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总兵大人。”很多人纷纷下跪。
丁毅刚来的时候,常挂在嘴边,以后咱们不要跪。
旅顺和皮岛都是这样的,但来了这么多年,他似乎也慢慢忘了这事。
“大家快起来。”丁毅跳下马,亲切的道。
他拉过几个囤兵,一个个都会问几句:“这边田还肥吗?产量如何?”
“住的还习惯吗?”
“练兵苦不苦?”
众人纷纷七嘴八舌,有的说杜守备提供牛和种子,还有人指导种田,挺好的,比以前在乡下都种的好。
有的说丁总兵你看,今年长势还不错吧。
丁毅的田种的比大明其他地方好,就是因为他和手下人都很用心在做这件事,这会只要没有台风,冷空气是弄不死登州的水稻的。
通过这个囤堡后,他们往西寻寇化去。
丁毅这时才知道,寇化也对种田感兴趣,他对丁毅的人在登州种田种的这么好,更有兴趣,所以经常下来观察学习。
这时的文官很少有这种换热衷农事实践的,除非宋应星这种为写书研究的。
“寇化自己也种了两亩田,说要和我们比比,谁的产量高,他现在肯定就在自己田上。”杜如海笑道。
“哦,还有喜欢种田的文官,很少见呐。”丁毅觉的这寇化很有意思。
“大人,要不要把这人搞到济州岛去。”路超这时笑道。
要论干这种事,咱们超哥是专业的。
“说啥呢,这可是朝廷知府。”丁毅板着脸道。
路超不出声,只是干笑,丁大人板着脸时,基本是说反话的。
他们很快找到寇化,果然正在自己的田上。
他这边还没烤田,长势有点慢。
看到丁毅和杜如海来了,寇化也赶紧从田里起来,丁毅这才发现,他卷着裤腿,像个农民似的,很接地气。
“丁副将。”寇化也不客气,丁毅是什么官职就叫什么。
“寇府尊。”丁毅抱拳笑道。
寇化没想到丁毅说话比自己客气,愣了下,又向杜如海等人打招呼。
“寇大人研究的怎么样,今年产量,能超过我们吗?”杜如海笑道。
“种的晚了,怕不行。”寇化摇头道:“你们夏粮种的麦,我种的大豆,收晚了。”
这寇化以前只种一季,后来还是学丁毅的囤田,看丁毅种两季,才种了大豆。
丁毅哈哈大笑,笑的寇化脸色通红,不知所然。
然后丁毅感觉自己失态了,赶紧道:“不好意思,府尊大人。”
然后板着脸转向杜如海:“你们没和府尊大人说,大豆不能种在水稻田里?”
杜如海一脸鳄然。
“原来如此,那我不能算输。”寇化喜滋滋道。
“。。”丁毅。
“丁副将你还懂种田?”寇化也是一脸惊奇。
“我不懂,但我手下有人懂,我也是听说的。”丁毅道:“大豆一般种山地上,田埂边,即不影响稻田产量,又是额外有粮食收。”
其实之前登州和旅顺种的也不多,主要是战马什么比较少,这个时代大豆用来养马,牛,骡等很好。
现在丁毅有马场,济州那边在种,向朝鲜要的也是大豆多,然后登州这边的田埂山地都能种。
可以当马畜饲料用。
“丁副将你真是厉害。”寇化由心道,因为他发现登州这边,各种措施下来,丁毅把登州弄的明朝任何一个州府都好。
别的不说,至少街上是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百姓人人都有的吃,有的穿,也没有乞丐,这大概是寇化见过大明朝第一个没有乞丐的府城。
可如果他知道乞丐们到了登州,也都会被当流民抓起来去囤田,不知有何感想。
第430章 这人很贪
丁毅和寇化走到一边,身后诸将和亲兵们都在后面远远跟着。
两人边走边聊,前面都是说的一些废话,场面话。
走到无人处时,寇化看着四周的田地,还有远处的一个囤堡,突然问:“丁副将你在登州境内,盖这么多囤堡干什么?还让囤民们进行兵士的训练?”
丁毅没有犹豫,斩钉截铁道:“保卫家园,让大伙住的安心。”
“。。”寇化愣了下,马上道:“建奴,能打到山东来?”
“不一定用来防建奴,寇大人也知道,大明朝现在内部很不稳定,到处都是流民和乱匪,若再有兵乱和民匪,乡亲们凭囤驻守,也能抵挡一阵。”
寇化想说,孔有德那种兵乱,你这些堡有什么用?
