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入库:04.13
到达关中之后,行军速度减慢,因为不能借黄河,水运没有之前那么方便,依旧能用,但更加费时费力。
史从云去看洛阳是他有幻想,想要以后有机会把首都从开封迁到洛阳。
开封是无论如何也不适合作为长期国都的,要说理由只有一点,无险可守,四面平坦,北面唯一的天险就是黄河,而且这个年代黄河是会结冰的.......
一旦等黄河结冰,那真的是敌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
宋朝国土不及汉唐太多,可养的兵却多得离谱,靡耗巨大,多数都囤积在开封附近,因为开封无险可守,可不得靠人堆吗。
“八十万”禁军常年屯在首都保卫大梁,加上近百万边境向上的边军、地方军队,军费开支就是笔天文数字,宋朝再富也拖不起啊。
汉、唐疆域巨大,但常备兵力首都和边关地方全加起来也就四五十万。
防守尚且要耗费这么多兵力,那还怎么毫无顾忌的进攻?
赵匡胤曾经想迁都洛阳,还想等长安恢复之后迁到长安,有他和弟弟的权力博弈,但他给出的理由很有道理,“以山河之固,去冗兵,寻周汉故事。”
只是看了洛阳和关中的残败,心里又动摇了。
以至于一路行军都有些心不在焉,直到大军即将越过秦岭往南。
魏仁浦似乎看出他的一些心思,便道:“秦王若是爱惜关中和洛阳百姓,大可早日派人经营,假以时日,过上一两代人,不说恢复往日风采,至少也能兴盛起来。
但要兴关中洛阳,首先就是要平北汉,安党项,不然外忧不除,百姓们想安身也没办法。”
史从云点头,确实,北汉和党项就像悬在关中,洛阳头上的一把刀,这些不摆平,关中秦地别谈什么发展。
这就是做事的难处,很多事情困难之后是众多困难导致的,难以一蹴而就。
“以前的心腹大患是辽国,现在把党项也加进去......”
二月中旬,北路大军两万人开始翻山越山岭,此举蜀国只要不瞎都能知道。
.......
成都城郊,一处新搭设的竹棚外,众多军士环绕,不少人敲敲打打,两端檐角挂着红绸,不知道的还因为哪家办喜事,可看远处大道上站满密密麻麻的军队,不少人焦躁不耐烦向这边看来,才觉得又不像办喜事的场面。
这排场也太大了.......
竹棚是临时搭建的,里面摆着酒宴,两个童子在一旁焚香抚琴,在座的不少官员,上座两人一人是蜀国宰相李昊,另一人正是知枢密院事,皇帝钦点的西南行营都统,总领北路大军的王昭远。
知道史从云率军伐蜀之后,朝中一片恐慌,不少人都吓得没了主意。
史从云是谁?当今天下稍有见识的都听说过,他去年才在北面杀了契丹人十万大军,如今领兵来讨,军心震恐,人人自危。
昨日朝堂议定出兵时,知道周国出兵五万,北路军两万,南路三万,便命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率兵三万往北,在利州,剑州等地拒战。
南边则屯兵三峡,以刘仁赡等为守将,拒周军从长江入蜀。
国主孟昶在朝堂亲自对王昭远交代,“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
这句话多少有怨气,也有激励的意思。
李昊心里明白怎么回事,当初他和几个大臣连名向国主谏言,那史从云连契丹人都不是对手,这些年打下来,每一个撑得住的,有些被灭国,有些被打得只剩半壁江山,纳贡称臣,蜀国不如趁早投降作为大周的附属国,也纳贡称臣,这样孟家富贵可保,蜀地百姓免遭兵祸。
结果王昭远坚决不同意,还说什么史从云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还出了联合北汉,南北夹击周国的策略,国中向来宠信他,就听从他的意见,结果联络北汉的人到了大梁叛变告密,才有此次史从云怒而兴师,讨伐蜀国。
李昊心里觉得这王昭远就是蠢材,北汉有什么本事,它哪敢动大周?北汉能好好在这就因为他们认契丹人作爹,甚至请求原谅在国书写了“父为子隐,愿赦之”这类的话,契丹人出兵保他们,才能存活至今,不然六年前就被周国灭了。
现在契丹人都让史从云打趴了,让北汉夹击大周,他敢吗?
但王昭远居然异想天开的觉得北汉在北,他们在南,两路出兵那就是两面夹击,兵法上推崇的.......
