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道抵达城下之日,也即攻城前一天,各军要将土山垒成,分派兵力把守,防止魏军夜间出来破坏,为次日攻城做好准备。”
“请大家记住,地道是我们的突击重点,土山是我们的障眼法,各种攻城装备是我们的攻城手段,攻城之日,三者齐动,不分轻重,先攻进大梁城者,记首功,晋级封爵。”
“明日起,各军将阵营前移,攻城装备的使用要全部训练到位,为五日后发起总攻,做好准备。”
“喏。”众将领命去了。
随后,王贲叫过一个偏将军,在他耳边嘱咐着,这员偏将,领命带兵去了。
-------------------------------------
大梁城内。
自秦军开始垒筑土山之日起,周印的弯刀突击队,晚上就没闲着。
白天,秦军冒着城墙上的弩箭,人拉肩扛,将远处的土,运到离城墙二百步左右的地方,垒土筑山。
晚上,秦军收工回营后,周印就带领弯刀突击队,悄悄开了城门,摸到土山下,对留守的小股秦军发起进攻。
每次,土山下,秦军丢下十几具尸体后,便退回营寨。
早已等候在城门处的民工一拥而上,肩扛车推,将白天秦军垒起的土堆荡平,或者运回城里。
天一放亮,秦军士卒再次开进,运土堆山。
城上魏军劲弩封锁,你来我往。
白天,秦军堆个几米高,夜晚,魏军出兵破坏。如此往复循环。
后来,城外的秦军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将远处的泥土,装到土篮子里,快到进入魏军劲弩的射程范围内时,将土篮拴在一根绳子上,由土山下的秦卒,将土篮拽过去,然后倾倒在土山上。
这样的操作,避免了魏军劲弩的射击。如果动用斩将弩,射击一个提着土篮的士卒,也实在划不来。所以,城外的这种拉绳土篮的运土模式,很快在城外普及起来。
而魏军,仿佛也不着急,白天,任凭秦军运土垒土,到了夜晚,魏军突击队一个冲锋,将守土山的秦兵赶回去,城里的民夫便赶着牛车,担着担子,再把那些土运回城里。如此这般,每天城里城外进行着拉锯战。
局面就这样你来我往,僵持住了。
魏军自公孙敖以下一致判断,看样子,秦军做好了长期围困大梁城的打算。
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基于秦军自上次损兵折将后,没再发起像样的进攻。而纵观战国期间的攻城战,也不乏围困日久,甚至长达一两年,迫使城中粮绝,出城投降的例子。
对此,魏军上下又一致地放心。原因是,大梁城里的粮食足够多,多到可以支撑五年的地步,这也是魏王早已做好的守城打算。
所以,面对秦军的围困之策,大家反而觉得轻松下来。
这天晚饭后,陈平自中军大帐出来,沿着步道,信步往西城门走去。
月色皎洁,星光黯淡。
战前的夜,是平静的,平静得异乎寻常。
来到西城门,转了一圈,正遇到巡城的田迹,遂在田迹的陪同下,陈平登上了城墙。凭城远眺,观察着城外的敌情。
“田将军,今夜有什么不同吗?”
“秦军垒土山,好像加快了速度,往常只垒几尺,今天一天垒下来,都快接近城高了。而且,土山下,好像增加了看守的秦军,看样子有几千人,似乎是来对付咱们出城偷袭的。”
陈平不禁警觉起来,“噢,这可是新情况,马上派人报告大将军。”
此刻的陈平,似乎嗅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气息。
很快,公孙敖闻讯赶来,身后跟着几员将领。
公孙敖看到陈平,问:“陈司马,你也在这?城外什么情况?”
陈平指着城外月光下黑黢黢的秦军道:
“秦军出来护土山了,看来,明天要有动作了。”
公孙敖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问田迹:“还有什么情况?”
“自今天下午,垒土山的士卒明显增多,我们的箭矢虽然不断射过去,但他们在天黑下来以后,明显加快了垒土的速度,看样子,他们是打算连夜垒起土山来。”
公孙敖道:“组织强弓劲弩,射,将斩将弩也全部开动,给我射,决不能让秦军垒起土山。”
“喏。”
公孙敖接着命令道:“各城,今晚组织突击队,出城突击,不能让秦军垒起土山。”
“慢。”正在这时,陈平开口阻拦道。
第一一八章 发现破绽
陈平急忙拦阻道:
“大将军,天色已黑,外边秦军情况不明,况且已有所准备,我军若再出城,偷袭变成强攻,失去了突击的意义,会无谓的增加损失,还是另做打算。”
公孙敖道:“陈司马,难道就这样看着秦军将土山垒起来不成?”
