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朱以海手里捏着一枚银元,听着不断响起的拜谢声,也是心潮起伏。
  粮台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们赶铸了一大批银元。
  虽然朱以海看着这些银元,觉得很粗糙,不够精美,但短时间内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殿下不心疼吗?”刚赶到的浙江巡按黄宗羲问。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钱在流转之中,并用到该用之处,才有意义。如果孤把这些贪官污吏奸民劣绅家抄出来的这些银钱,全捏在手中不用,那实际就等于没有这些钱了。”
  黄宗羲虽然年纪跟朱以海差不多,但是个难得的比较有见识的读书人,对于经济这块,有不少独特的见解。
  朱以海的话他深为赞同,但更佩服身为人君,居然有此等见地。
  “但一下子发这么多银子下去,还是非常惊人的。”
  “这么多人,其实到每个人手上也没多少!”朱以海早习惯了,千金散尽还复来嘛,今天发了这么多银子,还杀了几百人祭旗,效果是肉眼可见的。
  那些士兵对他这个监国的拥护更进一步了,而那些观刑的官吏士绅们,也多了几分畏惧之心了。
  此刻,只怕没有人再把朱以海的话当耳边风,没有人想着如何打折扣,而是开始想着,如何把坑赶紧填了。
  “士兵们拿了这么多银子,殿下不怕他们没心思当兵打仗了吗?”
  “这才多少钱?况且大都是穷光棍,有几个能把这钱捏的住的?”朱以海轻轻转运银钱,“我打算把士兵们手里的钱再回收上来。”
  黄宗羲愣住。
  “殿下不可,一发一收,可就人心生怨了。”
  “放心,我是那种反复无信之人吗?”朱以海笑着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御营的兵,现在都是比较年轻精壮的,绝大多数都是些光棍,所以他打算如之前在三吴时一样,由御营出面,帮大家团购新娘。
  黄宗羲一时都没跟上。
  朱以海的想法是由官府出面,到一些相对落后贫困的山区里去找新娘子,给新娘家彩礼,接来跟士兵相亲成婚。
  “这官府若是出面办这事,肯定彩礼花费什么的要比他们自己弄少些,而且他们现在一般也没这个时间不是,就由军队、官府出面,到时呢,直接军中办集体婚礼,众人一起结婚,场面多热闹?”
  “按先前老例,军中还可以替他们出一部份彩礼钱。”
  最后士兵们娶了老婆总还得有个家不是,所以朱以海打算把这次收缴上来的田,拿出一些来便宜点卖给士兵们。
  给士兵娶妻,朱以海得往里搭钱没的赚,但是刚没收上来的田,和清退出来的官田军屯田等,可以拿出来卖给士兵,哪怕打点折便宜点卖,数目大也能卖一大笔钱啊。
  按现在的市价,严州的田,一亩能卖四到五两银子,经过这轮打击清理后,朱以海大约能清理出约三四十万亩的官田军田来。
  官田本皆是宋元时入官田地,后来还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牲地、园陵坟地、诸王公贵族、寺观赐乞庄田,军民商屯田等等。
  名目很多,如果全清理出来,估计四成都有。
  这么多的官田如何处置,有人建议是官府出佃收租,也有人提议均田授地,授给将士,有人则提出部份发卖民间,筹集军费。
  黄宗羲就建议把所有官田拿来做为军屯田,部份驻守镇兵屯种,部份出租,所得粮食,则用于养军,可以解决很大部份军粮问题。
  将士立功或阵亡伤残等,也可以直接划出军田来赏赐或抚恤,这样也省去很大笔的银钱开支。
  对于这些划为军屯的田,征收二十税一的实物税,对于赏赐给士兵的田,则也按民田,征十税一的实物税。
  官田二十税一,民田十税一,并且征实物,就是地产什么,征什么,这样能避免统一征银对百姓的负担增加。
  毕竟地里不产银子,百姓交税用银,还得先把所出变卖折银,而这一过程中,肯定要被盘剥一遍。
  至于说税率的调整,他的理由是税率得是个合理的范围,这样才能既满足朝廷所需,又不累民,且必须得是个固定的税赋,不能加减无常。
  同时,因为田地有肥有瘦,所以税也应当不同,毕竟民间田地价格高低相差二十倍,赋税如果相同,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他又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田,按照肥瘦产出,划分为五等,然后呢,最好的田,以小亩计算,比如二百四十步便为一亩,中等田以四百八十步为一亩,下等国以七百二十步为一亩,中间再加上三百六十步、六百步两等。
  通过调整不同肥瘦田的大小,使之承担的税率实际一致。
  比如上田一亩产粮三石,下田一亩才产一石,现在通过改变亩的大小,上田一亩实际是下田三倍大,产出最后就同样是一亩三石,民田按亩征收十一税征收,就是一亩征三斗。
  原来如果瘦地一亩征三斗,那实际税率就是百分之三十了,两者相差巨大。
  直接把田分等,然后定不同的税率,或者把地通过这种大小亩调整,最后用统一的税率,各有各的优点。
  不过朱以海虽然也觉得大明的田赋税率应当重新制订,但现在时机并不算成熟,事情一件件做,他现在要做的是摊丁入亩,固定丁役,不再让地方官吏可以随意的科派,甚至朝廷调整赋税的起用留存和使用,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先把税赋收上来,特别是让士绅大夫们把税交上来。
  否则你再怎么调整税率什么的,收不上来就是白瞎。
  至于说清出来的官田,朱以海还是倾向于卖给士兵们而不是分给他们,一来要均田也没那么好条件,哪来那么多地均田,给士兵均了,官吏要不要均?百姓要不要均?
