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虽然河南的农业,人口,都是顶尖儿的,但是偏偏缺少山河之险,一条黄河,夏天泛滥,冬天冻结,开封君臣,战战兢兢。
  偏偏又因为燕云十六州早早落入了契丹之后,赵宋君臣无论如何,也没法封闭门户。纵观大宋一朝,都在恐惧中度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压抑太狠了,才憋出了理学这么个怪胎,毕竟春秋的儒家和两宋的理学,不能说完全一致,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到了元末,想要问鼎中原也是不可能了。
  天下能孕育王者的地盘就剩下江淮之地……天完占据了长江中游,算是先声夺人。
  朱元璋从淮西出发,占据金陵,也是稳步发展。
  至于张士诚,就算他拿下了苏杭,也不过是摆出了常山之蛇的架势,处处等着挨打,而且毫无发展空间可言。
  所以从他决定渡江,图谋平江路之时,就注定了成就不高,毕竟东边都是大海,向西就是朱元璋的地盘,他想从老朱手里啃下块肉吃,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孙炎看出了这步棋,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没有顺流而下,直取常州,然后攻取无锡,平江,松江,彻底把长江入海口这块肥得流油的土地,都纳入自己的版图。
  毕竟以老朱现在的实力,还是有希望的。
  如此一来,坐断东南,遥望中原,岂不美哉?
  “这个想法不错,但你似乎忘了主公的根基在哪里!”张希孟笑呵呵道:“朱家军的根本在于均田,占据了扬州和金陵之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朱家军内部的势力分配。有些人是替你们家说话的,他们可不想搞均田!”
  孙炎吓了一跳,忙道:“张经历,我,我可没有收买他们啊!”
  张希孟大笑,“别害怕,我自然是知道,毕竟现在时间尚短,没法勾结在一起。但是他们的想法我还是清楚的。进了城之后,工商业繁荣,尤其是江南的丝绸作坊,坐拥几千张织机,一年的产出,比一个府的赋税还要多几倍!有人馋这个!想要发展丝绸作坊,就要有原料。老百姓把土地分了,产出的生丝就少,就不好!只有不管农村百姓死活,让丝绸大户放手施为,才能有足够的生丝供应,才能织丝绸发财!”
  张希孟几句话,直指核心,鞭辟入里。
  这一层道理,他跟徐达都没有说。
  如果此时朱家军攻取苏杭,这两座大城市,加上金陵和扬州,朱元璋的手上,城市人口就会逼近三百万。
  苏州的丝绸,杭州的贸易,松江的棉布……这几样就能占据朱家军的八成财政收入!
  一个团队可以背叛自己的理想,却不能背叛自己的利益。
  到了彼时,张希孟再鼓动分田,还能像现在这么顺利吗?
  而且依靠市民组建的军队,真的就能横扫天下吗?
  是不是钱多,就一定能鼓捣出强兵……张希孟也说不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如果朱元璋抢占苏杭,断了张士诚南下的道路,这个首鼠两端的盐贩子,会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虽然单独张士诚不值得害怕,但是他跟刘福通勾结在一起,会怎么样?投降了元廷,又会怎么样?
  即便他这两样都不做,光是跟老朱纠缠,就十分麻烦。
  毕竟湖广还有个天完大帝,还有陈友谅……如果他们趁机抢占了徽州等地,断了老朱向南发展的道路。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所以说,不管是从内政考虑,还是从全局衡量,向南发展,都是最稳妥的道路。
  而且如今大家伙还都是红巾军,都在喊着反元,如果早早内斗起来,也会影响军心士气。
  还是那句话,别人可以不在乎,但是朱家军很在意这个,毕竟这也是朱家军的根基之一。
  只要占住了道理,才能用理想说服别人。
  理想熠熠生辉之时,说两句话就能换来的东西,在理想褪色之后,哪怕真金白银也买不来了,毕竟剑桥五杰那种人,可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张希孟和孙炎谈了很多,甚至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谈到了最后,张希孟笑道:“我身边也缺一个整理文书的,你愿意吗?”
  “愿意!”
  孙炎毫不犹豫答应,“经历大人的一番高论,真是让卑职茅塞顿开,卑职愿意跟着经历,长长见识,学学本事,也省得被人瞧不起。”
  张希孟微微一笑,他当了这么久的秘书,也该有个属于秘书的秘书了。
  孙炎更是喜出望外,因祸得福。张希孟虽然不是朱家军的老大,但是貌似他手下正儿八经的属官,还就是这么一个。孙炎瞬间觉得自己的腰杆硬了,不过他还是很冷静的,千万不能得意忘形。
  必须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而找上张希孟的第一件事,就是吴大头的事。
  这位五短身材,晃着大脑袋的油腻中年人一来,就把孙炎惊到了……不会吧?不会吧?
