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我不打铁具,我要修铳。”丁毅道。
“。。”周大虎愣了下,他伸手扰扰头,犹豫了下:“我修铳很贵的。”
“有多贵?”丁毅笑问。
“你给我看看先。”周大虎好像很有把握。
丁毅转身,魏继业从身后递上一把鲁密铳。
“鲁密铳?”周大虎瞬息睛睛就亮了。
“正是。”丁毅递过去。
周大虎走出屋檐,站在院子里,拿手上左右看了看,很快眉头皱起来:“你这铳没坏啊?”
“是不是后面铳管时限用到了?”
“对啊,应该这个原因吧,难怪最近老是打不响。”丁毅脸上更乐了。
第126章 两种方法
没错,他带来的这把鲁密铳,因为打发次数太多,需要换铳管。
按李忠义的说法,通常鲁密铳都是换后面,也就是接近枪把这边。
周大虎点点头:“这铳质量不错,做的还算可以,能打二十发吗?”
丁毅大喜,这人说做的还可以,证明他水平更好,点头道:“差不多的样子。”
周大虎眼珠一转:“我这换铳管有两种换法,你自己看要哪种?”
“那两种?”丁毅瞪着眼睛问。
“第一种就是换后面装火药的半截,这比较麻烦,要先截掉,做了后半截再装上,时间两天,收银一两八钱。”
“这么贵?”赵大山嚷嚷道。
“贵啥?”周大虎怒道:“一分手艺一分货,全大明有几个如我?我包你们能打三十发。”
丁毅心里乐开了花,不贵不贵,嘴上好像有点不满意:“那第二种呢。”
“把全部铳管一起换了,时间只要一天,收银二两四钱。”
“尼娘的,这个更贵呀。”赵大山又嚷嚷。
周大虎冷眼看着他:“我这包打四十发。”
丁毅大喜:“我要后一种,后一种。”
“算你识货。”周大虎嘻嘻一笑,开心的提着铳子进去了。
走一半才想起来:“你们明天这个时候来拿吧。”
魏继业这时道:“咱们能不能进去看看?”
“当然不能。”周大虎说着,砰,把门重重关上。
“走。”丁毅很开心,转身就带着大伙走了:“明天再来。”
众人回到街上,打了家附近的客栈住下,然后派赵大山魏继业带几个亲兵出去,打探消息。
晚些时候,大伙纷纷回来。
乐清人口不多,这个时代也就两三万人,是个小县城。
当年赵士祯在时,因为赵家带头,城里好多人都参与打造火器,后来国家没啥钱了,火器质量也越来越差,国家也不信任火器,慢慢没人干这行。
目前乐清除了周大虎外,还有四家铁铺,而且都曾经会打制火器,只是目前以打铁为主。
丁毅马上让他们再出去,把这四家,全部弄到旅顺。
丁毅出价也挺高的,每个工匠一月三两银子,如果技术好,称匠头可拿五两,家属妇孺每月供粮米。
这四家人,都是传统铁匠家,子承父业多少年,家里都有儿子会干。
其中两家都有两三个儿子也是铁匠。
对方听到后算了算,老父亲带两个儿子,一家三口能拿九两银,老父亲要是评到匠头,还能多拿二两,而且另外有三石粮米,加上各自的妻子,孩子,这日子,简直要飞啊。
家里人口多的,连银子带粮算算,一个月能拿近二十两银纯收入。
而他们在乐清,每月赚三两银,除去开支,买粮米,能存到几钱?
完全是天上和地下的待遇,有两家人多的毫不犹豫就点头了。
另一家人少的,在考虑一番后,也很快同意。
还有一家男主不乐意,但赵大山看了看现场情况后,把银子塞给他婆娘,婆娘一顿数落,终于说服了他。
当晚就把四家人搬到船上去了。
魏继业回来时很兴奋,告诉丁毅:“那家人多的,叫王又安的老匠头,曾经在工部做过,也是和周大虎父亲一起跟着赵士祯的,当年还是小学徒。”
“但他说他还会制大炮。”
“好,特娘的好。”丁毅拍着大腿,兴奋大叫。
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一个会制炮的人了。
第二天中午过后,几人又来到周大虎家里,他们比昨天提前了两小时左右。
没想到周大虎已经在等着,看到他们进后院,立马拿出鲁密铳。
“好了,你们要不要试一下?”
