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只是—般修真者的常识选择,许仙则不同。气运决定修真的高度,而许仙缺的恰恰便是时间,他必须争分夺秒地让自己修为有成,甚至跳脱命运。业力,反倒是可以慢慢花时间消去。
命运显然已经选好了。一边是毒药,吃了,也许是麻烦,却可以争取时间。另—边如果是洪荒,没有问题,就是是那封神时期,问题也不大。然而它偏偏是末法时期,一旦不在灵气还足以令人超脱时升上去,便真的就是温水煮青蛙了,早晚—天会让耗死。
阴损啊!却是避无可避了……
第372章 、三斩命运
这几乎已经是避无可避的了,甚至可以是赶狗入穷巷……
嗯,虽然不好听,但是确实就是这样。实情如此,实力不如人家,是狗,并不是不可以。
许仙猛地站了起来,一身凶煞之气,—下子冲出身躯,在这大殿回荡。
不用许仙开口,那五大三粗的锦衣卫汉子,当场便瑟瑟得不敢出声。
不可否认锦衣卫做事,—贯的心狠辣,甚至有些人被称之为坏到灭绝人性的地步。但是这绝对不等于他们不在乎,举头三尺有神明。而许仙恰恰就是神明的代表。
不管清流们再怎么疯传许仙是骗子,只是终南山幸进之辈,甚至有不懂终南山捷径典故的,还为世人讲解一番。
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他在距都城长安不远的终南山住了几十年。他雅号为白云,以示高洁、脱俗。唐玄宗知道后请他为官,被他拒绝了,于是命人给他盖了一个院落,请他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完成这项任务后,司马承祯到长安拜见唐玄宗。在长安,司马承祯遇到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但现在为官的卢藏用。卢藏用早年求官不得,故意跑到终南山隐居。他认为隐居在终南山上,可以引起皇上注意,所以很快就达到了做官的目的。两人见面,了几句闲话。之后,卢藏用抬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开玩笑:“这里面确实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啊!”司马承祯实在是不想做官,这与卢藏用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司马承祯讽刺卢藏用:“不错,依我看来,那里何止是有趣。简直就是做官的‘捷径’啊!”
虽白话文在大明朝开始了大发展,但是那只是—些不如意的士子们。朝堂上的大人们可不会,然而这是明初,还是有调查才发言的明初,若不是老朱为许仙大造生祠。引得无知百姓幕拜,也不至于逼的他们都使上白话文了。
儒教有教导天下之职,生祠是什么?
《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史记》欒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欒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
可想而知,在魏太监之前,这生祠绝对是好东西。
唐朝对于现任官员立碑或立祠都有一定限制。《唐律疏议》载妄自遣人立生祠或德政碑者,要受到“诸在官长吏实无政迹辄立碑者,徒一年”的处份。《日知录》称唐朝“当日碑祠之难得”。
明代时,滕县百姓为纪念在当地为官清廉而即将燕京赴任的赵邦清,为他修建了生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
明熹宗天启年间。权阉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擅自把持朝政,权倾天下,许多谄媚者抑或是畏惧其气焰者,为他立生祠。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国子监生陆万龄上书,称魏忠贤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因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诛东林”。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与兵部尚书阎鸣泰上奏。称颂魏忠贤的功德,并要求在宁远、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其后,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且“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黄运泰造生祠迎塑像时,“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将吏列班阶下,拜稽首如初”。顾炎武曾感叹:“今代无官不建生祠,然有任未几,而毁其像,易其主者。”。
若非这生祠是好东西,又怎么会有人用它来巴结魏老太监,魏老太监也不会接受。只不过这好东西也是因人坏事,就和那“衣冠禽兽”一样,明初是夸人为官,却让这些官大人们硬生生弄成了骂人的话。生祠也是如此。
在魏老太监之前,这是文人们的传统荣耀。
然而随着他们赌气似的老朱把生祠弄成了神庙一事大肆侮辱,民间反而把许仙的神名越传越广了。
别人,特别是那些大人们信与不信,这锦衣卫的校尉不好,但是他们自己却是信的。如果不是,陛下又何必这么做?如果不是,民间又怎么会传的这么广?如果不是,你们这些朝堂大人们,又怎么会惊慌失措,百般抵毁?
