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和有心多坐一会,好歹吃两口菜也是好的,但他知道,这一桌子坐着的,不可能只是喝酒闲聊,他不能坐在这,哪怕他是太子。
一桌人都在埋头吃饭,只有杨士奇侧了下首,目送着陈景和离开,随后才拨动汤匙。
“大王何不让太子殿下多待一阵。”
“他今天是新郎官,拜天地入洞房才是他的职责,尽好自己的职责就行。”
陈云甫擦去嘴边的油腥,将绢布轻轻放到桌上:“宋晟打到德里了,炮弹一到,最多两个月,德里就能拿下来。”
杨士奇停了下手,而后举起酒杯冲向陈云甫:“臣恭贺大王,功盖万古、远迈汉唐。”
一桌人齐齐举杯。
“臣等恭贺大王,功盖万古、远迈汉唐。”
陈云甫微微一笑,端起杯子。
功盖万古?
快了!
第四百六十九章 史无前例的国家工程
婚礼结束之后,陈云甫单独留下了杨士奇。
留下的原因后者心知肚明。
激动之余还有些紧张。
“一旦德里拿下来,你就要去印度做王了。”
陈云甫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有些感慨,还有些不舍。
“你我君臣相识,自洪武二十五年至今,十四年了。”
“臣蒙恩擢为大王秘书,侍驾近前,大王与臣亦君、亦师。”杨士奇垂首作揖,亦是语带忧怅:“臣还是更想留在南京,继续侍奉大王。”
陈云甫无声笑笑,叹息间呼出一口酒气,言语道。
“去吧,过两年孤会去印度看你的,那个地方事关中州五百年基业,除了你,让谁去孤心里都不踏实,你是孤手把手带出来的,只有你,能替孤看好藏州。”
杨士奇长身而起,随后拜下身来顿首说道:“臣,定为大王肝脑涂地,求报大王恩泽之万一。”
“起来,快起来。”陈云甫走过去扶起杨士奇,替后者抻了抻衣摆,含笑道:“孤信,孤最信的就是士奇你了,坐。”
两人重新落座,陈云甫看向杨士奇问道:“和孤说说,去了印度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后者斟酌着,慢声言道:“清丁、重教、抑学、扩产、兴建。”
陈云甫面无表情,只是从鼻音中嗯出一声来。
“继续说。”
“臣去藏州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清查丁口,厘丁之计为国之根本,弄清楚印度到底有多少丁口,生活习性如何、生活方式如何,臣才好对症下药的进行施政。
臣为外族,想要在印度稳定住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效法如今德里苏丹国的突厥人,倚重印度当地的宗教,利用他们的宗教来控制他们的百姓,实现国家稳定,不给中州、给大王带去麻烦。
圣人王化、开蒙启学不适合印度,所以要抑学,不办任何学堂,只要不让当地的百姓启蒙开学,他们就会一直愚昧下去,一代代,三百年内皆如此。
南印度公司已经到了,臣会和南印度公司一道,在印度扩大生产,以实现物产丰饶、衣食禀足。
最后便是多修阔道、河渠、港口、城池及神寺,阔道可以让生产之物畅行流转,河渠为水利可灌溉农田,保护粮食,港口用于与中州行商运物,城池可集中管理百姓,而神寺。
印度百姓不能没有神寺,朝廷也不能让印度失去他们的神寺。”
杨士奇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去印度的职责,更清楚在陈云甫的心中,印度的定位是什么。
同一个根茎上长出两朵花,一朵枯萎了,另一朵就会长得极其鲜艳。
若是并蒂而生,那将都无法艳压群芳。
陈云甫许是有些醉意亦或者累了,一直闭目养神,听到杨士奇的话后也没多回应,反而说起另一件事来。
“工科院那边又搞出了个新东西,是给马车用的专用轨道。”
“马车的车轮在轨道上通行,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马匹的力气,它便可以拉动比原先载重量超过四到八倍的货物且行进自如。
孤去看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造价有些昂贵,用铁铸成的轨道,每一里地,就需要大概六万斤的铁,而眼下一斤铁,十五文。
也就是说,每一里地仅铺设轨道的造价就高达九百两。
南京府做了一份规划,仅南京城内的六条轨道全长就长达一百二十里,需用银十万八千两。
可南京的货物哪里是南京自身生产的,这都是从外省地方运进南京来的,漕运或者陆运,漕运的河道疏浚、陆运的京道扩修这两项工程还好做一些,可要是说铺设一条甚至多条从南京往地方的马车轨道,这笔数字,太大了。
仅用料钱就昂贵到天文数字一般,还有工人的工钱、日后维修的费用。
铺设一条跨府乃至跨省的马车轨道,就意味着朝廷要将驿站沿着轨道来设立,以期保护轨道,防止铁轨被百姓熔断偷盗。
孤没看过预算,但心算了一下,南京离着北京得有三千四百里吧,一里地连料带工大概是一千一百两,三千四百里地,三百七十万两,不现实啊。”
杨士奇一直默默听着,起初是不明白陈云甫说这事的原因,但听到后面逐渐懂了,不过没急着开口,只老实听着陈云甫继续向下说。
“轨道马车,可以让运力翻四倍到八倍,也就意味着可以让运输的效率提高四倍到八倍,这是个什么概念,孤可以让西北的盐价控制在十文钱一斤,可以让云贵的粮价控制在五文钱一斤。
可以让所有穷的地方都富起来,不是他们兜里的钱变多了,而是物价变低了,吃饱穿暖这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可以实现的。
士奇,你说这件事和开疆辟土比起来,哪个才是真正的功盖万古?”
