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果不其然。
  就见朱棣悲愤着,悲愤着,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仿佛伤心欲绝一般,几番抽搐才对着老天喊道:“父皇啊,儿臣无能,无法替您前去讨要说法,您莫要怪儿臣,怪就怪那君命难违。”
  朱棣哭丧着,又一转头看向齐泰,悲愤道:“齐泰贼子,你不忠改我父皇遗诏,离间我家骨肉亲情,可俺朱棣却不是那不忠不义之人,如今我侄儿做了皇位,他既然不想俺去京師,俺這便回北平去了,可你齐泰,俺朱棣定不與你罢休。”
  说罢,朱棣还不甘心,又哭了几声,眼泪横流道:“你回去替我,给我大侄子问个话,问问他,为何听信小人之言,匆匆葬了我父皇,我等兄弟念他继位之初,时局动荡,也愿固守封地替他稳定朝局,可他为何不愿多留我父皇几月,也好等朝局稳定后,让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可入京见我父皇最后一面。”
  “如今天人永隔,我竟连我父皇他老人家最后一面也没有得见,我枉为人子,更愧对他多年教养之恩,我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个世上。”
  朱棣声音悲切,演技高超,不仅护卫军中将士都深为触动,即便是齐泰带来的些许軍士也有些动容。
  所有人都理解,为人子,若无法得见父亲最后一面,定然是人生一大憾事。
  甄武等高级将领见状,一个个怒吼道:“殿下,我等不回去,我等帮殿下冲过去,问问新皇到底何意,为何不让殿下见先帝最后一面,这世上哪有这个道理。”
  一个个情绪激动,仿佛他们受到了侮辱一样。
  甄武在其中,除了台词说着,还驱马让马头高高扬起,这表演一下子脱颖而出,超过了别人。
  朱棣看见后,直接训斥甄武:“胡闹,你想害我不忠不义吗?我大侄子既然不想让我过去,那我就回北平,你再敢生事,我定罚不饶。”
  甄武老实的低下头,弱弱的连连保证。
  观童等护卫指挥,以及谭渊等千户看着到这一幕,一个个先是大惊,然后倒吸一口冷气,忍不住开始在心里暗骂起甄武。
  真他娘的贼,大伙都在飚台词,你他娘的加动作是什么意思。
  这样显得我们都很呆。
  ……
  随着一众人吵吵闹闹下,所有人最终还是在朱棣带领下,掉头向着北平而去。
  路上,甄武抽空回头看了看应天府的方向。
  要削藩了啊。
  只是不知道这一趟,他们放了放狠话,是不是也催动了朱允炆削藩的决心。


第231章 -建文新政
  削藩!
  一定要削藩!
  齐泰看着朱棣回转的兵马,井然有序,纪律严明,心不断的向下沉着,朱棣善于用兵,单单从眼前的这支部队上就能够看出端倪,更何况朱棣跟过众位名将,属于在战场上一边学,一边实践出来的悍将,他晓得如何利用兵士,在战场上达到胜利的目的,这点也在朱棣近些年屡屡出击,屡屡获胜当中验证了出来。
  齐泰又想到刚才朱棣眼泪横流的样子,他侧头看了一眼他身边的将士,这些人显然被堂堂一介亲王,不顾脸面,当着万千将士的面嚎啕大哭,所震惊与触动。
  他也有所触动,他没想到战绩显赫的朱棣,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一面,当众给自己的行为找个理由不说,还哭起来扮可怜,齐泰觉得兴许等他们回去后,等到他身边的军士把今天的事情传出去后,恐怕许多人都会表示理解朱棣违背遗诏的行为,而不会谴责。
  孝子嘛。
  百善孝为先。
  一个孝顺的人能有多坏。
  自古以来人们对孝顺的人就多有宽容。
  齐泰眼神不由的凝起来,他看着前方回转的军士,仿佛还能越过众多军士,看到一马当先的朱棣。
  这么一个善于用兵,且能放下脸面的亲王,若是不消减他的权利,将永远会给中枢带来一定的威胁。
  这如何能行?
  就在齐泰想着这些的时候,他身边的一人,问道:“齐侍郎,您看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齐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点了点头。
  随后,众人也开始行动了起来,准备回京复命。
  齐泰把遗诏好好的收了起来,摸了摸遗诏,仿佛又向遗诏求取了一下力量,信念逐渐坚定了起来。
  ……
  燕王朱棣被齐泰阻拦回去的消息,迅速的传到了众位王爷耳中,许多王府都响起可惜的叹声,甚至有人还暗戳戳的想着四哥也不给力的想法。
  对于他们来说,侄子做皇位,多多少少都让这些王爷不太服气。
  不过不服气归不服气,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朱允炆很早就被定为太孙,继承皇位基本上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这一点他们没得黑。
  他们也只能在朱棣带头挑事的时候,不高兴的骂一骂齐泰,表示表示存在感,可他们没太多想法,不代表他们认为朱棣也没什么想法。
  朱棣的实力,众人皆知。
  若说朱棣带兵去应天府,只是纯孝的为朱元璋讨说法,他们是不信的,尤其是周王不相信,他是朱元璋第五子,他都有想法,更何况朱棣?