不料丁毅又道:“大伙有地方住,有田种,有粮吃,有衣穿,至少咱们这里,自己不会再有兵乱了。”
“我所向想,我所做的事,无非是想让大伙都有田种,都有地方住,都有的吃有的穿。”
“寇大人,这么多流民和降兵,你让我盖房子给他们住,盖到什么时候?这钱谁出?”
“囤堡即便宜,建的又快,能让百姓乡亲有个地方住,有何不可?”
寇化沉默了片刻,他心里显然是不相信的,你为何又组织他们练兵?
但他不得不承认,丁毅做的很好,很多流民逃到了山东,优先往登州跑,丁毅确实养活了很多百姓。
“我想离开这里。”寇化沉声道。
“寇大人有什么心愿?”丁毅突然问:“我看寇大人也喜欢种田,难道想当个农民。”
“我和你一样,希望天下百姓,都有的穿,有的吃,有自己的田---都能过上平安辛苦的好日子--没有兵乱,没有天灾---”
“你留下就能看到了。”丁毅打断他道。
寇化抬头看了他一眼,表情显然不愿意留下。
这个时候大概没人相信大明会亡。
那怕是丁毅的老兄弟,徐敷奏也不会相信。
大明朝的文官和武将们,没人会跟着丁毅干这种事。
寇化虽然不确定丁毅想干嘛,但肯定不愿意混这趟浑水。
其实在他心里,还是认为丁毅想拥兵自重,和祖大寿一样,不听朝廷征召。
所以害怕朝廷进剿,才建这么多堡,加强防守。
丁毅看他不出声,就知道他去意已决。
但马上道:“寇大人可有推荐的人?”
“青州同知张应求,和我同届进士,可为登州知府。”寇化马上道。
看来他心中早就想好了。
“张应求?”丁毅完全没听说过。
“这人很贪。”寇化马上又道。
“。。”丁毅,这几个意思?
寇化抬头笑看了丁毅一眼,继续道:“贪的人好相处,而且他热衷打牌,狎妓,纵情玩乐,以前当县令就不管事。”
“嗯。”丁毅似有所悟的点点头,想了想后,又问:“大人想去那高就?”
“老夫想辞归乡里,种几亩田。”寇化笑道。
其实他这时并不老,估计还没四十五岁。
“准了。”丁毅哈哈大笑。
寇化含笑不语,转过头时,即若有所思。
一个月后,寇化请辞,张应求过来当知府。
这人果然和寇化所说,比较贪玩,又喜欢钱。
丁毅每月给张应求一百两,隔三差五送几个美女到他府上,所以他睁一只闭一只眼,整天玩乐,几乎不管登州事。
府中的事,都有同知朱顺英在负责。
朱顺英是登州巡抚刘元的心腹提拔,等于是丁毅自己的人。
而寇化在年底家里种田时,突然一家被盗匪灭门,又一把火烧的尸体分不出是谁,从此全家消失在大明朝的历史上。
8月15日,丁毅和刘元,路超,杜如海,宋哲,严雄,杨端等登州一批文武议事。
因为这次过来后,丁毅发现登州也要入不敷出了。
眼下他刚得到济州岛,那边也是个吞钱大户,魏继业估计前两年是要旅顺好好投入的。
如果登州也变吞金兽,这可吃不消。
好在刚刚传来一个好消息,王卫忠在大同附近大破后金,斩首数百,并得到几百车的粮食和财物还有上万人口。
现在全送到这边来了,今天杜如海一上午都在安排人接受,分配,注册登记。
从后金士兵身上摸到部份银子,正好奖励给出征战士和伤亡抚恤。
朝廷会有一部份奖励,然后几百车上得到的财物估计有五六万两。
杜如海将车上的粮食等物资分给百姓,银子全没收了。
因为所有百姓的财富堆到几百车上,谁也不知道谁有多少。
百姓们有苦也说不出,但现在到了这边,分田有粮,没分田的还能种田,囤田,总算能安身下来。
因为这波百姓来自各镇村,丁毅要求在某个镇村比较多的人中,分出一部送往济州岛。
这样最终留在登州的大概有八千人左右。
“现在登州一年用银最少四十万到四十五万两,开支挺大啊。”丁毅这时道:“说说现在的收入。”
登州的收入有丁毅在登州城的各商场,商铺,现在一年约能营利三万两。
宋祥的矿科一年约五万多两。(矿这块几年没多大变化,主要他矿越多,用的工人也越多,开支也多,所以赢利一直在三万到五万之间,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工作条件和能力,这块增收还是比较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