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希克果断下令突围。在他的指挥下,坦克兵们冲出敌阵,将坦克开到车站附近的一座小山包上,随后一字排开,摆出防御阵形。日军连攻数次,都因为地形不利而攻不上来。
坚持到第二天早上,铁路上驶来第三列军列。机会到了就不可放过,阿尼希克亲自用坦克炮瞄准了机车。
随着一声爆炸,机车颤抖了一下,立刻冒出了浓烟:阿尼希克射出的炮弹不偏不倚,正中机车的锅炉。
军列的车头和车厢全部出轨倾覆。军上装的是日军一个重炮兵联队,有二十四门重炮和大量弹药。
日军急红了眼。“肉弹战术”再次上演,许多日本兵抱着反坦克手雷往上冲,想要与坦克同归于尽。坦克兵们相互支援,用机枪抵近射击和履带碾压的办法,拦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直撑到步兵第二十六军主力到达。
在桦林战斗中,苏军二五七坦克旅不仅占领车站,为主力部队打通了进攻牡丹江的通道,而且独立阻击了四辆装载日军步兵或技术兵器的军列。事后统计,整个先遣支队共击毁六辆机车、一百四十三节车皮、二十四门火炮、三十辆汽车、二十四台拖拉机和近一百挺机枪,歼灭日军近九百人。
8月13日,红旗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几乎同时展开对牡丹江的进攻。部队沿铁路、公路运动,在穆棱以西突破日军防御阵地,从而形成了一个宽五至七公里的“走廊”。
在“走廊”的各个地段,日军组织小队至大队的兵力,多次对苏军实施反击。反击受挫后,日军指挥部又调来大量炮兵,对狭窄的“走廊”进行轰击。
到8月14日,日军已在牡丹江建立了一个兵力超过四个步兵师团的防御集团,苏军的推进变得越来越困难。
此时,第二十五集团军起到了震慑日军军心的作用。当天,该集团军前出至汪清,牡丹江同北朝鲜港口的铁路联系因此遭到破坏,而其通向敦化、吉林的最重要的山垭口亦被苏军所控制。这意味着自此以后,牡丹江防御集团将无法再从其大本营获得任何支援。
早在诺蒙坎战役时,苏军即认为日军实际没有现代战争的经验。到了远东战役特别是牡丹江攻防战,日军在这方面不但没有多大改进,而且又暴露出其他方面的一些弱点,比如指挥不够稳定,害怕暴露侧翼,又比如,士兵虽然大多悍不畏死,但缺乏稳定性,对苏军所使用的坦克、火箭炮、冲锋枪等现代化战斗装备非常畏惧。
此消彼长的结果,使得日军在牡丹江攻防战中损失惨重。据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副参谋长提供的数据,仅第五军就伤亡了三万人左右,占其战斗兵员的一半以上。第三军在苏军插入汪清时就被打散了,损失高达三分之二。当然,还有比它们更惨的——机动第一旅团担任了第一方面军的预备队,最后几乎全军覆灭。
强渡
苏军远东第二方面军的前身是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员为普尔卡耶夫上将。在三大方面军中,第二方面军处于辅攻位置,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其他两个方面军作战。
在第二方面军对面总长2130公里的战线中,需要展开积极行动的地段只占520公里,即便在这520公里的地段,进攻也只计划在个别地方实施。换句话说,大部分时间都不用打仗。
也因此,在兵力配置上,第二方面军是三个方面军里最少的,步兵师只有十一个,没有整编制的机械化集团军。
可是普尔卡耶夫战前要费脑子的事却并不比其他方面军少。为了构筑出发阵地,从4月至7月,方面军共新修道路266公里,整修道路1417公里,桥梁则加固到能负重三十至六十吨。
他的另一个使命,是确保部队强渡成功。按照远东总司令部的部署,远东战役一打响,第二方面军就必须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
普尔卡耶夫采取了大量措施。仅在第十五集团军的进攻地段内,他就下令修筑了三个渡河地段,并为集团军配备了必要的器材和工程人员。
黑龙江是中俄界河。战役开始后,第十五集团军先遣支队首先登上阿穆尔区舰队的舰艇,以黑夜和大雨为掩护,占领了进攻地带内的所有岛屿。
在扫除障碍的前提下,部队开始强渡黑龙江。渡河时,步兵可以直接乘坐舰艇,坦克和汽车则要麻烦得多,需使用门桥。那天刚刚下过大雨,河水暴涨。本来一个航次计划用一个半到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但实际用了四到五个小时。按照这样的速度,一个坦克旅全部过河需要两至三个昼夜,有的要四个昼夜。因此之故,旅后勤一直都落在后面。
登岸之后就要顺畅多了,苏军地面兵团先是连克鹤岗、同江,接着直趋松花江下游的富锦、佳木斯。
8月11日,清晨7点,阿穆尔区舰队第一支队沿着已成为方面军行动轴线的松花江逆流而上,到达富锦地域。日军当即用火炮和迫击炮对舰艇进行轰击。
