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C】:“百威兄你这种匿名的方式跟不匿名有啥区别?”
【匿名B】:“哈哈,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反正每天匿名之后的序号是随机分配的。”
【匿名D】:“不过,事情都已经完成了,还匿名干什么?”
【匿名C】:“你想不想知道那位哥们儿是通过什么手法办的事儿?”
【匿名D】:“想啊!”
【匿名C】:“这不就行了,大伙都不匿名,那哥们儿还怎么讲?就剩他一个匿名的,那不就暴露了么?”
【匿名D】:“有道理。”
【宋江】:“我也在等那位老兄分享经验呢,毕竟事发地点不在武州,我也挺好奇的。咱这个群要是能发展到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手,想想就带劲。”
【匿名B】:“那就靠群主加油了。”
【匿名C】:“都别打岔了,刚才那个A老哥,给大伙讲讲吧!”
……
这件事的经过其实没那么复杂。看官们姑且可以将这位“匿名者A”叫作张三。
打算对罗慧进行报复——或者说是“惩戒”,除了因为事关他感情不错的表弟刘贺之外,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他自身的“正义感”,二是借助网上对罗慧的“人肉扒皮”获得信息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确有机会接触到对方。
连通渠道就是罗慧的丈夫于建峰所从事的文化出版业,刚好与他以前做的工作有些关联,而他的表妹汪月(这当然也是个假名字)——同样也是刘贺的表姐,也刚刚从这个领域离职,对很多信息资源仍然是尽在掌握。
因为还没到正月十五,许多放假长的人压根还没开始返城上班,所以其实知道这场饭局的人并不多。汪月是从前同事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并且确定前公司并没有派人出席的打算——主要是业务上几乎没交集,张三和她便决定打着这个旗号前往了。
两人都熟悉出版行业,但打出的旗号却没什么名气,大佬自然是没听说过的,只当是来巴结自己的;其他人也只当汪月是个不起眼的同行,谁也不会多留意。在这样的机会下,张三便开始了他的计划。
他本就是个擅长聊天的人,外貌形体也不差,在这些年长几岁的姐姐们面前时不时嘴甜一下,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所有人都想不到,这个年轻人用胸口藏的针孔摄像机,把整个饭局都录下来了,那些名贵的菜肴一个都没逃过镜头;罗慧当然更想不到,张三随口提出想看看她的手机,却一边感叹着“运行这么流畅”一边划动屏幕,把她手机里的信息记录了个一清二楚。
至于他主动提出帮几位姐姐合影,则更是为了独自拿着手机避开旁人视线,表面上他是在举着镜头对焦,其实是打开通讯录,完整地翻了一遍,甚至还简单翻看了她的几个微信聊天记录,算是留一点底牌在手上,只要罗慧还有“洗白”的可能,他就再次“放料”。
等到有人提出要张三一起合影的时候,汪月恰到好处地提出有事离开,两个人全身而退——两人头上戴了精心修剪的假发,假发上还有帽子,汪月化了与平时完全不同的妆容,全程都很注意地没有把正脸露给任何可以录像拍照的镜头,连身份名字都是假的。
参与饭局的人压根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再说了,视频中其他人的脸都被打了马赛克,连于建峰都有份;只要不蠢,都知道这是冲着罗慧一个人来的,不会有人上赶着跳出来惹麻烦。
而单凭罗慧和于建峰两个人,身陷风波之中,恐怕没精力也没能力去调查张三和汪月的真实身份。
除此之外,张三还在网上找了水军推手。不同于那些明星网红们的正经职业公关团队,这种推手干的都是四处灌水、煽风点火的营生,给的钱不多,但分分钟就能把一个话题热度给带起来,而且也能把整个风向给引向雇主想要的方向。
普通人上网大多是为了放松娱乐的,懒得动那么多脑子,看到一件热点时事,会不假思索地被已经占领热评的观点给“洗脑”,然后跟风作出类似的评论和判断。就像大家攻击罗慧那样。
……
【匿名B】:“嘿,找水军这思路可真不错。”
【匿名A】:“说实话,她手机里那些APP,咱们谁没有?谁平时不用?不都是正常的东西?但既然她把这些东西给污名化了,那自己也别想干净。”
【匿名C】:“就是可怜了那几个学生,半大孩子谁上学的时候不贪玩?不过是干了点正常人干的事儿,被她说的跟下三滥似的。”
【匿名D】:“A兄弟,你表弟现在怎么样了?”
