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襄敏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些许欣慰的神色,他挥了挥手:“好了,徐先生留下,你们其他人都先出去吧。”
李鸿运不由得暗喜。
可以,一轮筛选之后,自己成功脱颖而出了!
接下来要谈的可都是无比机密的大事,一旦搞不好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林总督问这个问题,显然是某种筛选,筛出足够聪明的人留下来议事。
至于那些搞不懂其中关节的幕僚,还是趁早别掺和,既帮不上忙还容易泄密。
其他的幕僚们虽然也有些不服,但林总督既然已经如此说了,也只好告辞。
李鸿运调整了一下心态,准备应付接下来的挑战。
他也知道,这第一步其实并不难。因为这位徐先生本来就是林襄敏最为倚重的幕僚,说话分量很重,再加上他提前获知了相关信息,打了个信息差,完成这第一步其实没什么难度。
难的是接下来的环节。
其他的幕僚们全都离开之后,林襄敏这才换了一副表情,脸上开始显现出焦虑的神色。
“此事,我已经想了三天三夜,但仍旧想不到破局之法。徐先生既然能瞬间猜到这是严阁老的意思,想来对朝中局势比我看得更加透彻。
“还请徐先生教我!”
李鸿运努力克制内心的喜悦,维持着世外高人的形态,条分缕析、娓娓道来。
“督堂大人,此事说是毁堤淹贼,实则与贼寇一点无涉。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个‘钱’字。
“严阁老急需巡盐的银子来保住首辅之位,来证明自己对陛下有用,所以这封密信让督堂大人决堤,表面上是随意一提,实际上却是下了死命令,大人不办也得办。
“督堂大人若是不办,严阁老就会换个其他得力的人来办;可督堂大人若是办了,那恐怕就要遗臭万年。”
李鸿运按照之前跟楚歌一起分析出来的内容,为林襄敏简单地剖析了一下当前的局势。
包括此时皇帝、严茂青和顾清章这三个人的神仙打架形式,以及国库空虚的现状、毁堤的动机等等,全都做了较为充分的解释。
这些内容,林襄敏多半也知道。
他能混到封疆大吏,肯定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
李鸿运说这番话,主要还是进一步向林襄敏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好引出接下来的内容。
果不其然,在李鸿运说完这番话后,林襄敏神色更加郑重:“那不知徐先生有何良策?”
李鸿运稍微顿了顿,说道:“督堂大人,眼下内阁中神仙打架,说来说去,也无外乎陛下、严阁老和顾阁老这三人。
“荡寇的军资,来来回回也只能出在这三个人的身上。
“严阁老正在为盐税的事发愁,在他看来,贼寇已经肆虐多年,再多肆虐一两年又如何?与首辅之位相比,这都不算什么。
“至于顾阁老,他与严阁老势同水火,而督堂大人你又是严阁老的亲信。就算顾阁老想要荡平贼寇,可此时拨下军资,等于是让督堂大人你立下功勋,这功劳,更是会全都算到严阁老的头上。
“所以,顾阁老想荡寇,但不是此时荡寇,更不是由督堂大人你来荡寇。顾阁老巴不得东南大乱,因为这里越乱,扳倒严阁老的机会越大。
“所以,顾阁老那边也是绝对指望不上的。
“说来说去,就只剩陛下一人。所以这军资的事,说来说去还是只有一个办法,便是‘上达天听’。”
林襄敏的表情再度沉了下去:“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啊!”
林总督没多说,但大家都清楚这位皇帝陛下的状态。
上再多奏疏诉苦、说东南缺军资也是完全没用的,皇帝根本不可能理解到此事的紧迫性,只会认为林襄敏这个做总督的在婆婆妈妈地诉苦,认为这个总督没有能力。
不仅要不来军资,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李鸿运趁热打铁:“督堂大人,我倒是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眼下,严阁老和顾阁老只是暗斗,而非明争。顾阁老老谋深算,在没有必胜把握之前不会与严阁老撕破脸,而严阁老也在努力运作盐税,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挡回顾阁老可能的攻势。”
“所以,督堂大人你要想办法让两位阁老的暗斗变成明争,甚至,要让严阁老稍微处于劣势,让顾阁老看到扳倒严阁老的希望。但同时,严阁老又不能真的完全倒下。
“到了那个时候,督堂大人你坐镇东南的重要性才会不断凸显,陛下才会认识到你的重要性!
“如果能被陛下作为平衡两位阁老的力量召见,那么这种困境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性!”
