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臣冷哼一声,道:“你们自己做的事情,我不管。”
李清臣说完,忽的脸色微变,看向李大娘子,道:“我们府里也有这些?”
李大娘子咬了咬牙,道:“没有。不过,如果认真的丈量,我们府里的三千亩良田,怕是要出去一千亩。当年我们是付足钱买下的!”
李大娘子的意思很简单,他们采用的‘大亩制’,朝廷一丈量,那必然出去不少,并且还要牵扯出其中难以说清却又彼此心知肚明的龌龊。
李清臣根本不在意少一千亩地,或者多出一千亩地的钱,看着一群人,冷色的道:“这种事,除了你们,其他人也这般吗?普遍吗?”
那为官人苦笑,道:“邦直,你莫非是当官当糊涂了?我们好歹是公平买卖,没有强抢,可其他人就难说了。”
李清臣明白了,更知道里面的问题相当复杂,水深的很!
他这里都有人找上门,其他人怕是更不少!
“我知道了。”李清臣摆了摆手,径直转向书房。
李大娘子熟知他家主君,面无表情的直接转身。
这就等于是送客了。
一众人相互对视一眼,还是那为官的道:“很久没来了,今夜就在邦直这里过夜吧。”
“诶。”
“好好好。”
他们怀着忐忑不安而来,哪里能这样就走。那些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可不能被人起底!
李清臣来到书房,面沉如水。
他是礼部尚书,却也是朝廷重臣。他知道地方上糜烂不堪,却不曾想这般不堪,连他身边的人都涉入其中。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李清臣自语。他向来持身守正,对家里管束极严。即便这样还出了事,其他人呢?
正如李清臣所料,庞大的游说队伍,充斥着开封城,大大小小官员就没有被放过的。
第二天,中午,慈宁殿。
高太后近来心情十分不错,经常将孟皇后叫过去,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还没到用午膳的时候,高太后与孟皇后在院子里慢慢的走着,说着话。
一个宫女来到近前,道:“娘娘,魏王妃求见。”
高太后听着,就看着孟皇后笑道:“来的正好,咱们仨就在慈宁殿用膳,去叫她进来吧。”
宫女应着,高太后拉着孟皇后,说道:“魏王妃也生过几个孩子,比你大的不是很多,日后多多走动走动……”
高太后的几个儿子,都过世了,魏王是在元祐三年病逝的。
孟皇后轻轻的道:“是,我记住了。”
高太后笑着拉着她往前走,道:“怀孕了,要多多走一走,不能一直在宫里不动。现在天气冷热交替,听说还会下雪,你一定要注意了……”
孟皇后听着高太后的嘱咐,一直微笑着应着,见魏王妃从不远处走过来,孟皇后的笑容顿时收敛。
高太后见着,忽然明悟过来,皱了皱,没有说话,但也没了之前的笑容。
魏王妃小心翼翼的走过来,还红着双眼,近前行礼道:“臣妾见过母后,见过皇后娘娘。”
高太后原本心情还很好,看着魏王妃这个样子,哪里猜不到,直接道:“宫外的事情,不要与我说。你要是能开开心心留下,就留下,不能就回去吧。”
孟皇后抿了抿嘴,高太后这话,有些‘绝情’。
魏王妃差点哭了,还是躬着身,凄声道:“是。臣妾告退。”
高太后看着魏王妃的背影,脸色越发不好,兴致也没了,放开孟皇后说道:“老身乏了,皇后,你也回去吧。”
孟皇后知道高太后心情不好,躬身道:“是,臣妾告退。”
高太后没有说话,径直回宫。
孟皇后往回走,轻轻一叹。
魏王妃的来意,她很清楚,高太后同样清楚。无非还是朝廷的‘新法’,怕是波及到了魏王府,魏王妃是来‘求救’的。
第两百八十四章 推广奇技淫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廷是个最大的江湖。
大宋的士绅阶层基本固化,从韩范章等大家族两世三公就能看得出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朝廷要动他们的奶酪,那压力自然迅速反弹而上。
元祐八年,元月十九日。
章惇在政事堂召开会议,讨论的是‘开封府剿匪’事宜,剿匪自然不是单纯的剿匪,需要各地统筹规划,配合大力推进改革进程。
会议倒是很顺利,在说完正事后,六位尚书,开始陆续说着他们感受到的压力。
李清臣第一个说话,站起来,抬着手向章惇道:“下官惭愧,府里在开封府也有地,来路并不光明。”
梁焘犹豫了下,跟着站起来,道:“下官也有。来路倒是干净,只是这前前后后的买家卖家,牙子难以说干净了,这两天陆陆续续找上门。”
章惇神色不动,目光看向其他人。
其他人倒是摇头,许将却说话了,有些无奈的道:“下官家底没多少,很清楚。只不过,族里给我来信,说是在开封府藏了些人口。”
宋朝的赋税,采取的是‘身丁税’,也就是人头税,藏匿人口,自然是为了躲税。
章惇看着一众人,道:“没什么大不了,一切按计划行事。”
梁焘看着章惇,有些谨慎的道:“据下官所知,开封府的田亩,大部分都是在达官贵人手里,宫里也有不少。”
宫里,自然指的不会是赵煦。而是高太后,还有向太后再追溯或许还有曹太后等外戚家族。
外戚在宋朝不显,但他们是真的富贵,田园庄铺,茶山矿产等不计其数。
章惇冷哼一声,断然道:“谁都不能阻止‘新法’推行!”
