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等,从红日东升,直等到金乌西坠,棋局仍是胶着之势。二道者对身外之事浑然不觉。只全神贯注于棋盘之上。
日升月落,至第二日。尉缭饥渴已甚,忽见亭外有一株桃树,生得红彤彤的好桃。尉缭取而食之,如饮琼浆,顿觉体健身轻,飘飘欲举,饥渴之感,一扫而空,于是继续等待赤松子。
直等了七七四十九日,尉缭自吃了仙桃,不思五谷荤腥,也无饥饿之感。这一日,日正当中,只见赤松子将棋盘一拂,顿时棋局皆乱。只听赤松子口中说道:“不下了!不下了!不胜不败,甚是无趣!”
那黑面红须道者笑道:“每次都是你耐不住!”便去收拾棋局。
尉缭见他二人得暇,连忙上前拜见赤松子。赤松子问道:“少年,你今世是何名姓?”
尉缭答道:“小子姓尉名缭。”
赤松子点头道:“尉缭,你受我指点,数次转世,在人间积累功德,可喜如今终于圆满。你既食我仙桃,道体初成,又等我许多时日,可见与我有缘。不如今日就拜在我门下,如何?”
尉缭闻言,心中大喜,正待答应,但转念一想,又记起十世之约尚未完成,便答道:“小子十世之前,与一位仙长有约,要拜十世土地碑。今九次已经拜过,只剩最后一次,不可不拜。待履约完后,方可再论拜师之事!”
二道者哈哈大笑,说道:“既如此,你且去拜,自有人来收你为徒!”说罢消失不见。——毕竟尉缭虽有十世之诚,将来要担当大任,非同小可!此乃玄松道人考验尉缭是也。
尉缭于是仍到土地碑前,诚心叩拜。待其叩首刚毕,突然一声霹雳,从天而降,劈在土地碑上,将那碑劈得粉碎。只见土地碑中,飞出一块牌子,呈土黄色,正面书一个“令”字,背面刻山河湖海、花鸟人鱼,甚是古朴。
此牌一出,绕碑三匝,即飞入尉缭紫府之中。
只听空中风雷震响,一位道者骑夔牛落下,可不正是玄松道人!
尉缭上前拜见,玄松道人对尉缭说道:“十世之约,难为你今日功德圆满,实属不易。先前赤松子、赤须子之言,乃聊以相试尔!可喜你道心坚定,未为所动,才有缘分到此。如今还不拜师,更待何时?”
尉缭大喜,乃叩拜在地,口称:“师尊!”
玄松道人说道:“你既入我门,我便赐你一个道号。你是拜土地碑得道,便称黄石道人可也!”
尉缭再拜道:“多谢师尊赐名!”
玄松道人又说道:“你今入门,门中之事不可不知,待为师与你分说!”便把万寿山之事,与尉缭说了一遍。
尉缭听了,喜道:“弟子得以列入地仙门墙,真乃万千之幸耳!”
玄松道人说道:“名门大派,责任亦大。你入门虽晚,却是师兄,将来三代弟子,当以你为大,因此责任更是不轻!”
尉缭闻言忙道:“门中数位弟子,入门都在弟子之先,便是师尊门下,亦有土灵圣母在前,弟子岂敢逾越?”
玄松道人说道:“土灵圣母入门虽早,先天受限,根性到底不如你,争强斗狠便罢,恐非问道升仙之品。何况老师造化于她,实另有重任,日后还当在你麾下,不能居你之上。”
尉缭不解,正待询问端的,玄松道人说道:“此中究竟,今日无须多问,日后自然知晓。你刚从土地碑中所得之物,非是凡品,乃为至宝,待为师为你指点一番,免得明珠暗投!”说罢,用手朝尉缭一点,那令牌法宝便飞出尉缭紫府,朝玄松道人飞去。
玄松道人持宝在手,说道:“你十拜土地碑,并非空拜,实则世世皆在以心血元神滋养法宝。否则,此宝刚刚出世,安得能遁入你紫府之中,与你元神合一?”
尉缭说道:“原来师尊还有如此苦心,弟子感激不尽!”
玄松道人说道:“这是你师祖的苦心,为师怎敢冒领?你这法宝也大有来历,乃是地书共生之宝,封神法器,名做“召神令”,与打神鞭、封神笔一般,乃是管理众神的法器,被你师祖特意封印在土地碑中,试你机缘。此令在手,将来号令地府众神,无所不从。你持此宝,便是这一劫封神之主,日后还要下山封神。”
尉缭俯身拜道:“师门如此恩德,弟子感激不尽,岂敢不从!”
玄松道人便说道:“你便随我往玄德洞修行,待机缘到时,再下山行事。”于是以夔牛载了尉缭而去。
却说秦昭襄王在位时,因其年老,思念孙儿,曾遣使者来赵,召异人回秦。赵王召众臣商议,诸臣皆道:“秦乃虎狼之国,异人质于赵,则其投鼠忌器矣!万万不可放归!”独郭开曰:“秦君膝下,子嗣甚多,彼此争宠,不相亲善。待秦君归天,秦国上下,恐皆盼异人速死。故留异人于赵,无分毫之利,而有不义之名。况臣观异人,质赵多年,比于下人,只思一饭一饮,不谋朝政。大王若放其归秦,或争位,或继位,皆吾等之所愿也!似此不费一兵一族,削秦国力,胜过千军万马,岂不美哉?臣为大王谋,是该放异人归国也!”
