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也就是还有两万亩的空间。
  这让丁毅觉的,夺取大员更加迫不急待,以后大量的流民,必须要新的地方安排,而那个地方,要有田,有地,且人少。
  丁毅走时,提了几个建议。
  其中有一条,即在今年新建登州北港。
  南港以后就是各地商人们进出的主要港口,而北港,将来只能由丁毅的战船进去。
  他每天用战船大量的运人运货,而登州在他的经营下,人流越来越多,商人也越来越多。
  所以丁毅必须分开。
  把北港纳入军事管控,所有娱乐设施放在南港,促进消费。
  两港之间,最少要相距五里以上。
  另外一条,要想办法,从明朝收税的田里,收起税来。
  他的兵马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后面如果拿下大员,更是要大量的投入,丁毅现在着急多开财源,寻找至富的路径。
  丁毅说完后没一天,就离开了登州。
  ------
  胡根生是登州之乱时的降兵。
  他以前是军户,孔有德兵变,他先跟着当地驻军打孔有德,被打败后就降了孔有德,然后被丁毅打败,又降了丁毅。
  在丁毅的手里,他们每一百降兵建一囤堡,负责一千亩良田种植,还是半训半农,胡根生因为表现好,被任命为堡长。
  但他们很快发现,那训练强度很大,农闲季节,更是整天的训练,并且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有种队列训练,一站一整天,一走一跑也是一天。
  降兵被练的跟狗一样,私底下都破口大骂。
  还有胆大的晚上连夜往外逃。
  但连着几个逃兵被抓回来砍了头后,大伙都老实了,也认命。
  私底下,大伙还在骂,因为你把我们当兵练,却不给军饷,只提供三餐。
  好歹以前跟着孔有德和当军户时,多少也能分点粮米或饷银,虽然小,但也算是有吧。
  不过在练了半年之后,突然有好消息传来。
  所有人分田了。
  堡长分五亩,副堡长分两亩,每年上交四成,三成,两成这样递减给千户所(其实就是丁毅。)
  其他降兵第一年一亩,第二年二亩,第三年也可以三亩,堡长和副堡长也每年递增一亩。
  降兵最高五亩。堡长和副堡长最高十亩。
  这下所有降兵都一头劲,瞬息感觉那丁大人活菩萨在世。
  他们大部份人不知道丁大人是谁,但每次收粮上缴时,都会有人来说:“你们要谢谢丁大人,是丁大人,给你们分亩,给你们粮的。”
  大伙当时都会齐声道,多谢丁大人。
  今年已经是第三年。
  胡根生目前拥有八亩田,三年兵现在只要上交两成,加上自己吃的,还能得到近十石粮米,最近粮价高,他一年卖粮能得十八两银子左右。
  去年胡根生就在灾民中找了个年轻的小娘,结了婚后,今年还生了个大胖儿子。
  现在的胡根生感觉自己人生已经达到巅峰了。
  堡中的兄弟们都和胡根生一样的想法。
  他们堡里原本一百个人,被砍了几个后又补充了。
  如今三年过去,普通囤兵都拥有了三亩田,每年同样上交两成,全都能有盈余。
  因为大伙的口粮都是丁大人提供的,胡根生需要自己养老婆儿子,而其他没老婆的,可以全卖掉,三亩田大概能得八石,上交两石左右,另外能卖几两银。
  所以大伙都有点余钱,生活越来越好。
  很多人也和胡根生一样娶了老婆,生了小孩。
  他们都已经把登州,当成了他们自己的新家。
  但就在今天。
  一堆知府衙门的官兵,三十多人来到他们囤堡。
  领头的小吏四十多岁,骑在马上,大声问:“这边堡长是谁?”
  胡根生带着几个兄弟走过去。
  最近算农闲,除了除草就是等收粮,堡中大部份兄弟都在训练。
  留在家里的,只有十几个年纪比较大的。
  “啥事,我是堡长胡根生。”胡根生奇怪的问。
  “你们这边,一共囤了多少田?”小吏问。
  “一千一百亩,怎么了?”胡根生问道。
  小吏马上道:“你听好了,朝廷有令,加派军饷,每亩田,秋收上交五成或五钱银。”
  “什么?”胡根生等人听的要跳起来:“放尼娘的屁,咱们的田是丁大人的。”


第474章 丁大人仁义
  “我管你丁大人马大人。”小吏笑骂:“全都要听大明皇上的。”
  “前方关宁军的军费都不够了,朝廷下令必须征五成。”
  “关宁军军费不够关我们屁事。”
  “你们想造反不成?是哪个丁大人,说出来?我到要看看,哪个丁大人,比皇上还大?”