丁毅赶紧拿过来,尼娘的,看的心中狂喜。
这鲁密铳比之前的好像轻便了很多,而且很好看。
因为他的铳管浑然一体,好像不是拼接的。
“铳管长度和你们以前的一样啊,但是我说,这铳管长点,射程和威力才强,不知道你们为啥要这么短?”周大虎想了想:“除非你们改进了火药,倒是可以。”
这他娘是个人才,丁毅越听越喜欢。
“你这铳管,钻出来的?”丁毅不可思议的问。
“大人有眼力啊,哈哈。”周大虎居然叫丁毅大人,明显看出他是当官的。
不过他也不怕,并没有像普通百姓那么敬畏。
“尼娘的,怎么钻出来的?”赵大山惊叫。
周大虎昂着头,自然不多说。
“十两银子一个月,跟我走吧。”丁毅喜滋滋道:“俺看中你了。”
“十两。”周大虎瞪着眼睛,有点心动。
不过他马上转了转眼珠:“不行,我婆娘怕是不同意。”
“十五两,连你婆娘家人,一起打包带走了。”丁毅马上道。
“十五两。”周大虎眼珠瞪的更大了。
咕咚,他咽了口水,终于问了:“去哪?”
“旅顺,东江军。”
“这么远?还是建奴那边?”周大虎当即摇头:“不去,不去,我还不想死。”
“不去现在就死。”赵大山阴冷着脸,铮,一手按在腰间的刀上。
嘶,周大虎吓的后退半步。
“干嘛干嘛,别吓着周师傅。”丁毅怒瞪了赵大山一眼,转身看向周大虎。
突然,丁毅单膝跪下,扑通,抱拳跪在周大虎身前。
“将军。”赵大山等人纷纷大叫,要拉丁毅起来。
必竟这个时代,从来没人见过官跪工匠的。
是个将军?周大虎也吓一跳,他看丁毅年轻,估计是个小旗总旗什么,没想到是将军,顿时手忙脚乱:“将军快请起,使不得,使不得呀。”他脸憋的通红,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害怕。
丁毅沉声道:“这些年建奴崛起,用野蛮和大刀入侵大明,辽东失地千里,百姓死伤遍地,数百万辽民,惨死在建奴的刀剑和铁骑之下。”
“丁毅虽然年少,却不敢忘父亲的遗嘱,参军报国,誓杀鞑奴。”
“周师傅,我丁毅向你保证,那怕我旅顺军战死至最后一人,决不让你和家人身陷险境。”
“咱们也是从旅顺坐船而来,真要到了这个时候,必让你和家人,坐船而去。”
赵大山听的动容,终于也单膝跪下:“俺向周师傅认错,求周师傅为大明百姓,为辽东军民,来旅顺吧。”
众将士纷纷下拜。
第127章 跨越时代的机器
周大虎惊慌失措看着眼前的画面,他一介匠户,从没想到有人这么重视自己的一天。
但他还是站在原地,也没说答应,只是有点犯晕。
“你们,你们。”他有点激动的语无伦次。
就在这时,屋子里突然有人厉声道:“你个狗东西,平日里总说大明不重视火器,让你一身本事无所施长。”
“眼下我们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大明的将士等你的技艺,你还想躲在你这破烂铁铺到何时?”
“你不去,我带着儿子去。”
一个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走出屋门。
妇人长的也挺不错,看起来二十多,孩子还小,二三岁。
她穿的衣服很朴素,举止却不像普通民间妇人,自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势,像是出身大家。
正是周大虎的婆娘赵氏。
周大虎尴尬的搓着手:“孩儿还小,我不是为了孩儿嘛。”
“让孩儿以后跟你一样,窝在这个破铁铺子里吗?”赵氏怒道。
周大虎没办法,跺脚:“我去,我去还不行嘛。”
丁毅狂喜,赶紧道:“多谢嫂子。”
原来这赵氏,居然是赵家的小娘,赵士祯的小孙女(次子的小女儿)。
当年两人在儿童时就认识,周大虎跟着父亲在赵家学火器,赵氏也在赵家。
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后来赵家败落,赵氏跟了周大虎,一起维持这家铁铺。
赵氏不但识字,还精通神器谱,周大虎很多技艺都和赵氏学的。
难怪众人看她气势与普通民妇不同,这下丁毅等于又得了一个宝。
当下有赵氏出头,周大虎很快妥协,答应与丁毅一起回旅顺。
现在是自己人了,两夫妻便带丁毅进里面的房子。
一进去,大伙都是倒吸口冷气。
这里面已经有现代的气息了,到处是各种机械和火器,很多火器丁毅都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