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来的这个人叫做朱铭,据说是句容朱氏的人,在当地还小有名望。
“上位面容刚毅,神色威严,竟然真如家中黄帝画像一般,乃是人主之相,日月之姿,龙凤之表啊!”
面对如此清新脱俗的马屁,朱元璋忍不住大笑,“黄帝幼年早慧,出生不久,便能够言语,十五岁就无所不知……咱十五岁的时候,还在给人放牛,在地里耕田,上树下河,字都不认得几个啊!”
老朱的坦白让朱铭一阵错愕,忍不住道:“上位乃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如今上位雄踞江表,气吞东南,以成坐断之局,他日席卷中原,一统神州,也只是翻手之间。”
朱元璋没有反驳,毕竟这的确是他想的,只是老朱笑道:“你看看咱,不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吗?咱并非因为与众不同,才有了今日。恰恰相反,因为咱跟老百姓一样,饱尝家破人亡的痛苦,知道民生艰难,百姓想的是什么……这也是元廷无道,把老百姓逼得没了活路,和咱一样的人太多了,为求活命,不得不愤然起兵,能有今天的局面,也是无数将士前赴后继打出来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朱元璋不紧不慢,将这番道理说出来,如果说张希孟对老朱最大的影响,估计就是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了。。
过去的朱元璋或许会因为出身低微,有所介怀。
也可能会因为有人提到光头,而迁怒于人,觉得是在诋毁自己。
但是如今的老朱却对自己出身,还有曾经受过的苦难格外骄傲。
瞧瞧,这些事情都打不倒咱,那咱就是百炼成钢,一无所惧!
朱元璋的这个心态,外人是很难知晓的。
朱铭准备了一肚子马屁话,此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他只能低头假装喝茶,快速转动心思,但思索再三之后,也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只能咬着牙道:“上位可是准备晋位吴王?”
朱元璋笑着点头,“咱在渡江之后,就用了华夏吴国的年号,如今称吴王,也算是顺理成章,并无不妥之处,朱学士以为然否?”
朱铭慌忙道:“上位所言极是,中原大地,百年之间,必有圣人降世,中原丧乱,社稷分崩,上位应运而生,为救民而来,实在是万民之福啊!”
朱元璋含笑接受了这话,他也喝了口茶,随后道:“百年前,成吉思汗亦是圣人乎?”
轻飘飘的一句话,漫不经心的发问,朱铭听在耳朵里,竟然一阵胆战心惊。
这话要怎么回答?
要知道当下大元朝尚在,刘福通还在三路北伐,朱元璋也主张驱逐胡虏,成吉思汗要是圣人,那红巾军是什么?
可成吉思汗不是圣人,那元朝法统何在?一百年间,无数儒士,又在干什么呢?侍奉昏君吗?
朱铭的鬓角流下汗水,斟酌再三,这才缓缓道:“上位,宋运既终,天命真人,降于大漠,入主中原,以为天下之主……如此看来,成吉思汗,世祖皇帝,皆是圣人。只是子孙不肖,昏聩无能,以至于江山沦陷,社稷崩颓,豪杰并起。上位,上位便是当世圣人!”
朱元璋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话虽然勉强,但到底还能说得通。
“诚如是,咱只要纠正元廷弊政,开一朝新局,不在话下了?”
朱铭立刻点头,甚至是长出一口气,总算到了他擅长的领域了。
“回上位,来之前,小人反复思量,给上位提出了一些建议……上位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尤其是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敬天法祖,励精图治。不需数年之功,必定能一统宇内!”
朱元璋哈哈大笑,“说得好!咱请问先生,谁是小人,谁是贤臣?你不妨说说看?”
朱铭这下子都傻了,我就是那么一说,你怎么能直接询问啊?
给我多大的胆子,我也不敢诽谤你手下的文臣武将,要知道我现在还是个白丁,万一惹恼了对方,不是要了老命!
“上位,我,我……”
朱元璋摆手,打断了他,“你也不要说了,咱就问你,张希孟如何?”
“这,这个……”朱铭支支吾吾。
朱元璋继续道:“他早早追随咱,帮着咱运筹帷幄,筹谋大计,能有今天,他居功厥伟,你说,他算不算贤臣?”
“算!”
朱铭咬着后槽牙说,能不算吗?
老朱笑道:“那他不敬孔孟,尤其厌恶理学,主张重新阐释纲常,他还认为,天下到了今天,让蒙古人入主中原,归结起来,都是士人之过……这也算是贤臣?”
