣抚,你仅为判官,竟敢斩杀我的手下?”
刘锜神色自若地答道:“不知道是宣抚的军士,我斩杀的只是前来抢劫财物的流寇盗贼。”
张俊大声喝道:“被你追杀的士兵逃回来说,他们从来没有参与抢掠财物。”说完,还煞有介事的叫出一个士兵要和刘锜对质。
刘锜不屑一顾道:“刘锜身为国家将帅,如果有罪,宣抚当上奏朝廷,又岂能让我与士兵对质?”
说完之后,刘锜长揖上马而去,只剩下气疯了的张俊。
PS:谢谢zhuxyhh01大大、横断江山大大、被爱的小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七十四章: 历史的拐点 (结局篇)
这次的淮西之战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曲终人散,本来应该是松一口气,坐下来喝杯茶吃块饼干的时候。
没有人想到,淮西之战才刚刚过了两个月,南宋朝廷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绍兴十一年的四月十二日,高宗皇帝发出诏书,下令张俊、韩世忠和岳飞这三路宣抚使从速来朝议事。
这个命令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虽然宋金双方在淮西战场上的大战暂趋平息,但局部的战争还在持续不停。尤其是在西北的战场上,由吴磷完和颜撒离喝所联手主演的大戏还在高潮当中,宋金两军打得难解难分,好不热闹。
这种情况下,下一轮大规模的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高宗皇帝怎么会如此不顾大局,在这个关头把三位军区司令官召回行宫?
原因只有一个,此时秦桧已经与完颜兀术重新建立了关系,并得到他老人家的承诺---这回和议必成。
既然安全得到了保证,高宗皇帝自然要执行老赵家皇帝的传统规矩。
“杯酒释兵权”。
公平地说,南宋朝廷这次“释兵权”是全面性的,范围包括所有的高级军官,并没有针对特定的某人。
下至刘锜,上到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凡是拥有自己独立一支部队的,全部都是“释兵权”的打击对象。
因此,当自以为是的张俊主动配合秦桧,暗中谋害刘锜、韩世忠和岳飞等人,满以为秦桧会实现他的诺言:“尽罢诸大将,悉以兵权归汝。”
到头来,秦桧让御史台轻轻一份奏章弹劾,便让他张俊打回原型。
可笑乎,可叹乎。
单单“释兵权”肯定是不够的。不管被罢免兵权的高级军官们心里服不服,朝廷还需要抓一个人出来“祭旗”。以示“杀鸡儆猴”。
朝廷最初的目标是刘锜,后来变成了韩世忠,而到了最后,朝廷针对的对象却变成了岳飞。
我们耿直的岳少保,他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先救刘锜,再救韩世忠;但轮到他自己的时候,悲剧就此发生了!
风波亭的故事。大致如此。
实际上,恢复北宋皇朝时期的那种尊文抑武、以文制武的制度,是高宗皇帝和大部分文人士大夫们的愿望;几任的首相大人也担心战功日著的武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日以继夜地谋划着怎样解除武将的兵权。
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和宋朝的第一位首相开始,打压武将、不让武将掌有实权、不让武将有机会造反、就已经成为朝廷的共识。
这也难怪,北宋之前五代十国的历史。全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只不过,真的需要把武将们压制得那么死吗?
算起来,在南宋高宗时代,解除武将兵权的呼声并不仅仅出自于刘、张、韩、吴、岳这五大司令官相互辉映的时代。
建炎初年,户部侍郎柳约就直言不讳地进言道:“诸大将提兵入觐,均以自己的名字冠以军名,有尾大不掉之患。”
在建炎四年。给事中兼直学士汪藻上疏斥责诸大将:“现在有的大将官兼两镇之重,跻身于执政之班,家中金帛充盈,锦衣肉食,出入飞扬跋扈,不循朝廷法度,其祸患甚于金虏,可谓上负国家。下负百姓,罪恶如此,用古法皆当诛。”
当时有“两镇之重”节度使衔头的只有刘光世和张俊两人。
到了绍兴元年,汪藻再一次上奏章,大谈“诸大将拥重兵,寝成外重之势”,献上“驭将三策”。建议赵构要“渐销诸将之权”。
而当时高宗皇帝的回答是:“后十年卒如其策。”
兵权迟早是要解除的,但不能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左宣议郎王之道更是不顾金人在侧,虎视眈眈。上书高宗,强烈要求收缴诸将兵权,恢复以文臣统军的传统,他呼吁说:“臣愿陛下深思熟虑,选择德高望重的文臣授以斧钺,俾统六师。”
到了绍兴八年,监察御史张戒也进言说:“诸将权太重”,提醒高宗皇帝早日削减诸将的兵权。
高宗对此大为赞赏,当即表示“一二年间事当自了”。
从高宗皇帝对大臣们的回复看,在绍兴十一年中所发生的“释兵权”事件,很早就已经列入了高宗皇帝的时间表内。
皇帝既然有这个心愿,当首相的当然要积极贯彻落实,张浚在相位时,就以诸大将久握重兵难制为由,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但也因此引发了淮西兵变,他本人坐谪引退,第一次收兵夺权的行动只能草草结束。
相似小说推荐
-
洪荒之通天易玄 (胡撸娃) 诡异的穿越,使陆压来到了上古洪荒,风骚无限的他,许是太过于风骚,不仅桃花成劫,还在八辈子前群嘲了大堆的圣皇、主...
-
万界浮屠 (林海罗文) 纵横VIP2014-10-1一介家仆,得惊天传承,怀混沌圣体,携七级炼魔塔,开天路,踏苍穹,圣体降临,万界跪伏!当仙路封闭,当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