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早就看过白蛇传了,不过听着书的价格问道:“我记得在长安这么一册书需要十五文一本。”
这个书商笑呵呵说道:“长安铺子贵,这里便宜,卖的时候也可以便宜些,这样客人才多。”
“你难道不想多挣点吗?”李世民问道:“为什么卖这么便宜?”
书商挠着头,见后面又有顾客上来了就说道:“这位贵人,你到底买不买?”
李世民看到架子上的一册书问道:“那本是什么书?”
“这本书叫做脑筋急转弯。”
“脑筋还能转弯?”李世民差点当场惊得跳起来。
房玄龄也是下意识扶了扶自己的头。
“贵人看了就明白了。”书商笑着,笑容还有些得意。
李世民付了钱,一边看着书一边走着对房玄龄说道:“玄龄,朕问你。”
“陛下请问。”
李世民一边看着书小声问道:“一头牛,它的头朝西,他的尾巴朝哪里?”
“朝东!”房玄龄当即回答。
李世民说道:“错了,是朝下。”
房玄龄:“……”
杜如晦捂着肚子笑了许久,“可不是朝下。”
李世民看了好一会儿说道:“一头猪,什么时候它的舌头和尾巴可以碰到一起。”
“嘶,这个……”杜如晦倒吸一口凉气,反问道:“有这个可能吗?”
“有。”李世民非常认真的点头。
杜如晦与房玄龄都沉默了。
李世民又说道:“最坚固的锁怕什么?”
“烈火。”杜如晦回答道。
“错。”李世民否定道。
房玄龄补充道:“都说是最坚硬的锁了,真金不怕火炼。”
杜如晦捶胸顿足,“怎么会有这么奇怪题目。”
李世民把手里的这本书递给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杜两人看了许久之后感叹道:“妙,这世上竟然还有这么多有趣的题目,难怪叫脑筋急转弯,用一般的方式去想这些题目确实想不明白,可换个方法就恍然大悟了。”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这一片大空地。
细细数了数一共有五十多个铺子,错落有序。
从买布匹到零嘴,书籍,草鞋,木材……
似乎应有尽有,长安有的,这里都有。
来到一个酒肆,酒肆前立着一个牌子,赫然写着程家酿酒坊五个大字。
正好走累了来这里喝一口酒。
接客的小厮热情地上前迎接,“三位客人,买酒还是用食?”
“来一坛酒水,三个素菜一盆羊肉。”房玄龄说道。
小厮再次问道:“敢问三位客人可是驾马而来?”
“这和驾马有什么关系?”
小厮一脸歉意指了指身后一块大木牌。
看着木牌上的字,李世民看傻眼了。
房玄龄也是一脸惊疑。
杜如晦直接念了出来,“喝酒不上马,上马不喝酒。”
小厮说道:“三位客官不要见怪,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规矩?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奇怪的规矩。”李世民显然有些不高兴了。
房玄龄对小厮急忙说道:“我们是步行而来,上酒吧。”
小厮点头就去安排。
房玄龄看着四周对李世民说道:“想不到李正把这里经营得挺好。”
杜如晦也是点头,“这条路也修得别致。”
李世民瓮声说道:“喝酒不上马,上马不喝酒。这一定是李正定下的规矩。”
知道李世民有些不高兴,房玄龄也说道:“要不以后官道也这么修的话,也挺好。”
李世民接过小厮递来的酒水灌下一口。
杜如晦小声说道:“真要是这么修路,朝中要花多少钱啊。”
房玄龄说道:“如今边防驻兵这么多,朝中处处要花钱,怕是……”
李世民:吨吨吨吨……
猛灌一口酒水,李世民打了一个酒嗝。
小厮饭菜也上齐了,李世民问道:“老夫问你,你们一个月给李正上交多少租钱?”
