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姓吃的盐价是其它朝的五六倍,结果朝廷征到的盐税却反而只有其它朝的五六分之一,里外里相差几十倍。
这问题大的离谱。
浙江也是个产盐区,所以朱以海早在当初在嘉兴时,就开始对盐下手了,直接控制盐场后,不再搞什么盐商资格盐区划分,只要来盐场买盐时一起把盐税交了,那么谁都可以来买,谁都可以去卖。
甚至朱以海主动把盐价调低,每斤盐只卖一分银,这分银子里面,还包含了半分盐成本,只征了半分银盐税。
但降低盐价和盐税也有好处,那就是能减少走私盐,毕竟如果私盐利润不大,捉到的风险又高,那实在划不来,不如到盐场买盐纳税后去卖。
因此,降低盐价盐税,能加大官盐销量和保证盐税征收,官方数据,浙江省人口一千四百万。
宋朝一年官盐产量二三百万引,大致三亿多斤盐,平均一人五斤盐消耗。明朝每年盐产量六亿多斤,哪怕就按一人平均五斤盐来计算,浙江一省一年起码得消耗七千万斤盐。
一斤盐半分盐税,七千万斤,那也起码是三十五万两银子了。
这要是跟之前比,反而是增加了好几倍收入。
第237章 特区
百姓吃盐还能降价几倍,这种好事当然得干。
盐价下降还有好处,就是节省征税成本,不用费尽心机打压私盐贩了。
为什么以前明朝缺钱,大家只顾往田地往人丁上加征,而偏偏对工商贸易啊矿产盐茶这些视而不见呢?
不是他们不知道这里有钱可收,而是这里面的好处全被他们垄断了,视为自己的财源,岂能交出去?
明朝皇帝征个矿税,都能引的无数士绅群起攻击,甚至鼓动地方的矿主、士绅、矿工等把去征税的太监等直接活活打死,打死了还要倒打一钯,说他们暴虐害民。
皇帝岂不知道这里面的问题,可面对整个士大夫阶层,自己的狗腿子在外面被打死了,也只能忍气吞声。
就跟大明朝开海禁贸易一样,官员们说的冠冕堂皇,海禁怎么怎么不能开,实际上他们自己偷偷的跑贸易,赚的盆满钵满,只是不想朝廷开海,然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征税而已。
一个比一个憋着坏,全是些孙子玩意。
“宁波税警团得加强训练,他们的任务就是维护税收,谁敢抗税,那就要迅速执法,绝不客气。”
宁波有钱肃乐林时对葛大振等这些拥立功臣在,步子很大,走在了整个浙江前面,甚至成果丝毫不弱于朱以海和黄宗羲、方逢年以及阮大铖、马士英等亲自抓的严州。
前线将士们在整兵顿武。
但钱粮却仍是个大问题,现在连御营的披甲率都还很低,虽然跟澳门的洋人达成了火枪火炮的购买协议,但那些大鼻子们,坚决要求先付银子再交货,得先付了一半定金他们才会开工,收货时必须先付清尾款。
两广福建等地,现在虽然拥立,可实际上也是鞭长莫及,就跟福建的郑氏一样,已经有几分割据自雄的意思。
朱以海也心知肚明,他现在得以一省养全军,不改革,浙江连两万人都养不起。
好在浙东这个大本营,现在整顿的不错。
当天,朱以海又去了定海,还登上了舟山。
从龙功臣王闯子现在是浙江提督总兵官,被朱以海加封为靖南伯爵,赐镇海将军印。原本浙江总兵是挂镇倭将军印的,不过现在跟倭人贸易,不好再用这名。。
“好久不见,你好像长胖了点?”朱以海望着来迎接拜见的王闯子笑道。
高大的王闯子面对着那个熟悉的人,径直跪拜大礼参见,“臣拜见殿下。”
“这般见外做什么?”朱以海伸手扶起他,挽着他的手一起走,“边走边聊,孤吩咐你的事办的如何了?”
“臣接到殿下旨意,便立马着手建宁波市舶司了,协助内务府选址,招募官吏人手等,如今市舶司已经建成,且已经引来不少商船,开通了往日本和朝鲜的航线,另外还在跟澳门、台湾、吕宋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番人联络,引他们来贸易。”
“有外国商船来吗?”
“有不少!”王闯子汇报了宁波市舶司的设立情况,驻于定海,这里原是大明特设倭国朝贡港口,只是荒废已久。如今朱以海要求设立市舶司,负责对外进出口贸易,招引商船来宁波,进出商货,征收关税。
市舶司主要负责进出口贸易,征收的税则以货税和船税为主,货物是值百抽五。
船税则视船大小征税。
“目前市舶司对大船征一千二百两,中船九百六十两,小船四百五十两。另随征官礼,也是此数。
货税正税是值百抽五,另例规值百抽五。”
朱以海笑了笑,这也充满大明的风气,哪哪都有加派例规啊。
“这官礼是何名目,货税例规又用在何处?”
