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营从建立之初到现在,什么时候过过这么多修士在战阵内的日子啊?
以前是一个小旗营七成以上都是普通军卒,如今修士和军卒已经一边一半了,这对黑旗营的整体战斗力的提升简直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
可即便黑旗营目前稳扎稳打的在慢慢收复之前放出去的那些防线,依托大城,开始挤压邪门修士的活动空间。
但邪门修士也没有听之任之,而是采取了激烈的反击,两边拉锯相当激烈。
不过如今的黑旗营并不像这场乱局开始时那样需要兼顾广阔的防线导致浑身漏洞接连被凿穿,现在大部分的防线还是四大方面军在游弋盯防,加之黑旗营如今的战力飙升,面对邪门修士的反击一点不慌。
阵亡的军卒虽然不在少数,但同样斩杀的邪祟和邪门修士的数量同样令人瞩目。
三天两头各大城的城门上就会挂一批新的邪门修士的脑袋示众,扔掉喂狗的拿一些旧的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发臭。
而阵亡的军卒也没有如以往那样悄无声息的只是在黑旗营内部张榜然后抚恤一番就完事。
而是在沈浩的授意下,将阵亡军卒的姓名、籍贯、战功罗列张榜之后就贴在城门边上,与城门上悬着的人头形成对比。
以前的时候总是听闻斩了多少贼人,官兵和玄清卫又牺牲了多少,都是一个数,了不起过城门洞子的时候看两眼门上悬着的脑袋咒骂几句罢了。
可如今每每抬头看到城门上的那些贼人的脑袋,再看看张贴在边上的阵亡军卒的名单,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似乎就如自己的街坊邻居一般,如今却都不在了。
谁害的?
还不就是那些如老鼠臭虫一般的邪门修士吗!呸!
一种仇恨的情绪似乎从每一个看到或者听旁人解释了之后的百姓心里愈发的浓烈。
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谁生来就铁石心肠。特别是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所求不多,不过一个安稳的环境,一份养家糊口的生计罢了。
所谁想破坏他们这个简单的念想谁就是他们的敌人,而谁为了保护他们的这份念想那就是他们的恩人,道理简单易懂。
顿足看榜的人不少。但实际上识字的人并不多。而且也不是谁都有时间站在边上给人念上面的每一个名字的。
一个背着箩筐的老农皱着眉头在榜前顿足许久,最后拉住了一个像是识字的长衫年轻人。
“老头子不识字的,眼睛也不好了,你个后生娃帮老头子数数看这告示上一共死了多少兵娃子啊?”
“老头,你数来作甚?”
“回去找木匠刻一个牌牌,名字多刻不下,就刻多少多少壮士灵,老头子供堂屋里头。”
“嗯,你等下我数数……这一张榜上供二百七十七个壮士。”
“行呢……”
“呃……”边上城门卫戍的兵丁板着脸,打岔道:“供个人数干啥?真有心下月城外要修忠烈堂去帮把力气才是真的。不光这些上榜的弟兄能进,往日阵亡的弟兄都能进,都是在咱们封日城周边战死的好汉,说不定你家人尚好,就是他们豁出去命换的。”
战死的可不止黑旗营,还有军伍的人,卫戍的人也不少。
虽然羡慕黑旗营的人死后还能张榜得些哀荣,可修忠烈堂就不只是黑旗营的人了,这种事情守城的兵丁自然要宣扬的。关乎的可是所有吃这碗饭的人的生后名啊!
“要建忠烈堂?!”
“嗯!下月就开始,就在五花树那边的平地那里,现在去看的话地方应该都描出来了,骗你们干啥?”
随着门卫军卒的三言两语,立马就把过路的百姓给挑起兴头了。
都说上阵杀贼他们没本事,但帮着修忠烈堂还是没问题的,谁没两把子力气?帮着挑几扁担土石总没问题吧?至于工钱?谁心里都没想过。
钱?老子帮一群英雄修祠堂,你跟老子提钱?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有这种朴实想法的人可不止封日城的老百姓,此情此景已经在靖旧朝各地大城城门上演。
主意不是沈浩出的,而是庞斑,但拍板同意下来的是皇帝。
毕竟立忠烈堂这种大哀荣的事情,只能恩处于上,而且只能是皇帝,庞斑是没这个资格的。
本来沈浩听闻这件事后也不确定这件事会不会被皇帝身上的青赤阻拦,可现在看来并没有。
皇帝一口气将各地忠烈堂的事情全准了,并且从内务府调拨了一大笔银钱专门用在这上面。具体事务将由各地方衙门负责。
不过庞斑在给皇帝提这件事的时候顺带,真的只是顺带提了一句说“还是有个人盯着这件事的好,免得下面扣扣搜搜”于是黑旗营成了“督办”。
第1387章
四品
看上去庞斑推动的建“忠烈堂”这件事是在给自己捞名声,但跳出来反对的人却是没有的,甚至庙堂上对此态度高度统一,都是赞成。毕竟就算庞斑是在捞名声,但事情本身是对国朝有大好处的。
忠烈堂一建,哀荣上就基本给到极致了,不比历届与蛮族大战的阵亡将士差,安抚了这次邪祟之乱中折损不少的各地人马。
另一方面更可以对底层的老百姓有一个委婉的交代。让老百姓看到国朝并没有放任他们不管,而是有着这么多人在为他们拼命。
但也有人心里存疑,认为庞斑为官几十年了,从未有过如这次这样捞名声的行为,为何这一次却突然提了忠烈堂这一茬,其中怕不是另有隐情?
