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青衫取醉)


全都是宁知府签字画押之后的供词,只不过两份供词的内容,确实大相径庭。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来报。
“督堂大人,孙参军求见。”
这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情况,但李鸿运却并不惊讶,而是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参军,其实并没有参与地方行政事务的权限,地位与林襄敏这个总督相比可以说是差得很远。
如果没有事先做好调查、做好准备,李鸿运还真有可能把他当成是某些无关紧要的阿猫阿狗给打发了。
但这段时间,李鸿运为了通关这个副本,几乎每个白天都在研究这段时期的历史资料,自然也不可能忽视这个人。
事实上,他想忽视也根本做不到。因为这名参军叫孙芳华,在史料记载中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在严党倒台后,顾清章成为新的首辅,而这位孙芳华更是以坐火箭一般的速度不断拔擢、提升,甚至能够进入内阁、成为重臣。
李鸿运之前在翻看史料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位日后的大人物此时恰好就在林襄敏手下担任参军,也早就猜到此人肯定会跟游戏中的剧情有关。
只是在之前,孙芳华从未前来拜访,所以李鸿运准备的那些功课自然也无从发挥。
但现在,李鸿运在准备了两份不同口供后又将宁知府斩首,已经为这个副本的解法构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于是,这位之前一直未曾露面的关键人物,也终于主动登门拜访了。
李鸿运很清楚,这位孙芳华是顾阁老的人。
而他特意准备的两份口供和奏疏,其中一份就是拿给他看的。


第116章 见皇帝!
“督堂大人,宁知府因监修河堤时贪墨了钱款,导致端午汛河堤决口,被大人连带着两名河道衙门协办以及河道监管一同斩首,可有此事?”
孙芳华倒是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李鸿运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孙芳华问道:“卑职有一事不明。督堂大人,为何要先斩后奏呢?将这些人槛送京师, 直接交由陛下发落,不是更好吗?”
李鸿运看了看他,神态自若:“这些人酿成大祸,罪有应得,按照我大盛朝律法,应当就地正法、明正典刑。我作为总督,有这个权力。”
孙芳华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督堂大人,这些场面话还是留着对陛下说吧。
“卑职虽然鲁钝,但也能看得出来督堂大人此时急匆匆地要杀这些人,是要将此案办成铁案。
“只是卑职有些好奇,督堂大人到底要如何来办这件案子?此事不仅是卑职关心,远在京城的顾阁老,也很关心。”
李鸿运心中了然。
看来,换了一种处理方式,确实触发了一些新的游戏内容!
之前李鸿运试过将宁知府槛送京师,也试过留一份口供后杀了他,但都未能触发孙芳华来访的这段内容,而是直接判定为失败。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做出之前的那几种选择后,不论孙芳华来或不来、不论他跟孙芳华怎么说,其实都不影响这件事的结果。
因为原本的那几种选择,都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多的操作空间。
但这次,因为有两份口供,所以此时李鸿运对孙芳华说的话, 将会直接影响远在京城的顾清章。
孙芳华这次来,其实就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替顾阁老试探, 看看林襄敏这位总督的真实态度,看看他到底是不是要倒戈、脱离严党。
河堤,是刚修过的,基本上没有决堤的可能,顾阁老的消息虽然不像严阁老那样灵通,但也绝对不是小聋瞎,多半猜到了这件事情背后是严党的谋划。
这确实是一个扳倒严党的契机,但关键还是看有没有足够强有力的证据。
如果林总督为严党遮掩,那么顾清章也只能退却;可如果林总督倒戈,那么顾清章就能下定决心与严党展开决战!
孙芳华满怀期待地等着面前这位林襄敏的答复。
李鸿运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出了一份口供,递了过去。
孙芳华愣了一下,伸手接过之后,脸色瞬间变了。
“督堂大人,这……”
显然,这份口供上的内容,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孙芳华确实是来给顾阁老刺探情报的,但他本来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谁都知道,林襄敏就是铁杆的严党,就算河堤出事极有可能牵扯到严阁老,林襄敏多半也是要为严阁老遮掩的。
没有将宁知府槛送京师而是直接就地正法, 显然就是为了减少此事的不确定性。
所以,若是林襄敏一口咬定决堤的事情跟严阁老没有关系,那孙芳华也只能默默离开。
可现在,林襄敏拿出来的供词,却是指认严阁老的!
