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随即引来了热烈的掌声,一片叫好。
吴大头来了劲儿,接下来继续念:“做昏君鹰犬行千里,眼见的杀戮泣鬼神,扪心自知罪孽重,天可怜见——遇明君!”
下面又是一阵叫好之声。
讲了这些之后,就是说归顺老朱之后,如何如何优待,感恩戴德,奉命去抓罪孽滔天的彻里不花。
为了出其不意,只有他一个人单骑前往。
到了怀远城门口,他想起过去元廷狗官的形状,做恶人怒斥守城兵丁。
这时候兵丁就上来了。
还真是那几个人,其中有一个老兵用公鸭嗓,数落彻里不花的罪行,又念着元廷混蛋,残害百姓,他们不过是狗咬狗,且随新犬诛旧狼!
一句新犬诛旧狼,又引来了哄堂大笑。
不过想想也的确是如此,但凡彻里不花干点人事,也不至于被抓啊!
随后就是吴大头领着人过去,顺利生擒一无所知的彻里不花,得胜归来……一场戏,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大家伙竟然都意犹未尽,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似的。
有人甚至高喊,再来一遍!
大家伙看得如醉如痴,狂笑不止。
冯国用这才注意到,这些看戏的士兵,竟然不乏许多蒙古人。
难道大元朝不是蒙古人的吗?
这时候他身后的一个小旗官忍不住道:“蒙古人也分贵贱!大元朝是人家贵人的,不是俺们的!倒是上位,才把俺们当个人看!这戏演得好,骂得痛快!”
此时吴大头居然又出来了,盛情难却,演全套不行了,就演最精彩的抓人那一段吧!
台上士兵立刻潮水一般叫好……冯国用看着台上,看了看台下,眼神之中似有所悟,忍不住用力点头。
第六十五章 屯田养兵
时间到了大元至正十三年的最后一个月,张希孟掰着手指头计算,他到这个时空已经一年了。
总结过往,他首先活了下来,其次,在朱元璋的麾下,地位拔群,颇受尊敬,属于混得算是不错的。
而朱元璋更是进步飞快,他在过去的一年,终于甩开了郭子兴的控制,开始大刀阔斧,发展自己的势力。
盘点老朱麾下之兵,总数逼近四万,已经大大超过了郭子兴,便是彭大和赵均用也多有不如。
如果老朱是个急功近利的短视之人,大可以就地称王,当一方诸侯,快活自在。
可是很显然,老朱并没有这么做。
相反他还忧心忡忡,因为默默计算之后,老朱发现他的钱粮缺口非常严重。
为此朱元璋不得不在小年,把李善长和张希孟叫来,三个人凑在一起,商讨兵马财税的紧要问题。
朱元璋首先把目光放在了张希孟身上。
“先生,咱现在有多少兵,多少马?”
张希孟立刻道:“回主公的话,自汤和千户以下,一共有三十六个千户,其中三个骑兵千户。另外冯家兄弟携妙山寨人马投靠,按理说,也能编成一个千户,总的算来,主公的士卒在三万七千人以上,军中骑兵一千五百人,另外护卫骑兵三百,拥有马匹八千多匹。”
听完张希孟的介绍,老朱连连点头,“可是不少了,那这些兵马情形如何?可都能打?”
张希孟摇头,“能战的自然首推临淮旧部,主要集中在前十个千户……也正是这十个千户,基本上能做到脱产,其他的千户,还远远不够。”
很显然,在老朱的麾下,也形成了甲种千户和乙种千户的区别,甲种千户装备好,战斗力强,着甲率能超过三成五,个别能达到一半以上。
这十个千户,也就是冯国用见到,那些能够练五天休一天的。
所以说老朱让冯国用随便看,到了张希孟这里,也就是安排他参观最强大的部分……难不成谁还会主动让人看自己的不足?不能够啊!
