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黄天之世 (罗小明)


  如果不是财政不允许,许安甚至想要普及义务教育。
  但是在这个时代普及义务教育,简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样需要的财政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使得女性难以接受教育,而男丁在到达了一定的岁数后也需要参加劳动以补贴家用。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是真正的硬伤。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太平道受制于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极为缓慢。
  不过许安现在已经种下了种子,学坊的学生越多,这种子生长的便越快,便越发的茁壮,越发的有力。
  等到其萌发生长之后,长成了正在的大树之后,一切都将会被改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没有思想作为先导,很多事情是难以实现,因为它完全脱离了实际。
  只有思想的解放,才能最终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政治制度。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新的社会制度将会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不过,现在明显还没有到时候,所以许安在等,一直在等。
  只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那一天的出现。
  许安走到座椅之后,将手撑在椅背上。
  贾诩和许攸两人手执着笏板,站在了正殿的左右两方。
  “宣,百官觐见!”
  徐鸿站定,高声喝令道,其声音洪亮,顷刻间便已经是传遍了大殿。
  很快宣召的声音在殿内重复响起,殿外也响起了宣召的声音。
  太平道开国,许安废除了汉庭原本的很多制度,也废除了陋规。
  古代臣子觐见皇帝的时候,不能大步向前走,必须小步快走以示对皇帝的恭敬,即趋。
  后世的权臣大多都有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等等特权。
  佩戴武器自然是不允许,但是许安允许所有人入朝不趋,穿履上殿,这两件事不再作为特权赐予,而是作为了常态。
  宣政殿正殿,殿门大开,宣召声传到了前殿。
  前殿百官应召而来,很快便已经抵达了正殿的殿门。
  太平道一众重要的将校官员在阎忠和龚都的带领之下走入了正殿之中。
  许安抬头看向殿门,站在了原地。
  “参见君王。”
  一众官员将校皆是微微躬身,双手作揖,举起了手中的笏板,向着许安行了一礼。
  许安还废除了“臣”这个称呼,“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因而废除。
  许安也是同样回礼,绕了座椅一圈,这才坐了下来。
  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中国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用来记录君主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君主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
  《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
  《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有些时候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上朝面见君主眼睛要望着笏板,而不是直视君主,以此表示对君主的敬畏。
  不过这样的礼节自然是被废除了,笏板的作用也只剩下了礼仪,还有备忘的功能。
  宣政殿内一众官员手执笏板,站于正殿之中,他们的眼神都汇聚在许安的身上。
  太平道建立的明国,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直视上官,还有什么仰面视君,便是有意刺王杀驾的陋规。
  大部分的跪拜礼都被许安废除了,至于为什么还有一部分的跪拜礼没有被废除,这自然是要看场合,毕竟祭祀的时候不跪拜,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还有便是汉时多是跪坐,有些跪拜礼,其实就是相对而坐之时的礼节,跪坐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许安并没有想要强行废除这样的生活习惯。