杨士奇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若如此,大王之功,倾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加在一起也难以望其项背。”
“孤就快四十了。”
陈云甫一直闭着眼,只是搭在椅子扶手上的手指不停敲动着,显示出陈云甫此刻的心并不如面上那般平静。
“十年前孤和姚广孝说过,孤要创一个大世出来,孤那么年轻,一定可以实现,但一晃十年过去了,孤想想,孤也没立什么了不得的功绩啊。
国家还是这个国家,除了金银多了些还有什么,国土反而比十年前还小了许多,孤说,孤不追求中州国土面积的大小,只在乎中州到底强不强大。
现在,孤看到希望了,看到让所有中州百姓全部富起来的希望,虽然很难实现,但有希望总比没希望的要强。
事在,人为啊。”
杨士奇目光炯炯的看向陈云甫,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了后者的意思。
你说陈云甫岁数大了之后好大喜功也罢、忧国忧民也好,但这件事,陈云甫要做,还要做成!
覆盖全国的铁轨工程!
这可是比重建一座万里长城加一个大运河还要浩大的工程。
什么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件事做成了,中华民族的史书上,陈云甫这一页最耀眼!
甚至有可能,陈云甫一个人的篇幅将占据整部中华史的半壁江山!
只靠中州,这个工程不可能实现,哪怕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不可能实现。
陈云甫怕自己看不到那一天。
杨士奇站起身,撩袍拜在地上,额头紧紧贴于地面之上,声音洪亮而坚定的说道。
“大王要做的事,一定会做成,臣愿为大王之伟业,肝脑涂地。”
“这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两的小工程,而是几亿乃至几十亿两的花销,需要几千万的民夫劳力,这伟业真能成?”
杨士奇昂起头,一字一顿用最坚定的语气说道。
“事,在,人,为!”
第四百七十章 杨士奇的劝谏
在杨士奇启程离京前,先他一步离开的反而是陈景和,这小子兴冲冲的带着自己的媳妇和陈雅熙南下去了广东上任。
闺女去,完全是因为情郎在广东,两口子也一年多没见到了,陈云甫自然也不忍心继续拦着。
至于什么时候成亲,陈云甫打算等自己忙完手上的事去印度的时候,顺道在广东就给操办了。
直到现在,男方那边还不知道陈雅熙的身份。
“儿子闺女一走,孤在这南京城便觉更孤单了。”
陈云甫的子嗣不多,但也不至于像朱佑樘那样只有一个独子,七个孩子五男两女,便是离开两个,身边还有五个孩子,只是存在感稍有些低而已。
因为陈云甫也没想过怎么去刻意培养,孩子长成什么样,想做什么,都放任。
刻意培养什么的,去和陈景和抢位子吗?
南京城里可还有一个朱允熞呢。
对于朱允熞的安排,陈云甫还是挺上心的,这不,陈景和一走,陈云甫便找到朱允熞。
“孩儿拜见叔父。”
在陈云甫的书房中,朱允熞穿的很素净,并无皇室之尊荣。
“起来吧。”
陈云甫颔首,笑道:“允熞,快来坐。”
“谢叔父。”朱允熞规行矩步,甚至是有些拘束的坐到陈云甫对面,垂首问道:“叔父唤孩儿来,是有什么训示吗。”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唐有后台 (山下出水) 起点VIP2021-10-08完结大唐第一苟,万事稳一手。数九严寒,路有冻死,当所有人全都躲在家里烤火的时候,顾天涯在河...
-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起点VIP2022-07-15完结267.87万字 19.86万总推荐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朱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