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失而复得的他,再也不想失去了。
  许泰帮欧阳苏送了一封信,发现对方竟然是元廷的官,虽然不算大官,但也不是什么好人……许泰就暗中观察,想要弄清楚他们密谋什么,好去回报朱家军。
  结果刘伯温自己带着两个随从,离开了处州,一路跑到了金陵。
  许泰也不知道他是打算干什么,是要投靠朱家军?又或者是行刺,干坏事?
  反正他如实把事情报上去了。
  有了这条关键线索,再去税卡一查,看看有没有类似的人进金陵……不出意外就找出个叫“刘博”的,在来金陵的目的上,他填的是科举考试。
  再然后,一份成绩满分的答卷,就出现在了张希孟面前。
  随后郭英就行动起来,调查刘伯温的动向,询问他去过哪里,见了哪些人……就这样,刘基的所有行动,悉数落到了朱家军的手中。
  你以为是某个环节错了,其实是处处漏风,半点秘密没有!
  你很聪明吗?
  对不起了,面对上下一心,三教九流,无数的普通百姓,从商人到小伙计,你丫的就是透明的!
  面对此情此境,刘伯温汗出如浆,颓然若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满心的骄傲,荡然无存!
  连欧阳苏都不想埋怨了。
  “我输得心服口服,杀了老夫便是!”
  刘基闭上了眼睛,一副一心求死的模样。
  欧阳苏很惊讶,说到底还是他手欠写了这封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刘伯温死了啊!
  “我说伯温兄,你,你一肚子才华,可不能就这么死了……要不,你,你投降算了!”
  “住口!”
  刘伯温大怒,他哂笑道:“我侍奉元朝二十多年,年逾不惑,让我当二臣,做不做到!”说完这话之后,刘基心丧若死,或许是对于元廷的忠诚,或许是这次翻车,太过惨痛,刘基只想一死了之,也省得丢人现眼。
  可就在这时候,又来了个年轻人,正是张希孟,他只是淡淡看了下刘伯温,就下令道:“把他送去战俘营,跟也先帖木儿,还有福寿和秃坚关在一起。”
  听到了张希孟的话,刘伯温先是一怔,随即眼中有露出了惶恐骇然十倍的神色!这个安排,简直比杀了他还要歹毒一百倍!
  “不,老夫不去!快,快杀了我!”
  士兵才不管这些,直接把刘伯温拖走了。
  看着这位活神仙的背影,张希孟轻轻叹口气,我这是为了你好,只要彻彻底底和元廷切割干净,才能安安心心当朱家的臣子……一个诚意伯,又岂能代表你的全部本事!


第一百八十章 统一思想
  朱元璋遇上了一点小麻烦……天完大帝徐寿辉已经席卷湖广和江西两个行省,兵锋直指池州。
  虽然他们没有进攻池州,但是毫无疑问,这个上游的邻居已经把爪牙伸了过来。
  而在另一边,张士诚厉兵秣马之后,竟然也命令蛮子海牙,率领船队,辅佐张士德收取了江阴,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图谋富庶的平江路,也就是苏州。
  上下游同时遭遇对手,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这点小事,还不足以让老朱烦心,主要是一批金陵的富商豪族,竟然开始偷偷溜走。
  其中不少都去投靠了张士诚。
  这让老朱气得不轻。
  张士诚算什么东西,你们都眼睛瞎了不成?
  就凭他也配跟咱斗?
  你们今天投靠张士诚,咱明天就让你们成丧家之犬!
  老朱气势汹汹,就想发兵。不过他很清楚,现在根本不是动兵的时候。朱家军打仗有着自己的节奏。
  比如夺取滁州之后,直到夏粮收获,才向外面用兵,而收取和州之后,也是在收获一季粮食之后,才大举渡江。
  如今在江南的用兵,供应金陵的开销,已经消耗了许多积累。
  务必要等到再次收获,才能有军粮支持继续作战。
  而且现在金陵还是一团乱麻,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朱家军不是流寇,不能抢掠百姓,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饷。
  其次,每占据一个地方,都要进行彻彻底底的改革,建立起新的秩序,并且让治下产生充足的收益。
  至少可以供应部分军需,不至于拖累全局,唯有如此,朱家军才会考虑下一个目标。
  抢地盘扩张很重要,但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更重要。
  只不过有些事情并不尽如朱元璋的心思。
  就比如这些富户豪商,他们宁可去投靠张士诚,也不愿意配合朱元璋。
  咱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你们如此厌恶咱老朱?
