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张围)


“光是印书坊一个月给你们皇家就有上万银钱,这可不是赋税收来的钱,而是你父皇自己的小金库。”
“也就是说这些钱不用放在国库中,你父皇想做什么都可以。”李正接着说道:“就比如说……”
“比如说用来增派兵力。”
李正整了整衣襟说道:“比如说用来做嫁妆。”
李泰:“……”
见李正要出门,李泰几步追上,“你要做什么?”
“挣钱!”
李正来到泾阳的村口,问着许敬宗,“什么时候可以修好这一段。”
“明年开春就可以,再有一个月。”
拿出一份图纸,这是修路的图纸,李泰在一旁看着就看出了其中的名堂,李正做了一条捷径。
以前的官道要从泾阳和泾阳河绕行,现如今直接横跨泾阳河,少了弯弯绕绕直通后方的官道。
减少了从长安到官道的距离,拉近了长安与洛水河之间的距离。
李正在地图上圈一块地方,指着自己圈出来的地方问道:“我记得这一片地也是我们泾阳的吧。”
看李正指着的地方,正好在一出岔道口,泾阳村口的三里外,许敬宗回答着说道:“确实属于泾阳地界,原来那些地是公主封地的一部分,现在不是都划给县侯了吗?”
李正又圈起来一片地,说道:“在这里打造一个驿馆,路人居住,把路铺开来修建一个宽阔的广场。”
“县侯这是要做什么?”
“挣钱。”
李正咧嘴笑着:“把这里经营好,以后有的赚。”
一条十公里的路从贞观四年一直修到了贞观五年,这才完工了一半。
已经是贞观五年的春季,正是芒种的时节,不少壮劳力都要回去种田种粮食。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听着最近的奏报。
去年的丰收让李世民长出一口气。
这回总算是可以踏实下来,至少今年官仓里的粮食又满了。
朝中有了存粮办什么事都充满了底气。
看到户部的奏章,李世民说道:“去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两人半个时辰之后来到甘露殿。
李世民拿着这份奏章问道:“最近户部奏章说长安东西两市萧条不少,今年第一个月的收来的商税减少近五成,泾阳这个月收上来的商税怎么能够有三万贯。”
今年这才刚刚开年,朝中的朝会也才刚刚开始。
李世民有一大堆的奏章需要批阅,盐铁税方面的事情会重点关注。
只是看到户部的奏报没想到会是这么的反常,长安的商税一下子下降了一半,已经是三十税一了,莫非商人都不干了?
房玄龄开口说道:“陛下,这一切和李正修路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李正修路还关系到朝中税收了?”
房杜两人无奈地相看一眼。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件事其实有些复杂,李正的这条路有些不一样。”
李世民回想着去年秋季,李正就说要修路来着。
如今这条路想必也快修好了。
五公里的路连接着泾阳与长安,再通过泾阳连接到官道上。


第二百六十一章 基建和挣钱
这条路横穿泾阳,可以直接走到洛水的官道上,少去了在旧官道上弯弯绕绕的时间。
从泾阳的新路走会更加地快。
李世民走在这条平整的道路上,这条新路上的行人不少。
房玄龄一边走着说道:“五公里的路修了从去年秋季一直到今年的开春,倒是挺快。”
杜如晦也一路走着说道:“据说李正还要再修五公里,将长安南面的几个县都连成一片。”
这里的路和李正村子里的路一样,都是用一种说不清的黏土混和着小石子。
这些小石子踩着有些硌脚,不过很平整也结实。
倒是成色和泾阳村中的路有些不同,估计用的泥也不同。
路上行走的人特别多,宽阔的道路也足足有十米多宽。
李世民走着说道:“李正为什么要把好好的路分成四个部分。”
房玄龄解释道:“臣了解过一些,按照泾阳的说法,中间两条宽阔道路是用来驾马的,来回两个方向各一条道,两侧才是给行人走的。”
李世民意外地发现这条路上竟然还有人在巡查。
对走错路的行人劝导按照正常的方向走。
偶尔还有马车和快马在道路上驰过。
李世民看着这条路开阔的大路神情捉摸不定,像是明白了什么,问杜如晦,“克明,你觉得这条路怎么样?”
