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听张希孟说到这里,孙炎的心一个劲儿往下沉。
  他也没有办法。
  “张经历,我家中的事情,不敢遮掩,只求先生能秉公而断,我死而无憾!”
  说完,孙炎伏在地上,至于他爹,此刻已经痛哭流涕,追悔不及。
  “这些事情都是我做的,都是我干的……我利欲熏心,我不是人,跟,跟我儿子没关系,他是个好孩子啊!”
  孙父拼命辩解,但是他的话显然没有什么说服力。
  孙家这些年,干过什么好事情吗?
  人群短暂沉默之后,突然有个乞丐模样的人开口了,“头,头些年,孙爷还,还开粥厂来的,俺,俺喝过他的粥!他,他也没有那么坏!”
  一碗粥!
  孙父怕是怎么也想不到,到了这时候,竟然是一个乞丐替他求情,理由也只是一碗粥而已!
  那年确实是遭了灾,又赶上了五十大寿,才办了粥厂,施舍了几天,却没有想到,还有人记着。
  渐渐的,人群当中也有了议论之声,孙父巧取豪夺,干过的坏事,不计其数,但是要说他逼死了什么人,貌似也没有真凭实据,毕竟兔子不吃窝边草,对待乡亲,他还留了最后那么一线,虽然也不是多高尚,至少没有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张希孟看了看,终于道:“孙程,父老乡亲们厚道啊!连你干过的一点好事,都记在了心里。事到如今,你的家产浮财,悉数剥夺,溧水你也不好住了,我准备把你发配到濠州,让你自食其力,你愿意吗?”
  “愿意!愿意啊!让我干什么都行!只求大人不要牵连到犬子身上就好……这孩子虽然生长在我们这个家,但他从小心善,和我这个当爹的不一样!”
  张希孟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这个案子总算是有了结论……孙家全部发配濠州,从老朱地盘的最南端到了最北端,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另外张希孟还干了一件事,原本孙炎请来的那十几个老农,张希孟也把他们发配去了江北。
  只这一手,就让徐达钦佩不已。
  不杀孙家,除了百姓愿意放过他们之外,也和孙炎有关系,毕竟是主动投靠,又有悔改之心,为了日后分田能减少阻力,也要对愿意回头的,给一条活路。
  当然了,如果确实罪行累累,,或者怙恶不悛,民怨极大,那也必须干净利落除掉。
  从某种程度上讲,孙家的确是活在了一个乞丐的身上。
  可是不杀孙家,不意味着可以允许孙家继续留在家乡,高枕无忧。
  不但他们要被发配走,那些愿意听孙家话的,又有些声望的,也都逃不过。
  斩草除根,把旧的士绅地主,大户乡贤,一扫而光!
  别看张希孟不爱杀人,但他下手绝对不留情,把稳准狠拿捏得死死的。
  而备受鼓舞的溧水百姓也组建起民兵,按照村镇为单位,快速清丈田亩,快速分配,快速授予田契……没有人最顽固的阻力,剩下就是老百姓之间的争吵,无非就是你多了,我少了,锱铢必较,寸土必争。
  对于这些琐碎的事情,张希孟真的撒手了,对不起,他真的没这个本事,能把家家户户都摆弄明白。
  张希孟的措施也很简单,就是公布了最后期限,你们争执不休,就拿不到田契,没有田契,土地就不是你们的。
  靠着这一手,九成九的争执都在最后关头化解了。
  至于还剩下的,或许就只有等着新的县官过来,然后打官司慢慢解决这一条路了。
  张希孟审视溧水的分田行动,觉得还算成功,至少能得八十分以上,可以向老朱汇报,总结经验,指导进一步分田。
  只是张希孟都没有料到,溧水的分田,迅速波及到了周边地方,广德路,宁国路,甚至是徽州路,都出现了百姓自发组成的民兵,纷纷派人前来,请求朱家军派兵过去,解救黎民……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长
  朱元璋在进军金陵之后,只是收取了镇江,毕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屏障,又有京口之称,想当年刘裕就是以此为根据,夺了司马家的江山。这么紧要的地方,万万不能落到别人的手里。
  但是在拿下了镇江之后,整个朱家军就停顿了下来,没有继续用兵。
  很多人都以为是朱元璋故步自封,缺乏动力,又或者朱家军多是淮西人,不愿意在江南之地作战……甚至连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的说法都传出来了。
  其实这事情一点也不复杂,只是朱元璋针对军中将领,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培训,给他们进行了一些不起眼的考试。
