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汤和徐达等人都翻白眼了,你要说文官看我们干什么,弄得大家伙心惊肉跳的……文官有什么好说的,你肯定是头儿啊!
  不过他们却是想错了,“主公,南宋时候,镇抚使下设参议一员……李先生熟悉政务,老成持重,人才难得,正是参议的不二人选……治理百姓,执掌军机,都要靠他的!”
  李善长大吃一惊,他自从知道是张希孟负责分派职位,就意兴阑珊。
  完了,没戏了!
  张希孟肯定要揽权,自己竟然被一个少年压制!
  出乎预料,张希孟竟然将第一位的参议,让给了李善长。
  “张先生,这,这不合适……”李善长慌忙摆手。
  张希孟却是认真道:“李先生,这可不是我的意思,主公也是这么看的。你的确比我合适多了。我负责书写机宜文字,执掌文书往来。贾老大人给我当个助手,同时他还担负给主公讲经的职责。”
  三位文官,分配清清楚楚。
  至此为止,李善长也明白了具体的安排。
  他有点类似于朱元璋这个团队首席行政官,负责所有军政之外的事务。张希孟位列李善长之后,却是负责替朱元璋打点文字,属于亲信大秘书。
  至于贾鲁,存粹就是个顾问。
  反正以他的过往,也不会稀罕这种近乎过家家的官职。
  三大文官安排妥当了,接下来就是武将。
  “在镇抚使之下,最高官职为千户,暂不设万户和万户之上官职……排名第一的千户是汤和!”
  这位老朱投军的时候,就是千户之尊,经历了这么多,从郭子兴手下到了朱元璋手下,依旧还是千户,难道折腾了一个寂寞?
  这可不然,汤和这个千户,排在第一位,老兵最多,装备最好,所有士兵,全部配属铠甲,是名副其实的锐甲精兵!
  堪称朱元璋手下的绝对主力。
  “请上位放心,末将绝对忠心耿耿,把这条命交给上位了!”
  汤和单膝跪地,谢过朱元璋的恩典,站起来之后,对张希孟也抱以感激的目光,毫无疑问,他能排在第一,张希孟是出了力气的。
  汤和之后,张希孟继续往下念,第二个千户给了费聚,第三个千户是徐达!
  当张希孟念道徐达的时候,还看了他一眼,发现徐达面色如常,丝毫没有介怀,甚至还觉得是理所当然。
  他跟朱元璋是亲近一些,但是费聚的确投靠的更早,立下的功劳也不少。军中看重的是本事,他跟费聚争夺,没什么必要,有本事以后立下大功,自然可以超过去。
  不愧是未来大明的第一名将,风度心胸,都是上上之选。
  张希孟继续念、陆仲亨、李新材、唐胜宗、郑遇春、郭英、郭兴……一个个全都成为千户,心满意足。
  只不过排名第十之后的千户,统御的都是横涧山等地的降兵,虽然人数差不多,但是战力却要打许多折扣。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花云,吴良和吴祯三人,他们被任命为骑兵千户,虽然是千户,但每人只统领五百名蒙古骑兵。
  没办法,谁让养骑兵太贵了,只能如此了。
  朱元璋集团的班底,初具规模!
  一时间大家伙心气爆棚,恨不得立刻来一场大战,让他们好好露一手!
  而恰在此时,一对兄弟从妙山风尘仆仆赶来。
  “小人冯国用(冯国胜)拜见朱将军!滁州空虚,正是攻取的好时机!”


第六十三章 战略大师
  冯国用儒冠儒服,书卷气满身,看他的样子,像个读书人更多一些。可事实上这位却已经是一方之主。
  他早在红巾兴起的时候,就和兄弟冯国胜一起,聚集几百人,占据妙山,结寨自保。
  期间他们也几次出击,试图扩大地盘,有一番作为。
  奈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主角,冯家兄弟的战事并不顺利,屡屡碰壁。
  恰巧在这时候,朱元璋推行均田,又大破横涧山,声威大振,经过跟部下亲族的商议,冯家兄弟决定主动投靠,自己干不了,就跟着老朱干!
  朱元璋听完两兄弟的诉说之后,点了点头。
  “你们愿意投靠,咱自然是欢迎……只是咱要跟你们说清楚一件事,咱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要的。”
  冯国用一怔,立刻道:“回朱将军的话,在下读过一些兵书,弓马武艺也算精通,我这位兄弟更是勇猛无敌。朱将军莫不是觉得我们屡战屡败,便轻视了我等?”