陈平听出公孙敖话里的不满,竟不以为意,说道:“大将军,土山垒成垒不成,不是重点,关键是如何防止秦军的下一步动作。”
公孙敖道:“以司马之见,秦军意欲何为呢?”
陈平道:“据我的判断,秦军似在做攻城的准备。”
公孙敖带着问号的眼睛看着陈平。
陈平接着问道:“大将军,如果你是秦军,是否一直围而不攻?”
公孙敖没有回答,作为上级,他不会回答下属的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
“陈司马,依你之见,秦军是想怎样攻城呢?”
陈平道:“上次秦军硬攻吃了亏,这次肯定不会像上次那样,我们得做多手准备。”
“第一,对于土山,把强弓硬弩都用起来,不让秦军安安稳稳地筑土山。无非是多费些弓弩箭矢,以弓弩换秦兵的性命,我们也划算。”
“第二,城墙上,我们的箭楼要连夜增加密度,达到十步一座,箭楼的高度,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对付土山。”
“第三,今夜要严密监视秦军,时刻注意秦军的动静。大将军,我断定,近日秦军要大举进攻了。”
公孙敖:“何以见得?”
陈平道:“因为,刚才在城墙下,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
公孙敖问:“什么东西?”
“走,大将军,到下面看。”陈平前头带领,引着公孙敖和众将领,来到城墙的一个土堆旁。
借着月光,陈平抓起一把泥土,“大将军,请看。”
公孙敖一见,忙命令道:“取火把来。”
很快,火把举了过来。
公孙敖看着陈平手里的泥土:“这泥土,有什么特别吗?”
陈平见公孙敖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便道:“这不是一般的泥土,是城外秦军筑土山用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颜色。”
“颜色?”公孙敖接过陈平手里的泥土,仔细观察起来,旁边的将领,也纷纷抓起一把泥土,研究起来。
陈平接着说道:“我们城外泥土,都是黄土,而且很有黏性。你看,这些泥土是褐色的,含有沙质。”
“据我所知,大梁方圆几十里表面的土,都是黄色,而这褐色的土,只有地下才有。我在家里打井的时候,需要打到五尺深后,才见褐色土。”
公孙敖看着陈平,若有所思地道:“你的意思是,敌军在挖洞?”
陈平肯定道:“如果这土来自于地下深处,那就说明秦军垒土山,是在做表面文章,借此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在挖洞。”
“而且这地洞距离太长,所以,他们挖出来的土方,如果都堆在洞口,势必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他们就把它堆在土山上。”
公孙敖恍然道:“怪不得秦军这一个月来,默不作声,既不进攻,也不着急垒土山,原来憋着劲当地老鼠啊。”
陈平点点头,提议道:“大将军,我们是不是到大帐,商议一下。”
公孙敖道:“好,马上回中军,升帐。”
公孙敖带着一干众将,回到大营升帐。众将排列两厢。
公孙敖率先道:“众位将官,本大将军判断,秦军即将对我大梁发起进攻,各位将领听我号令。”
“四城今夜加强瞭望,时刻侦察秦军动静,一有情况立刻报告。”
“沿城墙下加埋水缸水瓮,每十步一个,今夜开始,日夜不间断,监听地下动静,遇有异常声响立即上报。”
“周印听令。”
周印上前一步,“在。”
“命你每个城墙下面,布置一千弯刀突击队,专门配合城守,对付地下冒出的秦兵,坚决封堵住每个洞口。你自带一千突击队,作为机动,时刻增援情况紧急的地区。”
“喏”周印领命去了。
“各城守将,沿内城每城墙下布置一千弓弩手,一千长矛手,分区域划片负责,遇到洞口突出来的秦兵,强弓硬弩攒射,长矛伺候。同时,准备风箱、柴草等引火之物,对洞口实行烟熏火烧,再准备障碍车,用来封堵洞口,不让后续秦军增援。”
“明日,如遇秦军地面攻城,各城守将按照各自区域,指挥抗敌,尤其重点对秦军的攻城设备,集中斩将弩、滚木礌石、引燃柴火等手段进行攻击。”
“各城连夜组织增加箭屋密度,每十步设置一箭屋,上面配备百名弩箭手,居高临下对土山进行压制。”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八岁武神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1-08-04完结104.2万字 ·1.4万人在读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突厥颉利可汗、...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起点VIP2022-01-01完结 30W收藏61.93万总推荐魂穿越到大明最后一个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个狠字贯穿一生。...