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吗?这眼前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回事?
幸福来得太突然太诡异了,即便是完颜兀术都不敢完全相信。
莫非是宋军有什么阴谋诡计?
为了保险起见,完颜兀术下令金兵原地休整,再派人过江北调兵,重新筹齐六万大军,才向建康府进发。
这一来回,又花费了一天的时间,让建康府的官吏和富户逃脱了不少。
对于马家渡这场战役胜利的原因,完颜兀术最终把它总结为自己虎躯一震,王八之气四射,让南朝的宋人落荒而逃。
除此之外,完颜兀术再也找不到任何取胜的理由。
补充了兵员,加上证明了自己王八之气的厉害,完颜兀术的信心就更足了。一方面兵发建康府,另一方面派江北的金兵余部攻打黄州(现湖北黄州市),然后沿湖北湖南江西的方向杀去,务求歼灭整个建炎小朝廷。
守城的官兵都逃光了,完颜兀术几乎是兵不血刃,轻轻松松就占领了建康府。
建康府(现南京市)向来是江南地区的第一重镇,扼守住长江的咽喉位置,是江南水陆通道的交汇处,地理位置极佳。
建康府的沦陷,意味着江南大部分的地区都直接面临着金兵的威胁。交通太方便了,四通八达的,江南已经不存在任何安全的地域了。
对于建康府的沦陷,第一个做出反应的驻扎在镇江的浙西制置使韩世忠。
他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战备物资和部队人马全部装上了大船,然后把自己的营房给焚烧掉。把整支船队退入了江阴。
很明显。韩世忠认为自己的部队在陆地上没办法和金国的骑兵抗衡。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在镇江。悉所储之资,尽装海舶,焚其城郭。既闻金人南渡,即引舟之江阴,知江阴军胡纺厚待之。
第二做出反应的是右仆射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杜充杜大人。
杜充毕竟是宋朝的右丞相,影响力大。完颜兀术就派了一个叫唐佐的降将为使者,对杜充说:“如果你投降了大金国,你就是第二个张邦昌。我们可以封你为汉人的皇帝,中原的这块地盘,就交给你来打理了。”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完颜宗弼复遣人说充曰:“若降,当封以中原,如张邦昌故事。”充遂叛降金。
在唐佐到来之前,高宗小皇帝的钦差已经先一步到达真州,不但没有对杜充的战败做出任何的斥责,还下旨安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让杜充不必介怀。
最后。高宗皇帝还送上美女和金银,给杜充压惊。
我的天呐。这是个什么世道!
打了一场大败仗,非但没有受罚,还要皇帝亲自来安慰和奖励。这个杜充,肯定是人品大爆发了。
只不过,相对于高宗皇帝送来的美女和金银,杜充更加看重完颜兀术的承诺。毕竟是一国之君,即便是傀儡也在所不惜了。
杜充没有想到的是,向来重合同守信用的女真人,这次竟然食言了。
当杜充带领家眷和几千亲兵兴冲冲地渡过黄河,赶去云中府向完颜粘罕报道的时候,再也没有听到任何与皇帝有关的安排和消息,反而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白眼以及冷遇。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是冬,充至云中,粘罕薄之。
现阶段金国对南宋的政策是优待俘虏,欢迎投降。
考虑再三,完颜粘罕还是给了杜充一个相州知府的职位。虽然这个职位比起皇帝低了好多级,但杜充也只有千恩万谢了。
在人屋檐下,哪敢不低头。
杜充心里的辛酸和后悔可是有口难言,无处倾述。
杜充的故事尚未完结。
对于这个建炎朝廷的叛徒走狗卖国贼,相州的汉族同事们非常的不合作,经常给杜充使绊子。
绍兴二年,杜充的子孙从广州逃亡回来。相州的副知府胡景山得知此事后,马上向金兵告发,说杜充勾结南朝,意图不轨。
完颜粘罕随即把杜充投入牢狱,用各种各样的酷刑来逼供拷问,包括了传说中炮烙之刑。
这时候,杜充终于显示出了一种军人的硬气:打死也不承认。
完颜粘罕感到奇怪了,便问杜充:“你不是要逃回南朝吗?”
