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以为……可以再耗他两天,匈奴人危在旦夕,他们会先松口的!”成文光郑重道。
这时周承平开口道:“皇上,臣以为不妥……”
赵延洵没有说话,而成文光则把目光扫向了周承平,等待着他的高见。
“周卿有话可以直说!”
“皇上,匈奴人已是穷途末路,若是对其逼迫过甚,只怕他们就要败了!”周承平面带担忧。
“周大人,你这是过虑了,若他们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能跟我们耗这么长时间?”成文光反问道。
“你可别忘了,匈奴人从西边退回来了,从东边草原上可得了不少牛羊,这才多久他们就吃完了?”
“匈奴蛮夷也,他们的话不可尽信!”
听了成文光这番话,赵延洵深以为然,自然对周承平的意见无感。
“那就再等几天!”赵延洵平静道。
接下来,赵延洵又议了关于粮食调配,以及将发给匈奴人的武器制造情况。
一场议事下来,他们已绕着皇极殿广场走了一圈,此刻已是太阳西斜。
站在皇极门外,赵延洵转过身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微臣告退!”成文光躬身行礼。
偏偏在这时,周承平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折,而后呈递到赵延洵的面前。
“皇上,臣有本奏!”
隔着两米距离,赵延洵看着周承平的奏本,神色间泛起一缕狐疑。
有奏本为何不提前拿出,非得挑在这个时候。
这时吴宏上前,将周承平的奏本接了过来,而后呈送到了赵延洵面前。
“所奏何事?”
“回禀皇上,河东郡莱州府民变,军民死伤惨重,皆因知府王谦望贪酷,致使民众无粮而反……”
莱州府民变是三天前的时,有五百多人因此陨命,其中包括了七十多名军士。
河东街莱州府,原先为丧尸所盘踞,后期被清理干净之后,朝廷便着手迁移百姓过去耕种。
因为缺少粮食,一直都是由朝廷调粮,并由各地官府分发下去。
那知莱州知府王谦望,竟在这些口粮上刮油水,一层一层刮下去闹得百姓饿肚子,最终激起了民变。
最终河东都司镇压了民变,而王谦望的罪名也被河东巡抚查明,今天上午才赵延洵罢了官职,并令大理寺严查其同党。
事情已有处理方向,赵延洵很好奇周承平要说些什么。
“如今王谦望伏法,但其无德无才却能出任知府,实在是令人愤慨……”
说到这里,周承平抬起头说道:“所以,臣要弹劾大学士成文光,只因王谦望出任知府,便是受成大人所荐!”
在周承平说上一句话时,成文光就猜到了他的目的。
对此成文光当然愤怒,周承平虽是对事不对人,但官做到了左都御史的份儿上,就该顾全大局才对。
都察院的头儿弹劾成文光这位宰执人物,在朝中绝对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实上,听完周承平的陈述,赵延洵也感到头疼。
“成卿,周卿所言当真?”赵延洵问道。
迁移流民恢复耕种这些事,是由成文光和陆朝文主导,赵延洵只掌握大的方向。
“回禀皇上,是有此时,王谦望外表谦和谈吐不凡,臣才为国举才推荐他出任知府!”
“那知此人外表忠厚,内心奸恶,尽干出如此天怒人怨之事!”
说到此处,成文光跪倒在地,而后叩首道:“臣有失察之罪,还请皇上惩处!”
面对赵延洵这样的皇帝,狡辩推卸是愚蠢的选择,所以成文光给自己安了失察之罪,然后痛痛快快请求处罚。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混到了内阁大学士这一位置,荣辱得失只与圣眷有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卿虽举荐失当,也是为国受累……严惩也就不必了!”
见周承平还要说话,赵延洵接着说道:“就罚成卿三个月的俸禄,予以警示!”
这时成文光拜道:“皇上宽仁,微臣铭感五内!”
“河西河东的官员,选人用人你们要多加罢官,已经在任的官员,都察院也要严格监督!”
这句话的前半句,赵延洵是说给成文光的,而后半句则是说给周承平听。
“只有你们勠力同心,朝廷才能永保安宁!”赵延洵叹息道。
如今内部矛盾重重需革故鼎新,外有强敌虎视眈眈,赵延洵需要一个稳定的施政环境。
这也是他权衡利弊的首要因素,为此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都是可以暂时舍弃的。
“皇上……”周承平还有话说。
“朕累了,你们都回去吧!”