  他就是第一红贼?
  就是名震元廷的头号悍匪?
  如果给他一个挑子,都可以上街卖炊饼了。
  不会是吴爷神通广大,会无数变化吧?
  最不济也懂得易容改装,他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吴大头,绝对不是!
  老吴不知道自己让孙炎的三观都粉碎了……他只是跟张希孟提议,“我在亳州大牢的时候,跟牢里的朋友聊了很多,也编了几出新戏。刚刚听说有宁国路的民兵过来,想要了解咱们如何分田。我琢磨着干巴巴派人过去说教,未必有用……能不能让我带着人过去,给老百姓们好好演几出戏,寓教于乐吗!”
  张希孟一听大喜,笑道:“这最好不过了,可你要小心点,别被元兵和乡勇抓了!”
  “哈哈哈,经历放心吧,元廷都抓不到我,更别说这些废物了!行了,我这就带着戏班子去了!”
  吴大头拍了拍屁股,乐颠颠走了。
  张希孟忍不住笑道:“咱们的第一猛将出手了,就看效果如何吧!”


第一百九十章 讲好朱家军的故事
  岁末年终,至正十五年,就要结束了。
  在朱元璋的治下,曾经有人提议,选用韩宋的龙凤纪年,以示和元廷彻底决裂。
  只不过这个建议遭到了朱元璋麾下三大谋臣的集体反对。
  贾鲁,朱升,张希孟,全都摇头……用龙凤纪年,是摆脱了元廷,但是跟大宋却搅在了一起。
  别忘了统一思想的大会上讨论了什么……朱家军不光要推翻大元,还要纠正赵宋以来的弊政,连正儿八经的大宋,这边都不买账,更何况是一个草台班子!
  只不过老朱这边也有个麻烦,就是他迟迟没有称王,也没有确定国号年号,该怎么行文,就成了一个问题。
  最后还是张希孟提出了建议,没有必要否认大元。反正我们原本都是大元臣民,只因为元廷无道,民不聊生,才揭竿而起。
  在成功之前,沿用元廷的纪年,待到时机成熟,再立新朝不迟。
  因此在朱家军这边,还是沿用大元的年号,至正十五年……这绝对是个载入史册的重要年份。
  在这一年的年初,脱脱被元廷罢免,几十万大军,瓦解冰消,从此元廷进入了等死模式。
  年中的之时,朱元璋渡过长江,占领金陵,拥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年尾的时候,经过了整合之后的朱家军,以最强的姿态,开始经略江表浙右。
  年初元衰,年末朱兴!
  一起一落,果然是一个大世!
  朱元璋骑在马背上,扫视着两边的田地,心驰神往,这一片正是秦淮河畔的上好田地,一望无际,土肥水美。
  “倘有三亩水浇地,不做提强杀官人……咱走到了今天,都是元廷逼得!”老朱一扭头,对张希孟道:“元以兼并压榨亡国,咱以分田富民兴邦……先生,溧水州的分田,做得怎么样了?”
  张希孟笑道:“溧水土地不少,按人头分配,每个成年人能分到二十五亩左右,至于口粮田一项,比起滁州等地要少了一些。不在按照人头分配,而是按照家庭,每家给十亩田!”
  “等等!”
  老朱打断了张希孟,“先生,这么一来,人多的家和人少的家,都分一样的口粮田,似乎不太公平吧?万一有人故意分家,就为了多得一点口粮田呢?”
  张希孟微微一笑,“主公,分家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啊!”
  “哦!”老朱声音提高,似有疑问,不过他很快明白过来,忍不住笑道:“先生真是好算计!这一手漂亮!”
  渡江之后,张希孟就发现江南地方,宗族势力相当强大……有许多村子,基本上就是一个姓氏,每个人都沾亲带故。
  正因为如此,一些族老才有恐怖的号召力。
  比如孙炎就曾经找一帮老农,帮他压制韩三。
  事后张希孟把这帮老农都给迁走了,但是对于整个大局来说,无足轻重,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所以张希孟就在分田上面动起了脑筋儿。
  江南的土地肯定没有淮西充沛,人均拿不到那么多。所以他就在口粮田上下手。
  按户分配,一个三口之家是十亩田,一个五口之家也是十亩田,哪怕是二十口人,也是一样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