  “国家能立,其功在诸位,功在军众、百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当以法治国,以律治国。”
  许安面对殿内的百官,朗声道。
  许安的话音刚落,一旁身穿着鹰狼服的张季手捧着一封诏书,送呈到了阎忠的身旁。
  阎忠驾轻就熟的接过了诏书,随后走到了台阶之下,面对着众人站立。
  原来基本每次重要的文书宣布都是由阎忠宣布,虽然阎忠现在是凉州牧,但是许安还是习惯将文书交给阎忠。
  汉时文武不分家,但是太平道内实行九品分级制,已经实行了文武分离。
  明国武官等级共分九品。
  一品:上将军“作三军,谋元帅”。
  二品:车骑将军、卫将军、中领军,金印紫绶,品级地位等同于三府的主官。
  三品:前后左右,前后为正,左右为从,品级地位等同九部的主管。
  四品:四征、四镇将军为正,四安、四平为从。
  五品:封号将军为正,校尉为从。
  六品:军司马为正,军假司马为从。
  七品:军侯为正,副军侯为从。
  八品:屯长为正,副屯长为从。
  九品:队率为正,副队率为从。
  一品上将军许安并没有任命,暂时空置。
  龚都原是平南将军,连越三级,被许安晋封为中领军,卸任平南将军一职,并州牧一职。
  中领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可以开府,下设长史、司马。
  龚都是最早跟着许安的人,许安对于龚都也是最为信任,中领军的职位重要无比交给龚都,最为适合不过。
  龚都的名望在太平道内仅次于许安和阎忠、刘辟三人。
  刘辟原本是典军将军,不过现在属于鹰狼卫的系统,因此已经不算武官。
  这一次龚都被封为中领军,殿内的百官自然没有任何的意见。
  诏书继续宣读。
  徐晃被封为征东将军,吕布被封为征北将军,张燕被晋封为征南将军,郭泰被晋封征西将军。
  四镇将军,暂时只有赵祗一人,作为镇南将军并么有变动。
  四安将军封两人,于毒、刘石,分别为安东将军,安北将军,两人一人是太行军区的兵备道,一人是两郡军区的兵备道。
  马腾平调为平南将军,平东将军由何曼接任,平北将军由张扬接任,平西将军则由张辽接任。
  其余封号将军保持不变,只是有几人的封号改变了一下,还有几人被晋封将军,其中鹿台三姓的李恒和王任也被许安升为了将军。
  共有封号将军十二人。
  护军将军黄龙、度辽将军李德、扬威将军纪昂;
  武威将军管亥、虎翼将军周仓、鹰杨将军裴元绍;
  折冲将军甘宁、武威将军颜良、武安将军文丑;
  昭德将军李恒、昭武将军王任、怀远将军徐荣。
  刘辟原本是典军将军,不过现在属于鹰狼卫的系统,因此已经不算武官,典军将军的封号也因此被取消。
  鹰狼卫如今独立于三府九部之外,归属于许安直领,自成一系。
  “国家新建,原先的制度已经不适于现在,制度必须要再度改革。”
  “三大军区暂时维持不变,武官制度依照现行办法。”
  “三府九部制实行了已经有一段时间,其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再度改革。”
  三府九部是许安根据后世三省六部制和阎忠、许攸、贾诩等人商议之后做出的改革,只是试行,在推行了之后已经发现了弊病,所以准备改进。
  三府九部容易造成冗官,开支颇大,所以许安将其进行了精简和改进。
  外务部改为礼部,内务部被中书府兼并,参谋部被归拢于枢密院下属,农政部被归拢于户部下属。
  宣教府被降为宣教部,和鹰狼卫一样独立于外。
  新设中道府,掌管太平道内事务。
  法部、吏部、工部、户部、礼部、枢密院成为新的六部。
  六部下面分置二十四司处理政务,二十四司的具体设置经常会有微调,其中每个部的衙署之中均设置有一个于该部名称相同的司,称为本司,其职责相当于各部门的办公厅,本司郎中在各司郎中中最高。
  中军府、中书府、中道府三府为新的三府,分别掌管军政道三事。
  鹰狼卫下属的道政司,专门审核入道者的部门也被划归到了中道府中。
  而除去三府六部制之外,许安还设立了一个新制度,名为“内阁制”,设立内阁。
  法部、吏部独立不受三府管辖,归于内阁管理。
  枢密院归于中军府节制,工部、户部、礼部归于中书府管理。
  中道府下辖四司,并不管辖任何一部,只管辖太平道内事务。


第七百三十五章 晋封百官、万民之请
  “内阁制?”
  阎忠说出了设立内阁制之后,殿内百官皆是面面相觑,因为他们从未有听过所谓的“内阁制”。
  不过因为对于许安的尊崇,殿内并没有出现喧哗的声音。
  不过众人的异常,许安并非没有注意到。
  许攸双眼微眯,他虽然不知道内阁制到底是什么,但是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内阁制应该是限制中书府权力的一个机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