小厮想了想说道:“咱们掌柜说一个月三千贯。”
“那也不少。”
“确实不少,不过我们一个月挣一万贯。”小厮脸上带着笑容,“还是我们程小爷和泾阳县侯是兄弟之交,给了这个位置,不然怕是连个位置都拿不下,这地段抢手着呢。”
“一个月一万贯啊。”杜如晦感慨。
“也不错,长安的酒肆估计一个月也就这么多。”房玄龄说道。
喝了酒,填饱了肚子。
李世民和房杜三人离开这里。
发现这里竟然还有卖冰的。
还有卖辣椒的,青菜的。
还有买棉服的。
竟然连猪肉都拿出来卖。
还有鸡蛋……
见状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感情李正建了这条路,把他的东西都拿出来卖了。
李世民心中暗暗想着,李正绝对是赚的,这小子不会做亏本生意。
暗自咬牙,李世民心里盘算着。
这个李正口口声声说着修路,原来都是等在这里呢。
他知道自己的路修得好,只要有人路过就有生意做,可以把他村子里的东西自己卖出去。
不用经过别人的手,更不用在长安卖。
地就是他的。
人也是他的。
货也是他的。
只要这条路一直有人走,一直有人路过,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意。
偏偏这条路还修得这么好!
他就是盘算着官道年久失修,趁着这个机会他自己修一条路,来给他做生意。
一切都是为他挣钱。
李世民对房杜两人说道:“你们说李正做生意的手段,到底到了何种境界。”
房玄龄叹息说道:“李正修路花了大把的钱,很多人都以为李正修路只是修路,寻常人看路只是路,可到了李正手里,修路又是一种做生意的契机。”
“目光长远,人们只是看到修路前,李正看到的是修路后,熟不知多一条路,可以带动这么多生意,旁人所不能及。”
杜如晦也是感慨,“刚刚数了数,这里一共六百七十一个铺子,沿途还有很多小摊,除了从长安出来的商户,更多的是泾阳村民自己在这里开设的商铺,若是李正修路花了二十万贯,大唐三十税一来算,这条路上的所有商户一个月所得九万贯,李正抽一成一个月就是九千贯。”
房玄龄又说道:“这笔账不是这么算,这其中还有李正自己村子里的东西,有些东西的本钱可能更低。”
第二百六十二章 泾阳的军训
失算了……
以为李正只是想要修路,没想到还有后手。
光是这条路可以让李正挣多少钱?
修路半载花去数十万贯,他李正靠着这条路说不定可以吃一辈子。
半载和一辈子不能比。
修路所花的只是暂时的钱。
修路后所挣的是源源不断的钱。
总觉得被李正给算计了。
若是李正能够把这些本事都用在治国之上,李世民会感觉很欣慰。
如今大唐要处理的弊病实在是太多了,那还是一次李正的一封书信,骂得那叫一针见血,说得大唐就快亡国一般。
看似如今朝中平静,其中的暗流李世民早就已经感受到。
今年想要举办科举,可世家给的阻力很大。
破除陈规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当初李正骂得对,不论是府兵制还是朝中投卷制。
弊病特别地多。
可是要怎么改。
翻遍了各类典籍依旧找不到答案。
有时候想想走已经有人走过的方向确实很稳妥。
至少不会出现大乱子。
可弊病依旧在。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玄龄,当初李正的一封书信骂朕,你还记得他说在信上说的吗?”
“臣当然还记得。”
想到这里杜如晦也低头叹息,只是李正对仕途毫无进取之心。
如此好的才能,只用来挣钱确实有些荒废了。
大好的年华,却只是用在这里那些银钱之上。
李正是一个爱钱的人,对他来说挣钱是天经地义。
做一个为银钱奔波的人,似乎在李正来说就该是这样活。
再往前就来到泾阳村口,这里与外面的差别特别大。
新修的新路上行人特别多,可是在泾阳就特别地安静。
“立正!”
一声大喝传来,李世民寻着声音看去,只见李恪正在指挥着一群孩子。
看着好奇,李世民走近,观察着李恪到底在做什么?
这些孩子随着李恪的口令做着一个个的动作。
房玄龄瞧着问道:“蜀王殿下,这是在指挥一群孩子?”
李恪见李世民来了匆忙行礼,“父皇。”
李世民看着一排站得笔直的孩子好奇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体罚孩子吗?”
“这是军训。”李恪说道。
“军训?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你给他们军训?这些孩子看起来也就十岁左右吧。”
面对李世民的盘问,李恪依旧躬身行礼着,“父皇,其实这都是李正的想法,除了给孩子们锻炼身体,还要有纪律性。”
“纪律性?”李世民好奇问道,“孩子需要纪律性。”
“确实这样。”
给只有十岁的孩子军训,李世民有些没想到,“你还教他们打斗吗?”
相似小说推荐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
-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起点VIP2022-10-15完结2.17万总推荐崇祯二年,东江总兵毛文龙被斩于双岛,后金自喜峰口入塞,大明皇朝内忧外患,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