杜充苦笑了一下,答道:“谁都敢去南朝,包括元帅你,唯独我杜充不敢。”
完颜粘罕一听,明白了杜充的意思,就把杜充给放了。
五年后,杜充在金国的官位逐步提升,先是燕京三司使,然后是同签书燕京行台尚书省事,最后升迁到了行台右丞相一职,相当于汉人行政区副行政长官。直到绍兴十一年,宋金最后达成和议后,杜充神秘死亡。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久之,命知相州。充猜阻肆威,同列多不协。绍兴二年,其孙自徙所间走归充,其副胡景山诬充阴通朝廷。粘罕下充吏,炮掠备至,不服,释之,因问充曰:“汝欲复归南朝邪?”充曰:“元帅敢归,充不敢也。”粘罕哂之。七年,命充为燕京三司使。八年,同签书燕京行台尚书省事。九年,迁行台右丞相。十一年,和议成而充死矣。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陈钟大大大寒尖大大大大龙腾虎跃马到成功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九章:逃跑成了主旋律(下)
开封府留守禁军的战败和杜充的叛变投敌,给南宋的官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支地方部队的头上有太多的光环了。
比如宗泽前期的十三连胜,比如岳飞在泗水关前三箭吓退一万金兵,又比如后期在开封府汴梁城摆下的“平戎万全阵”,等等。
这些事迹,在南宋的人民中越传越神奇,成为南宋抗金人民心中的希望。
起码我们还有一支能够克制金兵的队伍,我们还有打败金兵的希望。
这可能也是高宗小皇帝为什么如此礼待杜充的原因所在。
遗憾的是,如今连这最后一点的希望都被破灭了。
南宋朝的国土上,死气沉沉,士无斗志,一片末代败亡之象。
正如《天下无贼》中黎叔所说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结果是:金兵所到之处,要么就开门揖贼;要么就望风而逃,几乎没有人胆敢提出要与金兵对战。
抵抗金兵是无能为力了,但始终是汉夷有别,再加上多年的理学教育,绝大部分的南宋人还是羞于投降。
结果是,逃跑成了南宋大地上汉人的主旋律。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中有以下的记载:丁巳,金人破**县,又破临江军,守臣中奉大夫直秘阁吴将之遁去。将之,吴兴人也。
戊午,金人攻洪州,权知州事李积中以城降。
丁卯。金人攻吉州。知州事直龙图阁杨渊弃城去。
等等等等
对于杜充的投降。受伤害最深的其实是我们的高宗小皇帝。
当初宗泽病逝,小皇帝一意孤行,不听前方将士的一致意见,让宗泽的儿子宗颖接班,反而从大名府提拔上来一个名声极坏的杜充。
杜充的接任,固然是破坏了宗泽北上攻打金国的计划,但也直接摧毁了整个开封府汴梁城的防御体系。
如此一来,建炎小朝廷不但失去了开封府汴梁城这座在长江以北的桥头堡。而且随时面临着金兵的威胁。
这还不止,高宗皇帝屡次对杜充进行提拔:从大名府留守迁枢密直学士到开封府留守兼兼侍读召;然后升资政殿学士,寻知宣武军节度使,节制淮南京东西路;最后调升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御营使。
这个过程,前后才用了不到区区两年的时间。
这样的提升速度,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破格提升”这句成语来形容了,分明就是高宗皇帝的偏心和溺爱,因此也带来朝廷里的各种非议。
可惜的是,杜充不是那种知恩图报的人。朝廷对他的种种恩宠,在他自己的利益考量下。变得一文不值。
用句广州的俚语,高宗小皇帝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养狼狗咬春袋。”
对此,高宗皇帝唯有跟身边的大臣叹息道:“我对杜充已经仁至义尽了,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子呢?”
无奈之下,高宗只好削掉杜充的爵位,还把它留在京城中的子女们全部流放到岭南去。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叛臣上:充遂叛降金。事闻,高宗谓辅臣曰:“朕待充不薄,何乃至是哉?”下制削充爵,徙其子嵩岩{山昆}婿韩汝惟于广州。
完颜兀术占领了建康府,四下一看,附近竟然找不到任何宋朝抵抗的力量。于是乎,完颜兀术就顺势南下,朝高宗小皇帝行宫所在的杭州杀来。
杭州此时已经改名叫临安了。官方的说法,这是取“临时安家”之意,表示将来还要恢复中原领土的决心。
当然,在坊间还有另外一种传闻,说赵构之所以把杭州取名临安,是指这里已经“临近平安”了,安稳的日子快到了。
这个说法,或许更接近赵构当时的渴望。
但是,从字面分析,“临近平安”,就意味着平安还没有到来,因此,高宗皇帝再一次逃亡,似乎是上天一早已经安排好了。
中国文字的八面玲珑和博大精深,在此刻表露无遗。
既然要逃跑,如何逃跑?逃往何方?逃跑以后怎样安排?这些问题,全都放在了高宗皇帝的御案上,等待皇帝的决定逃跑也是是个技术活,也同样需要策略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洪荒之通天易玄 (胡撸娃) 诡异的穿越,使陆压来到了上古洪荒,风骚无限的他,许是太过于风骚,不仅桃花成劫,还在八辈子前群嘲了大堆的圣皇、主...
-
万界浮屠 (林海罗文) 纵横VIP2014-10-1一介家仆,得惊天传承,怀混沌圣体,携七级炼魔塔,开天路,踏苍穹,圣体降临,万界跪伏!当仙路封闭,当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