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末扬旌 (陈证道)


  由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后封锁了长安城和各处关卡,所以直到他正式登基后,消息才传到了洛阳,大齐满朝文武都震动了。
  一时间似乎全城都在谈论李唐变天的事,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讲古佬甚至特意连夜编了一部关于玄武门兵变的话本,每日前来捧场的听众络绎不绝,啧啧,这位讲古佬的商业触角和手速着实令人叹服,让后世的某些手残网文写手都为之汗颜。
  高不凡对李世民夺权的事并不意外,因为真正历史上,李二就是靠玄武门兵变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的,过程残酷又血腥,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还有不少被李世民收入了自己的后宫,譬如齐王妃杨氏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还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呢,乱伦程度令人乍舌,这也是李二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旁枝末节”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明君,毕竟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更何况李世民一生的成就确实很牛,瑕不掩瑜嘛。
  高不凡对李世民没有什么崇拜情结,得知他夺权后,立即召来众臣商议,最后一致决定趁机出兵攻打李唐。
  理由是现成的,而且很高大上,也不用担心背上毁约的骂名。高不凡颁布了一份征讨李世民的檄文,檄文是由祖君彦执笔的,虞世南、魏征、杜如晦参与润色,洋洋洒洒近千言,历数李世民弑兄杀弟,逼迫父亲退位的各种恶行,还有霸占兄嫂弟媳等,反正就是怎么臭怎么骂,把李世民渲染成一个没有人伦道德,穷凶极恶的坏蛋就是了。
  檄文一发出,李靖就在河东动手了,一月之内便攻占了太原周边的三郡之地,而高不凡也御驾亲征,亲率十万齐军从洛阳西进,攻打涵谷关。
  尉迟恭则率水师从长江逆流而上,攻打巴东郡,就这样,高齐和李唐之间的统一江山之战便拉开了序幕。
  关中随即大震!!!


第839章 便桥之盟
  长安武德殿,李世民手里拿着高不凡诏告天下的那份檄文,面色冷沉,目光萧煞,在场的朝臣均凛然肃立。
  片刻之后,李世民的面色恢复了正常,信手把这份檄文撕了个粉碎,其实在发动玄武门兵变之前他和房玄龄等谋士便考虑过高齐会从中渔利,如今果不其然,高齐以此为借口,以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姿态,悍然撕毁和约,趁着李唐内部不稳大举来犯了。
  明明是高齐背信弃义,却发出这样一份大义凛然的讨伐檄文,把自己骂得体无完肤,李世民自然愤怒无比,但也只能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毕竟弑兄夺位的事他的确干了,无论怎么洗也洗不掉的。
  当然,即便洗不掉也要洗,舆论阵地就在那里,你若放弃了,敌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占据,所以李世民也找来了笔杆子,写了一份诏书公告天下,说明自己发动玄武门兵变是被动反击,是为了自保,而且得到太上皇李渊的支持,同时,诏书中又痛骂高不凡阴险狡诈,背信弃义,落井下石等,反正把高不凡回骂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卑鄙小人就是了。
  不过两国交兵,靠打嘴仗是打不赢的,最终还是得看谁的拳头硬,于是乎李世民也调兵遣将,在河东和函谷关与齐军对砍,唐军的精锐几乎都调到这两处了,总算堪堪敌住了齐军的攻势。
  然而,李世民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一条极为不妙的消息传来了,颉利可汗和突利二可汗竟然率着二十万突厥骑兵攻破了萧关,又打破了豳州,直扑渭河上游的武功县。
  如此一来,整座长安城都震动了,一时间人人自危,因为武功县距离长安已经不足两百里了,二十万突厥骑兵近在咫尺,谁不害怕?
  李世民又惊又怒,猛一拍御案厉声道:“李瑗和张谨这两个乱臣贼子误国误朕啊,不杀不足以平朕心头之恨也。”
  话说突厥大军若要南下攻打关中,必须得翻越黄土高原,其中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先打灵州,然后沿清水河南下,过萧关,走回中道或豳(bīn)州,再到武功县,最后顺渭水而下到长安,这条路是最好走的,因为清水河谷道路宽阔平坦,牧草也茂盛,适合骑兵快速突进。
  然而这次颉利可汗出乎意料的绕到了会州,即如今的甘肃靖远,再折回清水河南下,一路狂奔千余里,“出其不意”地攻破了萧关,又越过了豳州,短短二十天时间竟然就打到了武功县,简直像闪电一般,打了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萧关和豳州都是天险之地,有大量的唐军把守,如果这些守军积极抵挡的话,颉利这二十万突厥骑兵要打到武功县是不可能那么轻松的,少说也得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
  很明显,问题就出在萧关和豳州的守军上!