群臣皆莫能驳之,于是赵王从郭开之意,送异人归秦,赵姬母子,亦得同归。
时准提道人在灵山观得天象,见帝星移往咸阳,恍然大悟,惊道:“帝星、凶星交汇,合天下者,必秦矣!”便忙遣弟子目犍连、富罗那分赴赵、秦二国,投胎转世,分别行事,后来尤恐不足,又派了弟子罗睺罗往赵国转世。
他这里反应虽快,毕竟是后知后觉,落后了一招,比不得地仙早从容布置。
赵孝成王二年,秦攻伐韩国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国土,遂从中一分为二。韩国朝野闻讯大恐,乃向秦献上党之地,乞秦退兵。孰料交割之时,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入秦,反赴赵庭,要将上党之地献于赵。
赵王召朝臣商议,有曰可取,有曰不可取,问郭开时,郭开言道:“今山东五国疲敝,唯赵强于兵甲。秦若东进,伐赵必矣!况秦、赵二国,世仇也,周旋非止一日。今不费一兵一卒,而得韩地来献,此大王洪福,岂非天授哉?俗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王纵不取地,秦亦恨赵;取地,秦亦恨赵。故取与不取,岂难择之?”
第290章长平战起连山阵殒命归神丧二吒
赵王心中本来亦贪其地,又被郭开说动,遂喜而受之。
秦君闻赵受地,大为震怒,曰:“彼既诈降投赵,吾自取之!”遂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王闻讯,亦使大将廉颇率军西向以拒之。
夫廉颇者,目犍连转世之身也,起于行伍,以十数年战绩显赫于朝,终得为将,执赵兵柄。然其人也,狂傲疏慢,于赵国君臣多有不屑悖逆之词,实并不为赵王所喜,以其战功卓著,不得已而用之。
廉颇出战之前,与赵王言道:“秦乃虎狼之师,不可小视。且赵处北地,国力不如秦。不可久战,须当速胜。臣为大王计,赵不战则以,战则须尽全力,请以举国之兵将之!”
赵王闻言,犹疑道:“将军请举国之兵,若国中有事,如何是好?”
廉颇道:“大王,事有轻重缓急,不可不察!瞻前顾后,非智者所为。抗秦者,国家生死存亡之事也,莫此为大,安得再留余力?大王若不答应,臣不敢出战,还请另择贤能之士领兵!”
赵王无奈,乃集举国之兵四十余万,与廉颇将之。
秦闻赵兵势,亦增兵王龁,也号称四十万。
廉颇领兵出战,与王龁大军遇于长平,在丹河对阵。
那廉颇,虽是转世凡胎,前世到底是准提道人座下,身怀宿慧,数十年间,多少总修得些神通,因而想道:“如今师尊已准备妥当,正要与地仙争个胜负。我不如略施法术,困住王龁大军,引地仙出山。地仙若不出山,我便顺势将秦兵杀个片甲不留,使地仙一场谋划,化为泡影!”
于是筑土为台,仗剑做法,在军前布下连山大阵。又故意率军退过丹河,以为诱敌。
这连山大阵,乃是仿西方教莲花菩提大阵而做,虽是廉颇法力低微,但也颇得几分神妙,非凡夫俗子可破之。
那秦将王龁,虽是百战之将。终究只通兵事,不懂法术,见廉颇率军后退,便步步进逼。不知不觉,入了一个迷阵之中。待惊醒过来。四面打量时,只见层峦叠嶂,烟雾迷蒙,过了一山,又见一山,层层叠叠。竟不知有多少山峦阻隔。
王龁大惊道:“方才与赵军对阵,还在丹河,乃是一马平川之地,只一条河阻隔。如何顷刻之间,竟莫名其妙入了万山之中!”
左右见此事蹊跷,说道:“莫非赵国有人施了妖术,才得如此?”
王龁大怒,喝道:“休得胡言乱语,坏了军心!以后若有言及此者。皆斩!”然既不得脱困,心中亦暗暗疑惑。
困得十数日。眼看粮草不继,军心堪虞,王龁正在烦恼,突然闻报:“辕门外有一道者求见!”
王龁思道:“我军在山中辗转数日,一个人影未见。那道者能到辕门,必非等闲之辈!”当即大喜,说道:“快请进来!”
相似小说推荐
-
仙门圣尊 (两个魔王) 起点VIP2014-05-03 渡劫强者重生,重新踏上了这条崎岖的仙道。 且看这个重生的灵魂,如何一步一步再次踏上巅峰...
-
天下第一掌门 (了一真人) 萧天云想不到自己穿越不到一月就成为了掌门,更想不到自己就任掌门之后神识当中竟然会是出现一个掌门系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