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卧槽啊!争了半天,秦德威才是“天下第二”?
  不但敌方的人不愿意承认现实,就连己方的张潮也沉默了,难得没有帮腔。
  严首辅此时心念急转,忽然他也发现了一个机会!
  于是严首辅立刻对王廷相反问说:“原本拟定,词臣里资历最深的张潮为内阁第二人,如今你又将秦德威推到前面!
  那我就不明白了,到底谁应该排第二?张潮还是秦德威?”
  虽然没有明说,但都知道,第二就是次辅。万一首辅下台或者挂了,一般就是次辅接任。
  想到这里,严首辅感到自己坐在了火山口上面!秦德威不会为了当首辅,疯狂的用尽办法干掉自己吧?
  而其他众人只觉得,严首辅这招有点二桃杀三士的味道了。
  如今严阁老抛出了桃子,但秦德威远在浙江反应不过来,所以众人齐刷刷的将目光看向在场的张潮。
  换成别人与秦德威抢第二,那就不用看了,结果都是注定的。
  但张潮作为秦德威的大座师,面对秦德威时,还是是很有一战之力的!


第八百九十八章 后浪拍前浪
  此时王廷相开始后悔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也许不该多嘴!
  刚才严嵩拟定殿阁大学士名单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忽视秦德威,所以王廷相对此感到不忿,忍不住把话挑明了说。
  但是王廷相只顾得站在秦德威立场上考虑问题,一时间忽略了秦德威和张潮的特殊关系。
  结果被严嵩所利用,反手制造出一个“师徒争位”的噱头。
  如果秦德威在场还好说,或许师徒可以当场凭借互信形成默契。
  可如今秦德威在三千里外,万一因为沟通不畅出了问题,造成师徒离心就不好了。
  见一时间没人说话,严嵩又再次主动提议说:“那我就先表个态,我认为向圣母进奏的阁臣名单里,秦德威班序应该位列第二。”
  大明从来没有内阁自行拟定大学士名单的前例,法理上也绝对不可能有。
  但如今情势实在特殊,如果事事还是请皇上下旨,那朝廷就要瘫痪,什么也干不成。
  然后严嵩又对张潮说:“你以为如何?”
  张潮忍不住苦笑几声,他还能怎么说?难道还能毛遂自荐说“秦德威不行,我来当第二”?
  大明官场从上到下,没有自己举荐自己上位的机制,道德上也不允许。
  可是真要让秦德威当了第二,“抢了”老师的位置,只怕也要引起外人的道德指责。
  所以对“秦德威第二”这个提议,张潮既无法赞同也无法否定,只能哑口无言。
  严嵩看向新入阁的张璧,很有技巧的问道:“你觉得秦德威如何?”
  张璧也是个老资格词臣了,对礼法问题也有自己见解,便答话说:“今天在此议论阁臣名号和班序,直接目的是为了应付新年各项大典!
  而秦德威远在浙江,肯定无法参加朝廷的典礼,所以研究秦德威的班序毫无意义!
  我看先将秦德威搁置了,把其他人的班序排好了就可以!秦德威的问题,等他回朝的时候再说!”
  浙党大佬张邦奇还指望看到“师徒内战”的好戏,哪能轻易就放过去,便对张璧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班序怎么就没有意义了?难道秦德威还能跳出五行外?我觉得将秦德威明确排到阁臣第二,甚为合适。”
  张璧对严嵩这个首辅可能还给点尊敬,但对排名比自己还低的张邦奇则毫不客气,喝道:“班序问题,对秦德威本就毫无意义,何必多此一举!
  那秦德威只要愿意,穿出正一品袍服,班序就必定是所有文臣之首!
  你张邦奇不过一个侥幸入阁的新人,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秦德威拟定班序?”
  张邦奇:“……”
  秦德威身上的光还太多了,差点忘了这厮还是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
  确实就像张璧所说,只要秦德威自己乐意,班位直接就是文臣之首,比最高从一品的首辅还靠前。
  所以给秦德威拟定班序,排名第几第几的,又有什么礼制上的意义?
  严首辅也想明白了这个,忽然感到索然无味。只要秦德威不翻车,在这些小伎俩上纠缠完全就是无用功。
  张璧先喷完了比自己还菜的张邦奇,最后才说:“故而完全不用议论班序,只要敲定名号就行了!