  烦躁不爽的老朱,又遇到了刘基这事,一个考试满分的士子,老朱满心以为捡到了人才,没想到竟然是元廷的官吏,而且还是忠心耿耿的那种。
  他过来居然是探查虚实的!
  所幸没有公布考试结果,不然的话,他的这张脸就丢了个干净!
  原来不止元廷会尴尬,他朱元璋也差点社死!
  依照朱元璋的性格,他真想把刘伯温给宰了,剥了皮,做成枕头,挂在城隍庙,才能解了心头之恨。
  可偏偏张希孟还要把刘伯温塞到了战俘营。
  到底能反思个什么出来?
  朱元璋忍了好一阵子,到底还是没忍住,让人把张希孟叫来只不过张希孟还没来,马氏就抱着儿子来了,往旁边一坐,也不出声,就盯着老朱。
  朱元璋被弄得很不舒服,“妹子,你,你抱着儿子下去吧,回头咱给你说!”
  马氏丝毫不为所动,“你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就听听还不行了?难不成你们还能闹起来不成?”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奈何他这么想,却不敢这么说。
  毕竟张希孟算是他半个老师,跟张希孟吵架,就已经够过分了,如果还在夫人面前,简直要把脸皮踩在脚底板了。
  老朱极力控制情绪,面对张希孟过来,老朱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先生,那个刘基怎么样了?他愿不愿意改过自新?”
  张希孟略沉吟,一看马氏在这里,他反而松了口气,有些话或许能说了。
  “主公,刘基给元廷效力二十多年,主公觉得他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幡然悔悟呗!难道他还要给元廷效力不成?”
  “咳咳!”马氏突然咳嗽道:“重八,你吵这么大声干什么?别把孩子吓到了。二十多年啊,别说是人,就算是一条狗,一只猫,那也是又感情的。如果刘基毫不留恋元廷,那不是忘恩负义吗?”
  朱元璋翻了翻眼皮,气呼呼道:“说你头发长见识短,什么叫忘恩负义?恩情有大小,仁义有轻重。元廷给他的是私恩,恢复中原,拿回咱们的疆土,这是大义!如果连这点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这人就是个糊涂蛋,杀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朱元璋几句话出口,张希孟竟然露出惊喜的神色,简直太意外了,他很想跟朱元璋讲的就是这事,没想到老朱竟然自己想通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谈了。
  “主公,咱们的地盘越来越大,要用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元廷旧人充实到了我们的队伍之中,要如何看待这些人,急需主公定个调子,才能安抚人心,稳定秩序。”
  朱元璋眉头紧皱,低声道:“你说清楚点。”
  “是这样的,主公请想,就像刘基这种人,他侍奉元朝二十多年,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他们必定会表现出一些对元廷的追忆,说是真的这么想也好,为了应付外人的指指点点也好,他们都要做做样子。”
  “偏偏这事情又到了主公这里,主公当然不喜欢他们怀念元廷,要求他们一心一意,替主公效力。可问题是如果他们真的彻底抛弃元廷,是不是又成了无义小人?这不就成了父子骑驴,进退不是了!”
  张希孟一边分析着,竟然也渐渐体会到了刘伯温等人的尴尬。他们对元廷表现出留恋,那是不忠,不留恋,那是不义。在中间反复横跳,那是不忠不义!
  而历史上刘伯温等人就是如此,哪怕到了应天,他们也忐忐忑忑,自己就说“不能无介于心”,他在乎,朱元璋更在乎,结果君臣陷入了猜忌怪圈。
  在元顺帝死的时候,朱元璋自然是大肆庆贺,而刘伯温等侍奉过元朝的臣子也想拍老朱的马屁,结果朱元璋直接告诫他们,曾经侍元,不许庆贺。直接把刘伯温的老脸打在了地上。
  那刘伯温冤枉吗?
  一点也不!
  毕竟他也写过“身世且未保,况敢言功勋”的诗句,你感怀身世,对自己的功勋惶恐不安,不就是说思念前朝,对于本朝有所不满吗!
  弄清楚了这个,就会明白刘伯温为什么只封了诚意伯,也会明白,浙东文人为什么斗不过淮西勋贵……甚至李善长等人都没怎么出力,刘伯温就倒了。
  亲疏远近的差别,心理上的隔阂,远不是才智能够弥补的。
  明初四大案中的两个半,都是朱元璋试图抹掉元朝的残余,如果不能让你们心服口服,那就要送你们去地下,好好侍奉大元朝!
  朱元璋的逻辑简单粗暴,他错了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