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而是土地,是人口,是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
于是,在十二日之后,粮食的价格已至十一两银子。
虽然只是短期的波动,可是这种粮价,对于人们的心理冲击,却是极可怕的。
张静一做过计算,若是全天下的粮价值都有十一两,那么就算将天下所有的金银都拿出来,只怕都买不起现下囤积起来的粮食。
照这么个囤积法,便意味着全天下人都要节衣缩食,每日节余下来的粮食会有多少?
粮食的损耗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完全弥补掉关中灾情的损失。
可人的心理很奇怪,因为这世上到底缺不缺粮,谁也说不清,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去关心,涨就是了。
邓健匆匆地回到了百户所。
“百户,打探到了。”
张静一的心情有点燥,于是皱着眉道:“怎么说。”
“那些大粮商,今日又去了会馆,依旧还是喝茶,听戏,现在大家的眼睛都在看着他们,他们如往常一样,个个神态自若,为首的一个粮商,姓陈,叫陈默言,此人乃是大同府人,一直都在京城做粮食的买卖,他的底细,也不敢说摸清,不过和朝中的许多大臣,甚至是地方的宗室都息息相关。他今日点了一个曲儿,叫《上高监司》。
上高监司……
张静一不免一头雾水,不解地道:“这啥意思?”
邓健忍不住在心里暗暗鄙视张静一,这般没有情调,难怪找不到媳妇。
可一想到自己也没有媳妇,顿时又像斗败的公鸡。
于是邓健便道:“这说的是元朝末年的时候,大小官吏乘机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挥霍搜刮来的钱财,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这曲儿唱的乃是一个姓高的,此人任江西道廉访使,当时的江西“岁饥,发粟赈民,行省难之”,于是这位姓高的廉访使拼命赈灾,百姓们纷纷称颂他的事。”
张静一大抵是明白了,而后道:“我有些不明白,这里头,谁是姓高的廉访使,谁又是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邓健苦笑道:“当然是咱们厂卫是赃官污吏,历来搜刮民脂民膏,挥霍钱财,致使民不聊生的!其实不用多想,都知道说的就是我们。前些日子,厂卫不还抓了几个粮商,打死了几个人吗?现在外头都传开了,读书人和粮商都说咱们厂卫是……唉,毕竟咱们是官,他们是民……”
张静一心里登时火起,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站在正义一方,谁知道,在民间却是鹰犬和赃官污吏的形象。
可恶的是,现在恶意囤粮抬价的就是这些视财如命的粮商!
于是张静一冷笑道:“我不弄死这些人,我不姓陈。”
邓健便道:“现在该如何?”
张静一默了默,像是度量着什么,而后道:“也差不多了,你立马去一趟昌平,告诉我爹,给我调粮进城,在新县里,设置各处卖粮的地方,按现价出货。”
“是。”
…………
张家在昌平有粮三十五万石。
这个数目,绝对比当下的所谓大粮商们家底要厚得多。
当初大家为了清空粮库,可是使尽劲儿地出粮。
张家虽是付出了几万两白银,可后来,却几乎是空手套白狼!
用赊账七钱银子的价格,又获得了三十万石的粮食,这三十万石,其实花钱也不多,不过是欠账二十万两而已。
当然,二十万两银子是沉重的债务,可换来的三十石粮,却是实打实的财富。
张天伦的办事效果还是很快的,次日,一万石粮食便浩浩荡荡地被送进了京城。
按现在十一两银子的价格开始发售了。
一下子的,市场又开始疯狂了,大量求购不到粮食的大大小小粮商疯了似的前来抢购。
吴文龙就是其中之一,他立即当机立断的就买了三千石。
虽然价格高昂,可凭着李家的关系,只要这粮送去了关中,换来的利差,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可就在吴文龙沾沾自喜的时候,到了次日,张家居然又有两万石粮送到了京城。
人们依旧抢购。
到处都是来新县购粮的人。
而到了第三日。
张家运来的,是三万石粮。
而这个时候……市场开始出现疑虑了。
这张家到底还想卖多少粮?
莫非市场不缺粮了吗?
