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 [出版] (魏风华)
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常”后来被演化成“无常鬼”,又分为“白无常”和“黑无常”,成为日夜索要人魂魄的冥鬼。
这并不是令我们感到好奇的,令我们好奇的其实是那本《白泽图》。
什么是白泽?
白泽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它毛色雪白,原产于西域昆仑山,常人难以见到。只有人间出现圣人时,它才会被发现。
想当初,黄帝巡游东海之滨,发现了一头,“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
这种奇兽能说人语,黄帝问鬼魅和精怪之事,白泽一一对答,黄帝叫人按白泽所言,将那些鬼魅和精怪的形象画下来。这就是古代秘籍《白泽图》的由来。
当然,这只是传说之一种。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白泽图》诞生的年代确实很早。
《白泽图》有可能诞生在战国之前,比著名的《山海经》还要早,可谓中国最古老的志怪典籍。按后人理解,神奇的白泽知道天下所有鬼魅和精怪的名字、模样以及驱除它们的口诀。驱除口诀往往是直呼鬼魅和精怪的名字。但假若不认识,呼不上名字来,那么见到它们的人就会死于凶险。
唐朝时,《白泽图》很流行,可谓必备之书。一旦看到什么怪物,就马上翻看该书,按图上所绘,找到驱除口诀。唐朝后,战火烽烟,《白泽图》终于散失在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其残篇了。
《白泽图》是用来识别和降服妖魔鬼怪的。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生命体,属于“四不像”,那怎么办?
下面说的是山西夏县县尉胡顼曾目击到的一个东西:
夏县尉胡顼,词人也,尝至金城县界,止于人家,人为具食,顼未食,私出。及还,见一老母,长二尺,垂白寡发,据案而食,饼果且尽。其家新妇出,见而怒之,搏其耳,曳入户。顼就而窥之,纳母于槛中,窥望两目如丹。顼问其故,妇人曰:“此名为魅,乃七代祖姑也,寿三百余年而不死,其形转小。不须衣裳,不惧寒暑。锁之槛,终岁如常,忽得出槛,偷窃饭食得数斗,故号为魅。”顼异之。所在言焉。(《纪闻》)
胡县尉游历西北,至金城县(即现在的甘肃皋兰县),宿于一户人家。
该户人家很热情,女主人为其准备饭菜。胡顼开吃之前先去了下厕所,回来后,却看到了他平生中所见到的最奇异的场面:一个只有二尺高的老太婆,稀疏的白发垂肩,面貌很是古怪,正蹲在桌子上吃那些饭菜!
如此诡异的情景,把我们的县尉看得瞠目结舌。
此时女主人从里屋出来,见白发老太婆正蹲在那吃东西,立马怒斥,抓住她的耳朵,将其拽到里屋。
胡顼实在好奇,走过去往里屋窥视:老太婆被女主人塞进一个木笼,两个眼睛发出红光,叫唤不停。
女主人出来后,胡顼问这怪异的老太婆是谁。
女主人说:“她名为‘魅’,是我家上数七代祖姑,今年已三百多岁,但一直不死,只是身体越来越小。平时我们把她锁在笼子里。今天她跑了出来,偷吃了贵客的饭菜,实在不好意思。”
关于身体缩小的记载,中唐薛用弱所著《集异记》中也有一则:
唐代宗大历年间,魏淑在四十岁这一年,得了怪病,身体越来越小,最后一如小儿。但还好,最后他又长大了。这一点令人欣慰。经过这一缩一长,他变得力大无穷,最后战死沙场。
真可谓咄咄怪事。
鼠洞里的秘密
唐朝某个夏天的中午,渠州刺史李黄正坐在厅堂的藤椅上发呆。
李黄身边的茶几上放着一些杂乱的公文,外面无间断的蝉鸣让他感到心烦意乱。他试着忘记这一切,就像忘记时间的呼啸。
不久,李黄睡着了,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在梦中,他被两个装束奇异的人架着双臂,一路疾行,来到一个地方。还没等明白过来,李黄就被一脚踹了进去。很快,他从地上爬起来,捻着胡须,仔细打量着这间屋子。
屋子很亮,和他的厅堂没什么区别。但家具、器物却陌生异常。正当他惊异时,里屋门开了,走出一个人,正是他自己!更令他感到吃惊的是,对面的自己,竟长着一条老鼠的尾巴!
这个时候李黄从梦中惊醒了。他并没马上起身,而是陷在椅子里,回味着刚才的梦。他不能明白,这个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他揉了揉眼睛,视野里的事物慢慢变得清晰。突然,他看到对面墙角下有一个洞穴,一个长约二三寸高的小人儿,从洞里走出来,很认真地扫地!
过了一会儿,从洞里又走出两个小人儿,他们抬来一口锅,随后开始往里面添水,在锅底加柴火。须臾间,锅前闪出一个夜叉模样的家伙,手执铁叉,叉起一人。那人身披紫袍,手拿象牙板,也二三寸高。
李黄探身细看,那人正是自己!