而真正明白庞斑此举用意的人极少,比如皇帝,比如沈浩,比如姜成。
要明白庞斑的打算,那必须要先晓得他已经在为自己交出玄清卫做打算了,知道这一点,再仔细的观察忠烈堂的修建的话便能琢磨出里面的味道来……
其实修忠烈堂本身并不止明面上的两个目的,暗地里也不是庞斑在给自己捞什么名声,他孤臣几十年,骂名都不在乎会突然玩这些花样?
庞斑为的还是自己的继任者。也就是沈浩。
名声这玩意儿看似对于玄清卫的人来说不太重要,毕竟是皇帝私军,不比军伍和地方,没有官声这种说法,一切都看皇帝的心情和自己在玄清卫内的资历和本事。
但对内有一个好名声的话自然会更容易被别人接受。特别是底层的军卒,不会有多少花花肠子。
如何将这一手关于名声的好处转到沈浩身上去的呢?关键就在庞斑最后给皇帝的建议上,为沈浩谋了一个“督办”的差事。
皇帝束清不清楚庞斑的打算?自然是清楚的。
那杨束满意庞斑挑的这个继任者吗?那肯定也是满意的,甚至说没有谁比沈浩更适合接任玄清卫了。里面于公于私都有他的考量。所以也乐见庞斑帮着沈浩铺路。
一个回来之后立马力挽狂澜稳住国朝内乱局的人,这本事已经堪称百年一遇的能臣了,而且还是在不要皇帝出面帮助的情况下办到的,更显难得。
于是在庞斑的安排,加上皇帝有意的配合和默许下,到沈浩身上的这个“督办”差事就变得很不一般。
不但沈浩这个“督办”拥有对内务府下拨的银钱有全程监督的权利,更有对忠烈堂修建的一应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以及在修建过程中发现和查办枉法的直接处理权。
换句话,这一次皇帝自己掏腰包给各地修忠烈堂这件事名义上是地方衙门在具体操办,可实际上却是由黑旗营在支持头阵。
所以“由个地方衙门负责具体事务”这个说法,到了实际修建的时候基本上是听不到各地方衙门的声音的。
而且个地方衙门也很懂,这种皇帝自己掏腰包并且让黑旗营直接“督办”的事情绝对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不但捞不到好处,还要担惊受怕的唯恐哪里出现纰漏被黑旗营揪着不放倒大霉。
所以他们对黑旗营一力承担了忠烈堂的所有决定完全没有抵触情绪,甚至是暗喜的。
也就组织一下自愿过来出力的百姓给他们分工,派几个工头安排指导施工,然后再架一口大锅管饭,别的啥都别管。这就是地方衙门的应对。
如此一来,方方面面撑场面的就成了黑旗营,特别是对内部而言,沈浩就是帮玄清卫阵亡军卒佩戴上最后哀荣的那一关。
做得好,那名声就会直接遍布整个玄清卫的中底层。再加上这几月来黑旗营一枝独秀且有力挽狂澜的趋势,沈浩的资历也将飞快的飙升。
五月十六,一则惊掉人下巴的板赏在玄清卫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然后紧接着便传到了外面,同样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同时,明白玄清卫怕是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天了。
板赏是跟着皇帝犒劳三军的赏赐一起下来的。亡者有抚恤和忠烈堂的哀荣。生者也要得到与之功劳相匹配的赏赐。这方面靖旧朝向来都很大方。
而那一则闹得沸沸扬扬的板赏是夹在皇帝的赏赐中,由玄清卫指挥使庞斑亲笔签发的人事方面的赏赐,涉及很多人,但其中打头的一条却极不寻常。
“鉴黑旗营统领沈浩功勋卓著,升正四品衔。”
相似小说推荐
-
盗墓:开局就能拘灵遣将 (我吃番石榴) 番茄vip2022-02-28完结悬疑天才盗墓叶灵穿越到了神奇的盗墓世界,开局签到升级变异版拘灵遣将:你有东北五仙不...
-
北洋夜行记 (金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夏天,北京潘家园一个旧书商离奇死亡,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本从未公开过的民国笔记。笔记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