人一旦生出这样的疑窦。
便难免开始踟蹰不前起来。
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头,总算勉强地开始遏制。
而此时,在商会会馆里。
大粮商们依旧气定神闲,他们面带微笑,一个个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了会馆。
此后,各自落座,为首的陈默言,并没有坐在首位,商贾们往往的表现,都是谨慎,尤其这个时代,越是大商贾,越不喜欢出风头。
即便是陈默言这样谁也不知他到底多少身家,只知在他的大同府老家,陈家的宅邸足足有三百多亩,雕梁画栋,奴仆成群。
可他依旧只穿着一件布衣,进入会馆之后,也只单独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
会馆的伙计知道他的喜好,立即给他上了一盏武夷茶。
于是他便在角落里,慢吞吞地呷了口茶,然后听别人议论着近来的行情。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绝不会插话,好像一切与他无关似的。
只是见到几个极相熟的粮商时,他会微笑,而后站起来,长长作一个揖,然后又回到原位,将剩下的茶喝干净。
不过今日会馆里的气氛,显然有些不同。
小粮商们显得忧虑,可像陈默言这样的人,却依旧很淡定的样子。
他们沉得住气,毕竟小粮商只是追涨之人,而他们……却是规则的制定者。
正因如此,当伙计送来了戏单,请陈默言点一个戏的时候,人们都紧张地看着陈默言。
陈默言只是沉吟片刻,语调不紧不慢地对伙计道:“近来颇想听《醉太平》,只是《醉太平》的唱词太多,久了这词儿也就不新鲜了。不妨,就这一曲《醉太平·讥贪小利者》罢。”
伙计听了,连忙去了。
一会儿工夫,便传来了丝竹阵阵。
陈默言抱着茶盏,洗耳恭听状。
坐落在各处的众商贾们,也纷纷认真细听起来。
便听那歌女唱着:“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听了这唱词,众人居然都大笑起来。
这词儿,显然是讽刺那些鼠目寸光之人的。
可鼠目寸光者是谁呢?
坐在另一处角落里的吴文龙,听到此处,精神一震,随即很有深意地瞥了一眼那一处角落的陈默言。
懂了。
张家贪图小利,这时候卖粮,他这是找死啊!
得了,待会儿就继续去抢购。
且看他陈家的粮多,还是我们的钱多。
陈默言则面带微笑,似沉浸在这悠扬的曲调之中,摇头晃脑,如痴如醉。
等一曲散去。
他在茶桌上丢下了几枚铜钱,便已起身,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只余下身后无数的揣测。
…………


第一百三十章:疯狂
这一次茶会之后,消息已经很明朗了。
张家突然售出这么多的粮,粮价肯定得跌。
可张家的目光短浅,只见眼前之利,所以为了长远打算,这粮价还需哄抬起来。
未来还要涨!
这几乎是所有粮商们的论断。
随即,三万石的粮,也迅速地被吃空。
张家这里……到处都是现银,白花花的银子,堆砌得老高,为了数钱,不得不雇请几十个账房,拿着秤砣,将一块块银子上称,而后记录。
为了以防万一,张静一还调了一队锦衣卫校尉在这里严防死守。
看着这无数的银子,他自己都觉得害怕。
不过……这显然只是开始而已。
随后……张家继续售出粮食。
第四日,五万石。
这个数目,对于京城的粮价而已,不啻是毁灭式的打击。
当日,粮价降低到了十两银子一石。
不少的粮商,已经囤积了如山一般的粮食,现在却有点傻了眼。
什么情况。
刚刚十一两银子买的粮,第二日就跌到了十两。
于是,粮商们急了。
这一次,不需相隔三天,而是次日,所有人便聚在了商会会馆。
人们唉声叹息地道:“张家拿出这么多的粮来,依我看,粮价真要跌了。”
“哎呀,已经十两了,今日会不会九两?这张静一哪里是在卖粮,是在割我们的肉啊。”
吴文龙便混杂在其中,他闷头听着众人的议论,有点慌了。
连续两三天吃进粮食,都是高价所得的粮,就指着这一次发一笔横财呢!
现在张家这样砸盘,而且还是当初用七钱银子购来的粮来砸,无论是卖十两银子,还是十一两银子,他张家横竖都不会吃亏的。
怎么办,怎么办才好?
这一次,若是粮价再崩,他吴文龙就完了。
其实像吴文龙这样的粮商,心情大抵都是如此,关中大旱的消息传出之后,他们四处高价收粮,就是为了这一次狠狠赚一笔,这么高的价钱买来,若是粮价不涨,大家就都要玩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