第一支队拥有“孙中山号”“列宁号”“红色东方号”等浅水重炮舰,具备强大火力。经过三十分钟的炮战,岸上的炮火都被压制了下去。
在重炮舰的支援下,搭乘舰艇的步兵突击部队在河岸上建立了登陆场,但由于遭到日军永备火力点和炮楼的射击,登陆场没能得到扩大。
上午9点,沿江岸进攻的第十五集团军先遣支队也逼近富锦,对守敌形成夹击之势。
在整个松花江河谷,关东军建立了许多抵抗枢纽部,富锦、佳木斯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富锦城郊有许多永备火力点,县城周围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炮楼、钢帽堡,其射孔可供重机枪环射。
如果说富锦防御的不足之处,主要还是驻军不多。整个富锦县城和富锦筑垒地域,只有关东军松花江舰队江防步兵大队的一个中队和一个地方守备中队驻守,再外加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伪满洲国军。
兵力如此薄弱,是因为日军指挥部已将许多主力部队从松花江下游撤回东北平原,而为什么要在这节骨眼上撤兵,则又与另一侧苏军越来越猛烈的攻势有关——远东第一方面军已进至牡丹江一线,楔入了在松花江下游作战的日军集团的后方。
对富锦的突破战,主要由先遣支队发起。先遣支队一边攻击日军的防御阵地,一边向城内缓慢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坦克兵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用装甲掩护步兵,压制日军的永备火力点,同时以直接瞄准射击的方式来支援突击组的前进。
夺取富锦筑垒地域的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双方逐屋争夺,反复进行肉搏,一直打了三天,战斗才告结束。不过在8月11日黄昏前,先遣支队还是占领了富锦县城,也就此打通了前往佳木斯的道路。
截至8月15日,远东第二方面军各部在强渡黑龙江、乌苏里江之后,已基本击破松花江下游和黑河的日军集团,进而向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方向发起进攻。
远东战役的第一阶段就此结束。在持续六天的攻防战中,仅被击毙的日军就接近七万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日军被围困在虎头、东宁、孙吴等边境筑垒地域。
原子弹的威力
8月14日午后,关东军总司令部留在长春的一名情报参谋给司令官山田打来电话:“东京似乎要做出某一重大决定,务请总司令官回新京(长春)一趟。”
当天傍晚,山田即率幕僚由通化返回长春。深夜,大本营又发来一份电报,内容是:“明天(8月15日)将有重要广播,务请注意收听。”
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惨景,所有可识别建筑物中,只剩下了一座被摧毁的罗马天主教教堂。
第二天下午,在长春的关东军总司令部,凡有收音机的房间里都挤满了官兵,众人全以立正的姿势恭恭敬敬地收听着广播。
广播的内容令人震惊:天皇亲自宣读了停战诏书!
就在远东战役开始的几个小时之前,美国又向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毁灭性的火球使近七万人死亡,伤六万余人,城市中心被完全夷平。与苏军势不可当的进攻相比,原子弹的威力无疑更令日本人感到震颤。
在天皇主持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外务省认为,除了接受《波茨坦宣言》外别无选择。陆相阿南表示反对,他说他无法接受“皇军”还必须“投降”的结果。
首相铃木见状,只得以此事无先例可循为由,把皮球踢给了会议主持人:“请求天皇陛下发表意旨。”
按照“明治宪法”,天皇对于御前会议只能点头或摇头,并无直接发表意见这一程序,更不能对大臣们提出任何忠告或建议。阿南反应很快,马上抓住这一点,抗议铃木的做法涉及违宪。
美国对日本的轰炸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部分皇宫都已经在空袭中被烧毁。天皇裕仁整天过着“冰水浇臂、毒火烧心”般的日子,哪里管得了什么违宪不违宪。铃木的皮球一踢过来,他赶紧顺势接住,然后用他那几乎毫无表情、尖细的声音,对“旷日持久的流血和暴行”进行了谴责。
裕仁的内心当然也不愿意接受《波茨坦宣言》,尤其对宣言中“解除日本军队,惩罚战争领导人”的条款颇感不安。可是他比阿南之辈更清楚,事到如今,已不是你愿不愿意接受的问题,而是必须接受,否则下场只会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