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和那个人,还差得很远很远啊。张既刚才说到石磨,他搞生产还真是细致。童远依稀记得,在长安那段时间,他还吃了几次算是比较昂贵的麦饭了,简直是浪费小麦啊。
历史上,石磨的发展推动了小麦进一步推广,使其逐步上升为主粮。
不过,石磨运作需要牲畜、水利的支持,一般的小农经济很难运作得好,倒是士族豪强等地主庄园运用了不少。
屯田制正好推动了小麦种植和石磨发展,推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士族、豪强,日后为童远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童远这次回来,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夏阳、郃阳、衙县准备开展军事演习。
之前的战争多是由无畏军,这支职业武装参与,作为老兵的精壮的军屯参与比较少。这次他打算开展一次,假设遭到北边游牧民族骚扰,展开紧急作战的演习。
他和张既商议,方案是由之前无畏军将领讨论过的。具体操作,就由长期负责军屯的张既来执行,并作为统帅。
入侵的一方,由已经合作半年以上的全无种羌来担任。当然由于春季,他们的部族要前往水草丰茂的地方放牧,所以是用数千斤对马匹最为大补的豆料,请来了五百骑兵。
张既对此事颇为上心,他知道现在还只是演习,等到他担任并州治中,等待他的也许就是深入上郡,恢复故土了。
演习还有半月时间准备,他又去找新并州军的卸岭校尉––申隆
申隆禀告说:“这半年时间,他们这支精于卸岭的兵马,吸纳了不少擅于翻山越岭,修路整地的汉子。这段时间,用郃阳北边的梁山的石料,把三县的主路重新铺好了。”
“此外,还探索了通往北部山区的多条小路,还在这片布满河流的平原及周边地区,修建几十座石制、木质桥梁,方便往来。”
童远问道:“做得很好,卸岭部定位是平时修建道路、桥梁,探索山路,有机会可以发掘大墓。如今已经是春季,不知倒斗这方面有何计划?”
申隆憨实的面庞上,闪烁一丝狡黠,说道:“小墓已有十余座列入目标,就不一一说来了。还有两处大墓,需要特别向将军请示。”
“哪两个?”
“第一个,是河东解县、蒲坂一带的晋国智家墓穴。第二个,是临汾、绛邑一带的西周晋侯相关大墓。”
这是跟晋国干上了,不过从地域来看还真的比较方便。
他在来找申隆之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做了思考,像是贵重的珍珠、玛瑙、宝石可以部分奖赏给将士,而刻字的玉石、绢帛,他要保存下来。
他甚至想过建设博物馆,不过现阶段先纳入自己这里再做定夺。
于是说道:“这样啊,还真没想到。两个地方距离都不很远,如果有把握就可以发掘。我倒是有一个对财产方面的要求,每人只能拿一件可以携带的物品,并交给我检查。其余就要充公,根据情况我来赏赐。这样安排,会不会对有经验的将士不太好?”
“没有问题。请将军放心,我部虽然是靠大部队开山卸岭,但一般一次出动百人以下。其余新人,也会去一些小墓进行历练。所以,不会出现老兵得到不应得的情况。”
申隆知道,卸岭部已经不是过去的盗墓贼了,作为新并州军将士,就要听从安排,遵守军纪。将军能够给这么好的吃喝待遇,并且允许拿一件物品,已经是非常大方了。
童远对于卸岭部开山卸岭能力的期待,其实不仅仅是倒斗方面。现在他要把进入河东后,想到的计划和申隆商议。
“申校尉,有一物,在河东乃至并州颇为常见,相信卸岭倒斗之时定会遇到,此物价值不在盐铁之下,不知卸岭部兵马可否专门发掘此物?”