【匿名A】:“暂时没什么好转,听天由命吧,这种专业的事情就只能交给心理医生了。但心理疾病这种东西,没人能打包票说一定治得好。”
【匿名B】:“有空多陪他聊聊天,让他交交朋友啥的。”
【匿名A】:“没那么简单,长期的情绪低落引起了体内激素水平的紊乱,神经系统也出现了病变。对于心理方面的病人而言,他们是实实在在出现了疾病的,与咱们普通人失个恋、碰个壁郁闷两天可不一样。人的情绪也是建立在身体机能的基础上的,病人的某些功能出现了障碍,就像一件你认为值得高兴的事儿,可能压根就不会激起他神经系统的兴奋;你能产生笑的反应,但他却不能,需要治疗的是他体内出现障碍的部分,而不是给他一天讲一百个笑话。你要是硬拉着他聊天,说不定只会适得其反。不然,你看看住在各地精神卫生中心里的男女老少各种病人,有吃有喝,有人陪着,怎么迟迟不见好?”
【匿名C】:“照这么说的话,如果这个罗慧刚好在精神心理方面的底子比较好,这些事儿没能成功地刺激到她,那这个计划的效果不就打折了?不让她像那些学生一样痛苦,可就起不到惩戒的作用了。”
【匿名A】:“你这么一说,还真提醒我了。万一她不在乎网上的评论,照样上班教学生,甚至仍旧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学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遭殃。”
【匿名B】:“那就要想办法确保她没机会继续教学生才行。”
【匿名A】:“我有办法。”
……
受到群里成员的提醒,张三没有等罗慧有任何“洗白”的尝试,直接使用了自己留下的底牌,并且“出了老千”。
因为当时行动仓促,他其实只是简单地在罗慧的聊天记录中滑动了一番,优先点开了两三个看起来互动最频繁的聊天对象,还有备注是“主任”之类的人。
原本想的是回去之后,慢慢翻录像,看能否从中找到一些可以用来攻击的点,但出乎张三的意料,这些聊天记录并没有向他提供他期望得到的内容。但为了能把罗慧一举击垮、再无翻身之日,他动了其它的心思。
一天之后,网络上关于这件事的热点话题下面,再次出现了新的内容——几张罗慧与别人聊天记录的截图。
聊天的内容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话,不带任何个人隐私的东西,但发布者在聊天对话框的正上方着重画了个圈,圈的位置是与罗慧聊天的人的名字——准确地说,是罗慧给对方的备注名字。
刘“贱人”,方“婊”,陆“狗”……全都是些侮辱性的字眼,连她的上司张主任,都成了“张猪头”。
“为人师表,大开眼界!”
“原来是个暗地里诋毁他人的货,谁还敢跟这种人交往?”
“我可不敢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让这样的老师来交。”
“嘿,这种人还不处理,学校是等着让她当校长?”
被疯狂攻击的罗慧终于忍不住了,可她并不擅长在网络上与人论战对骂。她注册了账号、试图为自己辩解,却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收到了数不清的私信留言攻击,有的用相对文明的字眼从道德层面斥责她的行为,有的则干脆开骂、用词不堪入目;还没等她还击几句,连账号都被人举报封禁了。
明明是冬天,罗慧却一秒钟都不停地浑身冒汗,她给每一位被截图的当事人打电话,拼命解释说这不是她干的,她没有给他们添加这样的备注,不信的话现在就截图发出来向大家证明……
接电话的人也都笑着,表示不需要,表示相信她,但内心深处真的会这么想吗?会毫无芥蒂吗?
第109章 第二个目标
毕竟修改个备注只要几秒钟而已,你用备注骂了人,现在改回去、截图,说自己没骂,谁信呢?
当然,张三是清楚罗慧并没有撒谎的,因为这是他从录像中截图下来、再用PS修改过后的文字,但他也是最不可能站出来帮罗慧澄清的人。
虽然比不上明星们动不动几百上千万的网络评论热度,但一所普通的学校陷入这样的风波之中,不论对于当事人还是被牵连的学校来说,这种压力都非同小可,就算是想躲着不吭声,都会不停地有好事者堵到面前来追问八卦。
罗慧当然知道是有人想“坑”她,甚至也能想到很可能就是聚会当天的那个年轻人,但是她丈夫于建峰根本弄不清楚当天的那对“小夫妻”的真实身份。有当时一同参与饭局的同行记起了汪月报出的杂志社,但对方表示“查无此人”;罗慧试图回忆这个年轻人是不是与自己的哪个学生有关,结果也是徒劳,更何况,就算能记起来,她恐怕也不敢上门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