说穿了,这就是张希孟这个大秘书的操作空间,而且还是老朱允许的。
这些士兵训练得狠,伙食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基本两三天能吃到一顿荤腥。为了保证他们的供应,马氏甚至专门找了一群妇人养殖鸡鸭。
可即便如此,营养供应还是不足的,不可能每天都进行武装越野长跑那种高强度的训练,只能隔两三天一次。但这也足够了,别说彭大和赵均用这些人,就算是元廷的精锐,也未必能达到这个程度。
而且训练五天休一天,还有一层考虑,就是把士兵拴在军营里,免得这帮精力旺盛的小伙子出去闹事。
军规军纪,是朱元璋非常在乎的,他时常晚上巡营,发现有人赌博,或者夜不归宿,就会严惩。
鞭笞,罚去扫茅房,都是家常便饭。
说完了前十个千户,后面的就拉胯了,这里面的兵以驴牌寨和横涧山为主,有许多就是元廷征召抓来的壮丁,战斗力相当成问题。
虽然努力整顿,但也仅仅是初具规模。
他们在老朱手下,主要起辅助作用,平时的训练也是训三天,休一天。不但强度下来许多,还要承担一些土木工程,营房建造,有点类似厢军的存在。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是哪个千户,只要在老朱手下,就都能吃饱。
主力千户有训练伙食补贴,可以吃到肉,其他的士兵也偶尔能得到,大约是十天一次。而且跟大家伙讲清楚,以后咱们地盘大了,条件好了,或者你们立了大功,就可以升格,比照主力千户。
同样的,如果主力千户不给力,那就面临着降级的风险。
不用问了,这种卷起来的主意,一定是张希孟出的。
但是即便区别对待,每个士兵一天一斤粮还是必须的,尤其是乙种千户,油水少,粮食还要更多。
在军中永远都别跟人比饭量,一顿能吃一盆的狠人也不是没有。
“快四万人,一天就是四万斤粮食,一个月就要一万石,一年就要十二万石石。这还只是平时消耗……如果遇到了战事,需要征调民夫,搬运粮草辎重,消耗的就是几倍还多。再有那几千匹战马还没算,论起消耗,八千匹马,可不比四万人少。”
李善长默默算着,随即眉头紧皱,十分为难。
“上位,当下咱们的粮食来源还是很少的,主要是……抢。”李善长也没避讳,濠州兵马溃散,朱元璋弄了不少粮食,后来虽然给了郭子兴一些,但是又从彻里不花那里弄来了更多。
再加上抄了卢家,朱元璋的起步粮食约有六万石。
随后攻取驴牌寨,拿下横涧山,缴获了三万石,又灭了沐氏,得到了一些粮食。
算下来也就是十万石出头。
到目前为止,已经消耗了差不多七万石,剩下的也就够吃几个月了,还是在没有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不然粮食就真的不够了。
“既然以往靠抢,那咱们周围,还有没有能抢的地方?可以补充军粮?”老朱又沉声问道。
这一次张希孟开口了,“主公,怕是不行了,接下来最大的一块肉,也就是滁州了。可滁州商贾往来,贸易繁荣。人口也多,消耗也大。如果我们抢掠粮食,造成百姓饥荒,着实会损伤主公威名。”
李善长见张希孟说了,便也不顾忌了,直接道:“上位,卑职算这一笔账,也是想提醒上位,冯家兄弟提议攻取集庆,眼光是不错,但是以当下的情形来看,确实不行。咱们已经分了土地,最好要等百姓有了收获,税粮交上来,粮仓丰盈,辎重充实之后,才能大举用兵。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才是王者之师!”
很难得,在对待粮食这件事情上,张希孟和李善长高度一致。
说到底老朱走的不是打一处抢一处,吃光分光再找下一处的流寇路线,而是要均分田亩,建立稳固根据地,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走向胜利的王道路线。
因此必须仔细计算兵力财力,有多少兵马,干多大的事情。
老朱仔细沉吟,又问道:“李先生,眼下咱有多少百姓?”
“回上位,眼下咱们的百姓得自临淮周围,有一万多人,攻取横涧山之后,得七万左右,加之定远等地,如今上位拥有百姓不到十五万,如果攻取滁州等地,治下百姓能达到三十万之数。”
老朱听到这里,不由得吸了口气,就算按照三十万口计算,供养四万兵,不足十人养一个兵,这个负担也是太大了。
只有这点人,合理吗?
张希孟觉得不但合理,而且还多亏了老朱名声好,周围的百姓主动聚拢过来,没有四处逃跑,不然还没有这么多人哩!
按照史料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全国清查,凤阳府拥有七万九千多户,一共四十多万口。
即便算上隐藏的户口,整个凤阳府,也就五十万人左右,别忘了在老朱治下,藏匿户口不会太多,不然砍刀就下来了。
而且明朝立国之后,凤阳府是扩大了许多的,领五州十三县,属于超级大府,中都规制。
显然元末的濠州,远没有这么多人。
要说起来,还是多亏了知院老张,他聚集了十万兵卒家属,屯兵横涧山,算是给了老朱一个超级大补丸。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