  “这是大明朝,谁大的过当今皇上?”
  “皇上要征税,你们谁敢说不?”
  小吏凶的很,对着他们破口大骂。
  他带来三十多人,有人直接拔刀,铮:“你们想造反吗?”
  胡根生等人人少,堡里还有家人,瞬息被吓的不敢动。
  但他们都很生气,很多人咬牙切齿,这是夺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啊。
  辛辛苦苦种了三年田,眼看着要丰收了,朝廷居然要收五成?
  这大明朝,是要亡了吧。
  皇帝老儿你睁开眼看看吧。
  “住手,你们是那来的?”突然不远处有人大喊。
  胡根生他们抬头一看,都是大喜,原来是登州营的一名把总叫高云海。
  高云海当年就是负责训练他们这堡的人,现在还经常过来看他们,每年他们交粮也是交给高云海。
  “高把总,是知府衙门的人,来收粮了。”胡根生赶紧道。
  高云海走过去,怒道:“这些田都是丁大人名下的,我们已经定了规矩,不能改。”
  胡根生等人纷纷点头,丁大人仁义,说不改就不改。
  “你们那个丁大人?”小吏怒道
  “咱们丁大人,是东江镇总兵丁毅丁大人。”高云海大声道:“你要收税,和咱们丁大人去说。”
  “混帐,”小吏大怒:“区区总兵武将也敢自称大人?丁毅比皇上,比朝廷还大吗?”
  “他想造反吗?”
  高云海被他骂的不敢说话。
  这句话当然不敢接了,他想了想,硬着头皮道:“总之没有丁大人命令,我们不会交的。”
  “找死,抓起来。”小吏一声令下,几个捕快一涌而上。
  高云海还想反抗,立马被人三拳两脚打倒在地,砰砰,打的鼻青脸肿。
  胡根生等人看的大怒,终于有人忍不住:“干他娘的。”
  众人一涌而上,他们半训半农,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军训,非常悍勇,十几个人就把对面三十多人打的狼狈而逃。
  “你们等着,你们是造反了,你们等着,丁毅也要倒霉了。”小吏哭叫道,转身就跑。
  “完了,闯祸了,你们替丁大人闯祸了。”高云海拍着大腿哭道。
  胡根生等人面面相觑。
  “干脆反了。”突然人群中有人叫道。
  接着大伙纷纷大叫:“反了,这世道还让人活不?”
  “反了。”全场一片反声。
  8月底,朝廷到处征粮,囤兵和登州新来的灾民们个个破口大骂,每天都冲突然和打架的事发生。
  囤兵们一到晚上就聚集,纷纷叫着要反。
  这些人以前都反过一次,现在更来劲了。
  朝廷要征五成,这是要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啊。
  好在很快丁大人那边来了消息,安抚大伙不要激动。
  丁大人说,正在和朝廷协商,大伙种田不易,还要养家,不能交这么多。
  今年丁大人和朝廷商量上,秋粮只交三成。
  原本大伙只要交两成,其实只要再多交一成,而且那一成,全由丁大人亲自出,不用大伙出。
  丁大人有信用,说让大伙交两成,就一定是两成。
  登州到处都是赞颂声,很多人纷纷痛哭,丁大人仁义,百年难见的好官啊。
  为何朝廷要如此逼迫咱们?
  前面说过,登州这里还有部份田在普通百姓和晋绅官员手上。
  老百姓的田比较少,还有很多人做的别人佃户。
  那些晋绅了被杀过两批,第一批是被孔有德杀的,第二批被路超杀的,现在还能活下来的,要么当初运气好,不在登州,要么后来有点背景,丁毅不愿意动他们。
  但现在,丁毅想收税了啊,朝廷不收这些晋绅的,丁毅想收。
  大明朝刚开始的规定,民田税率大概在三十分之一(各地不同,苏州最重),官员和有功名的人可以少交税的,即有优免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明朝中后期,这优免就慢慢扩大范围,成为官员们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的借口。
  比如嘉靖二十四年的《优免新则》规定,京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丁三十丁。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一品京官家里,粮食产量三十石内,和人口三十丁内,是免税赋的。
  实际操作中,嘉靖后期的内阁首辅徐阶,京官一品,家中粮田多达二十四万亩,人丁更不知有多少,谁敢收他税?谁能收到他的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