  “不!”朱元璋摆手,“咱不是这个意思……咱的军中,有几条规矩,听你们的意思,家中颇有产业,未必能和咱们合得来。如果不提前说清楚,只怕会有误会。”
  老朱说着,看了眼旁边的人,让他们去把张希孟叫来。
  眼下张希孟的身份很有趣……他名义上排在李善长之后,但李善长只能负责田亩财税,地方治理,粮饷军械什么的,却是没法插手军中人事,也就没法跟这帮掌握军权的人物勾结。
  张希孟也不爱搭理这帮将领,跟他们保持着礼貌的距离。
  可问题是军队草创,需要落实军规,制定详细的条例,还要协调各种矛盾……大事情自然都是老朱的,可剩下的事情,就都要张希孟来负责。
  而且有趣的是这个大事也是有弹性的,人事任命,自然是老朱负责。可每顿的饭菜标准,几天吃一次肉,军服制式,能给几套衣服,军容仪表,吃喝拉撒……全都要看张希孟的意思。
  再加上不少人都是张希孟起的名字,又是张希孟公布的职位安排,弄得有人私下里管张希孟叫“小镇抚”,地位高得不得了。
  弄得张希孟都有点迟疑了,别给自己惹祸……他委婉把事情跟马氏说了,谁知道马氏竟然笑了。
  “小先生,你在这位置上,还能跟我说说,换成别人,只怕就欺上瞒下了。你用不着担心,我会跟重八讲清楚。他要是能忙得过来,就都交给他,让他没日没夜忙去……如果他干不了,你帮着他分担,可比别人强多了。”
  有马氏这句话,张希孟也算是放了心。
  都说娶妻娶贤,老朱能捞到马氏这个贤内助,他算是捡了大便宜。
  马氏除了能劝说老朱之外,她还担负着军装被服生产,给将士们制作战靴,又管着军医馆,甚至帮着一些老兵牵红线,结姻缘。
  总而言之,马氏就像是老朱的另一半,用温情手段,收拢人心,保证这个快速发展的群体,健康向上。
  “咱的运气不错,得到了一位少年英才辅佐……就是这位张先生,叫张希孟。”朱元璋热情介绍。
  冯国用听这个名字一愣,似乎在哪听过,他站起身,跟张希孟施礼之后,突然道:“先生可知云庄公?”
  张希孟低声道:“那是我族里的叔祖。”
  冯国用又是一惊,那你怎么叫这个名字,不怕冲撞了先人?
  朱元璋笑着解释道:“冯先生到底是读书人,云庄先生的确是难得的好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心念苍生,一身正气啊!只可惜云庄先生无力回天,病死任上。张先生的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是想让他记着云庄先生的前车之鉴,在乡下耕田传家,不要再出来做官。只是阴差阳错,先生流落到咱的帐下,跟着咱这个粗人南征北战了。”
  如果本意是在乡下,不求入朝为官,扬名天下,倒是叫什么无所谓……只是从朱元璋的语气听来,他十分敬重眼前的张先生,可问题是这位能有十五岁吗?
  这么年轻的一位,能有什么见识啊?
  冯国用不免迟疑,眼神之中,带着一丝丝的疑惑。
  张希孟也没说什么,坐了下来,聊了几句,冯国用有心试探张希孟,就主动道:“张先生,前些时候,在下探听到滁州空虚,就联合了一些义军,想要攻占滁州,结果被知府招募的青壮打败,损失惨重……先生,我到现在也想不通,百姓为什么宁愿跟着鞑子,也不愿意帮助义军?”
  提到了这件事,一旁没说话的冯国胜也是愤愤不平,他们已经收买了城里的商人,想要里应外合,结果不但失败了,他还受了伤,险些丢了性命,着实可恨!
  张希孟听完,半点都不意外。
  “冯头领,你问百姓为什么宁愿跟着鞑子,也不愿意追随你们?我现在倒是想反问一句,百姓凭什么跟着你们,不愿意追随朝廷?”
  “朝廷?”冯国用把眼睛一瞪,“朝廷失德,倒行逆施,已经是天怒人怨,百姓流离失所,倒毙荒野者,不可胜数。红巾兴起,天下到处都是义军,元廷摇摇欲坠,难道百姓不该识时务吗?”
  张希孟忍不住大笑,“冯头领,你说的都对,可是跟百姓有什么关系?”
  冯国用眉头紧皱,困惑道:“没关系吗?”
  “天下大乱不假,可若是因此百姓就都起来反抗元廷,此时大都皇帝的脑袋已经离开了脖子喽!”张希孟笑道:“光是说元廷可恶,并不能能咱们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咱们还要拿出一整套办法,证明咱们比元廷好!真正能让老百姓追随咱们。”
  “不然赶跑了元廷,来了一群更混蛋的,从屎坑挪到了粪坑,能有什么区别?既然都是一样,那还不如跟着朝廷的知府守卫城池,至少名正言顺,还不用担心让人冲进家门,大肆屠戮,冯头领,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