他没有上前惊散他们,而是继续悄悄地观察着这一切。
鼠洞前的小人李黄被脱去衣服,甩入锅中。奇怪的是,很快李黄就从锅里出来了,穿上衣服,微笑着走入洞穴。随后又出现一妇人,是李黄独居岳州的妻子。妻子跟李黄一样,脱光衣服,被扔进锅里,须臾而出,穿好衣服,微笑着回到洞穴。最后,抬锅的那两个小人儿也回到洞穴。持扫帚的小人儿则把洞穴前的灰烬清扫干净,也回去了。
渠州刺史李黄,夏日憩于小厅,见鼠穴中有一人,长数寸,执篲,扫穴前而入,有二人亦长三二寸,舁一镬,添水爨薪。须臾,镬前有一夜叉,执铁杈,叉一人,披紫袍,执象笏,长三二寸,形色状貌,乃李也。黄虽惧而不敢惊之。乃咄黄脱衣,入镬中,须臾而出,黄衣服而入穴中。又见一妇人出火中,乃黄之孀妇,寓岳州久矣。主镬者挹黄娣入镬中,须臾,又出,娣服衣亦入穴中。主镬者亦入,又二人舁镬入,而拥篲者又扫去其灰尽。数日如此。黄大忧。遣访其娣,亦无恙,数年方卒。黄十余年方卒。(《闻奇录》)
令我们奇怪的是,李黄看到那幕异象后,生活并没遭遇什么不幸,十多年后才去世。这在志怪故事中可算是个例外了。
令我们好奇的是,他所看到的那一幕究竟意味着什么?鼠洞内部的真实情景又是如何?可惜,事情发生后李黄大人并没有对那个鼠洞进行挖掘。真相就这样被永远地封闭在唐朝的那个午后,被封闭在渠州李黄府邸厅堂的鼠洞里。
李知微先生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但事后他却去挖掘了。他的奇遇被记载于晚唐薛渔思所著《河东记》中:
李知微,博古通今,夜游文成宫。当晚月色微明,他忽然见到不远处墙脚下出现一队人马,均数寸高,聚集在一颗古槐树下列队。这时,东边有一个身着紫衣、头戴冠冕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来。
过了一会儿,有一小人儿对紫衣者说:“某当为西阁舍人。”
一人说:“某当为殿前录事。”
一人说:“某当为司文府史。”
一人说:“某当为南宫书佐。”
一人说:“某当为驰道都尉。”
一人说:“某当为司城主簿。”
一人说:“某当为游仙使者。”
一人说:“某当为东垣执戟。”
随后,开始封官。官职封完后,那些小人儿有的高兴,有的悲伤,有的激动。但紫衣人已定夺,再没更改余地。
一顿饭工夫,新任诸官员各率部下入于古槐边的洞穴。
就在这时,有一老头出现,其人形容枯瘦,拄杖而来,对紫衣人说:“诸公子实在是搅扰我啊!”紫衣人笑而不语,最后与老头双双进入洞穴。
转天,李知微挖其洞,有数百只老鼠四散奔逃,但不见紫衣人与老头,终不知是何物。
惊悚面衣
在唐朝,女子远行乘马时往往戴着面衣。面衣,类似于面纱,又称面帽、幂罗,长至胸前,两侧有垂带至腰,脸部开一个圆孔,露眼鼻。面衣分生人戴的和死人戴的两种:生人戴的多用青纱,死人戴的则用白纱。
盛唐牛肃《纪闻》里有一个记载:“武德县逆旅家,有人锁闭其室,寄物一车,如是数十日不还,主人怪之,开视囊,皆人面衣也,惧而闭之。其夕,门自开,所寄囊物,并失所在。”
说的是河南武德县的一家客栈,来了一个神秘旅客,带了一车东西,都用麻袋装着,要求寄存。店主给旅客开了一间房,旅客把那几麻袋东西搬进屋,然后锁上门。几十天过去了,旅客一直没回来取。店主深感奇怪,叫人打开那间屋子,拆开麻袋,发现里面装的是一堆面衣!
作为遮脸之用的面衣,有着特殊的性质与用途,所以无论是为生人遮,还是为死人遮,都给人一种神秘和惊恐之感。以至于在唐代志怪中,面衣往往被用作为象征恐怖的道具,比如发生在元和十五年夏天的这件事:
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被弑,夏五月下葬于景陵。
相似小说推荐
-
聊斋路长生志 (天下白兔) 起点VIP2022-05-02完结 20WSC1.74万总推荐杨恒的无意中得到一枚石戒指,由此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
我的驱魔生涯 (流月年华) 纵横VIP2018-12-31完结总推荐 3092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鬼呢?倪歌蔑视:“没有鬼,我这驱魔人难道是装饰!&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