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阁老就透露了一点信息说:“去年顺天府乡试的同考官,是我安排他向翟銮示好,并帮忙荐卷的!他们会成为证人的!”
赵文华惊了,义父藏得真够深,原来从去年就开始布局了,居然主动安排翟銮两个儿子中举!
去年当乡试同考官向刚当上首辅的翟銮示好时,只怕翟銮以为这是首辅的福利。
别人主动来巴结首辅,录取首辅的儿子,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么?
而且翟銮也想象不到,帮忙舞弊的人会舍弃自己前途,去充当“污点证人”。
所以翟銮肯定完全没有提防,那么多权臣在科举上搞潜规则都没出事,他翟銮又怎么可能出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希望就很大了。”赵文华说,而且总觉得义父说不定还藏了一手,既然乡试有问题,那后面的会试呢?
严阁老又嘱咐说:“记住先放风出去,但不要提及科举舞弊的事情。”
放出风声的目的,就是一种试探,没有上来就亮出底牌的道理。要看看各方初步反应是什么,然后才有的放矢的亮出底牌。
同时也是在占优的局面下,对翟銮的一种压力,没准能逼迫翟銮自乱阵脚。
如果翟銮受不了,能主动辞官,那就最好不过了。
及到次日天亮后,严阁老按照惯例,去了文渊阁办公。
不知怎么,从无逸殿回到文渊阁后,严阁老怎么看文渊阁这里怎么别扭,仿佛这里已经是一片被污染的地方。
原本在文渊阁的军机处,在秦德威临走前搬到了无逸殿去,和司礼监成了邻居……
想到军机处,严阁老就有点恼火,对另一个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潮喝道:“你们礼部做事要有点分寸,奏疏不要绕开内阁,总往军机处报!”
张老师反问道:“你说的是哪件事?”
严阁老便指责说:“比如国子监监生增添学服的事情,凭什么往军机处呈秉?
军机处按规定处置范围是六百里加急公务,监生学服与军机处有什么关系?”
张潮不紧不慢的说:“监生学服也是加急公务,眼看冬季到了,增添学服的事情当然着急了。”
这态度让严阁老有点生气了:“军机处对接的主要是兵部,也管不了学服这种事!礼部报到军机处又有何意义?”
张潮还是不紧不慢的答道:“可是军机处将处置下发到户部了,户部也认账了,现在已经安排银两了。”
严阁老:“……”
这就是他什么最讨厌秦德威!就因为秦德威搞出了一套能绕开自己,闭合运行的循环!
兔子尾巴长不了,等他过几天当上了首辅,再腾出精力亲手打碎这个循环体系!
第八百九十三章 首辅之梦(上)
严嵩与张潮这一回合的斗嘴,没斗赢也就罢手了。毕竟在他心目中,如今第一重要的事情是首辅位置。
虽然他严嵩现在被人尊称为执政,但只要不是首辅,终究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在政治上,名分还是很重要的,连曹孟德都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有当上了首辅,才能有“大义”进行集权和权力整合,才能获得对秦党的政治优势。
经过千万次计算后,严阁老觉得这可能是击败秦党的唯一途径了。
内阁是最排资论辈的地方,如果没有皇帝钦点,一般就是按照入阁先后顺序来排位置。
只要赶走了翟銮,他严嵩天然就是首辅!
秦德威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在内阁排到前面去,更不可能先于他严嵩当首辅,这就是他严嵩最终逆转秦党的机会!
此时严嵩和张潮两个大学士都已经到了文渊阁,唯独首辅翟銮还没到,这也很正常。
毕竟翟首辅自恃身份,每天都要最后一个到,以彰显首辅的尊贵地位。
反正他也没什么实权,到早了也没多少事干,还不如去晚点有面子。
今日翟首辅的座轿正不紧不慢的沿着长安街走,快到长安右门时,随从忽然发现有处墙边人头攒动,不少官员正围在那里。
作为首辅随从,当然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立刻向翟首辅禀报道:“前方似乎有新出的揭帖张挂。”
揭帖本来是一种公文形式,但在大明中后期,也具备了“大字报”的含义,而且也经常成为政治工具。
能在长安右门附近被偷偷张挂,又有这么多过路官员围观的揭帖,那肯定具有政治属性。
当即翟銮就让随从去揭帖那边探知详情,没多久便见那随从飞快的奔跑了回来。
而且那随从的手里还捧着大幅纸张,对翟首辅禀报道:“小的已经把大字帖子从墙壁上揭下来了,老爷还是自己瞧瞧。”
翟銮诧异的亲自接过来后,凝目看去,只见纸上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首辅翟銮,尸位素餐,无所事事,退位让贤!
