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沉默不语。
元祐初废除新法,司马光等人的理由是高太后‘以母改子’,这在礼法上,伦理上说得过去,但那是高太后,就臣子而言,依旧是‘篡逆先帝,无君无父’。
良久,苏颂轻叹一声,道:“官家,旧事就让它过去吧。明年改元,官家完全可以抛切过去,从头开始。无论是‘新法’还是‘祖制’,都是国之大政,官家还需从长计议,从心出发。”
听到‘从心’二字赵煦就挑眉,道:“苏卿家也觉得,朕清算吕大防等人是假公济私的泄私愤?推行如此严厉的新法,是出于报复?朕要是真心就是这么想,这么认为的呢?”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无是处
苏颂没有接话,在他心里,赵煦这些话,不过是一种‘倔强’。
易地而处,侧对朝臣七年,只能看个屁股,没人在乎他半点,几乎从未阶段的,各种有意无意的‘欺辱’,别说是皇帝了,就是普通人都会对‘旧党’做出报复,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想着开封府推行的‘方田均税法’,丈量田亩还仅仅是第一步,一个月后人口清查、登记,下半年还会对田亩进行重新划分。
这三步,任何一步都是对大宋根基——士绅的摧毁。
这种举动,古来未有!
这是在动摇国本!
苏颂在有能力的时候,不断的试图用各种手段来控制、阻止、迟缓、调整他认为可能激起剧变的‘新法’,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他并非不是章惇,蔡卞等人的对手,根本原因,还是这位官家的拉偏架。
这位年轻的官家,有着强烈的企图心,如同初出茅庐,渴望得到认可的年轻人一样,极力的想要表现、展现,做出成绩给所有人看。
这种事,在一般家族里,长辈们都乐见如此,但这位不同!
——这位是大宋官家,他的迫切,会给大宋带来不可逆转的可怕后果!
苏颂脑海里一时间想了很多,他路上想到的那些已经被他扔到了一边。
看着赵煦胃口大开,苏颂是一点食欲没有。
他曾经无数次试图说服,影响这位年轻官家,但这位表现出了异常的成熟,对很多事情有着无数的坚定想法,似乎半点都没有成功。
苏颂惯常的沉默着。
孟皇后轻轻抿着嘴角,心里多少暗暗放松。
她一直担心苏颂说出过激的话,做出令赵煦震怒的事来,那苏颂想要善终都难了。
赵煦自顾的吃着,今天的饭菜,异常的合乎他的胃口。
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苏颂再次开口道:“官家的目光向来长远,臣以及章惇,蔡卞等人都是佩服的。官家应当看得出,不说其他,单说‘方田均税法’,一个开封府尚且如此,放及天下,就可能引起天下大乱。”
苏颂的话头就到了这里,没有多说。
想要撬动百年来的既得利益者集团,那就是与天下人作对!
赵煦喝了口汤,慢慢放下碗筷,他吃的差不多了。
拿起身边的毛巾擦了擦嘴,赵煦看着苏颂笑着说道:“苏卿家是不是想说,若非是祖制的存在,怕是天下皆反,早就有人率兵打入京城了?”
大宋朝的祖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两个字:制衡。
朝廷里丛丛制衡,任何衙门都没有真正的主事者,哪怕是所谓的‘宰执’,权力一样受到分割,制约。
对于‘军制’,那就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所谓的‘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只是一种表面,对于地方上的兵力调动,更是严苛到了极点。
可以说,没有汴京城里赵煦的旨意,几乎没人可以调动一兵一卒!
大宋朝,没有地方部队,全部是——禁军!
‘禁’这个字就说明了一切——皇帝的私兵,整个大宋的正规军,全都是!
苏颂脸色苍老,神情默然,一阵子后,道:“官家,万事万物都存在平衡,打破这个平衡,没人能接受。变法派戾气太重,迟早反噬自身。”
苏颂没有说‘请官家三思’这类的话,如同正常的聊天,语气平淡和缓。
‘方田均税法’确实触动了所有人,一开始,整个开封府都在反对,哪怕是即将受益的普通百姓,可以说,完全是朝廷在一意孤行。
即便赵煦在宣德门下昭告天下,试图用减税、分地拉拢百姓,分化、打压士绅集团、用普及书院制造新的士人势力,但毕竟还没有付诸实施,没有大规模新的得利益者出现,朝廷依旧势单力孤,章惇,蔡卞还是祸国殃民的奸臣贼子。
孟皇后表情平静,心里实则紧张起来,双手不自觉的抓住衣角。
苏颂说的‘反噬自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熙宁年间的‘新旧’党争,以及元祐初的‘废除新法’。
赵煦看着苏颂,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历史上的北宋末,也就是差不多二十年后的事。
那时,金兵二度围困开封城,开封城里的百官,非但不想着怎么抗击,还在一味的‘求和’,甚至怂恿宋钦宗亲自去金人军营,‘以示诚意’!