一众人没有再说话,抬手应命。
有章惇在前面扛着压力,他们能轻快一点。
兵部从新兵训练营调拨五千人,已经在开封府外就位。而宗泽,种建中的人马正蓄势待发,准备开始长途演练。
朝廷的计划已经展开,就等各地部署了。
开封府接连开会,发邸报,勒令各地配合,并且刑部的巡检司不断向下面派人,扩充地方州府的‘实力’。
而地方上更是热闹非常,对于各种龌龊事拼命掩盖。短短三天,各县府关于土地交易,多达数千宗!
对于这种‘洗白’行为,各县府自然是应对为拖字诀,同时在加紧准备。
各地保甲村的头头脑脑接二连三的被召集到各处开会,有的县甚至直接将这些扣在了县城。
一些有能力的知县,也频频对各大户豪族施压,要求他们配合。
相对于此,游说的力量最为强大,渗透到了大宋每一处角落。
各地官员上书写信公开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朝野间的议论声如同沸水。
感受最为深刻压、力最大的,自然是赵煦,宫里的女人即便不说话,赵煦也能知道。
赵煦在福宁殿与垂拱殿间来来回回,偶尔去看看孟皇后,朱太妃,其他时候,基本都是在处理各种事情。
这天晚上,福宁殿,赵煦书房里。
大宋还没有炒菜,大部分人是蒸煮,赵煦的书房里,一个不大的小铁锅,里面煮着各种菜品。
赵煦给对面的赵佖夹了几筷子,放到他碗里,笑着说道:“九弟,不要拘谨,放开了吃。”
赵佖摸索着拿起筷子,又端起碗,平和的道:“谢官家。”
赵煦也拿起碗,静静打量着赵佖,皮肤白净,气质谦和,唯一缺点,就是双眼罩着黑纱。
赵煦沉吟片刻,道:“九弟,听说你能认字?”
赵佖连忙放下碗筷,道:“臣弟能用手摸凸版的字。”
赵煦笑着道:“边吃边说,不用紧张。”
赵佖慢慢又拿起碗筷,很小心的吃了一口。这倒不是对赵煦的拘谨,是盲人确实不方便。
赵煦心里轻叹,忽然道:“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字体太过复杂,可以简化一下,小一点,日后凸写在纸上,你能轻松摸出来,不像现在这么费力……”
赵佖神情明显愣了下,而后就躬身道:“还请官家指教。”
赵煦对盲文其实没有多少认识,只曾经见过一个人摸过,是一个个小点组成的字,仔细回忆了一会儿,道:“我找些人,让他们想想办法,应该不难,有特殊的图形表示字,只要牢记问题应该不大。”
常用的字体其实并不多,赵佖又不用写文章,堆砌字句,完全够用。
赵佖轻轻笑了笑,倒是没有放在心上,道:“谢官家。”
赵煦嗯了一声,继而道:“朕知道你捐了宫里的财产,在宫外经营个小铺子。不用那么辛苦,朕让宗人府给你的俸禄增加三倍。有需要,就跟陈皮说,你我是兄弟,不要见外。”
赵佖连忙道:“官家,臣弟平日用不了那么多,现在朝廷急用,还是紧着朝廷才是。”
赵煦看着赵佖,心里越发感慨,要是他不是盲人,那该多好。
顿了片刻,赵煦说道:“这样吧,我在外面有个票号,你去做个样子,没事去转转就行,每个月从那里支取俸禄。我听说武贤妃身体不大好,凡是不用紧着我,老山参我留下了。你待会儿去太医院,该找人找人,该拿药拿药,不要担心什么。”
赵佖听着怔了又怔,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慌忙起身要行礼。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