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是严阁老暗中授意宁知府毁堤,这其中甚至还牵涉到了贱卖田地敛财的事情。
当然,严茂青做事谨慎,不至于留下什么特别大的把柄,但光是这一份口供,其实已经足够让顾阁老获得扳倒严党的底牌了!
孙芳华抬头看了看林襄敏,只觉得此事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
林总督这个铁杆的严党,竟然真的倒戈了?
李鸿运不动声色,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东南不能再这么乱下去了。”
他也没解释太多,因为越解释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这种事情,还是让孙芳华自己去脑补比较好。
孙芳华脸上逐渐露出恍然的表情。
在他看来,林总督此时的倒戈也完全可以理解。
一方面,严党已经倒台在即,严阁老把持朝政这么多年,皇帝早就有意将他拿掉,而林总督在严党这条船上,纳投名状倒向顾阁老,属于是跳船求生。
另一方面,林总督是为了东南荡寇的局势,是希望此举能够换来足够的军资。
说是出于私心也好,说是出于公心也罢,这份口供一交上去,意味着林总督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站在顾清章的这一方。
想到这里,孙芳华深深地鞠了一躬:“督堂大人公忠体国,卑职佩服!
“既然如此,卑职这就去向顾阁老禀明此事,绝不让大人的一番苦心白费!”
李鸿运微微点头。
然而,等孙芳华离开之后,李鸿运却叫来身边的亲信,将另一份口供和奏章交了过去。
“将这份口供,呈送陛下。”
……
雾气弥漫。
等白雾再度散开的时候,李鸿运发现自己已经不在之前的总督衙门,而是来到了宫中。
此时,他正跪伏于地,上方传来皇帝的声音。
“朕问你,五月端午汛河堤决口发大水、演了一些良田,到底是怎么回事?
“顾阁老说,是严阁老在暗中授意,你又怎么说?”
李鸿运不由得心中一喜。
终于来了!
能见到皇帝,就意味着之前做的选择,对了。
而此时他的回答,将直接决定之前那么多铺垫的成败。
李鸿运跪在地上,深吸一口气,回答道:“陛下肩负江山社稷,治大国若烹小鲜,万不可意气用事!
“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各省各道饥荒频发、天灾四起,东南荡寇的局势更是将到决战之时,此时若是兴起大狱,牵扯众多,恐怕立刻就要天下大乱了!
“严阁老当政数十年,陛下应该比臣更了解他,臣受了严阁老的知遇之恩,不能忘恩负义,但同时臣更是陛下的臣子,要忠于陛下。
“陛下问端午汛河堤决口一事,臣已经在奏疏中写明了,陛下若是不信,臣愿意请辞下狱听候陛下发落,但臣恳请陛下,选个适当的时机再彻查此事!”
李鸿运说完这番已经提前打好腹稿的话,就跪在地上等待皇帝的回复。
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如果还是失败……那只能把目前为止的所有判断再全部推翻重来了。
好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李鸿运听到皇帝的声音变得和缓了许多。
“你能这么说,倒也足以见得你是个公忠体国之臣,既然如此,朕就先不问你端午汛决堤的事了。
“朕听说,东南荡寇的仗打得很艰难,但颇有战果,连战连捷,现在只剩下一处蒲宁港拿不下,军需不继,是不是?”
李鸿运赶忙说道:“臣本不是封疆之才,在东南只是勉力撑持,有负陛下厚望。”
皇帝顿了顿,又说道:“好了,朕知道你的难处了。回去吧,东南不可一日无你林襄敏。至于你要的军资,朕会跟内阁说,让他们无论如何都将军需给挤出来。”
李鸿运赶忙磕头:“谢陛下隆恩!”
……
白雾弥漫,下一秒钟,李鸿运又回到了总督衙门。
没有回到初始场景,这说明李鸿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竟然真的成功了!
“果然跟我猜测的一样!”
李鸿运不由得欣喜若狂,之前在皇帝面前忐忑的心情一扫而空。
现在他彻底明白,为什么之前不论是将宁知府槛送京师还是将真实的口供递上去,都会直接导致任务失败了。
说白了还是因为那个原因:严党现在不能倒!
因为皇帝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严茂青能把持朝政这么多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皇帝对他的信任,对他捞钱能力的认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