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果上来看,赵德言可谓是心向梁朝,很好地扰乱了突厥人,起到的效果堪称百万雄兵。
但对于赵德言到底是秦王处心积虑安排的内鬼呢?还是单纯能力不够、贪图权势的小人呢?
史料没有记载,已经搞不清楚了。
但对于玩家们来说,也根本不需要搞清楚,反正只要把他送到突厥人那边,不管他原本的动机是什么,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从常理推断,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平头百姓,那么颉利可汗重用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赵德言肯定是个文化人,也多半在梁国担任了一些官职。但官职肯定也不会太高,而且必然受到排挤。
这有这样的人,颉利可汗才会真的重用。
事实上,赵德言的这个计策,也不能说就纯粹是在坑突厥人。
历史上,有不少中原人跑到草原上,给草原部落出谋划策,而这其中有不少人都得到了重用、得到了荣华富贵,也让中原王朝十分头疼。
赵德言让颉利可汗改革政令,加强集权,如果以上帝视角来看,是完全正确的策略。
后来的游牧民族能够快速崛起、建立政权,将齐朝按在地上摩擦,也是因为他们逐渐摸索出了最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磨平了与中原王朝的制度代差。
从颉利可汗的视角来看,草原各部落确实势力分散,他这个可汗没办法完全将突厥人的力量统一起来做大事,必然是有加强集权的想法。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草原上或许就会提前出现一个北蛮。
只可惜,他遇上的对手是梁朝,而且他也并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和威望来完成这一改革。
而现在,玩家们就是要复刻历史,想方设法将赵德言提前送到突厥人那边。
而且这次赵德言的使命不只有忽悠颉利可汗改革,还有另外的重任。
……
可汗大帐中,颉利可汗与赵德言相谈甚欢。
赵德言的开场白就把颉利可汗给吸引住了。
“可汗可知道,为何梁国能够在如此迅速的时间内统一,而且国力蒸蒸日上吗?”
颉利可汗想了想:“是因为齐王、卫王,皆能征善战?还是因为梁国如有天助,趁着王世充、窦建德两败俱伤,渔翁得利?”
赵德言微微一笑:“都不是!
“梁国的强大,皆在于制度。
“梁国,或者说中原皇帝,掌握一切大权。故而梁国要打仗,兵马、钱粮,全都是皇帝一言而决,大臣敢阻拦者,杀无赦!
“因此,梁国才能集中优势军力,快速荡平其他势力。
“而反观突厥,虽然也有马,有兵,有弓箭,但这些东西,都掌控在十八部落手中。
“可汗你若是想要南下进攻梁国,便需要十八部落的首领支持,如此才能发动十万大军南下。可若是战事出现焦灼,可汗恐怕也没办法压服其他部落,让他们继续打下去。
“如此一来,可汗率军与梁国作战,还能占到优势吗?
“此时突厥实力强大,梁国国力弱小,可汗若是召集大军南下,或许还可以占据些许优势;可若是等到梁国发展恢复,国力逐渐强盛,此消彼长之下,可汗还有几分胜算呢?”
颉利可汗不由得点头:“先生之言甚是!既然如此,希望先生能够为我整顿各部落,改革政令!”
到目前为止,发展基本上都跟历史上的剧本一样。
但赵德言微微一笑,这次他还有新的花样。
“此次之外,在下还给可汗带来了另一份礼物。”
颉利可汗眼前一亮:“哦?先生请讲!”
他也很好奇,能让赵德言放在最后才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
一定非常重要。
赵德言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此时长安城中,太子和齐王的矛盾日益激化,恐怕不日就要有矛盾爆发。
“目前太子虽然有皇帝支持,势力更大,但齐王和卫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双方矛盾越发尖锐。
“依我看来,恐怕过不了多久,双方就会爆发冲突,拼个你死我活。
“而在这种绝佳局面之下,若是可汗能先一步整顿内部,凝聚力量,等政变发生,便率领大军南下、直扑长安!
“到时,可汗占据中原、一统天下,岂不美哉?”
颉利可汗不由得两眼放光:“确有此事?”
赵德言点头:“当然!可汗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到长安城中打探消息。
“太子与齐王、卫王的矛盾,人尽皆知!”