申隆疑惑道:“价值堪比盐铁?我知道并州多山,确实有不少优质石材,可它们应该不很……啊,难道是……”
童远眼角露出狡黠笑容,“此物正是石炭。现在它多作为富豪大户冬季供暖,而我打算用它来扩大冶铁业,支持冬天军队的远离作战,最后还能投入市井,赚些钱财。”
第一百二十五章 有备无患
申隆说道:“我干地底这行有二十多年了,石炭见得不少,相信不多时就能探明,哪些地方有炭,有多少。开矿挖炭的事情,就请放心交给我吧。”
童远却笑道:“哈哈!我怎么会舍得让精锐的卸岭部去挖煤,啊,挖炭呢。你们找到山中的炭或者铁,只需探明位置、虚实,其余日后再说。”
“我初步计划,组织专门的民屯从事挖炭。不过,我们军屯,特别是卸岭部的,岁数大了,不适合作战、倒斗以后,也可以成为挖矿民屯的基层吏员,这样也可以继续施展本领。”
申隆大喜,他这个卸岭部,从事倒斗、修筑,可是岁数大了确实是个问题,这样解决后路实在是再好不过。
得到了童远的许可,卸岭部在不怎么影响建设的情况下,投入到倒斗之中。
他们这一支兵马,也就不参与军事演习。以后有战事,他们也是作为工程部队,或者进行山地、地道等特别作战。
童远巡查过郃阳、衙县两地以后,军事演习的时间已经接近。
这次郃阳军屯会全员参与,假想某支游牧部落因为早春的大雪遭灾,前来劫掠。郃阳这边在梁山设有哨所,但发现敌袭之后,才开始动员迎敌。
事先已经和临近两县打好了招呼,不会出现己方误会的情况。全无种羌的五百人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童远这次作为观众,要好好看一看自己设想的军事演习,能不能起到发现问题和锻炼部队的作用。为了让黄河西边这三县,都能从演习中有所收获,他把县尉和其他相关吏员叫了过来,一起了解,观看。
他还派人,从河东把几位,在冬季杨县、平阳各县、乡对抗匈奴时,表现不错的士卒找了过来,让他们也一并观看,准备事后交流总结经验。
北边梁山飘起两道狼烟,这是胡人攻击山中哨所了。
为了加强敌袭的突然性,演习的开始时间,是由全无种羌那边把握。郃阳这边的生产也一直照旧,毕竟演习过程中,都要求不要对生产造成太大影响。
张既这边立刻派轮值的吏员封堵关键路卡,并召集本地驻守的并州新军和无畏军家属组成几只机动兵力,新军的轻骑兵斥候立刻展开侦查,一支支步兵也被派遣到重要的道路与丘陵。
童远看到张既的布置,也在思考。他召集兵马之后,并没有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就整队出击,而是在侦查的同时,让部队展开,确保多个关键地段。这样安排,比一些猛将直接扑向敌人可能的方向要可靠多了。
部队出击以后,张既又安排民众应对和避难。即使是无畏军和并州新军的家属,也不应该让他们在没有好好武装的情况下投入作战。
“德容的安排与他为官之道非常统一啊”
然后,他又与相应军吏召开简短的会议。他早已有几套预案,比如情报有误的情况、敌人被前哨击退的情况、集合一县兵马可以击退敌人的情况、需要附近几县集合兵马以及更严重的事态……
在确定敌袭情况之后,他派出第一轮信使,传音附近两县,完成示警、通信的任务,但目前敌情不明,尚不能判断敌人袭击方向,所以不求援或者反应过激。
为了确保前线情报的准确性和延续性,他又安排斥候往来北边各屯,从各屯那边收集信息。
果然不多时,斥候回报,表明在东北方向发现敌人,敌人以骑兵为主,对于斥候追击并不坚决,有分散劫掠的可能。
从屯户那边回来的人报告,各屯已经向各乡转移,但东北方向的百良屯由于距离较远,只能优先原地防守,但是和敌军前哨遭遇了。
张既等人又派出斥候再探,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敌情做出判断了,是否集合兵马出击。
如果那些只是敌人的佯攻,那主力离开后,其他地方就有被大幅破坏的危险。但犹豫就更不可取了,等敌情大白的时候再出击,估计什么都晚了。
立刻行动,张既让民屯武装,接替西北方向的守军。机动兵力在两个方向进行集结,一支自西北向东推进,另一只自己率领,自郃阳向出发,先在东北地段的丘陵与原先防卫此处的兵马汇合。
童远通过这半年多的时间了解到,古代打仗信息非常有限,却也异常重要。像以前打游戏的时候,地图上把敌军显示得清清楚楚,根本就不可能。
张既的这个安排已经是保证效率,为了民众轻度冒险了。如果模拟进攻的敌人不是五百全无种羌,而是近万敌军的话,对方肯定会想尽可能消灭郃阳的机动兵力的。
张既在出击之前又派出了第二轮信使,保证战场上信息对己方不拖延。
后面的部分,童远等人就不便继续跟随,而也是派出打着红旗的斥候侦查情况。两方看到这个颜色,都会知道他们是观察员,不会多做理会。
……
第二天,郃阳城中。
童远、张既等人对一天的演习进行复盘总结。
这一战,胡人五百人在突破山中岗哨之后,进入平原进行劫掠。因张既部反应较快,事发三个时辰以内,就沿着郃阳东北部的丘陵河流,将胡人压制在东北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