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公瑾看来,颜相时弹劾李恪通敌,实在是可笑至极。
他张公瑾不是瞎子,定襄数万大军也不是瞎子,颜相时这么说,与指鹿为马何异?
大殿之中对李恪印象不差的众位大臣也纷纷站了出来,指着颜相时道:“我大唐危难之际,正是楚王殿下挺身而出,如今你却如此污蔑楚王,实乃包藏祸心,罪该万死。”
此时,不止是那些大臣,就连李世民也坐不住了,爱子在突厥受累四载,这才刚回朝便有人如此污蔑,李世民岂能不怒?
李世民道:“我大唐建国以来,虽不以言获罪,但不代表你就可以胡言放肆,今日,你若是拿不出证据来,朕绝不饶你。”
面对李世民的呼喝,颜相时的心里也不觉一颤,今日之事到底有几分把握,他自己根本没有底。但事已至此,颜相时已经没有了退路。
颜相时硬着头皮道:“颉利有女阿史那云,亦为阿史那氏女,本已为我唐军所俘,然殿下擅权,自作主张将阿史那云纵走,难道不是通敌纵敌之过吗?”
李恪想过颜相时弹劾自己的理由,但没想到竟是私纵阿史那云之事。
阿史那云与颉利和义成公主都不同,不过是个少女,并无权势,亦无恶迹,更加谈不上是什么罪魁祸首了,李恪没有拿他,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情归情,法归法,合乎情理的事情未必就合乎法理。
阿史那云再怎么说也是可汗之女,李恪因人情私纵确有失当之处。
李世民对颜相时道:“你说楚王私纵颉利之女,勾结突厥,可有证据?”
大殿之上,颜相时不会凭空捏造,他的话自然有他的依据,颜相时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纸,双手捧起,对李世民道:“此乃证人之口供,还请陛下圣览。”
北伐大军十数万,知道李恪私纵阿史那云的人也不在少数,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消息流出李恪倒也不觉得奇怪。
可李恪觉得怪异的却不在消息流出,而在颜相时为何能拿到士卒的口供。
长安城权贵无数,颜相时身处其中实在算不上个人物,他更是一介文臣,在军中毫无根基,为何他会知道此事,并拿到了口供?
李恪看着颜相时的样子,隐隐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原来今日国宴,竟也是他们为李恪所摆的鸿门宴。
近侍从颜相时的手中接过口供,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只大略地看了一眼,便知道这口供所言必然不虚。
此事极易查证,颜相时再傻也不会撒这样一个容易揭穿的谎去污蔑当朝亲王,这与求死何异?
李世民举着手中的口供,对李恪问道:“恪儿,此事可是真的?”
此事一查便知,李恪纵然矢口否认也是无用,所以李恪也未想过否认,李恪坦然地回道:“口供所言不虚,突厥公主阿史那云正是儿臣放走的。”
颜相时听着李恪认了下来,当即送了一口气,李恪只要认了口供之事,离他认罪也就不远了。
李世民问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这算不上什么大事,李世民说着,一双眼睛看着李恪,希望爱子能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
李恪回道:“两国征战,与她无关,故而儿臣纵了他。”
李恪之言方落,颜相时便反驳道:“与她无关?可下官得到的消息却是殿下与那突厥公主早有情义,故而枉顾国法。”
李恪听了颜相时的话,不屑地笑了笑,问道:“颜大夫好生了得,你一介文官,竟连突厥之事也知道的如此清楚。”
颜相时不过是一个正五品上的谏议大夫,他在突厥并无眼线,突厥之事为何他会如此清楚,李恪这么说,无非也就是希望告诉李世民,颜相时的背后必有旁人指使,而指使的人是谁,李恪不用想都知道。
除了长孙无忌那只老狐狸,还有谁会如此大费周章地跟他过不去?
不过此时的颜相时却来不及思虑这些,他得了李恪的话,当即对李世民道:“启禀陛下,楚王认罪了。”
李恪闻言,当即一摆衣袖,喝道:“我认的何罪?”
颜相时回道:“自然是在突厥因私情私纵突厥公主之罪。”
李恪看着颜相时急不可耐的样子,李恪的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区区私纵阿史那云要不了李恪的命,长孙无忌不会不清楚,想必这私纵突厥公主之之罪不过是一个引子,李恪若当真是应了下来,想必他们还有后手,所以李恪绝不能认了。
于是李恪当即回道:“阿史那云于我大唐有功无过,本就是有功之人,我纵之何过?”
颜相时听了李恪的话,一下子竟愣住了,这阿史那云怎么就成了有功之臣了?
