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仪本生于魏国,辞别鬼谷子后,下山归家。但看苏秦作为,伺机而动。初,苏秦求官于秦,张仪闻之,暗道:“地仙助秦,果然如此,吾当抗之!”遂求官于魏。不就,又求官于楚。
后闻苏秦弃秦,奔山东六国,倡合从之议。合兵拒秦。张仪大惑不解:“商鞅仕秦,费九牛二虎之力。殒身不恤,方得强秦。此分明是地仙之意,在于秦也!如今苏秦下山,反与秦为敌,莫非又有变故?”**凡胎,又不能回西方教问计。遂想道:“地仙之意不明,不可妄动。为今之计,须坏了苏秦之策,反其道而行之。如此不求有功,可求无过!”于是反而赴秦,以“连横”之计说秦君。是时秦君方悔失苏秦,酿成六国合从之祸,得张仪来投,喜而用之。于是张仪乃献“连横”之策。反制苏秦。
“连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秦君用张仪之策。东联魏、齐,坏六国合从之约。那摩诃迦叶在西方教时,便以辩论为雄,转世之后,才能未减。因此张仪只身赴魏,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魏襄王割上郡十五县并河西重镇少梁予秦,以结秦好。“连横”初战告捷,秦君大喜,用张仪为相,言听计从。
苏秦在诸国所作所为,西方教二位教主了如指掌,然亦不明其意。是时苏秦在齐,而齐亦为东方大国。于是准提道人为防万一,又遣弟子阿难陀投凡于齐,乃是齐相国田婴之子,田文是也,就近监视苏秦之谋,以为应变。
魏襄王薨,子哀王立。是时楚怀王遣使吊丧,征兵伐秦,哀王因秦得地之后,依旧攻取魏地如前,心怀怨愤,故许共伐之。其时合从之约仍在,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王皆乐于从兵。楚使者至齐,齐湣王向群臣问计,或有曰可伐者,或有曰不可伐者。
问之苏秦,苏秦曰:“今五国皆欲伐秦,若齐不伐,是自绝于东方六国,又违合从之约,失信于天下。若从而伐之,夫秦之一国,安能抵六国之兵哉?是故战必胜矣!而齐为大国,兵多将广,届时抢关夺地,不亦可乎?是故臣为大王计,必伐秦,可也!”
齐王欲从其意,又有朝臣谓:秦齐有甥舅之亲,未有仇隙,伐之恐惹秦之怒;况齐秦二国,中间尚有三晋阻隔,不相接壤,纵得其地,无益于齐。因此齐王踌躇不能决。
时田文在侧,见苏秦伐秦之意甚坚,欲坏其事,遂出计曰:“伐则结秦之仇,不伐则触五国之怒。以臣愚计,莫如发兵缓行,兵发则不与五国为异同,行缓则可观望为进退。”湣王以为然,遂使田文帅兵二万以往。田文方出齐郊,即称病拖延,耽搁不行。
是时楚、赵、魏、韩、燕五国之兵,已会函谷关外,只有齐国之兵,迟迟不至。于是五国之兵,彼此观望,莫敢先发。秦将大开关门,陈兵索战,五国互相推诿,犹疑不敢出。时日一久,粮草不足,楚国粮道又被函谷关守将偷袭得手,楚兵败走,于是四国皆还。
是以田文之兵未至秦境,而五国之兵已败回本国。
田文还时,湣王以齐未尝败绩,竟反以田文为功,用田文为相,叹曰:“几误听苏秦之计!”苏秦亦从此多为田文延誉,常在人前自叹弗如。田文更是自得,自以为比之苏秦,技高一筹!
呜呼,齐国君臣,不亦愚乎!
后十数年,秦国国力逾强,东方六国之中,齐、赵亦为大国。
且说万寿山五庄观中,镇元子默算时日,暗忖道:“苏秦已竟其功,方今之势,须得如此如此!”便呼童子:“去将玄素叫来!”童子领命而去。
片刻,玄素道人至,拜见老师。镇元子说道:“青丘山之阳,有一道人,名叫青阳子,乃是天狐所化,你可识得!”
玄素道人思索片刻,想起旧事,便回道:“弟子识得!”
镇元子道:“今真命天子即将降世,要把江山一统,一并斩将封神。然吾欲行其事,又恐诸教为难,平生波折,故需多方用计,谋夺先机,才得成事。你今往青丘山一行,请青阳子相助,若从,可嘱他如此如此。”
玄素道人领命,上了九翅天蚕,往西南而去。
待到了青丘山,因时日久远,多方寻觅,方至旧时青阳子修行洞府。玄素道人收了九翅天蚕,至洞门前,问讯道:“道友,今有故友远道来访,望讫一见!”
过得半饷,里面并无回音。玄素道人自思:“莫非青阳子道友已经换了道场,不在此处清修?”便步入洞中,只见桌椅云床,光洁如新,一尘不染,显见得有人勤加拂拭,不是废弃之象。
玄素道人自语道:“莫非青阳子道友出门访友去了?怎一个童子也不留下,洞府也未关闭,难道不怕凡人野兽误闯进来,坏了这些器什!”