  更何况,现在朝廷穷的叮当响,有田自然是卖钱最好。
  而优先卖给军人,是既能回收士兵们手里的军饷赏银,也能给士兵们定心丸,有恒产者有恒心嘛,当兵打仗拿命拼,总得优先考虑他们出路,不说升官发财什么的,让士兵们娶上老婆有个家,再让他们有机会置上一些地,那他们才会真心拥护鲁监国和他这个新大明朝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卖地给士兵,其实跟均田给士兵,最后能起到的收拢人心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还能卖许多银子补贴军费财政,何乐不为?


第223章 统一
  朱以海在严州打老虎拍苍蝇,抄没百多万两银子出来,又抄家清田四千余顷地,可谓是战果辉煌。
  连刘宗周等在看了这些抄上来的钱银田地等后,也都选择了沉默。
  本来还想劝朱以海仁慈,可看到这么多的钱银粮食,还如何劝?他们在绍兴忙了几个月,天天捉襟见肘,处处问他们要钱粮,可他们百般筹措,也总是无法挤出更多钱粮来。
  监国北伐,钱粮甚至基本上都是自筹的,招兵买马,安家银、赏功银、器械银甚至抚恤银,他们都掏不出钱来,都是监国自己想办法弄来的。
  一个严州府,一年的地丁银加一起,也才十来万两不到二十万,可监国这么一通折腾,直接就是十年的银子出来了。更别说那些地清出来,一亩如果平均个四五两银子,这都能卖上一百多万二百万,又差不多相当十年税赋了。
  还不能说监国是明抢,毕竟有理有据,是那些人贪污、侵占、拖欠等等,给过机会不珍惜嘛。
  等监国召集大臣们开会,通知这笔银钱的分配方式后,阁臣们十分意外,并很不愿意。因为朱以海要把抄出来的这些银子,都直接用做御营军费。
  甚至要把清出来的田地卖给御营士兵,优先卖给驻防严州的勇士镇这六千八百士兵。
  卖了银子,又要给御营士兵们说亲娶老婆。
  听的阁老们一个个心酸酸,御营还真是监国的宝啊,但其它省镇营兵就不是了?京营不是了?
  再者,现在哪哪不缺钱,朝廷也缺钱啊,绍兴行在,那更是哪哪都是请钱粮的折子。
  “银子得用在刀刃上!”
  朱以海还是那句话,现在其它地方该省的省,内阁提议要在绍兴修宫殿,这事没必要,现在不是讲排场的时候。
  “等收复两京,到时还愁没宫殿?”
  “不修,一间宫殿也不用修,原来的分巡道衙门就不错,将就着用就行。有钱省出来给将士们发军饷,打造军械是要紧。”
  宋之普在上交了第一百零八道辞呈仍没被批准后,还被朱以海召着谈了半夜心,最后拉着一起抵足而眠睡了一觉后,现在干劲十足,也不再说什么辞职,不说自己资历低威望不足了。
  朱以海劝服他没用什么大道理,而是告诉他,现在不是论资排辈的时候,真论资排辈你当不上首辅,那我更当不上监国。
  是历史选择了咱们,所以咱们得迎难而上,不要管别人的说法,认真做好自己,让他们闭嘴去吧,他们越说,咱们越得干的更好。
  宋之普得到朱以海的大力支持,还能说什么,只能硬起头皮往上冲啊。
  “孤与诸公也分个工,孤主抓军事打仗,负责招兵买马,指挥攻虏,而诸公在后方留守,主要负责内政钱粮,把这个税赋落实到位,如实征上来,还得尽量做到轻徭薄赋不累民。这次摊丁入亩很重要,这是我大明中兴的根本,前线将士打仗卖命,就指望着后方钱粮支持,不搞摊丁入亩,不搞赋役合一,不把钱粮征上来,不用鞑子来攻,咱们自己就撑不了三五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