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颉利听着李世民的数落,低下了原本高傲的头颅,跪拜道:“罪臣知罪。”
  没有争辩,没有纠结,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代表了太多东西。
  自突厥立国以来,突厥便于中原王朝战和纠缠多年,多少中原王朝都未能彻底地平定北患,但如今,大唐做到了。
  随着颉利的一声认罪,突厥称臣,大唐称雄,突厥北患彻底平定。
  但随着颉利认罪称臣,李世民看着跪在城下的颉利,心中竟生出了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
  欣喜、兴奋犹在,但心里却莫名地空了一块。
  随着隋末乱起,李世民起兵救世,破薛举,败王世充,生擒窦建德,李世民一步步跨过了无数对手,随着颉利称臣,这个天下再能有资格做李世民对手的已寥寥无几。
  在这样热闹的场合,李世民竟莫名生出一种寂寥之感。
  至于颉利的生死,其实李世民已早有考量。
  大唐四周边患不断,突厥不会是唐军征伐的结束,突厥只是一个开始,李世民要的不是一个世人畏大唐如虎的局面,他要的是万国来朝,海内景望,所以颉利他不会杀。
  他要通过颉利来告知天下人大唐皇帝的仁德与宽容。
  李世民对颉利道:“朕若要杀你,自由千万个理由,但你我曾于渭水立兄弟盟约,故朕不欲杀你。”
  颉利听了李世民的话,性命得保但他的脸上却也没有流露出劫后余生的喜悦,只是道:“罪臣谢陛下不杀之恩。”
  颉利没有大礼谢恩,若是在旁人看来兴许有失礼之处,但李恪将颉利的举动看在眼中,他知道,颉利这才是真的安全了。
  现在的颉利只是一个失意,绝望,却又没有胆量杀身成仁,只想浑浑噩噩了此余生的老人,这样的人恰是最没有威胁,最叫李世民放心的。
  若是颉利方才当真激动地行大礼参拜谢恩,李世民反倒要怀疑他的心思了。
  颉利,活了。
  

第129章 叛国之污
  献俘大典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献俘大典之后便是大宴,献俘毕,文武众臣纷纷移步麟德殿。
  此时麟德殿内酒水珍馐已备,上百张桌案横列大殿两侧,而在大宴的正中,则破天荒地摆上了两个席位,一个属于皇帝李世民,另一个则属于许久未出现在众人眼中的太上皇李渊。
  自打玄武门之乱,李世民继位以来,除了裴寂等几位老臣,太上皇李渊便甚少出现在朝臣的视线之中,如此公开地现身,自贞观元年以来还是首次。
  这不只是太上皇自己的意思,这也是李世民第一次有这样跟太上皇并列而丝毫不怵的底气。
  自承天门到麟德殿,随着君臣落座,大宴开始。
  “宴始,奏乐!”侍立在李世民身旁的常涂拍了拍手,对店内的宫伶吩咐道。
  正如朝中大宴一般,凡是盛事,大宴之前必少不得要奏上一曲秦王破阵乐,这已是定规。
  一曲奏罢,大宴才算真正开始,众人方可起著端杯。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当先举杯道:“自我大唐立国始,突厥便为祸我北疆边陲,历经十三载,今日突厥终平,其间多赖众卿之功,朕敬众卿。”
  李世民说着,端起了酒杯。
  见李世民举杯,众人也纷纷举杯道:“今日之功乃陛下日夜筹谋所得,臣等岂敢贪天之功。”
  李世民见状,笑道:“若无众卿鼎力,朕纵然再多筹谋也不过孤身一人,来,我等共饮此杯。”
  李世民说完,一饮而尽,而下坐的群臣也是如此。
  场面话说完,才是真正享宴的时候,早间李恪虽用足了早饭,但上午李恪站了半晌,早已腹中空空,看着这满桌的珍馐美味食指大动,起著便大快朵颐了起来。
  李恪在突厥四载,身子磨炼地比寻常少年健壮,再加上年少,又是正是吃壮饭的年纪,故而吃的香甜,与殿中文质彬彬,细嚼慢咽的众位文臣倒是显得有些不同。
  李恪的所为看在长孙无忌等人的眼中,长孙无忌等人不禁在心中鄙薄了一番:“小儿久在番邦,言行竟也没了我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模样,几与蛮夷无异。”
  李恪的所为被长孙无忌看在了眼中,自也被殿中的旁人看在了眼中,其中一人便是殿中侍御史张行成。
  所谓殿中侍御史,掌朝仪纠察,专劾百官失仪之过,李恪虽是亲王,不在百官之内,但他既在殿中便是他职责所在。