第113章 静观其变,以待天时
林襄敏若有所思:“上达天听……
“确实,徐先生你说得很有道理。现在不论是严阁老或者顾阁老那里,都很难要来军资。唯一的办法是主动卷入两位阁老之间的斗争,火中取栗……
“此事风险极大,一着不慎恐怕就要被抄家灭族;可如果能成功,收益也同样极大……”
林襄敏踱着步,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他问道:“那请问徐先生,我该选何事作为突破口呢?”
李鸿运沉默片刻:“这个……我也不知。”
林襄敏愣了一下。
李鸿运“我也不知”四个字说得相当理直气壮,因为他确实不知道。
之前他只是跟楚歌分析了一下当前内阁以及东南的局势,可俩人也都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李鸿运对林襄敏最后说的这个解决思路的大方向,还是他白天的时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至于具体的做法?
他倒是想了几个,但全都自己否了。
比如,李鸿运曾经想过,是否可以暗中将严茂青的这封密信交给顾清章的人,或者想办法将严茂青要毁堤淹贼的事情暗示、透露给顾清章。
如此一来,等于是向顾清章纳了投名状,顾清章有了办法扳倒严阁老,到时候或许也会念他倒戈有功,保住他总督的地位,继续支持他荡寇。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条路绝对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政治斗争里的站队,可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
如果所谓的政治斗争就是左右横跳,那未免也太简单了,简直是有手就行。
这样做,有三个问题无法解决。
第一,密信这种东西,到底能否作为朝堂上的证据?更何况密信中可从未提到盐税、贱卖田地的事,只是严阁老随便提了一嘴,从军事角度问毁堤淹贼的可行性而已。
如果严阁老不承认这密信是他所写,或者承认了,但辩解说,仅仅是从军事角度提出了毁堤淹贼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意见,并未明文下令,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林总督和邓将军手上,又该如何?
如果淹田一事压根就没有发生,那又怎么证明严阁老要做这件事?怎么定罪?
第二,顾清章没有上帝视角,他为什么会相信林总督这个铁杆的严党?
在顾清章看来,林总督给严茂青又是送钱又是送戏班,能当上总督全赖严茂青的提拔,二者的利益已经是深度绑定。
此时倒戈,为何?为了家国大义?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站在顾清章这一边?
这样的人,顾清章多半是不敢用的,更不敢拿着一封所谓的密信就在皇帝那里向严阁老发动进攻。因为进攻一旦失败,顾清章的损失也极大,甚至可能满盘皆输。
顾阁老已经隐忍了数十年,不可能如此贸然地将全部希望,压在一个倒戈的严党身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的态度。
皇帝,到底想不想让严茂青死?
如果皇帝想,那么严茂青早就倒了。可现在,皇帝还没有任何动作,显然还需要严茂青替他捞钱。而严党上上下下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从中央到地方盘根错节,关系复杂。
一旦严茂青彻底倒台,那么整个朝局必然震荡,严党害怕被清算,会反扑,立刻就要大乱。
目前朝堂上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严茂青要想办法捞到足够的钱保住自己的首辅之位,顾清章巴不得天下大乱好趁机干掉严茂青。至于皇帝,他有意换掉严茂青,但又担心这种换人引发朝局动荡,也担心失去了严茂青这个捞钱好手,所以正在高高在上地观望。
此时贸然地插进去,严茂青倒不倒不好说,林总督这个做二五仔的,一定是第一个死的。
实际上,早在林总督给严茂青送钱、送戏班,而严茂青将他提拔为总督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严党的这条船上。严党倒了,他也必然会倒,几乎不存在任何跳船逃生的可能性。
所以,李鸿运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些想法全都否了。
不用试,试了也是白给。
此事决不能林襄敏亲自去做,他必须要在置身事外的同时,还把事情给办了。
不能倒向任何一方,而是要想办法让三方都反过来争取他。
林襄敏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本以为徐先生一通分析能够拨云见日,结果最后局势确实分析清楚了,可对策却没想出来。
李鸿运赶忙继续说道:“不过,督堂大人,眼下虽然不能一锤定音,却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相似小说推荐
-
异维度游戏 (最终永恒) 起点VIP2022-12-28完结 10W收藏8.56万总推荐星海漫游,时空穿梭,机械科技,目标是未知的星辰大海!无意间得到了一...
-
现实世界模拟器 (南山北雁) 起点VIP2023-01-31完结172.14万字 2.51万总推荐在一个广阔无垠的银白空间内,方瑜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黑色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