颜相时想过李恪会狡辩私纵阿史那云之事,可没想到李恪竟应下了此事,反倒说阿史那云有功,李恪私纵之举无过。
李世民殿下争辩的李恪,知道李恪敢这么说自有他的缘故,于是问道:“哦?这突厥的公主于我大唐有何功绩?”
李恪道:“启禀父皇,阿史那云虽是突厥公主,但却心2向大唐,曾数次救儿臣性命,更助儿臣铲除颉利心腹,突厥权臣康苏密,叫颉利痛失一大助力,于我大唐而言自是功臣。”
第131章 圈套
乱臣,自然是要被押来长安问罪的,但有功之臣便不必了。
阿史那云是否心向大唐,这些都是李恪一面之词,但这些偏却无从查证,除了李恪,谁都不知道。
李恪说阿史那云心向大唐,谁都拿不出反驳的证据来,更何况阿史那云本就从曾从逆。
在李恪的口中阿史那云反倒成了有功之臣,颜相时听了李恪的话,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反驳了。
过了半晌,颜相时才道:“阿史那云若是有功,殿下缘何不将她带回长安领功,反倒偷偷将她放了。”
李恪既然这么说了,便早知颜相时会这么问,于是回道:“阿史那云虽是年少,但却不喜名利,只愿为两族百姓之和而尽心尽力,眼下她正受本王所托,在阴山为我大唐安抚突厥百姓,助唐军稳固阴山,难道不可吗?”
颜相时听了他的话,恨不得直接指着李恪的鼻子同他争辩,而这在大唐朝堂之上并不少见,甚至连直接动手的都有,但李恪身份在此,他又不敢随意冒犯。
看着李恪在大殿之上狡辩,下面坐着的长孙无忌已经觉出了不妥,颜相时已处被动,今日想要李恪吃大亏,只怕是难了。
颜相时乃名儒颜之推之孙,出自山东名门琅琊颜氏,为复圣颜回后人,颜氏自诩儒门正宗,以儒学传家,颜相时既为颜家子弟,文采自不必多言。
若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寻,李恪自然不是颜相时的对手,但若是比起胡搅蛮缠,十个颜相时也不是李恪的对手。
颜相时只能道:“朝堂之上,殿下所言当有凭据,不可信口开河。”
李恪道:“颜大夫若要凭据,你大可命你在突厥的眼线查上一查便知真伪,何必在此与我为难?”
颜相时一介文臣,亦非权贵,军中更无根基,他在突厥哪有什么眼线,她得到的消息都是长孙无忌给他的,他如何能查的真伪。
不过颜相时方才左口一句自突厥得到的消息,右口一句自突厥得到的消息,李恪已经坐实了他在突厥安插有亲信的事情,现在他倒是两边难做人了。
颜相时听了李恪的话,憋了半天,脸都憋地通红,却也憋出了几个字:“臣在突厥何曾有什么眼线,殿下不要血口喷人。”
李恪道:“颜大夫若是在突厥没有眼线,又是何人告诉的你这些,有些哪来的口供?”
李恪几句话之间,瞬间攻守转换,原本还在弹劾李恪的颜相时便反过来被质问了。
李恪抓住了颜相时的口实,穷追猛打,原本弹劾李恪私纵阿史那云之过,现在竟成了颜相时再在突厥安插眼线之争,现在气势汹汹的反倒成了李恪。
李世民何等聪慧,看着颜相时的模样,哪里还不知他的背后必定是有人指使的。
颜相时此时实在是有苦难言,他总不能告诉李恪,他手中的消息和证据都是长孙无忌给他的吧,他若是真的这么做了,长孙无忌第一个就要了他的命。
而与此同时,大殿上的长孙无忌等人也都一致地选择了保持沉默,这个时候谁敢跳出去?
谁跳出去谁就等于是自己承认了自己是颜相时背后的主使之人,一下子,整个大殿都安静了。
颜相时情急之下,只得道:“臣在突厥并无眼线,但阿史那云是突厥阿史那氏之后,他心向突厥此乃人之常情,何须凭证。”
李恪听了颜相时的话,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什么,于是回道:“颜大夫的话未免太过偏激了,阿史那云虽是亡国之后,但却未念故国,心向大唐。”
颜相时丝毫没有察觉到李恪话中的陷阱,反而道:“阿史那云亡国之后,殿下说她不念故国,心向大唐,未免太过可笑了吧。”
颜相时已是情急,没有意识到自己方才话中的意思,但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
颜相时话音刚落,李恪低着头,嘴角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颜相时落了他话中的圈套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