  原来啊,负责把守萧关的唐军守将叫李瑗,而负责把守豳州的守将则叫张谨,这两人都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杀死李建成,将皇位抢到手,李瑗和张谨两人虽然表面承认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也接受了李世民的安抚,但内心还是极为不满了,所以当突厥骑兵杀来时,李瑗只是装装样子就把突厥骑兵放过去了,而张谨干脆连装都不装,龟缩在豳州城中不出,任由颉利可汗率着大军越境而过。
  就这样,颉利可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杀到了长安上游的武功县,也难怪李世民会如此愤怒的,但大敌当前,李世民即便再愤怒也只能先想办法退敌,然后再秋后算账了。
  武德殿内,气氛空前紧张,人人屏息静气。当日参与玄武门兵变的天策府骨干,如今都成了朝堂上的重臣,只是他们没想到,秦王刚登位还不满一个月时间,突厥大军就杀到眼前了,大唐面临灭国之危啊,难道这就是报应?
  李世民愤怒过后却出奇的冷静,扫了在场诸位大臣一眼,淡淡地道:“高齐小人背信弃义,趁着朕初登大宝,国内不稳,悍然撕毁和约,令人不耻。如今我唐军精锐皆在河东和函谷关抵御齐寇入侵,颉利可汗这卑鄙小人又突然来袭,如今长安城中兵力只有数万,诸位卿家以为该如何应对?”
  裴寂立即道:“颉利拥兵二十万,来势汹汹,势不可挡,而咱们兵力不足,臣以为应该闭城固守,等待四方援兵赶到再作反击。”
  李世民皱眉道:“闭城固守固然可以保存长安,但关中百姓必遭突厥人掳掠践踏,哀鸿遍野,朕如何忍心?”
  李世民才刚刚登基,而且得位不正,国内局势远远未稳,若是放任突厥人在关中肆虐,只会更加不得民心了,到时只怕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民众轰下台了。
  裴寂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默然退了下去。
  房玄龄出班献计道:“启禀皇上,颉利可汗挟二十万大军而来,看似势大,实际是孤军深入,兵行险着,必然也担心会被切断后路,陷入重围,所以臣以为这个时候不应示之以弱,反倒更应该示之以强,巧布疑兵,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李世民眼前一亮道:“房爱卿计将安出?”
  “首先,皇上应该派一良将率精兵阻敌,给予敌人迎头痛击,让颉利可汗识得厉害,迟疑不进,然后再谋之。”房玄龄道。
  李世民点头道:“此计甚好,殷开山、屈突通听令,朕命尔等各率精兵一万,在泾阳迎击颉利,首战许胜不许败。”
  殷开山和屈突通两人凛然领命而去,各率一万唐军精锐赶到渭水北岸的泾阳,布下埋伏,等候颉利的先头部队抵达。
  两日后,颉利麾下的先头部队抵达泾阳,负责领兵的突厥将领名叫阿史德没咄,此人一路走来都畅通无阻,便有点大意了,结果遭到殷开山和屈突通两人的突然袭击,大败,死伤数千人,就连阿史德没咄也被生擒了。
  不过呢,当颉利可汗率着主力大军赶到泾阳时,殷开山和屈突通由于兵力悬殊,不敢力敌,便主动撤退到渭河南岸,隔河与颉利可汗对峙。
  正如房玄龄所料,颉利可汗虽然拥兵二十万,但毕竟孤军深入,他的压力也很大,一不留神被截断退路,二十万家当就得折在关中了,所以吃了一场小败后,颉利便有点犹豫不前了,将大军驻扎在泾阳与唐军隔河对峙,又假惺惺地派出使者到长安探听虚实。
  这名突厥使者名叫执失思力,到了长安城后装大爷,趾高气昂,对李世民也是颐指气使的,结果李世民不吃这一套,直接下令把他斩首,吓得这货赶紧求饶,后来在群臣的求情之下,李世民才饶过他,但也关押起来。
  然后李世民便只带着房玄龄等六名亲信赶到渭水畔与颉利可汗会面。
  渭河之上有一座便桥,只容两人并排通行,李世民单枪匹马站在渭河这边喝道:“朕乃大唐皇帝李世民,颉利可敢现身一见?”
  颉利可汗本来就有点拿不准了,眼见李世民竟然只带着六个人前来,一副底气十足的样子,于是更加心虚了,但是输人不输阵啊,颉利便也只带六人现身便桥的对岸。
  李世民眼见颉利现身,眼中冷光一闪,厉声喝道:“颉利,大唐和突厥本是友邦,你为何背信弃义,带兵南下侵略大唐领地,掳掠大唐的百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