王昭远的心思他也明白一些,一方面他因为在蜀地,常常自比诸葛,认为自己满腹韬略,正盼着施展。
另一方面王昭远身无寸功却身居高位,他怕时议对他不利,想借着和周军交战证明自己的本事。
王昭远是国主的宠臣,他虽是宰相,也不敢反驳,只能随他。
这次出征还带众同僚来为他饯行,嘴上说着祝贺他出征得利,北拒周兵的话,心里却觉得这样的草包能挡得住史从云?做梦吧,只能盼着周兵或能自行退兵。
毕竟蜀道不好走,如果僵持不下,再让国主服软纳贡,或许还有转机。
众人对着王昭远一番吹捧,酒宴正酣,有军官进来请示,大军在外等候快一个时辰了,将士们躁动,要不要先开拔。
王昭远脸色立即沉下来:“某为三军统帅,军中令行禁止,兵书说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如今小侯就耐不住,怎么打仗,出去!”
军官只能畏惧退下。
训斥军官,号令大军,无人敢反驳,在众人面前一展自己的威严,似乎也让王昭远很是得意。
众人也纷纷溜须拍马,酒到酣畅时,王昭远也来了兴致,他常自比诸葛,却没羽扇,常带在手边的是一铁如意,
王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若定,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众人纷纷曰是。
宴后,北路蜀兵精锐三万,北上利州、剑州一带,会周师。
第271章 、旗开得胜
二月中旬,大军顺着崎岖山道到达凤州。
大军没有进城,但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不少恐慌,不少人家把自己的钱财往山上藏,不少百姓让自己年轻的女儿或妻子去附近亲戚家或者山里避祸。
史从云无法阻止,只是再三下令约束大军,同时叫来凤州的刺史,让他多写安民榜,多做宣传,安抚百姓。
再次回到凤州,史从云也恍若隔世,这是他发家的开始,也是他起步的地方,六年前他率大军在这击败蜀军,夺取凤州。
之后凤州就划归大周治下,至今已六年。
兵贵神速,史从云没有在凤州多停留,随后立即率大军南下,越过马岭寨。
马岭寨伫立在嘉陵江畔,正处在一处江水大拐弯的地方,遥远去,能看到波光粼粼,缓缓向南的河流。
史从云和魏仁浦,王全斌,邵季,冯继升,高怀德,慕容延钊等十余人登上马岭寨山坡高处;
下方,马岭寨早已被周军占据多年,曾经阻挡他们的蜀国要塞,变成周军前沿防守要塞,常年驻扎三百多士兵,成为凤州南面最重要的边防要地。
周军将士正整整齐齐的穿过马岭寨,沿着嘉陵江往南,长长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大量的旌旗在群山之中招展。
往南打,群山万壑,大军行进多在狭窄道路上,兵力难以展开,就没有在北方和辽国那种数万军队直接在数里漫长战线展开,正面对战的可能了。
这条古道也是千百年来从关中入蜀的要道,就是顺着嘉陵江走,沿途重镇要塞也基本都在嘉陵江边上。
史从云回头对众人道:“这次南下,诸位觉得怎么打为好。”
王全斌开口:“大帅,某觉得这里山高路陡,打仗反而没那么多讲究了,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道不怕死打过去就成。
某愿为先锋,带兵为大帅开道!”
王全斌立即请缨。
王全斌是老将了,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兴教门之变他也参与,他是为李存勖奋战到最后的十几个人,这一路是累军功升上来的,可谓战功赫赫。
如果他一开始就是史从云的嫡系,只怕现在还会升得更高。
史从云对他的能力很信任,一生打仗,战功赫赫,王全斌的本事肯定不用说的。
不过这人历史上纵兵劫掠蜀地,当然这事也有赵匡胤的一半责任。
老赵大概脑袋抽筋,或许为鼓舞士气,或许为表示信任,他居然出兵前给王全斌交代,入蜀之后只要土地,别的不要,全分给将士。
结果王全斌大概脑子单一,不懂政治,还真信了......
而且采取了古代军队通用的方式,皇帝都说不要了,那入蜀后让将士们自己去抢吧,抢到就归自己,结果瞬间糜烂,越来越不可收拾,搞得蜀地大乱,到最后他自己都焦头烂额,好几次想破罐子破摔不管了,放出去的兵那还能管得住?
史从云看看向王全斌:“王将军,你去某放心。
不过有一件事还是要交代,我此次入蜀,要争取蜀地百姓民心,所以要约束军队,不要侵害百姓,但对于北方来的官吏可以严肃处理。
相似小说推荐
-
鬼打墙 (天下霸唱) 夜路走多了,难免会撞鬼。我小时候经历过奇异的往事,这些经历对于我长大后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一定要...
-
都市妖奇谈 (可蕊) 可蕊目前最全的版本包括所有已完结的章节《林老师的特别班》和《三个故事之行路难》由于没有完成所以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