这般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的理所当然,仿佛没几个人觉得不妥??
看着苏颂的表情,赵煦心里只有四个字:一脉相承!
苏颂若是换在那个时候,是大多数的坚定‘求和派’,是寥寥三两人的‘主战派’,亦或者是沉默的‘中间派’?
赵煦双眼微微眯起,盯着苏颂。
孟皇后似乎感觉到了偏庁里气氛骤然变冷,神情越发紧张。
苏颂知道他的话会对赵煦有所刺激,但看着赵煦脸色陡然变化,双眼渐渐锐利,心神疑惑。
但不等他想清楚,赵煦就一字一句的道:“如果注定要亡国,那就亡在变法图强,变法图存中!朕,告诉你苏颂,在元祐,在朕这里,没有澶渊之盟,没有城下之和,刀山火海,谤恶千秋,朕无惧无畏,决不向你们退缩半步!”
孟皇后双眼大睁,看着赵煦的侧脸,惊愕无比。
她认为赵煦即便愤怒,也会有所克制,毕竟这是帝相最后一次见面,会给彼此留下体面。
但赵煦的话,已然是一种‘宣战’!
一向镇定的苏颂,怔怔看着赵煦,此时也是内心惊疑不定,面上变幻不断。
他不知道他的话为什么会引起赵煦这般激烈的宣示,这样激烈的言辞,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苏颂一时间无法开口。
赵煦的话里,涉及了亡国,涉及了澶渊之盟,涉及了身后名,都是极其重大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刺激,不会轻易说出口。
赵煦目光灼灼,神情坚定,注视着苏颂道:“苏颂,你很令朕失望。如果今天,你康慷慨陈词,言辞激烈,甚至以死相逼,朕都会赞叹几声,亲自送你出京。你,你们,一如既往的软弱无能,欺软怕硬,除了内斗,争功好名,贪图享受,苟且全安……一无是处!”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宣告着失败
一无是处!
四个字,在偏庁回荡。
苏颂越发沉默。
他觉得,可能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令这位官家愤怒如此,才会罕见的说出这种反常过激的话。
孟皇后嘴角动了动,犹豫着要不要说话打圆场,阻止帝相走入‘决裂’。
就在这时,周和急匆匆跑过来,一个踉跄,被门槛绊了下,连滚带爬的滚进来,跪在地上,哭生不止。
赵煦正愤怒,看着他的举动,神情骤变,猛的站起来。
孟皇后还在愣神,陡然反应过来,俏脸急变。
苏颂更是手一抖,转头看向周和,声音难掩颤抖的道:“太皇太后……”
“呜呜……”
周和跪在地上,全身颤抖,一个字说不出来。
赵煦直接踢开凳子,奔向慈宁殿。
孟皇后俏脸发白,连忙跟着。
十分迅速,整个皇宫都被惊动,朱太妃没比赵煦慢多少,来到了慈宁殿。
慈宁殿内。
一片哀默,黄门,宫女的啜泣声都小的不可闻。
高太后躺在床上,脸上还红润,但已没了气息。
太医跪在赵煦等人身后,瑟瑟发抖,满脸的恐惧。
高太后昏睡了好些天,终究是没能醒来。
朱太妃站在床前,神情复杂,默默垂泪。
这位婆婆,向来强势,不喜欢她,尤其是她儿子成了官家,更是成了时常教训的对象。
朱太妃是一个十分传统的妇人,安分守己,只想过好她以及孩子们的小日子,即便如此,也没能如愿。
孟皇后俏脸发白,立在赵煦边上,双眼通红。
她是高太后最喜欢的‘儿媳’,高太后曾说,她与高太后年轻时候很像。
孟皇后在宫里的地位十分特别,本就摇摇欲坠,哪怕有了子嗣,也是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今,高太后走了。
要说最复杂的,摸过赵煦。
这位奶奶,或许是防备英宗年间的旧事重演,担心走曹太后的老路,对他的打压太过苛刻,苛刻到了极点。
到去年他夺权成功,两人的关系复杂微妙。
现在,高太后宾天,赵煦心里滋味难明。
“没你们的事情了,都出去吧。”
良久,赵煦坐在床边,对那太医以及黄门,宫内等摆了摆手。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