第337章 渭水之伏
在最初,颉利可汗虽然很高兴,但也没有完全相信赵德言所说的。
他还是更希望赵德言能够在制度建设上,为突厥人发光发热。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从长安传来,颉利可汗也不由得对于梁朝内部紧张激烈的政治局势越发关心起来。
此时,梁朝的朝堂明显已经分成了两派。
其中的一派,是梁高祖和太子。这两人在梁朝征战天下的过程中都没有出什么大力,充其量只是坐镇后方、督运粮草而已。
但偏偏梁朝统一之后,他们却是地位最高的两人。
而另一派,则是齐王和卫王。
虽然卫王的年纪更长,也立下了赫赫军功,但总的来说,他主要的才能还是在阵前肉搏,并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自然也不适合做皇帝。
而齐王虽然年纪轻轻,在军事上却才华横溢,每次领兵打仗他都是一把手,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而卫王可能是因为与齐王南征北战的原因,明显跟齐王走的更近。
这两人的结合,让许多武将牢牢地围绕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能够明显感觉到,两股势力的斗争已经逐渐趋于白热化。
而更要命的是,这些在打天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们,也分成了两派站队。
其中,太子党以太子为首,平阳公主、魏徵、尉迟敬德辅左,梁高祖隐约站在后面拉偏架。
这很合理,因为在最初,平阳公主聚啸关中就是与太子互相配合,而魏徵投靠梁朝之后就立刻被授予太子冼马的官职,是太子手下的一号人物。
很多人甚至猜测,魏徵的这许多毒计,太子也都是知情的,甚至是参与了谋划的。
而由于受到平阳公主的影响,从刘武周、王世充那边投降过来的尉迟敬德,也站在了太子一边。
而齐王党则是以齐王、卫王为核心,征战长安时的阎立德、讨伐王世充、窦建德时发挥重要作用的程知节、秦叔宝辅左。
双方势均力敌,就像提前分配好的一样。
当然,除此之外整个梁朝还有很多优秀的文臣武将,但他们要么是选边站队,要么是保持中立。
这种局势,显然比历史上真实的玄武门之变还要更加凶险。
政变,不怕单方面吊打,就怕菜鸡互啄。
因为单方面吊打可以让政变很快结束,对国家的危害降到最低。像真实历史中秦王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如此。
但菜鸡互啄,却会让两股势力不断死掐,持续消耗一个国家的国力。
而现在太子党和齐王党,就有点菜鸡互啄的意思。
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颉利可汗耳中,比如,太子今天又想设宴毒死齐王、齐王没去啊,又比如,齐王请太子去打猎,悄悄安排了一匹烈马想摔死太子,但太子没上当啊,之类的。
这些情报放在一起,就连长安城中的普通百姓都知道,要出大事了。
而颉利可汗自然是喜出望外,一边让赵德言改革制度、以更快的速度集中手中的权力,一边也厉兵秣马,准备南下大干一场。
终于,在焦急地等待了几个月之后,颉利可汗终于等来了他想听到的消息。
政变果然发生了!
而且,这次政变的结果相当惨烈!
根据长安传来的情报,说是太子在经过玄武门进入皇宫的时候,被齐王和卫王联手埋伏,但在尉迟敬德的舍命护卫之下,他逃出了玄武门,回到太子府发动了自己的私兵。
而齐王和卫王也带领自己的私兵,双方在宣武门内展开一场厮杀。
当时具体的情况无人看见,毕竟是在深宫之中,但两拨人马披甲持槊地冲进去,而且喊杀声震天,这事是绝对不会有假的。
之后,就下了将太子之位和朝政大权全都交给齐王的诏书。
这意味着:这场惨烈的厮杀还是以齐王和卫王的胜利而告终。
这也很合理,毕竟齐王和卫王才是动手打天下的,能征善战,太子就算有尉迟敬德帮忙,也很难翻盘。
但是,政变却并未由此结束。
太子似乎早就准备了后手,他带着尉迟敬德、魏徵杀出了长安城,跑到了洛阳。
洛阳虽然是被梁军攻陷的,但魏徵在这里经营许久,根基深厚。
太子以洛阳为中心,号召天下勤王。说齐王和卫王大逆不道、逼父篡位,请天下人一起讨伐。
平阳公主首先响应。
平阳公主在梁朝统一的过程中同样立下了大功,但政变发生时她并不在长安城中,而是正在镇守晋阳,防备突厥人的进攻。
她是铁杆的太子党,在听说太子被赶走、父皇被软禁之后,立刻率军南下,导致北方空虚。
相似小说推荐
-
异维度游戏 (最终永恒) 起点VIP2022-12-28完结 10W收藏8.56万总推荐星海漫游,时空穿梭,机械科技,目标是未知的星辰大海!无意间得到了一...
-
现实世界模拟器 (南山北雁) 起点VIP2023-01-31完结172.14万字 2.51万总推荐在一个广阔无垠的银白空间内,方瑜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黑色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