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谂之父赵庭臣是僚人首领,带着僚人归化大宋,他这次科举备受期待,要是这样狼狈而回,固然不会受什么指责,但对他的威望必然有所打击,最重要的,当然是他的前途有碍!
这次能高中,谁知道明年会怎么样?
赵谂内心有些不安,更有些愤怒,看着张怀素道:“道长,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张怀素看着赵谂,忽然心里一动,以手抚须,故作高深的道:“世事无绝对,倒不是没有。”
赵谂登时会意,道:“道长若能有其他门路,我愿出三百贯,作为道长的茶水钱。”
张怀素脸上笑容一闪而过,继而又保持着高人模样,道:“赵公子不要慌,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先看看其他人以及朝廷怎么反应吧。”
赵谂听着,心里多少安定一些,还是不能平静,突然站起来,道:“我去见见其他人。”
一个人势单力孤,人多力量大!
张怀素见着,忽然拉住他,低声道:“说的严重一些。还记得我们前几日说的话吗?”
赵谂登时想起了苏轼,神色愤恨的点头,大步离去。
张怀素看着赵谂快速离去的背影,双眼眯起,笑容得意,自语的道:“三百贯,嘿,开封城的钱真是好赚……”
张怀素心里高兴,待会儿还得去见见一些大人物,或许还能捞一笔。
得意间,忽然目光瞥去,就看到书桌上几张纸,凌乱在一堆书中。
赵谂这个人向来工整,一丝不苟,张怀素咦了一声,好奇的上前抽出来看去,登时双眼大睁,面露惊色。
这是赵谂的亲笔,上面写的是自立为帝,国号为‘隆兴’!
张怀素震惊,想着赵谂出身僚人,心里倒是能明白,心里急急转念,瞥见四周无人,悄然将这几张纸叠好,揣入怀里,快步离开。
‘会试作罢’,不是小事情,不止在野的那些人坐不住,朝廷里更是如此。
一些官员纷纷询问,由下而上,庞大的压力,迅速汇聚。
好在,而今的朝廷相当团结,意志坚定,还能扛得住。
这些人声音,也尽数被赵煦排在宫外。
他在垂拱殿处理政事,同时等待着时间。
随着是一点点过去,刚到中午,宣德门外,刑部,宫内禁卫迅速拉起一条条线,并且在几个必经的路口进行戒严。
而后,禁卫搬去一张长桌,二十多个椅子,就布置在宣德门外。
宣德门是皇宫的大门,突然警戒,还摆出这么多桌子,路过的百姓纷纷疑惑,并且聚集的越来越多。
“这是要干什么?”
“宣德门怎么突然戒严了,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不会又有相公或者什么大人物要遇难了吧?”
“哎,奸臣当道,天下人水深火热……”
“以往的太平盛世,再也回不来了……”
无数人摇头而叹,怀念过往的平静生活。
以往,朝廷安稳,没有任何事情,开封城太太平平,似乎所有人都享受这样的生活。
现在,那些‘新党’又回来了,搅和的天下没有半点安生。
享受惯了的人,真的是无比怀念。
毕渐,赵谂以及不少还算冷静的士子,纷纷也跟了过来,等着看到底要发生什么事情。
胡中唯站在宣德门上,沉声与边上的刑部尚书来之邵道:“来尚书,近距离的,由禁卫来守卫,各处路道,刑部必选看守好。要是有人企图冲过来,谋害官家,禁卫不会手软的。”
这位是官家的贴身禁卫,来之邵没有端架子,神情肃色,道:“放心吧,刑部调集了二百多人,还从开封府借调了一百多,足以应对了。”
胡中唯面无表情,道:“外面闹事的人太多,要考虑周全,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本将不管。”
来之邵脸角动了动,回忆起昨天火烧翰林院的事,左思右想,也怕再出事,转身就走道:“我再去调一些人。”
胡中唯见他走了,继续调人,堵住所有可能的危险。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梁焘来到了垂拱殿,正在面呈一些事情。
等这些事情说完,赵煦看着他,说道:“陈皮与你说了?”
梁焘神情有些犹豫,还是道:“是,臣待会儿陪官家到宣德门外。”
赵煦笑着道:“不用那么担心。另外,朕会当众宣布一些事情,你要做好配合。”
梁焘一怔,道:“不知,官家要宣布什么?”
赵煦抬头看向宫外,目光有些诡异,朗声道:“邀天下民心!”