  老朱跟着张希孟读书,随后又向贾鲁等人请教学问,他的底子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老朱还有自己的文学态度。
  他极度厌恶卖弄辞藻,华而不实的东西要不得,简明简单,言之有物。
  因此他对这些将领的要求也很简单,首先就是基本的文字,算术,至少要认识三千字,要能熟练军中的条例。
  其次就是业务水平,要知道以往的知名战例,要能对一场战斗有自己的看法,能够写出文章,进行剖析。
  还有一点,老朱要求军中将领了解均田等政策。
  这项可是关键的关键。
  或许在别的兵马之中不重要,但是在朱家军不行,因为在刚刚攻占的地盘里,普通文官根本没法做事,必须由军中的人员下去,弹压地方,消除匪患,讲解政策,安抚民心。
  而军中的佼佼者,也是可以转任官员的。
  所以将领们必须了解朱家军的政策,要能够身体力行。
  老朱要求,必须通过考核,才能继续统兵,如果考试不通过,一次两次,到了第三次,就降级,指挥使变成指挥同知,千户变百户,百户变总旗,以此类推,甚至开除主力军团,也不是不可能。
  这项规定公布,军中可以说是鸡飞狗跳,全都乱套了。
  以前让当兵的识字读书就很离谱了,现在还让大家伙参加考试,干脆去考个进士算了,不带这么折磨人的!
  不过军中也不都是哭天抢地,痛苦欲死。
  像徐达、冯国用,冯国胜,乃至刚刚投靠的邓友德,这几个人都表现突出,其余费聚、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等人,也算是顺利。可就有那么几个人,成了困难户中的困难户……骑兵营指挥使花云,胡大海,常遇春,也包括朱文正!
  没错,朱文正虽然带个文字,突出了他叔叔的殷殷期盼,可是这小子一看到字,脑袋就大,胡大海也好不到哪里去,他那个手指头比擀面杖还粗,让他拿着毛笔,一笔一划写字,简直跟舞刀弄剑似的,没有两下,把纸都划破了。
  这四个货,成了军中的超级困难户,偏偏老朱盯得最紧,片刻也不放过。
  也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动不动就拷问一番,让他们在众将面前阅读自己写的文章,当众处刑了属于是。
  偏偏这几个人的水平,那可真是叫张宗昌伤心,李云龙落泪。
  继续下去,通不过考核,就要丢官罢职了。
  好容易提着脑袋拼出来的官职,竟然因为不识字丢了,这也太倒霉了。
  人在逼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
  胡大海玩命了,他干脆跑去徐达的部下,把识字卡片都给要来了,还找来了几个老兵,让他们帮忙补课,毕竟大家伙起点差不多,也容易沟通。
  然后就是拼命苦学了,胡大海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顶着黑眼圈,成天熬夜修仙,殚精竭虑。
  还真别说,在苦学一个多月之后,老胡总算是勉强能写点东西了,错字难免,意思还是能看懂的。
  有胡大海这种硬碰硬的,就有投机取巧的。
  比如常遇春,他就找到了小舅子蓝玉。
  别看蓝玉年纪小,以前也没怎么读书,但是他跟着张希孟混,程度提升很快,张希孟喜欢看什么书,有什么心得体会,又给蓝玉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些东西常遇春一股脑都讨要过来,然后挖空心思研究。
  毕竟朱元璋也向张希孟讨教,四舍五入,算是和蓝玉同门了。他向蓝玉学习,怎么也算是不记名弟子了。
  朱文正嗅到了味道,他干脆去找李文忠,咱俩还是亲戚呢,你给我开个小灶吧!
  李文忠哭笑不得,他也没法拒绝,就这样,蓝玉和李文忠都开始了一对一的指导工作。自然而然的,两个人都捞到了不少束脩,小金库快速膨胀起来,早上买豆浆都能要两碗了。
  这俩货发财了,朱英看不下去了,他干脆拉上陆洲,主动去找愁的薅头发的花云。
  啥也别说了,我们跟着张先生的时间可比那俩多得多,尤其是朱英,我干爹当年看的书单还在我的手里,当初他怎么受苦的,我是一清二楚。
  他纯粹就是被我张大哥坑苦了,才来那你们找补回来。
  放心,只要听我们的,保证你顺利通过考试。
  花云可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这样吧,我只要通过了,每人送你们一匹战马!”
  “是吗!”朱英大喜过望,“你没骗人?我可知道,军中的战马数量是确定的,你怎么随便送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