  说起周王来,他岳父是冯胜,朱元璋还在世时,曾弃封地奔凤阳去找冯胜,一下子把朱元璋惹急了,直接下令要把周王迁到云南去,不过不久后朱元璋改主意把周王留在了南京,只不过余怒未消的朱元璋一直到两年后才准许周王返回封地。
  后来朱元璋收拾蓝玉的时候,冯胜又进出周王府,这让朱元璋本就担心周王有什么小心思,更加担心了,朱元璋一发狠,赐死傅友德后,第二年就把冯胜也赐死了,其中多少也有想要绝了周王的心思。
  不过效果好像不怎么管用,此时的周王,显然心思未绝。
  另一边,朱允炆被诸王抗议不能奔丧搞的有些心烦,幸好他把最大的刺头朱棣阻拦了回去,这让朱允炆安心了一些。
  可安心过后,朱允炆莫名觉得一阵屈辱,他小心翼翼在朱元璋身边伺候了六年,六年,谁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这六年间,他没有向任何一个人证明过他皇孙有多了不起,有多风光,他满脑子想得就是要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到手。
  如今终于拿到手了,但是他发现这天下依然有他需要顾忌害怕的人。
  那一个个分封出去的王,就像一根根刺一样深深扎在他的心中,让他夜里都睡不安稳,这一夜,翻来覆去的朱允炆,终是起身来到了殿外,他看着漫天的星斗,心中恨恨想着。
  “我已经是大明朝的帝王,是这天下唯一的君,凭什么由他们这般快活,想抗议就抗议,想带兵奔丧就带兵奔丧,以前瞧不起我,忽视我,不尊我的人,现在难道还要由他们不把我放在眼里吗?!……”
  夜里的风有些寒,可哪怕再寒,依旧把他心中的那团存在了很多年的火,吹的越来越旺。
  不过,朱允炆知道,他没有政绩,初登皇位,最重要的就是先坐稳皇位。
  当务之急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他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这需要帮手。
  第二天,朱允炆便开始了他的动作,先是下旨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入京就任翰林院侍讲之职。
  方孝孺此人,才名远扬,品性端正,人称‘小韩愈’,在洪武年间就多次被人举荐为官,但可惜朱元璋用不到他,不过朱元璋却也比较欣赏品行端正的人,所以曾与朱允炆说过方孝孺,言辞多为赞赏,而且明言告知朱允炆,方孝孺定会一生忠于朱允炆,因为方孝孺师从宋濂,而宋濂是朱标的老师。
  同时,朱允炆升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让这两个心腹同参朝政。
  并且当天下朝后,朱允炆便召两人入奉天殿密议,询问两人他该从何处入手,当做他的继位后的第一件政事。
  齐泰和黄子澄都有些激动,以前他们哪里能参与这种事情,这可是治理大明朝,他们一言一行都会对大明朝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种感觉让他们忍不住的心神澎湃。
  而两人恰恰还属于那么特别自信的人,皆以为自己是大明第一能臣,都雄心勃勃的想要开创出属于他们的建文盛世,想着超越洪武年间,流传千古。
  黄子澄对朱允炆的询问,早有准备,他在朱允炆还是太孙时,就想着这一天,借助朱允炆来实现他的政见。
  “陛下,先帝年间,条令律法多苛刻严厉,其中不少律法让官员苦不堪言,微臣觉得陛下可适当进行修改,如此亦能收群臣之心,到时候朝堂和睦,群臣齐心,定能使大明朝国力昌盛,陛下也定会被广颂仁名。”
  齐泰皱眉,看向黄子澄说道:“殿下继位不满一月,便修改先帝的定下的律法,是不是不妥。”
  这是对朱元璋的一种否定。
  朱允炆有些意动,可想到齐泰所说也有些担心,不过在他仔细想了想后,笑道:“齐尚书怎也有不转弯时,律法修改出来后,朕便对旁人言明,皇祖父在时,朕便求得皇祖父修改了,只是没有来的急颁发,如此自不会对我皇祖父有所损伤。”
  黄子澄笑着点头称赞,可齐泰依旧皱了皱眉头,这种做法说到底还不是自欺欺人吗?不过他认真想了想,修改了律法对他也有好处,而且也确实如黄子澄所说,此法不失一个收买人心的好办法,先帝政严已久,也是时候推行宽政了,所以也点头同意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