  首辅晋为谨身殿大学士,张潮和秦德威俱为武英殿,暂时不分先后,这样就可以。
  本朝历代殿阁大学士,又不是没有过两人同用一个名号的前例。
  而且师徒同为武英殿大学士,也算是本朝佳话盛典了!”
  张潮感激的看了眼张璧,这个问题他确实不好出面说话,今天全靠张璧在这里顶住了。
  而张璧这个提议,算是暂时缓解了张潮和秦德威师徒两人谁大谁小的问题。
  让师徒两人都先挂个武英殿大学士名号,排名不分先后,将来的问题,等秦德威回朝时再说。
  严首辅已经没多大兴趣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用礼制议题收拾秦德威的想法简直可笑,于是直接说:“就按张璧所说的奏报!”
  然后这次内阁办公会就散了,王廷相离开文渊阁,回到西苑军机处值班。
  到了下午的时候,王廷相早早离开军机处,在午门外等候大学士张潮。
  “你有事要说?”张潮走出午门后,看到迎上来的王廷相,还有点奇怪。
  王廷相拱手行了个礼,“我今日一时不察,说错了话,险些酿成师徒纷争的恶果,实在是罪过!”
  张潮叹口气,摆了摆手说:“不瞒你说,我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所以真不怪你,即便没有这次,也会有下次,问题一定会出现。”
  王廷相很能理解张潮的心情,一是也不知说什么好。
  张潮继续说:“归根结底,是因为我这个老师挡了秦德威的路,妨碍到了秦德威继续上升啊。
  如果在不同道路上,或许还可以错开,偏偏我和秦德威走在了同一条路上。
  虽说早有预感,但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原本我以为,在致仕之前还不至于发展到如此地步。”
  张潮说的语序很乱,但也能反应出他的复杂心情。
  无论是谁发现,自己成了挡路的那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有点伤自尊吧?
  王廷相劝道:“已经到了这岁数,做人就想开点吧!你看我,如今不也只能指望秦德威给我写墓碑了?”
  走到长安右门外,两人分开时,张潮又说:“如果没有秦德威,我或许仍然只是个遭受冷遇的老臣子罢了,所以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其实我今天想了想,等秦德威回朝时,我也许就该考虑致仕了,免得秦德威不好做。”
  又次日,阁臣都到文渊阁办公,其实大家也没别的心思干活了,就等着新的殿阁名号被赏赐下来。
  虽然说殿阁名号也只是个名号,改变不了实际权势的问题,但是人都有虚荣心,热衷于青史留名的文官更是少不了虚荣。
  殿阁名号加宫保衔,大概就是文官们最高的虚荣之一了,写道墓碑上也是好看的一笔。
  又不是人人都是秦德威,官衔一大把,虚荣多的数不清。
  严嵩作为首辅,代表内阁去了慈圣宫,觐见摄政的张太后了。
  等从张太后那里取了旨意回来,大家的新名号就可以昭告天下了,也象征着新一届内阁班子正式成型。
  不过当严首辅重新跨进文渊阁中堂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众人连带跑过来看热闹的王廷相在内,一起诧异的注视严首辅,就是走个程序的事儿,怎么还有空手回来的道理?太后的懿旨呢?
  严嵩面无表情的说:“圣母又生了思亲之意,谕示内阁督促有司,将张延龄从天牢里释放出来。”
  众人无语,没想到老太后这会儿又犯病了!
  众所周知,张太后有两大心病,一个心病是前一二十年幽居冷宫,被宫人所慢待;另一个心病就是兄长张延龄一直被关在天牢里,说杀也没杀,说放也不放。
  废了前司礼监掌印张佐后,第一个心病就消除的差不多了,虽然取而代之的秦太监似乎与张太后也不是一条心。
  但是第二个心病,老太后念叨了很久了,但大臣们装聋作哑,全当没听见。
  首先,当初张家横行京师,不知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审问时都罪证确凿的,稍微爱惜羽毛的大臣也不愿意庇护张延龄。
  其次,张延龄是皇上钦定的死刑,只是一直处于待斩状态。没有皇上的旨意或者等同于皇上旨意的命令,法理上也不好放人。
  第三,当时张太后刚刚摄政,地位似乎不稳固,大臣也犯不上为了讨好张太后而释放张延龄。
  别人还没说什么,王廷相怒道:“张延龄的事情,与赐予诸公殿阁大学士官衔,又有什么干系?娘娘当真是糊涂!”
  张太后老糊涂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他真有那么精明,当初也不至于连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皇帝也搞不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