杜如晦小声回道:“陛下,这条路很有秩序,以往车马过道行人可能会避让不及,现在看来,李正把道路拆分,行马道与行人的道路分开。”
“让道路更通畅,更有秩序,确实是个很好用的点子,这条路就是造起来费事,但细看之下却也妙用无穷。”
“车马有车马专用的道路,行人有行人的道路,还用这些树木分隔开,走在这里也会很踏实。”房玄龄也说道。
李世民不住地点头,李正竟然还在道路两旁做了护栏。
“看起来修这条路,李正费了不少银钱。”
杜如晦点头。
这条路上有不少人是来游春的。
这条大路给人的第一个感觉非常地豪华。
破落的官道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道路两旁还栽种着成排的大树,像是一种装点。
李正还给道路取了名字立着牌子,行人走的地方有一块牌子立着叫做人行道。
中间的道路又叫马路。
“马路?行马的路?”李世民赞赏地点头,“有点意思。”
每走一段路都可以看到垃圾桶,垃圾桶上写着不要乱扔垃圾。
还定时有人清扫道路。
整洁,干净,安全,舒心,这是李世民走在这条路上的感觉。
李正通晓百工,能够做出活字印刷这种神奇的东西,做出厚实的纸张。
就连修路也别出心裁,李世民总结下来,“中看又好用。”
其实长安的朱雀大道也有这样的划分,就是没有这样的整洁。
走了有半个时辰了,没有感觉到有多累。
李世民完全抱着一种参观的心态。
见到路边还有孩子在给道路上的树木与盆栽浇水。
李世民上前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两个看起来只有十岁不到的孩子,见到李世民也不怕生,“浇水?”
“谁让你们浇水?”
“是老师让我们来浇水的,今天轮到我们了。”
“你们的老师?”李世民好奇问道。
“就是县侯。”
李世民明白地点头,又问道:“他为什么让你们来浇水?”
“老师说这些树木要长好,种活才行。”
另外一个孩子又说道:“老师还说了,长安的土质比较松软,容易水土流失,种树可以固土,土壤固住了,道路也就不容易坏了。”
“原来是这样。”
“老师说官道修得一点都不好,任由水土流失,修了白修,修好了过几年还有重修。”
听到孩子们的吐槽,李世民的笑容僵硬在脸上。
房玄龄也是避开眼神,看着四周。
杜如晦心中暗想,也确实是这样。
每次修好了路都会因为雨水冲刷,刚刚修好的官道又会变得坑坑洼洼,尤其是山道还容易塌陷。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
而且这个道理很简单。
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道理。
再往前走,眼前豁然开朗,道路在这里分叉开来,眼前是一片开阔地。
这里的人更多,像是在游玩一般。
道路两边有不少的商贩,李世民看着这片热闹说道:“没想到李正还在这边安置了商铺,想来这就是长安商税减少的原因。”
房玄龄苦涩笑笑点头。
“还真是没想到李正有这样一份心思。”李世民看着这里的人群感慨道:“就靠这些商户泾阳一个月的商税可以有三千贯。”
房玄龄说道:“李正敛财的本事确实没得说。”
走上前李世民问着一个买馕饼的商贩,“这位老哥,你怎么在路边卖起了馕饼,长安不好卖吗?”
这个卖馕饼的老哥笑着说道:“一看你就是贵人,你们贵人哪里知道我们这些小贩的日子。”
李世民好奇问道:“此话怎讲?”
老哥笑呵呵说道:“这长安卖饼确实是好,可摊位太贵了,铺子的租金很贵。”
李世民看着热闹的泾阳村口,“这里应该是泾阳地界了,你在这里摆摊李正就不收你的钱吗?”
这个老哥笑了笑,“县侯是个好人,这泾阳县侯不收我们的租钱,只要我们生意所得一成作为租金。”
“生意所得的一成?”李世民自言自语想着这其中的利润。
老哥又说道:“咱们在这里做生意全看本事,你生意好就多交钱,看你要是生意不好县侯也不会多拿我们的钱,再说了这里可以卖便宜些,顾客也多一些。”
听完这个老哥说的,李世民买了一块馕饼,听他说着下次再来。
李世民来到下一个摊位,这里是一个卖书的摊位,摊位上书挺多的。
赫然看到了其中的白蛇传与红楼梦。
李世民问道:“你这书多少钱一本。”
“十文钱一册,这位贵人喜欢哪一册?”书商笑呵呵说道:“最近白蛇传这本话本卖得很不错,这位贵人要不要看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