  张行成出自河北门阀中山张氏,倒也非长孙无忌党羽,但他性子刚直,以敢直谏著称,他哪里会管李恪的身份。
  张行成清了清嗓子,对李恪道:“此乃国宴,大殿之上请楚王注意仪态。”
  李恪原本吃的正起劲,被张行成这么一说,险些给噎住了。
  李恪知道贞观一朝政治清明,最不缺的就是谏臣,名气大些的有魏征、孔颖达,名气小些便是权万纪之流,只是李恪没想到自己今日竟被弹劾了。
  李恪被弹劾,他自己倒还未及说什么,李世民先开口护短了,李世民道:“楚王少年心性,行事率真,张卿不必太过苛责吧。”
  若是其他臣子,皇帝都已经开口维护了,自然就不会再咬着此事不放,更何况李恪失仪又非大事,不过张行成却是个犟脾气,他职责所在,尽连李世民开口都要坚持。
  张行成道:“殿下虽少,但在这大殿之中便是我大唐臣子,殿下如此仪态,叫外邦之人见了如何是好?臣以为殿下年少,亦需以臣仪自律方是。”
  对于这些言官,李恪一向是敬而远之的,李恪且无论对错如何,也懒地同他们搅扰,免得越陷越深。
  李恪当即正色道:“张御史所言极是,小王久在突厥,行事有时随便惯了,近日确实是做的差了些,幸的张御史点正。”
  李恪说完,整了整衣裳,正襟危坐了起来。
  张行成本也非长孙无忌党羽,与李恪并无瓜葛,李恪既已这么说了,他也不会揪着不放,李恪之言方落,张行成便垂手退到了一旁。
  李世民看着李恪忽然一本正经的模样,担心李恪尴尬,于是对李恪笑道:“朕尝耳闻,恪儿在突厥时堪称海量,如今回了长安,怎么也不同朕喝上一杯?”
  李恪知道,李世民这么说是在替他打圆场了,李恪当即举杯道:“有我大唐众将在此,儿臣岂敢言海量二字。不过儿臣酒量虽不敢言深,却也能陪父皇尽兴,儿臣谨以此杯祝我大唐万胜,贺父皇神威。”
  李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恪一尊酒下肚,面不改色,吐气如常,显然底子还是不错的。
  这大殿之上众多将领,而为将者少有不饮酒的,所以老酒鬼大有人在,李恪是真酒量还是假酒量,他们一眼便瞧了出来。
  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一众将领虽嘴上不说,但心里已经对李恪多了几分认可,至少与其他皇子想必,李恪不拘小节,酒量又极佳,很是和他们的胃口。
  可李世民提起了李恪在突厥之事,受长孙无忌嘱托的颜相时便抓到了机会。
  颜相时突然出列道:“启禀陛下,臣奏弹楚王殿下之过。”
  颜相时之言一出,大殿上众人顿时齐齐看向了他,眼中满是不解,难不成李恪区区失仪之事颜相时竟还要抓着不放吗?
  李世民闻言,也指着颜相时怒道:“楚王失仪,区区小事难道你等也要盯住此事不放吗?”
  方才张行成进言,李恪已然诚纳,李世民只当颜相时还是揪着李恪之事不放,大动雷霆。
  不过颜相时站在大殿之中,抬头看了眼李恪,有看着李世民道:“臣弹劾的并非方才楚王失仪之过。”
  李世民对颜相时已经失去了耐心,不悦道:“那你欲弹劾楚王何事,若是你拿不准什么证据来,朕今日绝不饶你。”
  李恪虽然年少,但越是堂堂大唐亲王,论位次也只是仅此于太子李承乾的,其实他们能够随意指摘的。
  颜相时抬起口,紧紧地盯着李恪道:“臣弹劾楚王私通突厥,私纵要犯之过。”
  颜相时之言一落,顿时满殿哗然。
  

第130章 反击
  谏议大夫,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
  自古以来,凡是谏官,便甚少有以言获罪的,李唐一朝也是如此,但这并不代表着谏官就可以胡言乱语,百无禁忌。
  李恪,唐唐楚王,扬州大都督,虽然年少,但也不是臣子可以随便指摘的,更何况还是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
  国宴之上,竟弹劾大唐皇子私通突厥,纵放要犯,无论成败与否,李世民的脸上都不好看。
  “混账,一派胡言!”这一次还没等李恪自己开口,大殿中已经有人坐不住了,颜相时之言方落,新晋邹国公,襄州都督张公瑾便起身喝道。
  我大唐皇室,只有战死的李恪,没有投降的皇子,今突厥以本王为质,大唐将士不必顾忌本王之安危,当奋力杀敌,卫我河山。
  恒安城下,李恪知之生死与度外的所作所为张公瑾至今还牢记于心,那些慷慨之语岂是一个通敌之人所能说出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