“混账东西!”翟銮勃然大怒,将手里纸张撕得粉碎,嘴里大骂道。
就是听在其他人耳朵里,不知道这是在骂谁。
虽然近十几年来,从张孚敬到夏言,从严嵩到秦德威,翟銮一个也斗不过,但最基本的政治判断能力还是有的。
这样的政治性揭帖肯定不止一张,别处大街上肯定也有一些!
这很明显是有人想搞事,先发揭帖放出风声!
带着怒气,翟首辅也来到了文渊阁,并走进了中堂。
原来的阁臣都是在光线很差的单独小隔间里办公的,中堂就是供奉圣人和开会的地方。
但从秦德威引领了潮流风尚之后,阁臣都不愿意去小隔间了,全都扎堆在中堂,让中堂变成了阁臣集体的办公室。
“严嵩!毋乃太过矣!”翟首辅进来后,直接就对着严嵩喝道。
严嵩抬起了头,貌似迷惑的说:“何出此言?”
翟銮又回应说:“你做的事情,你自己心里清楚!”
严嵩暗笑,从翟銮这几句话的表现来判断,大概也只剩下无能狂怒,没有其他办法了。
这就叫既是阳谋又是阴谋,阳谋在于人人都能猜出是他严嵩想当首辅,阴谋在于外人不知道他采取什么具体手段。
其实他从没担心过翟銮,最担心的是,秦党为了阻止自己当首辅,会出手维护翟銮。
阳谋的一面是为了逼迫翟銮,阴谋的一面则是为了防范秦党,或者说给秦党挖坑。
如果秦党真的不计前嫌的全力维护翟銮,那再把翟銮科举舞弊的实证拿出来,也相当于打击了秦党的脸面和威望。
接下来的剧情,完全按照了大多数人猜测的方向进行,很多政治斗争操作都有基本套路。
科道忽然有一些人开始弹劾首辅翟銮“尸位素餐”,然后六部也有人跟进。
再加上政治投机的、真心觉得翟銮不配当首辅的、不明真相跟风的、手贱练手的等等,几天下来,林林总总也有多达三十余封奏疏弹劾翟銮。
这也算是初具规模的舆论声势了,足够引起官方重视,并且官方必须作出反应。
按照正常规矩,大臣遇到这样的弹劾,应该做出一个主动请辞的姿态,然后闭门谢客,象征待罪之身等待皇帝处置。
但这次翟首辅却也豁出去了,一反常态的没有做请辞姿态,依然占据首辅位置不松口,每天还是继续去文渊阁。
于是翟首辅这个“对抗性”的态度又引起了更多科道官员不满,出现了新的一波口诛笔伐,在“尸位素餐”的罪名之外,又多了一个“恋栈不去”。
翟首辅则完全不要脸皮了,仍然拒不做出请辞的姿态,并公然声称:“官职乃陛下所授,亦只有陛下可以夺回!”
于是大明朝堂又出现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政治危机”,说是“不大”,因为似乎并不影响政务运转;说是“不小”,则是因为涉及到名义上的最高文臣。
严嵩见时机成熟,便奏请监国太子处置。半摄政的张太后代监国太子下懿旨,命内外三品以上大臣、掌科掌道集议此事。
应该说,这道懿旨没什么毛病,没有任何大臣可以提出反对意见,甚至乐见其成。
皇帝还在昏迷不醒,此事朝廷没有能够口含天宪、乾纲独断的人。
所以让骨干大臣集体开会并做出决议,差不多就是唯一能合法解决“政治危机”的路径了。
及到次日,群臣三三两两的汇聚在午门外东朝房,等待着“大会”的开始。
不知怎的,很多人到场后,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那个只要是开大会,大部分时间都站在前三排、承包了朝廷三分之二热闹的少年,这次不在了。
便有官员对左右好友叹道:“昔日有人说,只要秦德威在朝堂,就永无宁日,如今看来也不尽然啊。
眼下秦德威都离开朝廷三个月了,结果庙堂上又起风波,这总不能怪秦德威了吧?”
严阁老进来时刚好听到这句,狠狠瞪了一眼说这话的官员,此人肯定是个故意帮秦德威洗地的托儿!
见今日“主角”严嵩进来(没人认为翟銮是主角),众人也就停止了议论,各自养神不说话了。
其实很多人心里大都有一点点小小的迷茫,不知道今天这个会应该怎么开,自己应该怎么去努力。
相似小说推荐
-
谍涯无痕 (滴水世界) 起点VIP2022-12-18完结244.51万字 1.92万总推荐林创作为烽火年代的一名警察,加入地下党,代号“紫薇&rdqu...
-
二十七载 (Rongke) 起点VIP2023-01-31完结202.48万字 7.59万总推荐世界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风云年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