梁焘越发疑惑。
赵煦却没有多说,站起来,道:“时间差不多了,走吧。对了,请蔡相公一起来。”
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门下
走在去宣德门的路上,蔡卞还在劝说。
“官家,实在太过危险了,放在紫宸殿更有威仪……”蔡卞有些苦口婆心。
在宣德门开会,这是前古未有之事了吧?
赵煦摆了摆手,阻止他们继续劝说。
后世那种热武器都不惧,何况现在是冷兵器。如果在宣德门都保护不了他,今后他干脆别出宫了。
蔡卞见此,只好守住嘴,目光看向宣德门,希望那边能看紧一点。
梁焘就更不说话了。
此时的宣德门外,被空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空地,三条线挡住了不知道多少百姓。
在更远处的路口,衙役,禁卫挨个检查要路过的人,确保他们没有藏任何可以危害赵煦的‘武器’。
不多时,开封府衙役领着一群人,穿过人海,从警戒线进来,站到桌子的不远处。
这些人,有开封府十六县的知县,也有百姓,士绅,商人等,都是在开封府变法中,‘表现突出’的人。
他们都有些不知所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只能干站着。
开封府的衙役只是奉命行事,不会多说什么,人带到就退到了一边。
“这是干什么?”
四周的人群看着,越发不解。
“那人,好像是中牟县的知县?”
“那个,好像是李员外,他也在?”
“那个不是陈志豪吗?听说他去年刚在杭州那边包了几座茶山,生意做得很大……”
“那些人好像是种地的,脸上还有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奇了怪了……”
警戒线外的人全都愣住了,来的这些人乱七八糟,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目的。
在人群中的毕渐,同样不解,神色思索。
赵谂也在,他眯着眼,神情嗤笑。
他觉得‘新党’着实可笑,完全不懂民心所向,这般搞下去,迟早会惹来大祸!
人群中还有些曾经的朝廷高官,同样皱眉苦思。
“哼,‘新党’就喜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完全不顾祖法!”
“宣德门这般重地,岂能如此乱来,皇家威仪还要不要了!”
“不行,我明日,不今日,一定要上书弹劾章惇等人,哼,目无王法!”
他们话音刚落,就看到一个身穿常服的年轻人,在众人的簇拥一下,缓步出了宣德门。
那些曾经的高官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们怒睁双眼,不可置信!
出来的,居然是官家!
在他们的记忆中,官家就应该待在深宫里,外人难得一见才对!
还有不少人见过赵煦,他们同样吃惊不已,愕然的说不出话来。
警戒线外的声音,随着赵煦迈步而出,逐渐减小,继而落针可闻!
好一阵子,毕渐看着已经走近桌子的赵煦,心头骤然激动,自语的道:“这就是官家吗?”
关心朝局的人都清楚,近来的一系列剧变,都是因为这位年轻的官家,从他亲政开始!
赵谂则皱眉,脸色有些不好。
他因为苏轼等人被罢黜、流放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对这个亲政后的年轻官家,自然更是没有好感。
人群中的张怀素,一手抚须,一手习惯性的掐着,盯着赵煦,嘴角浮现怪异的笑容。
而警戒线内的各县令,士绅,百姓更是六神无主,呆呆的看着赵煦一群人走近。
等到赵煦到了桌前,有反应过来的知县,忽然噗通一声跪地,大声道:“臣咸平知县包德参见陛下!”
他这一喊,其他人迅速反应过来。
阳武县,中牟县等的知县迅速跟着跪地,高声大呼。
继而警戒线外有人陡然惊醒,也跟着跪地,高呼‘参见陛下’。
警戒线外本就拥挤,这一跪登时一片混乱,还是硬生生的跪了下去。
别人都跪,谁还敢站着?
不多久,偌大的宣德门外,除了赵煦身边的人,只有不远处的禁卫以躬身代礼。
赵煦见着跪了不知道多少人,对这样的场景很是措手不及,但旋即他就恢复如常,微微一笑,摆手,朗声道:“免礼,平身!”
“谢陛下。”
回应的声音十分的不整齐,参差不齐,还是相当的大,在宣德门前回荡不休。
人群慢慢站起来,目光都在赵煦身上,他们心底还是十分的震惊,疑惑,不知道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煦环顾一圈,心里突然也有些紧张,暗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桌子对面的一群人身上,笑着道:“今天,朕是来感谢诸位的,请坐。”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