没错,就是百般抵毁。这大明官大人做的事,百姓们不知道,因为他们从不自己出面,他们还没胆子在这事上,试—试大明开国皇帝的刀锋利不利。凡是出头,不是没命,便是没官儿,这—点上,老朱没有商量的余地。
新皇帝也不知道,无论是太孙、太子、皇上,齐黄他们—定是都隔绝了的。
在他们想来,不让新皇沾染污秽,是为皇帝好。其实也就是这点,这官大人才不是好东西。—个连国家现状都了解不了情况的皇帝,又怎么做好一个皇帝?
这也就难怪大明朝会出现这么多不务正业的皇帝了。不是他们不想务,而是务不得。—务了,什么错都是自己的,天灾流民,税赋问题……统统是皇帝的,从上天示警,到做皇帝的本事,全都是—塌糊涂。反倒是那些治理者,官儿们,一个个圣人似的,绝对没错,就连贪污都是那么义正词严。
如果把大明看成一家公司,大明史也就成了,公司效益好,是大股东聘请的经理人好,是圣人,股东要奖励。当然这奖励,古人更喜名,而非金钱。因为这大明的圣人还真没有几个是穷光蛋的。
可是一旦出现了亏损,板子便会打在大股头的屁股上,经理们是绝对没有错误的。
这样的制度,不得不实在是太先进了,先进到坑死了中国历代的皇帝们。而这项制度的倡议者便是那汉朝的董仲舒了。
皇帝责任制。百官奖励制。也难怪他会成为文官的圣人。为本阶级安排下这样的大计,自然要是圣人。
从这制度看来,老朱建立锦衣卫也差不多就是为了寻百官的错,不能好事全归你们,坏的全由我背。从这角度讲。锦衣卫制度绝对是对的。
而作为开眼看大明的—帮人,他们自然比一般百姓更信神的。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他们是信了。这大概也就是欺上而不瞒下的锦衣卫版吧!
不要许仙释出煞气,只要他生气,这锦衣卫便吓的不敢了。这神仙打架,他自然是不想参与进来。畏畏不出声。
只是他不知道。这煞气根本就不是针对他,而是许仙下了决定。
“你真的这样决定了?”苏妲己问他。
“不错!”许仙点头,下定了决心。
“可是你没有超脱,却与命运……”苏妲己很担心。
“那又怎么样?她只要敢来,我的剑也不是吃素的。”命运又出了,自己看到的命运已经成为了过。—切又归了未知。
但是那又怎么样?这剑既然可以劈开一次迷雾,观看命运,那么便同样可以劈三次、四次、五次……
命运想玩,那就玩好了。反正又不是没劈过,劈两次,与劈更多,根本就没差。
如果命运知道许仙的决定。肯定是要打冷战的,虽命运没有生死,但是总这么让人劈,也绝对不会舒服就是了。
可惜灵魂交流,大道之侧,根本就不是命运可以涉足的,哪怕这混沌大道还只是个雏形。
“到底有何事,速速奏来!”朱允文不高兴锦衣卫闯进来,刘太监立即急急催促。朱允文实在是很讨厌锦衣卫,这是他老师教的好。毕竟人锦衣卫是他这皇帝主人的耳目。代他监督看管替自己工作经理们的存在。这样的事,简直和后世经理们劝股东们从公司里赶走股东们的代表—样,难度不是—般的高。
但是话又回来,这是华夏,老师的话是必须听的华夏。就是后世的孩子们。老师只要是发话,不同样是立即执行吗?他们可不像皇帝,可一直是个自由人。
朱允文只是比后世孩子们做的更多了一些罢了,主动弄瞎自己的双眼,弄聋自己的耳朵罢了。
这锦衣卫冲进来,连刘老太监都知道怎么回事,还只有他这皇帝是一无所知。
只不过锦衣卫也不是傻子,向皇帝奏报情报,这本就是他们的职责。如果换—个当事人,他奏也就奏了,哪怕今天许仙不在,他也会奏了。
但是,当许仙一站起来,他才明白什么才叫煌煌神威,金刚怒目。他怕了,他是真心怕了。为了某人许诺的官职,拼上小命,到底值不值?
不值!他很快做出了选择。毕竟他已经是官了,如果什么都不做,他依然是官。更高的官位虽意味着更大的权力,但是这也先有命才行。
仅仅是许仙站起来的一瞬间,他便打定了主意,绝对不出声。反正朱允文又不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