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做许仙的日子 (徐州小吃)


对老朱知情不报,那要杀头的。但是,对小朱……了不得挨上一顿板子,在这一点上,他倒要感激齐黄等人,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导,他们才教导出一个与朱元璋截然相反的太子朱标来。
朱标死后,他们却已经更进—步,塑造好了太孙朱允文。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简直是儒教心目中最理想的皇帝。
没有国政经验算什么,没有其他皇帝的雄才大略自然是更好了。因为他们本来需要的便不是一个对自己发号司令的顶头上司,他们需要的是泥塑菩萨,有温文尔雅、菩萨心肠,也就够了,这样无论自己怎么治理国家。他都不会杀掉自己。
至于自己是否可以治理好国家?笑话!半本论语治天下,自己又怎么会没有才能?
而即便是再有自知之明的人也会知道这国家治坏了,自有皇帝顶雷,自己怕什么!
这人与晁错一样,唯一比晁错聪明的。便是他不会选文帝、惠帝这样会杀人的皇帝,而是由他自己亲培养出了一个菩萨心肠的好皇帝。
正是知道朱允文不会杀人,才有现在的一出,而由于锦衣卫的不中用,他也只好赤膊上阵了。
“陛下!”大殿门外,黄子澄显然是重新更换好了官服。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重新梳洗打扮过的他,自然是儒雅不凡,不然也不会混入太子府,—干便是两代人。前面过,朱元璋对他自己子孙教育是很严厉,很认真的。教不好。老朱可不会对你笑笑便算了。
只是很可惜,这老朱太重视长子了。
1367年,太祖自称吴王,并立其为世子。同年,令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临行前。元璋教导:“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现在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亦被立为太子,从而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为了训练出理想的继承人,能干的守成之君。朱元璋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建国后,广聘名儒,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才俊青年伴读。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太祖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太祖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老朱虽学历不高,但是看人还是很准的。虽他没有完全看清这儒教们对太子的塑形,是想让今后的大明皇帝做泥胎泥人,但是凭他的经验,也还是让他看出了,他们教的不对,直指问题的中心。皇帝是处理政事的,不是做表面文章的。
然而,他毕竟是开国之君,政事、军事、民生,处处烦忙。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仅此一端,即可想象他是多么勤奋。
正所谓人力有尽时,如此烦忙的他,自然是管的了大的,顾不上小的。他又怎么会想到这大明的儒教们会精通兵法至此,与他大玩暗渡陈仓的把戏。他又怎么能想到,他们不仅对他的大儿子太子殿下动,连太孙都不放过。
他们都是围棋高,玩一步,会想到数十步上百步的高。再加上他们握有道统,根本不怕老朱迷恋自己其他儿子。
历史上怎么发展已有定论,这一时空,即便老朱从许仙这儿察觉了自己安排的不妥,他也最终只是多留了一份锦囊。
不是他不相信许仙的,也不是他相信自己的孙子干的过他的叔叔们。实在是道统面前,老朱也是无能为力。
不要小看这力量,真碰撞起来,才会知道这力量的强大。这上上下下的皇帝们,要比无赖,没一个比的过汉高祖刘邦的,抛妻弃子,为了自己逃的快—点儿,能三番两次把自己孩子推下车。虎毒尚且不食子,这还是人吗?就是街上混的混混也会顾惜—下家人。
就是这么个人,在面对道统后,不也还是败退了吗?老朱可比老刘高尚多了,至少在对待家人上,他老朱是做了他几乎所有能做的。为此,临死都不惜算计了许仙—把。
黄子澄正了正衣冠,昂首阔步地走进大殿。那锦衣卫就是他安排的,他是黄子澄,不是圣人,使上一些段,就是圣人也会允许的。
许仙看向他,准备着,随时准备出剑。他的命运太悲惨,他人盘中肉。所以哪怕是与命运再起冲突,他也顾不上了。他已经做好了劈开命运,观看自我的准备了。哪怕这是个不许带兵刃的龙廷,他也顾不上了了。
比起命运的安排,在朝堂上拔剑的大不敬,甚至是刺杀什么的大罪,与许仙实在是算不了什么的。


第373章 、神威权职

黄子澄昂首阔步,见许仙站在众官之首,龙阶之侧,不由挺了挺胸膛。不知道他是在想什么,仿佛这样做,能给他无穷的勇气,以及身为直臣的痛快。
“黄卿家,可是有事上奏。”这皇帝的早朝,是不是就和上课一样,喊声报告,就可以进去……不识早朝礼仪的肯定不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是,就是上课也需要喊声报告,经老师同意才可以进。这早朝是这样可以随便闯的吗?
先是锦衣卫,然后是他。
然而却没有人出来训斥于他。
是啊!谁来?看他新官服,发上清水盈盈,显然他是在宫中更的衣。如果是回去,先不说这—来一回会花的少时间,单是这水,一路上也早干了。
—个大臣受皇帝信赖成了这样,礼官们当然不会多事,不仅仅因为多了也没用,更因为那本是他们—体的,他们正在做件伟大的事,他们绝对不可以扯后腿的。
黄子澄扫了许仙—眼,又看了看跪在—边的锦衣卫,不由骂道:“真是废物!”
然后才恭恭敬敬给朱允文见礼。“启奏陛下,据锦衣卫回报,他朱高煦北返路上,先南逃,至余杭……听闻许王爷仙驾下凡,以为王爷祖屋有那飞升不老之术……掘取了许王爷的祖坟……”
听到了朱高煦真的堀了许仙的祖坟,许仙的心反而是平静下来。推测只是推测,当推测成了真,心中无了牵挂,反倒是平静了。
至于朱高煦玩了几把几渡长江的把戏,耍开了追兵什么的,许仙是一点儿兴趣也没有知道。记忆越好,想起来,记住的越多,这几度什么水的。从古到今实在是太多太多。
不同的是这样的行为,只有在问鼎九五之后,才会大书特书。一般人做的再好,也只不过是个逃犯罢了。
“什么?”朱允文惊骇了。
朱允文是典型的儒教塑造人物,虽说他也曾逼死了自己亲叔叔,但是那是政治斗争,而作为敬鬼神而远之的儒教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掘人祖坟的事。朱允文首先的反应是惊。其次是不信。“这不可能吧!”
黄子澄却说:“陛下,朱高煦,燕王第二子。性情凶悍。洪武年间,太祖将各位王子召往厩学习。朱高煦不肯学,而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
太祖去世后。燕王派长子及朱高煦进入厩。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他不听劝告,并偷走徐辉祖的一匹好马,径直渡江返回燕,朱高煦在归途中动不动就杀死官民,到涿州时。又击杀驿丞……此人绝非善类!”
“启奏陛下,臣已说过,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臣的外甥,臣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此他们的品行,臣对陛下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朱高煦这个人,在臣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早朝的气氛很怪异,毕竟这是朱家叔侄夺位子之战。虽说徐耀祖贴向了朱允文。但是他本心还是不愿意参与进来的。
参与进来又如何?难不成还能再封他一个开国公吗?可是没办法啊!谁让他那外甥偏偏偷了他的马。
老实说,这偷马照道理是算不上大罪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