言罢,赵延洵直接转身离开,身后跟着的一众太监,将周承平与他分割开来。
“恭送皇上!”
现场响起成文光的声音,把周承平的视线拉了过去。
第872章 无可奈何
在周承平的注视下,成文光缓缓起身。
“别这么看着我!”成文光平静道。
“成阁老,皇上护着你,否则你必为阶下之囚!”周承平目光灼灼。
在他正义凛然的目光注视下,成文光并未回避,而是反问道:“周大人何不想想,皇上为何要护着我?”
“只因你巧言令色,蒙蔽圣……”
没等周承平说完,成文光却已经笑了起来。
“周大人,你在王府就是这些话,如今位列中枢,何故毫无创新?”
听到成文光这调笑的话,周承平的脸色越发难看。
成文光敛去笑容,说道:“你我同殿为臣,在陇右时也算患难与共,今日为何丝毫不念旧情?”
“虽是同殿为臣,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听到这话,成文光却问道:“你我皆有辅佐圣上,安定天下之心,如何能称道不相同?”
对于辩论,周承平可是丝毫不怵,且他也确实想给成文光“上一课”。
“你以辅佐圣上为名,行弄权敛财之实,如何与我一样?”
成文光沉默了,周承平的指责很严重。
“是……你清高,你我有云泥之别!”成文光叹息道。
他虽不再争辩,且承认了周承平的说法,但神色间并无落败的颓然。
只见成文光转过身,迈步往皇极门外走了去,他打算回去和家人吃晚饭了。
看着成文光的背影,周承平接着说道:“有你们这些人在,朝廷永无宁日,天下万难太平……”
听到这些话,成文光停下了脚步,此刻他的心中极其愤怒,只因周承平什么都不懂。
转过身来,成文光冷着脸道:“朝廷全是你这种人,天下就能太平了?”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张嘴一支笔足矣!”
“可要调配物资,要安置流民,要转运军需,要安抚地方……一桩一件,只凭清谈就能办成?”
“是……你周承平品格清高,才智卓绝,可大晋如你这般的人有多少?”
面对成文光的质问,周承平脑中思绪飞转,一时间却想不到应对之语。
“只要能替皇上做事,能把朝廷国策落到实处,便都是安邦定国的功臣,你明白吗?”
成文光往前走了两步,眼睛直勾勾盯着周承平。
这一刻,成文光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公忠体国,什么叫为国受难。
相比之下,反倒周承平显得咄咄逼人。
“难道非得和你们一般,才能安邦定国?”周承平毫不犹豫驳斥。
“只要朝廷上下官员,都是德才比圣贤之人,那自然没有你所谓的奸臣,但这可能吗?”
没等周承平说话,成文光接着说道:“绝无可能,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别着急反驳,仔细想想,我所说可有虚言!”
周承平沉默了,他知道成文光所言不虚,让朝中官员皆为圣人,确实是不可能的事。
成文光接着说道:“既是不可能之事,便可知事情本该如此,周大人又何必吹毛求疵,咄咄逼人?”
这些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周承平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只不过一时间想不出如何反驳。
“算了……跟你说不明白!”成文光叹息道。
其实很多话,成文光都还憋在心里,无法向周承平明说。
比如他最开始的问题,圣明烛照的皇帝陛下,为何会护着自己这位“奸臣”。
为何?当然不是因为被蒙蔽,而是因为成文光足够好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谢孝方王庭鹤这样的头号“逆臣”,如今仍旧位列中枢,各自担着朝廷的重任。
赵延洵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只要你是有本事且听话的人,他就能不拘一格的任用。
换句话说,哪怕有些“瑕疵”,也是可以容忍的。
只不过这些话,只能藏在心中,说破了等于找死。
“告辞了!”成文光摇了摇头,自顾自的离开了。
他的怒火,已随刚才说出的话消失,所以此刻他的心情很平和。
但其实成文光想错了,对皇帝的用人方略,周承平其实非常清楚。
所以他今日弹劾成文光,其实是想借机劝谏皇帝,只可惜赵延洵没有给他机会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