转眼间,突然见到玉桌之上,有壶有杯,还有一片玉简,玉简之上,还有字迹。玄素道人取来观看,只见上面字曰:“玄素道友如晤!道友远来,必有要事。然贫道族小力孤,当此大争之世,不敢擅闻大事,恐招祸患。面拒有伤盛德,只得避走。因感道友远来,未能相待,特备薄酒一杯,聊表敬意!”
玄素道人因笑骂道:“这只老狐狸!”便将酒斟到杯中,尝了一口,只觉其味寡淡,极难下口,便把剩下半杯,撒在地上,自语道:“这是什么酒?这般难喝!”转身正待出洞府,眼角扫过地面,只见撒酒之处,地面浸湿,也有字迹,观之,也是青阳子所书,字曰:“酒虽寡淡,总是盛情!道友弃之于地,毋乃太过?”
玄素道人不由狐疑道:“这青阳子,居然连这种小事都算计得这般准法,我一举一动,他如同亲眼所见一般。以此推算,其一身神通道行,岂非还在我之上?”心中不由得肃然起敬,便望空行礼道:“多有失礼,望乞恕罪!”
突闻哈哈大笑,只见桌上壶杯,俱都不见,顷刻间化作一个道者,却不是青阳子,还有何人?
青阳子刚一现身,连忙赔礼道:“贫道聊以相戏,道友宽宏大量,万勿怪罪!”
玄素道人怔得片刻,方苦笑道:“曾闻天狐一族,善于变化,洪荒独步。今日一见,方知其言不虚!”
那一壶一杯,她都曾拿在手中,竟未发现是青阳子所化,虽是有些大意,未曾细究,亦可见青阳子变化之妙。
青阳子忙道:“岂敢!岂敢!雕虫小技,贻笑大方之家!”
玄素道人亦道:“贫道语出至诚,道友过谦了!”
青阳子乃道:“多谢道友赞誉!不知道友远来,有何要事?”
玄素道人因笑道:“道友你玉简留书所言,是真耶?是假耶”
青阳子问道:“真又如何?假又如何?”
玄素道人说道:“若是戏言,贫道便有事相请。若是真话,道友就不该现身,就是此时,贫道也转身就走,不敢叨扰!”
青阳子闻言,说道:“道友不如先说,容贫道思量思量,再做答复,如何?”
玄素道人叹道:“道友,你变化之术,贫道不得不服。然立身处事之法,贫道却不敢苟同。岂不闻首鼠两端,取祸之道也!贫道若说了,道友还有退路吗?”
第288章已乘变化居宫阙再访真龙亦枉然
青阳子闻言,脸色数遍,终于对玄素道人深施一礼,说道:“道友指点,真是金玉良言!不知何事,请道友道来!贫道洗耳恭听。”
玄素道人乃道:“今我地仙一派,意欲遣弟子下山,辅佐真命之主,整顿江山,一并斩将封神。因诸教与我地仙为难,恐事有不顺,特来请道友出山,助一臂之力!”
青阳子问道:“地仙圣人大派,仙才济济,皆是神通广大,道行高深。却不知何事,定要贫道去做?”
玄素道人道:“别的不敢说,但道友变化之术,确实乃是一绝,我师门同辈,无一人做得来。”
又道:“道友此去,乃是乘变化之便,在人间行事,并非要与大教相抗。我师尊言道:道友若答应了,日后地书人书之中,不失尊神之位;若能安然度过此劫,则仍修仙道,可葆长春!”
青阳子听了,遥遥朝万寿山一礼,说道:“圣人一番美意,贫道敢不肝脑涂地以报之!但贫道并非孤家寡人,身后还有青丘狐一族,不忍弃之。因此贫道愿以一己之身,换得青丘一族永不绝嗣!道友,还请将此语拜上圣人,如此感激不尽!”
玄素道人闻言,略一沉吟,说道:“护洪荒,存百族,乃是我师夙愿。青丘一族钟灵毓秀,天资不凡,岂可灭绝?此事无须问过师尊,贫道便可代师尊答你。但有我地仙在世,青丘一族便延绵不绝!”
青阳子听了,大喜过望,长揖在地,说道:“如此,贫道但凭差遣!”
玄素道人便叮嘱青阳子如此如此。青阳子听罢,当即下山去了。
今日玄素道人代镇元子应下承诺,要善待青丘一族,其后地仙果然应诺,青丘一族遂为妖中大族。繁荣昌盛,延绵不绝。
却说青阳子下山,到了赵国,乃隐去妖迹,化得人形,姓郭,名开。在赵都邯郸,经营数年,遂成巨贾。时赵王诸子争位,郭开出巨资以助之。遂有拥立之功。新王即位,将郭开拔为大夫。倚为左右,颇得信赖。
相似小说推荐
-
仙门圣尊 (两个魔王) 起点VIP2014-05-03 渡劫强者重生,重新踏上了这条崎岖的仙道。 且看这个重生的灵魂,如何一步一步再次踏上巅峰...
-
天下第一掌门 (了一真人) 萧天云想不到自己穿越不到一月就成为了掌门,更想不到自己就任掌门之后神识当中竟然会是出现一个掌门系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