朱铭额头的汗珠已经连成片了,鼻子上的汗水都流淌下来了。
他的心怦怦乱跳,难以平静。
张希孟这人是很让士林挠头的。
要说他的能力人品,绝对没有问题,甚至是清廉这一块,也无可挑剔,加上张希孟的出身,本来他该成为士林在朱元璋身边的代言人。
相比起李善长来,张希孟的优势太多了。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完美的人物,竟然处处跟孔孟之道对着来,尤其是出手就挖程朱理学的根。
外人也就是骂骂而已,可是张希孟出手,哪一下不是捶到命根子上?
光是一个均田主张,再加上对女人分田,入学等事情的肯定,就把纲常伦理拆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摇摇欲坠。
君臣、父子、夫妻……张希孟已经解决了大半,现在就剩下一个君臣,如果再让赵构跪下,真的就全都完了。
这是背水一战!
想到这里,朱铭只好跪倒地上,磕头作响。
而后抬起头,仰视朱元璋。
“上位,天子乃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为万民之主,至尊至贵,纵然宋高宗皇帝有错,也不该跪在臣子坟前,如此则纲常颠倒,后患无穷!”
朱铭顿了顿,又道:“小人知道,上位雄才大略,固然不会担心这些,但是还请上位替后世子孙思量啊?”
“怎么讲?”老朱淡淡问道。
“上位,这还不是显而易见?有了前例之后,就会有人居心不良,欺君犯上,若是有朝一日,他们以此胁迫天子,又该如何?”
朱元璋竟然点了点头,“也有你这么一说……对了,那要是朱夫子的理学,便不会胁迫天子了吗?那又何必有天人感应之说?”
朱铭顿时目瞪口呆,跪在地上,盯着眼前的地砖,呆呆不动。
一个朱元璋或许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朱元璋读书有文化了……
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
朱铭的学问倒也不算突出,说到底只是扯着朱熹的大旗,跑来跟朱元璋套套近乎,希望能保住理学的地位。
理学不倒,朱子不倒,像朱铭这种人,就能继续维持眼下的地位。但是很不幸,他这点本事,直接被老朱给破防了。
甚至不用张希孟出手,朱铭就狼狈不堪,几乎瘫在地上。
朱元璋倒是心存善念,没把他怎么样。
“朱学士去馆驿休息吧,回头给朱学士赐膳。”
朱铭慌忙拜谢,这才踉踉跄跄起来,躬身退出去。
结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在迈过门槛的时候,心神恍惚,一下子绊倒,重重摔在地上,鼻梁骨被重重一撞,鲜血流淌,满脸开花。
那叫一个惨啊!
幸好郭英在外面侍奉,见此情景,急忙让人搀扶起朱铭,赶快去包扎伤口了。
朱元璋就在里面看着,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有些事情就怕说破,自己落魄要饭的时候,朱夫子的后人,何曾怜悯过同族?又几时想要帮助亲戚?
自己现在手握大权,反而扑上来了,是何居心,谁又不清楚?
老朱思索一阵,“去把张先生他们叫来。”
不多时张希孟,宋濂,还有数位文臣,悉数赶来。
此时的宋濂对张希孟除了钦佩,就是钦佩,简直五体投地。
来的路上,他们就听说了,那位朱夫子的后人,跑来认亲戚的朱学士,竟然在朱元璋的门口狠狠摔了一跤,血流如注,摔得可惨了。
这是不是就说明,朱元璋的门高,他们高攀不上呢?
一想到这里,宋濂就忍不住笑。果不其然,张相算是把上位给看透了,像这种枭雄人物,你把道理讲清楚也就是了,剩下该怎么决断,要让人家自己决定。
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这帮人纯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巧成拙!
宋濂心悦诚服,满脸笑容,让朱元璋看在了眼里。
“宋学士,你有什么事情,要跟咱说?”
宋濂顿了顿,忙道:“上位,大典已经筹划差不多,到时候由群臣劝进,上位昭告天下,就可以正式晋位吴王,总领江南之地。”
朱元璋含笑点头,“让宋先生辛苦了。”
停顿了少许,老朱向前探身,这才道:“典礼倒是其次,关键是要讲清楚道理,说服天下人心……咱决定在大典上,公布赵宋一朝之恶事,建造跪像,置于岳飞墓前。同时还要在岳飞墓前,正式宣布,我军志在北伐,驱逐胡虏,要完成前人未曾完成的伟业。”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