“回殿下,这些钱不是我王闯子拿的,船税官礼所征,一半用于市舶司的内务府官吏们的俸禄、公费,另一半则上缴内帑。”
“哦,原来还有一半进了孤的口袋。”
货税例规的那百分之五,则一半用于舟山御营定海水师和浙镇定海、石浦等几镇的海上陆上缉捕走私、打击海盗的开支,另外一半也是上缴内帑。
还是给他朱以海。
“这是庞天寿的主意,还是你王闯子的主意?”
“庞公公来了一趟,很快就走了,这是他的提议,但臣也是非常支持的,殿下要供养御营,要赏赐臣子,内帑没钱怎么能行?”
朱以海望着大海,“不过你们如此一来,这货税可就变成十抽一了,船税也涨了不少。”
“殿下,臣等也是请人计算过,就算征这些,其实他们仍然划算,更何况咱们也不白收这钱,进我们宁波市舶司贸易,可比他们在厦门或澳门、台湾等地进出货划算的多,况且,入关报备清关后,我们给关防印信,沿途海上,水师也都会保护,是非常值的。”
朱以海对此倒了是点头。
不过市舶司其实只是海关,货进海关,并不能直接流通内地,还有常关,甚至还有商行代理。
“一条往日本的大船,我们至少能收一千五百两银子。”王闯子有些得意的道。
“进口一担棉花,我们能征税一两八钱银子,出口一担湖丝,能征得银二十四两,棉布一担二两五钱,一担砂糖五钱,浙东茶叶一担抽税二两……”
宁波市舶司设立后,虽然来的船还不算多,但有监国旨意,大力招揽商货,现在情况还是不错的。
毕竟这是官方贸易港,在这里交易既能减少几个中间商环节,而且能采购到优质的中国商货,并能把洋货卖出一个好价格。
虽然宁波市舶司要征一遍税,而且鲁监国还派了太监在定海建立了皇家商行,从内地采购茶叶、湖丝、瓷器等到宁波,然后卖给出海商人,又向来港的外商,购买他们的棉花棉布等一些洋货,然后再转手销给内地商人,这一进一出,又能赚上一笔。
一条大船能直接征税一千五百两,而定海的皇商行又能赚不少,这里外里,若是贸易量能起来,一年赚个几十万两不成问题。
“你在这里干的不错。”
王闯子却红着眼睛道,“殿下还是把我调回御营吧,打杭州我愿做前锋,这定海也没仗打,整天跟一群商人打交道,那些个洋商一个个鬼脸憎恶的,还满身狐臭可要命了,呆在这我浑身不得劲。”
“哈哈哈,孤是信任你,所以才把浙江提督这么得要的差事交给你这个心腹元从。”
“不是说打下杭州后浙江提督改驻杭州吗,那我这个提督更得亲自去打杭州了啊,让别人给我打下杭州,我去驻扎,到时也没脸面啊。”
第238章 暗渡陈仓
余杭县在杭州之西,苕水河畔。
因为河运便利,又地处平原,有桑蚕之利,余杭富庶,城镇号称有十八街坊七十二弄,有三百多家商铺。
余杭城中四大商帮,徽州、宁波、绍兴杭州四商帮,徽商控制金融业和茶叶,宁波商圈主要从事中药、食品、水产,绍兴人从事榨油和酿酒,而当地人主要从事粮食和丝织。
小小一座城,却有两千多年历史,虽然余杭城因为苕溪水浅,不利河运,从明代开始,随着杭州东面下塘运河的开凿,塘栖镇反超,成为城郊第一商业中心,但余杭县城也仍是人口稠密工商发达。
不过随着清军南下占领杭州后,明军和清军已经对余杭展开数次争夺,战争使的城中萧瑟不少。
一支船队沿苕溪驶入城镇,水门处,早有盐道衙门的人过来通关放行,衙道标兵在船上直接插了一面盐旗,于是船队畅通无阻,余杭驻守的绿营兵也不敢多事。
盐法道台品级虽仅四品,但那可是个要职肥差,绿营上下平时也没少拿盐法道衙门分的银子,他们甚至还经常会接些盐道私活,帮着运盐等。
更何况,他们都知道如今这盐法道台潘大人那是深得博洛大帅赏识的,据说朝中的冯大学士跟他关系也很好,还是姻亲。博洛虽然走了,但杭州的张总督和萧巡抚,也挺看重潘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